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环境色喜好对比研究

聂文燕;钟秀芬;蒋国庆;谭小林;罗兴刚;张庆辉;程雪;杨辉

关键词:颜色偏好, 环境色, 精神分裂症, 性别, 年龄, 文化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环境色的喜好差异.方法 选取132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进行室内环境色喜好测验,按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进行分组比较,并与健康人群(1005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精神分裂症患者色彩偏好顺序均倾向一致.研究组男女在橙色、黄色、黑色、灰色偏好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橙色、紫色、黑色、红色、蓝色、灰色、白色偏好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年龄患者在红色偏好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橙色、灰色、紫色、黑色、绿色、蓝色、白色、红色偏好上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在黑色偏好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橙色、灰色、白色、蓝色、紫色偏好上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不同的颜色偏好,与健康人群相比有明显差异.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中三项指标的表达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

    目的 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P-选择素(P-selectin)和S100B蛋白(S100B)的表达,同时关注与脑梗死灶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贵州省毕节市中医院诊治的10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66例体检健康的成年人血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中BDNF、P-selectin和S100B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血清中BDNF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中P-selectin和S100B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BDNF与梗死灶的体积具有负相关性(P>0.05),P-selectin和S100B的表达与梗死灶的体积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清中BDNF、P-selectin和S100B异常表达,均与脑梗死体积密切相关.联合检测BDNF、P-selectin和S100B的表达对判断病变程度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作者:李术钗;胡夷;黄勇;郭虎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地塞米松应用时机对硬膜外麻醉术后腰痛与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应用时机对硬膜外麻醉术后腰痛与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分娩术麻醉穿刺过程中出现神经根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地塞米松及应用时间分为A组、B组、C组(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术后24、48、72 h时神经根刺激症状及炎性细胞水平改变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神经根刺激症状于术后24、48、72 h比较,A组与B组均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组各时间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 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均高于 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术后24、48、72 h血清T NF-α、IL-1β、IL-6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治疗剖宫产手术硬膜外穿刺神经根损伤具有良好临床疗效,神经根损伤后早期应用临床效果更佳.

    作者:张先政;杨帆;许斌兵;李卫东;钟礼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至2016年该院收治的120例SA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两组均应用常规性对症治疗,对照组同时给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腹压升高、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老年SAP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SAP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聃;刘召明;张华;崔传宝;张平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肝纤维化经钆塞酸MRI增强后的特征性表现分析

    目的 探索钆塞酸(EOB)增强对肝纤维化分期的影响,提高轻度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于该院进行上腹部M RI扫描及肝特异性对比剂EOB增强扫描数据的67例患者,患者均在检查后1周内进行病理活检或肝穿刺活检证实,其中轻度肝纤维化31例、中度肝纤维化22例、重度肝纤维化14例.通过后处理软件选择动态增强图像中感兴趣区,测量动脉血流量(Fa)、门静脉血流量(Fp)、总血流量(Ft)、平均通过时间(M T T)及常数Ktrans和表现弥散系数(ADC)值,对比分析这些参数与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结果 Fa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即纤维化程度越高,Fa值越大.Fp、Ft及M T T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即纤维化程度越高,Fp、Ft和M T T值越小.Fa和Fp在不同肝纤维化程度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和M T T 在不同肝纤维化程度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数Ktrans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而ADC值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常数Ktrans和ADC值在不同肝纤维化程度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OB增强灌注扫描常数、常数Ktrans和ADC值对不同程度肝纤维化进行定量评估,根据Fa和Fp能够有效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提高轻度肝纤维化诊断准确率.

    作者:郭瑾;魏义胜;景顺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循环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诊断治疗的40例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按经典输液方案进行术中补液,试验组患者给予胶体液冲击治疗,使得每搏输出量(SV)大化.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中血管活性药物及液体出入量情况,在入室前(T0)、麻醉后(T1)、术始(T2)、骨水泥前(T3)、骨水泥后即刻(TG0)、骨水泥后1 min(TG1)、骨水泥后3 min(TG2)、骨水泥后5 min(TG3)、骨水泥后10 min(TG4)、骨水泥后15 min(TG5)、骨水泥后20 min (TG6)以及术毕(T4)等对比两组患者的SV、心输出量(CO)、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分析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循环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患者活性药应用人数比例、去甲肾上腺素剂量、总入量、胶体量、尿量以及失血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患者T2和T3时SV明显升高,且试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 T1和 TG0时的CO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1和TG0时SBP和MA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可以使得心脏前负荷更充盈,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但对血压改善效果不明显.

