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研究

张正国;李宽新;李锋

关键词:胸椎, 肿瘤转移, 椎体切除
摘要: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胸椎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胸椎转移瘤患者采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为240 min~430 min,平均280 min;术中失血量约为1 100~4 300 mL,平均2 200 mL.所有病例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正常者23例,C级2例,D级1例(1例死亡和2例随访低于1年,未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结论: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胸椎转移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保护或者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
农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结肠癌急性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37例高龄大肠癌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临床特点、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99 年~2009 年间收治37例高龄大肠癌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临床资料.结果:痊愈出院25例,未行远期随访;死亡12例,其中右半结肠穿孔8例,左半结肠穿孔4例.结论:结肠穿孔一经怀疑应尽早剖腹探查.手术方式右半结肠癌穿孔行Ⅰ期吻合.左半结肠癌穿孔的术式为Hartmann 术式.

    作者:翟新法;秦文祥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福尔马林致痛上调大鼠DRG神经元SP与NMDA受体的表达

    目的:观察DRG 神经元膜SP 受体与NMDA 受体的表达,探讨二者在疼痛中的作用.方法:1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及福尔马林致痛(F)组,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并比较两组大鼠DRG 神经元膜SP 受体与NMDA 受体的表达的差异.结果:免疫荧光显示两组大鼠DRG 神经元膜均有SP受体与NMDA 受体共存.F组大鼠DRG神经元膜SP(NK1)的表达高于NS组,OD 值分别为99.37±19.69(n=8)、60.10±21.65(n=8),P<0.05;F 组大鼠DRG神经元膜NMDA(NR1)阳性产物的表达高于NS组,OD 值分别为89.17±30.05(n=8)、56.31±13.75(n=8),P<0.05.结论:大鼠DRG神经元膜SP 受体与NMDA 受体有共存,福尔马林致痛大鼠DRG 神经元SP 受体与NMDA 受体表达上调.

    作者:王凌;李丽;张忠双;马克涛;司军强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石河子市社区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免疫状况分析

    目的:评价社区儿童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30个社区中12~18个月接种过腮腺炎疫苗的1~8岁儿童共769名,用血清酶联免疫法原(ELLSA)定性测定流腮IgG抗体.结果:1~岁组的抗体阳性率低(31.15%),2~岁组抗体阳性率高(67.19%),2~岁组以后随年龄的增长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各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的统计学意义(χ2 =477.22,P<0.005),男女间腮腺炎抗体阳性率无差异(χ2 =0.077,P>0.05),常住儿童和暂住儿童抗体阳性率有差异(χ2 =3.92,P<0.05).结论:石河子市社区儿童腮腺炎抗体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提示采取2剂次的接种方案.定期在社区儿童中进行腮腺炎抗体水平的测定,抗体阴性者应进行腮腺炎疫苗的补种.

    作者:李飒;陈艳;郭淑霞;张红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失眠症患者伴随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失眠症患者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神经内科就诊,符合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ICD-10)关于原发性失眠症患者78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两组患者均行焦虑自评量表(SAS)、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结果:失眠组,SAS、SDS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STAI、SDS各因子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失眠症常常伴随焦虑、抑郁,在临床诊断及治疗失眠时应予以重视.

    作者:郝洁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PBL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PBL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寻找更加适合本专业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60名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随机分为PBL与案例教学结合组及传统组,各30人,分别使用PBL与案例教学结合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教学,课程结束后统一进行理论考试及临床操作技能考核和问卷调查.结果:两组理论考试成绩相当,PBL与案例教学结合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传统组,问卷调查PBL与案例教学结合组大部分认为实践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但学习不紧凑、不系统,传统组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系统性及学习节奏大部分认同.结论:PBL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等素质培养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学习不紧凑、系统性较差等方面的不足.

    作者:方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过敏原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过敏原的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喘息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所有婴幼儿均采用体外定性酶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的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1)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肺炎患儿和健康儿的过敏原总阳性率分别为100%、76.7%和6.7%,(χ2=118.484,P<0.05);(2)对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尤其年长组(>3岁)较高(χ2=15.749,P<0.05),而对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吸入性过敏原中榆树、柳树、杨树及艾蒿、蒿属植物组合年长儿阳性率高于婴幼儿;食物性过敏原中牛奶、蛋黄和蛋白阳性率高,牛奶阳性率婴幼儿明显高于年长儿;结论:本地区榆树、柳树、杨树、牛奶、蛋黄和蛋白是常见的过敏原.随着年龄增长,食入性过敏反应逐渐减少,而吸入性过敏反应相对增加.过敏原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有所差异.

