学术投稿

微创穿刺术治疗颅内血肿68例分析

郝勇凯;黄勇;印运亭;徐崇志

关键词:微创穿刺, 术治疗, 现报告如下, 颅内血肿, 疗效
摘要:我院2004年1月~2007年6月,使用微创穿刺技术治疗颅内血肿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农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CP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9例脑出血和32例脑梗死患者实施CP早期康复训练,应用Barthel指数和简化Fugl-Meyer积分法分别对CP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24小时后首次出院和病后3个月随访时予以评定.结果:无论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CP康复组和对照组出院、随访时,患者的功能均有改善,但CP康复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积分评定得分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CP早期康复训练比传统康复训练更有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语言及功能的恢复,且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作者:张丽静;谷新平;周劲;梁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535名医学生人格特征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石河子大学医学生群体人格特征现状,为我校管理部门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学生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测试、分析.结果:男生的精神质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掩饰性得分高于男牛.少数民族医学生在内外向和掩饰性上得分高于汉族学生,在精神质上得分低于汉族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医学生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精神质与掩饰性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学牛神经质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结论:提示我校教育与学生工作者应客观地看待这一现象,结合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医学生良好的人格,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杨琴;彭丽华;姚毅忠;寇金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留学生人体生理学全英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留学生教育是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标志.我校留学生教育已有5年,在这个过程中,留学生的生理学教学也经历了3个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认识.本文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医学专业留学生生理学教学质量谈一些体会.

    作者:李丽;张忠双;朱贺;李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外科治疗分析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切除仍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1].随着我国人群老龄化和医疗条件的改善,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接受手术的比例随之增加.

    作者:郭海涛;邓严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巨大卵巢肿瘤30例临床分析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几乎所有良性卵巢肿瘤均可通过腹腔镜进行诊断与处理.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卵巢肿瘤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并有逐渐取代开腹手术的趋势[1].

    作者:王丹霞;蓝爱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巨大鼻石致鼻中膈穿孔1例

    鼻石病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2006年3月我科收治1例鼻腔内巨大鼻石引起的鼻中隔穿孔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鹏飞;罗学英;成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卒中单元在我院的建立及疗效观察

    日前循证医学研究结果认为:卒中单元治疗模式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脑卒中有效的方法.我院自2005年起,借鉴国外及北京天坛医院的卒中单元模式经验,建立了符合我院实际情况并能够实施操作的卒中单元,现将建立过程及疗效观察做如下介绍.

    作者:王盛;李建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小儿肠套叠30例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声像特点及X线造影术特点,以提高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0例肠套叠患儿进行超声诊断及X线造影术检查.结果: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图像及X线造影有特征性改变.结论:B超结合X线检查为临床有效的诊断方法.

    作者:宋军;阿杜瓦一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偶合急性喉炎1例报道

    2006年10月我科发现1例轮状病毒活疫苗口服后,新发生急性喉炎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飒;张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两种麻醉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术前雾化吸入配合环甲膜穿刺法及单纯雾化吸入法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04年3月~2007年2月需要做检查的118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雾化吸入+环甲膜穿刺法,B:单纯雾化吸入法,观察麻醉效果.结果:麻醉效果A组优于B组,χ2=4.1576,P<0.01.结论:环甲膜穿刺法麻醉效果好,患者痛苦小,操作者受干扰少,能保证纤支镜检查的顺利进行,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谢昕;王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剖宫产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19例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施以应对措施减少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住院剖宫产768例患者中19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进行分析,发生率2.47%.结果:危险因素中贫血占78.6%,肥胖占47.4%,胎膜早破占42.1%,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感占10.5%.结论:提高对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认识,指导孕期保健,控制社会因素的剖宫产;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基础疾病;手术操作规范,进一步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作者:李爱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创伤性漂浮膝的合理诊治探讨

    目的:探讨漂浮膝伤情判断,早期救治,及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方法:通过对21例漂浮膝病人治疗的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病人随访时间1~3年;内固定物断裂2例再行手术;2例股骨骨折延迟愈合,取出静力钉后达骨性愈合;3例胫骨不愈合行再次手术植骨内固定;2例因骨筋膜室综合征晚期并发缺血性肌挛缩致爪形足;腓总神经损伤者均恢复.肢体功能:优11例,良5例,可3例,差2例.结论:漂浮膝多合并其它部位损伤,优先处理致命伤,尽早两处骨折同期完成稳定内固定,固定方式因地制宜,不拘一格.重视康复计划个体化.

