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巴基斯坦留学生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见习的调查分析

刘清华;王璐璐;黎永军;陈卫刚

关键词:留学生, 消化系统疾病, 临床见习, 医学高等教育
摘要:目的:评价巴基斯坦本科留学生开展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见习的效果,探索新的见习模式.方法: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5级、2006级共62名巴基斯坦本科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巴基斯坦留学生对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见习的效果是认同的,但在见习内容安排、带教教师水平及见习模式尚存在一定问题.结论:对巴基斯坦本科留学生开展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见习的效果是肯定的,符合外国留学生临床教学改革发展趋势.针对巴基斯坦留学生开展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见习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外国留学生临床内科教学应采取的相应对策做了相应思考.
农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疆喀什维族胃癌HER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目的:研究新疆喀什地区维族胃癌患者HER2蛋白表达状况,同时探讨HER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77例新疆喀什地区维族胃癌患者手术标本,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胃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结果:77例维族胃癌患者中位年龄55岁,男女比例为3.27∶1.HER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3.4%.HER2蛋白表达为1+、2+和3+者分别为22.1%、14.3%和9.1%.HER2蛋白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肠型胃癌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中、高分化腺癌高于低、未分化癌,有淋巴结转移者和临床分期Ⅲ期、Ⅳ期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Ⅰ、Ⅱ期(P<0.05).而胃癌中HER2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无关(P>0.05).结论:与汉族胃癌患者相比,维族胃癌患者HER2蛋白阳性表达率可能存在种族差异.维族胃癌HER2蛋白表达多见于肠型腺癌,并可预测胃癌患者的临床生物学行为.

    作者:陈石岩;张亚静;米开热木;龚燕;周娜;黄文斌;潘晓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央监护系统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中央监护系统在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对231例神经科重症监护室的脑卒中患者进行中央监护,随时观察患者心电、血氧饱和度、血压、脉率、呼吸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对症处理.结果:231例患者中186例患者好转出院,31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4例患者死亡.结论:中央监护系统是一种有效的监护工具,能提高工作效率,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同时也提高了脑卒中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杨秀春;万岐江;卫鹏羽;张宏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全数字化乳腺机X线立体定位留置导丝穿刺活检术对乳腺微小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机(Full- 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X线立体定位穿刺留置导丝活检术( Stereo - orientation Core - needle Biopsy,SCNB)对乳腺微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临床触诊阴性而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显示微小病灶的患者18例,行全数字化乳腺X线立体定位穿刺,留置导丝,协助外科医生手术将病灶切除,并将病灶进行冰冻活检及病理检查.结果:18例微小病灶均一次性定位成功,手术切除完整.病理证实恶性病变4例,其中导管原位癌1例、Paget病1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良性病变14例,其中纤维腺瘤8例,乳腺腺病5例,囊肿1例.结论:全数字化乳腺机X线立体定位穿刺留置导丝活检术操作过程简便、经济、安全、定位准确、诊断明确,能确定乳腺微小病灶的位置及性质,是目前诊断早期乳腺癌的首选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延玲;方云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病理、组织来源及免疫组化.方法:对6例SP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及用以下13种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标记,E- cadherin、β- catenin、αl - AT、CK7、AEl/AE3、Vimentin、Syn、NSE、CD56、PR、CD10、CD117、Ki - 67.结果:肿瘤组织由假乳头状区、实性区及囊性区混合组成,假乳头状是肿瘤的主要组织学结构.肿瘤表达AEl/AE3、Vimentin、Syn、NSE、CD56,β- catenin和PF,弱表达αl - AT;部分表达CD10和CD117;不表达E- cadherin.结论:SPT的发生可能与β- catenin异常核表达和E- cad-herin表达缺失有关,免疫组化提示其可能起源于胰腺胚胎的多潜能干细胞,结合多种免疫组化的标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作者:普文静;赵静;孙振柱;王盛;张晓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护士排班方式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探讨

    目的:探讨护士排班方式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方法:改变传统的排班模式,实行8小时连班制,对护士实行分层级使用和管理.结果:护士排班方式的探索在实施优质护理中的应用得到患者、家属、护士、医生的认可.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实施护士排班方式的探讨,实现护士分层级使用和管理,体现能级对应,护士的专业价值得到体现.