    作者:尹晓文;陈波;张晶;李芳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1000例并发症分析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2007年10月~2010年12月我院1 00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记录手术并发症及预防治疗措施.结果:桡动脉痉挛94例(9.4%),男性43例(6.7%),女性51例(15%),性别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鞘管或导管拔出困难4例(0.4%);低血压15 例(1.5%),严重心律失常11 例(1.1%),其中室颤3 例、缓慢性心律失常8 例.穿刺部位血肿16 例(1.6%),前臂张力性血肿5例(0.5%);桡动脉闭塞10例(0.1%).结论:桡动脉内反复导管操作易发生痉挛.桡动脉造影极少有严重并发症,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低.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后如处理不当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熟练的操作技术、严密的术中监测和有效的抢救措施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张存新;李孝华;陈嵘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BALB/c小鼠乳鼠心肌细胞的原代培养

    目的:建立分离、纯化和培养BALB/c小鼠乳鼠心肌细胞的方法.方法:取出生1~3天以内的BALB/c小鼠乳鼠心肌组织,用0.125% 胰蛋白酶和0.1%Ⅰ型胶原酶消化,将心肌细胞收集到含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用差速贴壁分离法和5-溴脱氧尿苷相结合分离、纯化心肌细胞.采用α-actin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心肌细胞,用台盼蓝染色检查心肌细胞成活率.结果:24小时后可见部分单个心肌细胞搏动,48小时后可见心肌细胞相互连接同步搏动;免疫组化染色后可见培养的细胞是心肌细胞,心肌细胞成活率达95%.结论:本研究应用的方法可获得状态好、高成活率的BALB/c小鼠心肌细胞,是一种可靠的心肌细胞培养方法.

    作者:杜广胜;文渊;马业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Ⅱa ~Ⅳa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行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介入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6.11%,其中CR 6例,PR 25例,NC 5例.29例介入化疗后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顺利.术中见子宫动脉闭塞变硬,宫旁组织变松软,子宫及肿瘤体积缩小,肿瘤质地变软表面苍白,有明显的坏死灶.术中出血少,易剥离.结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前介入化疗栓塞,对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肿瘤分期,缩小局部肿瘤,减少手术造成的损伤,改善预后有着积极作用.

    作者:刘晓兰;刘兵元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HER-2/neu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居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但其治疗尤其是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迄今尚无有效的标准方案.HER-2/neu蛋白是原癌基因HER-2/neu编码的一种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糖蛋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性转移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约30%的结直肠癌存在HER-2/neu蛋白过度表达.HER-2/neu蛋白过度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相关,可作为预后因素.

    作者:王玉环;孙振柱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肝脏血液动力学及肝储备功能的影响

    目的:了解门静脉高压患者肝储备功能、有效肝血流与肝功能关系,及断流术前后肝储备功能、肝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意义.方法:用ICG-R15检测肝储备功能及肝脏有效血流(EHBF),B超测定断流术前后的肝脏血流动力学,评价断流术在门脉高压症治疗中作用.结果:Child-Pugh分级与ICG-R15、EHBF有良好的相关性;断流术后肝门静脉血流及有效血流量显著减少.结论:ICG测定肝储备、肝血流动力学是一种安全、无创、简易且敏感的方法,断流术后肝储备功能没有明显变化,断流术对于减少肝血流量有重要作用.

    作者:赵雪峰;吕海龙;张示杰;阿杜瓦一;吴向未;杨宏强;彭心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半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改进与探讨

    目的:探讨导丝法在半永久性置管中的应用.方法:8例半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采用传统的撕脱鞘法,40例采用改进的导丝法,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采用改进的导丝法置管40例次,置管成功率100%,穿刺孔出血量极少,血流量充足可以满足透析需要,且操作简单,类似临时置管.结论:导丝法操作简化,风险下降,出血量少,成功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加明;金鑫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卫生事业管理课程应用Seminar教学法的探索

    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平台开展的社会卫生服务,其专业特点决定了预防医学人才不仅要掌握全面的医学专业知识,还应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宣传沟通交流能力、应急判断处置能力、自我学习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1].传统的授课模式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预防医学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为此,石河子大学卫生管理教研室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在卫生事业管理课程中引入Seminar教学法,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探索.

