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
目的:通过分析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浸润性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表型变化,探讨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功能状态.方法:选择未经任何治疗的初发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标本35例作为实验组,正常膀胱组织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标记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CD1a、HLA-DR和CD86抗原,观察两种组织中的DC表达3种抗原的状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CD86+DC,但均有CD1a+DC,其在膀胱癌组织中、癌旁组织中的浸润程度均低于正常膀胱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膀胱癌组中有22例癌实质内的DC表达HLA-DR抗原,阳性表达率为48.6%,与正常膀胱组织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DC,其浸润程度下降并存在功能成熟障碍.
作者:钱彪;王燕;丁国富;王江平;王勤章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的一种急性、多发病,常见病因是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
作者:唐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甲亢引起肝损害比较常见,可为肝酶的升高和黄疽,其对肝功能的损害原因是多方面的,与甲状腺激素的直接作用,高代谢及免疫因素有关.治疗原则以控制甲亢为主,甲亢治愈后,肝功能大多数可以恢复正常.评价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甲亢(Graves病)合并严重肝功能损害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对新疆兵团农一师医院内分泌科2004~2007年收治的11例甲亢合并严重肝损害的病人进行甲基强的松龙80mg/12h冲击治疗1周.结果:11例甲亢合并严重肝损害的病人经过甲基强的松龙治疗1周,出现了转氨酶指标下降,甲状腺功能的好转.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甲亢合并肝损害者,对肝功能的改善有效,较为安全.
作者:宋燕庆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施以应对措施减少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住院剖宫产768例患者中19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进行分析,发生率2.47%.结果:危险因素中贫血占78.6%,肥胖占47.4%,胎膜早破占42.1%,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感占10.5%.结论:提高对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认识,指导孕期保健,控制社会因素的剖宫产;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基础疾病;手术操作规范,进一步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作者:李爱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几乎所有良性卵巢肿瘤均可通过腹腔镜进行诊断与处理.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卵巢肿瘤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并有逐渐取代开腹手术的趋势[1].
作者:王丹霞;蓝爱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对2002年1月~2007年1月在新疆兵团医院儿科住院的26例川崎病的患儿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加用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26例,IVIG敏感川崎病22例,IVIG不敏感川崎病4例,IVIG敏感川崎病男女性别比例为1.75∶1;IVIG不敏感川崎病男女性别比例为3∶1(P<0.05),IVIG不敏感川崎病患儿中,1例通过用IVIG治疗后48小时后临床症状得以缓解,2例在复用IVIG后症状控制,1例在复用IVIG后症状仍不能控制,在抗凝基础上加用激素治疗得以缓解;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有良好疗效,且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减轻;通过回顾性分析及随访:IVIG敏感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5%.IVIG不敏感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33%;结论:川崎病急性期发病10天内,尽早应用.IVIG1g/kg,单剂加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及严重程度.针对初次IVIG治疗不敏感,需36~72小时后再次应用IVIG1g/kg,若仍不能控制,在抗凝基础上可加用激素治疗有较好疗效;可降低发生严重冠状动脉病变风险.
作者:杨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螺CT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致椎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CT确诊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致椎管狭窄的螺旋CT影像学改变.结果:后纵韧带的骨化在椎体后缘表现为致密的高密度影,正中位42例,占70%;偏外侧18例占30%;厚度3~8mm.累及范围:累及单个椎体36例,占60%;累及2个以上椎体24例,占40%;其中合并椎管侧隐窝、椎间孔狭窄34例.结论:螺旋CT是诊断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致椎管狭窄简便、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正确诊断及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倪良军;薛建昌;苏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为使脏器显影清晰,妇科B超需在膀胱充盈下进行.虽然临床实践及教科书中均强调患者在检查前要憋尿、饮水,以使膀胱充盈,但对检查前憋尿多长时间、饮水量均无明确的要求,部分患者常因膀胱准备不充分显影不清晰或因憋尿过久,难以忍受而不得不排尿,导致检查不能按时进行,推迟了确诊时间.
作者:王丽;王润华;李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肠瘘是腹部外科常见重症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肠外瘘瘘口局部处理是肠瘘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孙红;徐斌;胡文凤;李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介入性诊断、治疗技术普遍应用于临床,放疗、化疗以及抗菌药物广泛应用,加之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程度升高.
作者:康凤莲;孙秀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术前雾化吸入配合环甲膜穿刺法及单纯雾化吸入法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04年3月~2007年2月需要做检查的118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雾化吸入+环甲膜穿刺法,B:单纯雾化吸入法,观察麻醉效果.结果:麻醉效果A组优于B组,χ2=4.1576,P<0.01.结论:环甲膜穿刺法麻醉效果好,患者痛苦小,操作者受干扰少,能保证纤支镜检查的顺利进行,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谢昕;王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石河子大学医学生群体人格特征现状,为我校管理部门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学生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测试、分析.结果:男生的精神质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掩饰性得分高于男牛.少数民族医学生在内外向和掩饰性上得分高于汉族学生,在精神质上得分低于汉族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医学生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精神质与掩饰性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学牛神经质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结论:提示我校教育与学生工作者应客观地看待这一现象,结合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医学生良好的人格,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杨琴;彭丽华;姚毅忠;寇金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临床观察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治疗组静点康莱特注射液100ml,每日1次,20天为1疗程,同时配合化疗2周期.对照组单行化疗2周期.结果:共收治72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32例,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控制肿瘤的总有效率45%,Karnofsky评分改善率为95%,对缓解疼痛的有效率为5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能有效控制肿瘤,对改善症状及生存质量、缓解疼痛效果明显.
作者:陈豫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随着现代科学实验技术的飞速发展,DNA提取成为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实验之一,但目前文献报道的提取DNA的方法很多,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
作者:张金莉;杨丽;郑义;何玲;赵娟;谭晓华;杨磊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采用光扫描诊断术后深静脉内形成血栓栓子病发率高达56%,可肺栓塞占有率极少[1],但致死率极高.
作者:刘文彪;邵铮铮;扎帕尔·玉素甫;甘国强;付江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切除仍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1].随着我国人群老龄化和医疗条件的改善,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接受手术的比例随之增加.
作者:郭海涛;邓严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过程中不同剂量时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放射治疗中不同剂量时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并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放疗剂量为30GY、50GY时,恶性肿瘤患者CD3+、CD4+、CD8+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与放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早期(Ⅰ、Ⅱ)、进展期(Ⅲ、Ⅳ)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与放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6,P=0.041),且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放疗可能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损害,尤其是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升高,且它与剂量呈正相关;放疗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比CD4+/CD8+比值更能敏感反应免疫功能状态,可能成为恶性肿瘤患者的更敏感的免疫监测指标.
作者:王娟;杨朝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人参是五加科(Araliaceae)人参属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的干燥根,具有大补元气、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对心血管、神经及免疫系统有广泛的药理作用[1].
作者:任晓辉;王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鼻石病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2006年3月我科收治1例鼻腔内巨大鼻石引起的鼻中隔穿孔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鹏飞;罗学英;成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氨茶碱联用培美他尼治疗喘憋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进行对照研究,治疗组给予氨茶碱联用培美他尼,对照组单用氨茶碱治疗喘憋性肺炎患儿各40例.结果:患儿止咳、喘憋缓解,肺部喘鸣音、湿啰音消失天数及住院天数上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氨茶碱联用培美他尼治疗喘憋性肺炎比单纯用氨茶碱具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李鸥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