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雪
目的:探讨氨茶碱联用培美他尼治疗喘憋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进行对照研究,治疗组给予氨茶碱联用培美他尼,对照组单用氨茶碱治疗喘憋性肺炎患儿各40例.结果:患儿止咳、喘憋缓解,肺部喘鸣音、湿啰音消失天数及住院天数上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氨茶碱联用培美他尼治疗喘憋性肺炎比单纯用氨茶碱具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李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人们对痔的认识已有很长的历史,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痔的本质的认识有了很大的飞跃,已形成了新的概念,即:痔是直肠下端的唇状肉赘或称肛垫(analcnsh-ions),是每人皆有的正常结构;它呈右前、右后及左侧三叶排列,宛如心脏的三尖瓣,协助括约肌维持肛管的正常闭合;其病理性肥大即谓痔病.
作者:潘玉荣;黄桂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临床观察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治疗组静点康莱特注射液100ml,每日1次,20天为1疗程,同时配合化疗2周期.对照组单行化疗2周期.结果:共收治72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32例,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控制肿瘤的总有效率45%,Karnofsky评分改善率为95%,对缓解疼痛的有效率为5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能有效控制肿瘤,对改善症状及生存质量、缓解疼痛效果明显.
作者:陈豫 刊期: 2008年第02期
2006年10月我科发现1例轮状病毒活疫苗口服后,新发生急性喉炎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飒;张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早产儿接种乙肝疫苗后血中IL-2、IL-10含量的变化,探讨早产儿无(弱)应答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接种乙肝疫苗3支后无(弱)应答的早产儿2D例为研究对象,与强应答的早产儿33例对比,检查血中IL-2、IL-10的基础水平.结果:①无(弱)应答的早产儿血中IL-2含量为2.82±0.76ng/L,较强应答者的3.26±1.2ng/L为低.②无(弱)应答的早产儿,血中IL-10含量为8.2±5.06ng/L,较强应答者的15.57±9.02ng/L明显为低.③无(弱)应答者的平均出生体重、孕周较强应答者为低.结论:早产儿无(弱)应答者存在TH1、TH2类细胞因子基础水平低下.以IL-10更为明显;在婴儿期,越不成熟的早产儿,IH1向TH2优势转化延迟,这也许是早产儿强应答百分比低于足月儿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周金莉;杨军;张示渊;付进忠;邢燕;孙桂芳;果晓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发挥护士在化疗用药过程巾的监护作用,保证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发挥护士在化疗用药监护中的优势作用,如正确执行医嘱、查阅患者药历,了解用药史、指导化疗患者正确用药、化疗用药期的监护、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监护、加强护患沟通、开展药学服务及健康指导等措施,保证患者治疗疗效.结果:发挥护士在化疗用药监护中的作用,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韩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甲亢引起肝损害比较常见,可为肝酶的升高和黄疽,其对肝功能的损害原因是多方面的,与甲状腺激素的直接作用,高代谢及免疫因素有关.治疗原则以控制甲亢为主,甲亢治愈后,肝功能大多数可以恢复正常.评价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甲亢(Graves病)合并严重肝功能损害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对新疆兵团农一师医院内分泌科2004~2007年收治的11例甲亢合并严重肝损害的病人进行甲基强的松龙80mg/12h冲击治疗1周.结果:11例甲亢合并严重肝损害的病人经过甲基强的松龙治疗1周,出现了转氨酶指标下降,甲状腺功能的好转.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甲亢合并肝损害者,对肝功能的改善有效,较为安全.
作者:宋燕庆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分析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浸润性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表型变化,探讨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功能状态.方法:选择未经任何治疗的初发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标本35例作为实验组,正常膀胱组织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标记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CD1a、HLA-DR和CD86抗原,观察两种组织中的DC表达3种抗原的状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CD86+DC,但均有CD1a+DC,其在膀胱癌组织中、癌旁组织中的浸润程度均低于正常膀胱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膀胱癌组中有22例癌实质内的DC表达HLA-DR抗原,阳性表达率为48.6%,与正常膀胱组织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DC,其浸润程度下降并存在功能成熟障碍.