    作者:何博;姜曙祥;黄擘;盛文辉;陈继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35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

    肺部感染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转归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病人35例,采取了有效治疗和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高艳华;王冰;樊玉荣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及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及颅内动脉进行脑梗塞高危人群防治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112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塞住院患者,另外选择58例体格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各组CDFI及TCD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CD检查结果:TCD对脑部血流供应不足的脑梗塞诊断有较明显优势.TCD对单支动脉狭窄所致脑梗塞也能早期进行诊断.CDFI检查结果:在TCD显示PI及RI增高,尤其是颅内动脉多处血流速度下降的病例当中,CDFI常表现为颈总动脉IMT增厚、粗糙且多伴有多发粥样斑块形成,两者有高度相关.结论:CDFI与TCD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对脑梗塞患者颅内、外动脉病变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客观的分析,对脑梗塞患者颅内、外动脉硬化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庄丽;刘艾;曲延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致椎管狭窄的螺旋CT分析

    目的:探讨螺CT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致椎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CT确诊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致椎管狭窄的螺旋CT影像学改变.结果:后纵韧带的骨化在椎体后缘表现为致密的高密度影,正中位42例,占70%;偏外侧18例占30%;厚度3~8mm.累及范围:累及单个椎体36例,占60%;累及2个以上椎体24例,占40%;其中合并椎管侧隐窝、椎间孔狭窄34例.结论:螺旋CT是诊断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致椎管狭窄简便、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正确诊断及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倪良军;薛建昌;苏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发挥护士在化疗用药中的监护作用

    目的:发挥护士在化疗用药过程巾的监护作用,保证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发挥护士在化疗用药监护中的优势作用,如正确执行医嘱、查阅患者药历,了解用药史、指导化疗患者正确用药、化疗用药期的监护、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监护、加强护患沟通、开展药学服务及健康指导等措施,保证患者治疗疗效.结果:发挥护士在化疗用药监护中的作用,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韩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日间手术概念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日间手术的概念早是英国小儿外科医生Nichul提出[1]的,是指选择一定适应证的病人,在1个工作日内安排病人的住院、检查、手术、术后短暂观察、恢复(一般数小时)和办理病人出院.

    作者:李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26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2002年1月~2007年1月在新疆兵团医院儿科住院的26例川崎病的患儿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加用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26例,IVIG敏感川崎病22例,IVIG不敏感川崎病4例,IVIG敏感川崎病男女性别比例为1.75∶1;IVIG不敏感川崎病男女性别比例为3∶1(P<0.05),IVIG不敏感川崎病患儿中,1例通过用IVIG治疗后48小时后临床症状得以缓解,2例在复用IVIG后症状控制,1例在复用IVIG后症状仍不能控制,在抗凝基础上加用激素治疗得以缓解;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有良好疗效,且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减轻;通过回顾性分析及随访:IVIG敏感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5%.IVIG不敏感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33%;结论:川崎病急性期发病10天内,尽早应用.IVIG1g/kg,单剂加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及严重程度.针对初次IVIG治疗不敏感,需36~72小时后再次应用IVIG1g/kg,若仍不能控制,在抗凝基础上可加用激素治疗有较好疗效;可降低发生严重冠状动脉病变风险.

    作者:杨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妇科B超检查前膀胱准备的观察

    为使脏器显影清晰,妇科B超需在膀胱充盈下进行.虽然临床实践及教科书中均强调患者在检查前要憋尿、饮水,以使膀胱充盈,但对检查前憋尿多长时间、饮水量均无明确的要求,部分患者常因膀胱准备不充分显影不清晰或因憋尿过久,难以忍受而不得不排尿,导致检查不能按时进行,推迟了确诊时间.

    作者:王丽;王润华;李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老年肺癌58例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对我院1996年6月~2007年6月手术治疗67岁以上老年性肺癌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切除率93.1%,围手术期死亡率3.4%,术前合并其他疾病29例,占50%;术后出现并发症20例,占34.5%.结论:应当严格选择老年肺癌患者的手术适应症,注意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管理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可获得相对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永峰;孙守波;贺志刚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农垦医学杂志

农垦医学杂志

主管: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主办:石河子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