    作者:赵卫兵;陈菲;彭方亮;彭方毅;姜海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血清三项指标的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栓蛋白(sTM)水平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6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C反应蛋白(CRP)、血清清蛋白(ALB)、尿蛋白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血清TWEAK、TGF-β1、sTM水平并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尿蛋白、TG、TC、LDL-C、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ALB水平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病变患者血清 TWEAK、TGF-β1、sTM 水平低于对照组,重度病变患者TWEAK、TGF-β1、sTM水平高于轻度、中度病变患者以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TWEAK、TGF-β1、sTM均与肾小管间质病变评分呈正相关(r=0.726、0.527、0.423,P<0.05).结论 TWEAK、TGF-β1、sTM 可能参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病,能够间接反映其肾小管损伤程度,三者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任稹;包红梅;王伟;张国召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IL-9、IL-10在免疫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目的 初步探讨几类免疫性肝损伤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9和 IL-10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6月于该院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乙肝组)2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炎组)20例,药物性肝炎患者(药物性肝炎组)20例,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对照组)2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外周血中IL-9和IL-10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L-9、IL-10的mRNA表达水平,组间及组内数据进行对比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慢性乙肝组、自身免疫性肝炎组及药物性肝炎组的 IL-9表达明显增高,IL-10均有不同程度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9可能在免疫性肝病中正向调节免疫应答过程,促进免疫效应细胞对肝脏组织的破坏作用,而IL-10在肝损伤中表达下降提示其可能抑制免疫细胞对肝细胞的破坏作用,IL-9与IL-10水平监测可在临床免疫性肝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监测中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王兰;杨瑞宁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有效性评价

    目的 探索质量环(PDCA循环)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性评价.方法 PDCA循环模式实施前后,对比该院消毒供应中心各项管理的工作效能,对手术器材、手术器材包装及消毒用品进行随机抽样检查,考察其清洗消毒质量.结果 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消毒供应中心各项管理工作评分较应用前均有了明显提高,手术器材、手术器材包装及消毒用品的合格率分别由之前的92.1%、91.3%、89.8% 提升至98.5%、97.1%、95.8%,各科室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满意度由78.0% 提升至89.0%.结论 PDCA循环增强了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工作的计划性及系统性,有效提高其护理管理质量及各科室的满意度.

    作者:刘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GFAP、S100B的表达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目的 测定珠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B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与SAH早期脑损伤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SA H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SAH患者发病后1、2、3、6天血清GFAP和S100B蛋白表达水平,所有患者在相应时间点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于发病后6个月对以上患者进行格拉斯哥预后(GCS)评分.结果 病例组发病后第1、2、3、6天血清GFAP、S100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后患者血清GFAP、S100B蛋白水平均与SAH早期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性,与预后呈负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H后血清GFAP、S100B表达水平可反映SA H早期脑损伤程度,为临床评估SA H早期脑损伤及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郝芳芳;贺婕;孙志华;吴宝水;肖丽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资阳市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筛查阳性人群特点研究

    目的 研究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筛查(NAT)阳性人群特点.方法 选取该市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的无偿献血者20000例,对其进行核酸混样定性检测、拆分单检及补充血清学检测,然后对其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20000例无偿献血者中,HBV表面抗原(HBs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178例(0.890%)为 HBsAg反应性,其中初次献血者的HBsAg反应性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结果阴性18000例,17例(0.094%)为混合检测(M PX)反应性,其中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的M PX反应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例MPX反应性标本中,11例(0.061%)为 HBV DNA,其中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的HBV DNA比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 HBV DNA 阳性标本中,10例做乙型肝炎补充试验,乙型肝炎补充血清学试验均为阴性2例,单纯抗-HBs阳性1例,抗-HBc阳性7例,其中单纯抗-HBc阳性6例,抗-HBs阳性1例.结论无偿献血者 HBV核酸筛查能够使血液安全得到进一步保证.HBV核酸检测阳性献血者中抗-HBc阳性比例较高,为降低 HBV经血传播的风险,建议未开展核酸检测的血站增加对血液检测抗-HBc项目.

    作者:王裕红;王华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双镜联合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大肠癌安全性和疗效的对比分析

    目的 评价双镜(内镜和腹腔镜)联合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大肠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大肠癌患者100例,根据表格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50例患者采用内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双镜联合组),50例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开腹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切除肠管长度以及淋巴结切除个数.比较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以及心内科疾病的发生情况.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的局部转移、多处转移以及病死率.结果 双镜联合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切除肠管长度和淋巴结切除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0%,明显高于双镜联合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为期1年的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在局部转移率、多处转移率、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大肠癌,可以达到和开腹手术同样的切除效果,而且出血少、创伤小,易恢复,是值得临床推广的微创手术方案.