    作者:王子迎;吴勇娟;石晶;刘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重症胰腺炎营养支持的护理进展

    本文介绍了重症胰腺炎营养支持的意义及适应证,及其不同时期的营养支持策略,重点综述了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护理,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病情监测和护理,有效促进疾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石晶;徐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儿科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儿科住院患儿在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如何防范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针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使用静脉留置针5 100例,留置时间为2~10天,平均为3~5天.其中发生静脉炎102例,感染12例,胶布过敏12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结论:采用相关的预防措施可减少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杲晓兰;芦志红;李红娟;徐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电击复律治疗房颤的护理体会

    随着冠心病、高血压的发病率的增加,心房纤颤发生的数量逐年上升.长期心房纤颤时可引起患者的不适感甚至恐惧心理,更严重的是可引起心房附壁血栓,致栓塞现象及心力衰竭.从而严重影响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1],因此,积极转复窦性心律是非常必要的.其中,电击复律在房颤患者的治疗起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龚丽萍;张玉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液基细胞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对我院进行的官颈病变筛查进行分析,证实液基细胞薄层涂片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5月~ 2009年5月妇科门诊3 568例患者进行宫颈病变的筛查,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使用液基细胞薄层涂片(LCT)进行筛查,为LCT筛查组;一组使用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进行筛查,为HPV筛查组;并以宫颈活检组织的病理结果做为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顺应性、阳性率、符合率等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CT筛查组有24例患者拒绝筛查,顺应性为98.7%;HPV筛查组顺应性为97.5%;共3500例患者自愿接受筛查;在阳性检出率,CINI、CIN2/3和浸润癌的符合率方面LCT筛查组均有明显优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液基细胞检查在宫颈癌病变的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顺应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锦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血细胞仪器分析的干扰因素及处理方法

    目的:分析血细胞仪器检测结果偏差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获取准确的实验结果.方法:通过仪器报警信息和异常直方图发现问题,进行人工显微镜形态学检查.结果: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检测结果予以纠正.结论:血细胞分析与显微镜检查紧密结合,可以排除干扰因素带来的实验误差,避免给病人造成漏检与误诊.

    作者:魏娟;刘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新疆高中生不同年级组间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新疆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和一般状况调查表对新疆862名高中不同年级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中学生SCL - 90均值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一与高三学生的SCL - 90总分均值与身体健康、人际关系及生活状态自我评价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一学生与高三学生在求学动机方面“为了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和“由于父母老师规劝而求学”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学生的身体健康、人际关系和生活状态对心理健康影响较大(P <0.001).结论:新疆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偏低,有较多因素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杨军;张延霞;阮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甲状腺癌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肿瘤.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甲状腺癌诊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研究多的就是与细胞转导相关的分子标记物,如ECM1基因、C-kit基因和14-3-3R蛋白,还有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分子标记物,如Ki-67蛋白、微小染色体维系蛋白3(MCM3),抑癌基因如nm23基因.本文就以上分子标记物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秦乐;牛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甲红碘糊剂局部治疗急性冠周炎978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甲红碘糊剂对急性冠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甲红碘糊剂配制方法:甲硝唑片4.0g,红霉素片1.0g,碘仿0.25g研粉混装备用,用时以樟脑酚调成糊剂.(2)治疗方法:用生理盐水冲洗盲袋及冠周,隔湿吹干,上甲红碘糊剂即可.(3)治疗对象:1995年9月至2010年9月(15年)收治的978例患者.结果:637例症状较轻者1次治愈,341例伴张口受限者2~3次治愈.结论:经15年临床应用观察,甲红碘糊剂疗效明显,成本低廉,给药方便,较快解除病痛.

    作者:杜新;尹文新;殷建宾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28例疑难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常规方法难以诊断的肺结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0月~2011年4月在我院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的28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活检前所有28例患者均经胸部CT、痰涂片、结核菌素试验等检查,其中同时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25例、行PET -CT检查4例,但仍无法确诊.结果:痰涂片结果28例均为阴性;结核菌素试验6例阴性,22例为一般阳性;胸部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团片状病灶7例、占位性病变16例、空洞5例;PET - CT结果均为高浓聚病灶,肺癌不能除外;气管镜检查19例阴性,其余9例提示气管支气管炎,经灌洗、刷检、活检等检查8例阴性,1例提示查见异型细胞.所有28例患者的穿刺活检物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肺结核.穿刺后发生气胸1例,咯血1例,未予特殊处理.结论:对常规检查方法难以诊断的肺结核病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确诊手段.