作者:钱彪;王燕;丁国富;王江平;王勤章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及颅内动脉进行脑梗塞高危人群防治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112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塞住院患者,另外选择58例体格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各组CDFI及TCD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CD检查结果:TCD对脑部血流供应不足的脑梗塞诊断有较明显优势.TCD对单支动脉狭窄所致脑梗塞也能早期进行诊断.CDFI检查结果:在TCD显示PI及RI增高,尤其是颅内动脉多处血流速度下降的病例当中,CDFI常表现为颈总动脉IMT增厚、粗糙且多伴有多发粥样斑块形成,两者有高度相关.结论:CDFI与TCD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对脑梗塞患者颅内、外动脉病变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客观的分析,对脑梗塞患者颅内、外动脉硬化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庄丽;刘艾;曲延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及大密度投影(MIP)在骨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SSD和MPR以横断面螺旋扫描图象为基础,层厚2~5mm、螺距1~1.5、重建间距1~5mm.结果:所有病例CT横断面、SSD和MPR像均明确地显示骨折,SSD像立体地显示骨折线的长短、形态、走向,碎骨片的形态、大小、空问位置以及骨折的移位和关节对位状况,膝关节MPR像显示关节受累和关节腔内游离碎骨片更佳.结论:螺旋CT的SSD和MPR像能提供骨关节创伤非常有价值的空间关系信息,其表现接近病理解剖,临床应用价值大,有利于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制定手术计划.
作者:王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声像特点及X线造影术特点,以提高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0例肠套叠患儿进行超声诊断及X线造影术检查.结果: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图像及X线造影有特征性改变.结论:B超结合X线检查为临床有效的诊断方法.
作者:宋军;阿杜瓦一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听课与评课是医学教师教学评估的重要部分,也是医学教师业务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与观摩的良好机会.
作者:张翠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乳腺癌的预后指标是一个传统的研究课题.随着新的检测方法及预后指标不断涌现,我们对乳腺癌的临床病程及生物学行为有了更充分的了解,从而指导合理的临床治疗.当前许多分子生物学的预后指标还在进一步的研究之中,其中一部分具有很广阔的研究前景.本文就目前已确立的乳腺癌的预后指标以及一部分未来可能有实用价值的预后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华立新;黄桂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人参是五加科(Araliaceae)人参属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的干燥根,具有大补元气、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对心血管、神经及免疫系统有广泛的药理作用[1].
作者:任晓辉;王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在病理日常工作中,各种内窥镜活检组织检查日渐增多,因其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是临床较为常用的诊断手段,特别在恶性肿瘤诊断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作者:郑玉琴;李丽;王毅训;沈西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几乎所有良性卵巢肿瘤均可通过腹腔镜进行诊断与处理.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卵巢肿瘤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并有逐渐取代开腹手术的趋势[1].
作者:王丹霞;蓝爱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我院2004年1月~2007年6月,使用微创穿刺技术治疗颅内血肿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勇凯;黄勇;印运亭;徐崇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日间手术的概念早是英国小儿外科医生Nichul提出[1]的,是指选择一定适应证的病人,在1个工作日内安排病人的住院、检查、手术、术后短暂观察、恢复(一般数小时)和办理病人出院.
作者:李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对2002年1月~2007年1月在新疆兵团医院儿科住院的26例川崎病的患儿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加用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26例,IVIG敏感川崎病22例,IVIG不敏感川崎病4例,IVIG敏感川崎病男女性别比例为1.75∶1;IVIG不敏感川崎病男女性别比例为3∶1(P<0.05),IVIG不敏感川崎病患儿中,1例通过用IVIG治疗后48小时后临床症状得以缓解,2例在复用IVIG后症状控制,1例在复用IVIG后症状仍不能控制,在抗凝基础上加用激素治疗得以缓解;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有良好疗效,且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减轻;通过回顾性分析及随访:IVIG敏感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5%.IVIG不敏感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33%;结论:川崎病急性期发病10天内,尽早应用.IVIG1g/kg,单剂加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及严重程度.针对初次IVIG治疗不敏感,需36~72小时后再次应用IVIG1g/kg,若仍不能控制,在抗凝基础上可加用激素治疗有较好疗效;可降低发生严重冠状动脉病变风险.
作者:杨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死亡原因.为提高治愈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1997年8月~2007年8月我院产科及儿科死亡的94例新生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我院新生儿死亡率为7.99‰(死亡新生儿例数/住院新生儿总数),死因依次为早产、急性呼吸衰竭、新生儿窒息、不明原因、先天畸形、外科急腹症.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重视对高危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监护,提高产科、新生儿科质量,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作者:宁建英;谷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