    作者:尹先博;鄢方;孙超超;李仓本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PFNA内固定与PFL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 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PFNA组47例采用 PFNA治疗,PFLP组49例采用PFLP治疗.调查分析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PFNA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PFLP组;PFNA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 PFLP 组;PFNA 组的满意度(89.4%)高于 PFLP 组(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总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与PFLP治疗两种手术方式在临床上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有显著疗效,但采用PFNA治疗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更短,更利于患者恢复,患者满意度更高.

    作者:陈涤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联合产后延续性护理对自然分娩产妇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联合产后延续性护理对自然分娩产妇的影响.方法 收取该院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自然分娩产妇100例,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联合产后延续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50例.记录两组产妇住院时间、产后并发症、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值,对比健康教育成绩、护理满意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成绩得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94.0%)高于对照组(78.0%);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联合产后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改善产妇情绪,避免产后抑郁;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减少产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王思思;李静;杨林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二甲双胍联合α-糖苷酶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α-糖苷酶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维生素D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12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和二甲双胍联合α-糖苷酶抑制剂控制血糖,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PBG)情况、维生素D水平和 HbA1c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FBG和PBG分别为(6.3 ± 1.6)、(7.9 ± 2.0)mmol/L,对照组分别为(7.2 ± 1.7)、(9.1 ± 2.3)mmol/L;观察组患者维生素D水平和 HbA1c的值分别为19.8(18.2~32.8)μg/L、(6.5 ± 1.5)%,对照组分为别16.6(16.9~28.8)μg/L、(7.7 ± 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α-糖苷酶抑制剂对T2DM患者维生素D和 HbA1c的水平改善明显,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敏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不同胃疾病患者的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胃泌素-17(G-17)水平变化,探讨血清PG和G-17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158例(胃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5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健康体检者85例(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的 PGⅠ、PGⅡ、G-17水平,并计算PGⅠ /PGⅡ(PGR)值.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的PGI和 PG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GⅠ和PGR水平与胃癌的分期和病变部位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筛选和诊断胃癌PGⅠ和PGR的佳临界值 PGⅠ为69.6 ng/mL,PGR为2.9,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或胃癌组患者中,多灶性病变时血清G-17的水平明显低于胃体和胃窦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G和G-17的水平变化与胃黏膜病变密切相关,低水平的血清PGⅠ、PGR可作为筛查和早期诊断胃癌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林杰;刘明军;王麟;李海霞;孙桂荣;于腾;张丽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环境色喜好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环境色的喜好差异.方法 选取132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进行室内环境色喜好测验,按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进行分组比较,并与健康人群(1005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精神分裂症患者色彩偏好顺序均倾向一致.研究组男女在橙色、黄色、黑色、灰色偏好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橙色、紫色、黑色、红色、蓝色、灰色、白色偏好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年龄患者在红色偏好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橙色、灰色、紫色、黑色、绿色、蓝色、白色、红色偏好上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在黑色偏好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橙色、灰色、白色、蓝色、紫色偏好上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不同的颜色偏好,与健康人群相比有明显差异.

    作者:聂文燕;钟秀芬;蒋国庆;谭小林;罗兴刚;张庆辉;程雪;杨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准化及签字式教学法改革

    紧密结合临床工作实际需求,参照本科生教学大纲、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职称考试大纲和中国国家合格评定委员(CNAS)实验室认可标准,建立《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标准化素材库,用于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时使用,并分别建立系列签字式表格及题库用于复习、自我考核及期末考试.

    作者:芮勇宇;裘宇容;郑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大学生学科竞赛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科竞赛为契机,将该校生物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为平台,构建一种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训模式,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医学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也可为该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开辟新途径.

    作者:王丹;何浪;宋海星;张涛;郝军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负压封闭引流对烧伤患者疼痛创面愈合影响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对烧伤患者疼痛症状、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传统换药治疗组(n=40)和负压封闭引流术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负压封闭引流术组患者的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传统换药治疗组,植皮时间、创面清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换药治疗组,局部用药费用明显高于传统换药治疗组,抗菌药物应用率、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0.0%、7.5%,均明显低于传统换药治疗组的47.5%、1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术较传统换药治疗能更有效改善烧伤患者的疼痛症状,缩短其创面愈合时间,降低其术后感染率.

    作者:汪阳;任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中医特色临床护理方案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骨折患者应用中医特色临床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244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122例)与对照组(12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患者则采取中医特色临床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恢复优良率,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析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总体满意率情况.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恢复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折患者予以中医特色临床护理方案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可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马超慧;蔺亚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