    作者:王薇;李鸿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婴儿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的临床诊断并文献复习

    婴儿白血病(infant acute leukemia,IAL)是指诊断时年龄在1~2岁以内的白血病,是一种罕见疾病.现通过该婴儿急性白血病病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细胞学检查及诊断,并复习近年来相关文献,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作者:田超;田江;张示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RP-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黄芪片中芍药苷及红景天苷的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黄芪片中芍药苷及红景天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0 mm× 4.6 mm,5μm),以乙腈(A)和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 12 min,A- B( 10:90);14 - 30min,A-B(17:83)],检测波长为230 nm,流速为l mL·min-1,柱温为30℃.结果:供试品中红景天苷和芍药苷分离良好,芍药苷在14.82~148.2μg·mL-1(r =0.9996),红景天苷在7.82~78.2 μg·mL-1(r=0.9992)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芍药苷和红景天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28%、98.35%,RSD值分别为1.83%、1.69%(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

    作者:袁勇;刘恒戈;陈卫军;王新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空腹血糖切点下调对糖尿病、糖调节受损检出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切点下调对糖尿病、糖调节受损(IGR)检出率的影响.方法:对121团50岁以上无糖尿病、糖调节受损(IGR)史人群(共800人)进行调查,测定他们的空腹血糖,空腹血糖≥5.6mmol/L的人员参加复检,行OGTT( 127人),分析新诊断的糖尿病及IGR情况.结果:127人中新诊断糖尿病有50人,新诊断IGR共27人,其中IGT19人.复检空腹血糖5.6~ 6.09 mmol/L 20人,其中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有7人(35%),达到IGT诊断标准的有3人(15%);复检空腹血糖6.1~6.99 mmol/L 35人,其中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有17人(49%),达到IGT诊断标准的有10人(28%).结论:空腹血糖切点的下调有利于减少糖尿病、IGR的漏诊率.

    作者:唐豫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ICU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在危重病患者中实施强化胰岛素治疗能改善病情,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1].强化胰岛素治疗在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治疗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医护人员及时准确的监测血糖变化和正确的应用治疗方案是强化治疗的关键.本文从ICU病人胰岛素强化治疗实施过程中血糖变化的应用指证、胰岛素的初始剂量、调整原则、血糖监测的间隔时间及护理策略进行综述,以提高对患者的治疗质量.

    作者:庞双艳;李军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手术室温度设定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手术室温度设定的效果.方法:(1)将1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在手术关键步骤结束时测量患者体温;(2)两组同台手术医护人员31例对手术期间室温设定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医护人员较对照组手术医护人员对手术室温度设定感觉合理(P<0.01).结论:在降低手术室设定温度同时加强手术患者的体温护理,避免了患者出现低体温,减少环境因素对手术医护人员的干扰,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彭丽;郝焕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综合医院五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某医院五年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现状,了解医院感染的分布规律以及病原菌的构成等特征,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临床医师主动报告和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前瞻性监测及回顾调查出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收集2005~ 2009年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病例,对医院感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五年出院患者共159 621例,医院感染4 616例,感染率2.89%,4 967例次,例次感染率3.11%,年度医院感染率分别为3.56%、3.76%、2.63%、3.40%、2.56%;综合ICU感染率20.99%,在全院科室中占首位,其次是烧伤科感染率(10.88%);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构成较高,分别占36.34%和31.23%;医院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49.55%,革兰阳性菌占12.76%,真菌占13.46%.结论:年度医院感染率有下降趋势,综合ICU、烧伤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革兰阴性病原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对医务人员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力度提高控制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医院感染专职控制人员对重点科室实行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并及时干预,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焱;郑玉建;何文英;黄新玲;李新梅;李静;朱荣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农垦医学杂志

农垦医学杂志

主管: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主办:石河子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