    作者:井明霞;唐景霞;毛璐;李小菊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喀什地区维族妇女乳腺癌转移复发风险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妇女乳腺癌复发转移风险,为临床术后的综合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09~2010年行手术切除的维吾尔族妇女乳腺癌患者72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CK5/6、Ki-67、E-cad,做出6项复发转移风险评估的基因表达谱分类.结果:72 例患者中40岁以上年龄患者56例,占77.78%;浸润性导管癌64例,占88.89%,Ⅱ~Ⅲ级以上高级别者占78%;肿瘤大小:T2以上者61例,占85%;查到脉管浸润65例,占90.3%;有淋巴结转移者52例,占72%;激素受体阳性49例,占76.6%,HER2阳性3+患者13例,占20.3%(13/64).结论:喀什地区维族妇女乳腺癌有较高的复发风险,激素受体阳性占77.6%,提示本地维族妇女乳腺癌大部分适用于内分泌治疗.

    作者:陈石岩;米开热木;李玉华;杜新权;周娜;龚燕;孙振柱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PTEN和PI3K/Akt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卵巢浆液性肿瘤(OST)PTEN、PI3K以及Akt磷酸化,探讨OST的发生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例卵巢正常上皮(NOT)、10例浆液性囊腺瘤(OSA)、18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OSBT)、38例浆液性癌(OSC) 石蜡包埋组织中PTEN、PI3Kp110α和p-AktSer473蛋白的表达,并结合OSC周围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PTEN蛋白在OSC中的阴性率高于OSBT、OSA和NO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TEN蛋白与OSC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PI3Kp110α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OSC和OSBT中高于OSA和NO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ktSer47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OSC和OSBT中高于OSA和NO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PI3Kp110α和p-AktSer473蛋白与OSC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OSC中,PTEN和PI3Kp110α、PTEN和p-AktSer473蛋白表达间均为负相关(P<0.05),而PI3Kp110α与p-AktSer473蛋白表达间为正相关(P<0.05).结论:PTEN蛋白表达的缺失伴随PI3K/Akt信号通路过度激活,可能共同参与OST的发生、发展.

    作者:陈胜民;李锋;贾薇;李霞;李洪安;蒋金芳;潘晓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胸椎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胸椎转移瘤患者采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为240 min~430 min,平均280 min;术中失血量约为1 100~4 300 mL,平均2 200 mL.所有病例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正常者23例,C级2例,D级1例(1例死亡和2例随访低于1年,未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结论: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胸椎转移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保护或者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

    作者:张正国;李宽新;李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乳腺癌钼靶X线诊断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的价值,分析误诊原因,进一步提高乳腺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100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行乳腺钼靶摄影,钼靶X线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结果:100乳腺癌中,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81例,误诊19例(其中纤维腺瘤6例,增生8例,乳腺炎4例,正常1例).结论:钼靶X线摄片对乳腺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仔细分析钼靶X线病变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及减少误诊的发生.

    作者:常燕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MRI表现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4例经实验室及病理证实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MRI表现.结果:3例表现为胰腺弥漫性增大,1例为胰尾局限增大,4例均有胰管不规则狭窄,增强后胰腺延迟均匀强化及胰周纤维包壳为特征性表现.结论:MRI检查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嘉麟;栾立;郑田玲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Nrf2/Keap1抗氧化系统与缺血性脑病

    氧化应激损伤是缺血性脑病的脑组织损伤机制之一.Nrf2是细胞内抗氧化应激的重要转录因子,与胞浆伴侣分子Keap1组成抗氧化系统在细胞抗氧化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Nrf2/Keap1抗氧化系统在缺血性脑病中的作用备受关注,本文对该抗氧化系统的组成、激活机制及其在缺血性脑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提示该系统在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甘露;袁萱;张红;王振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提高影像医学专业超声诊断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超声诊断学是声学、医学和电子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医学影像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超声诊断学以电子学与医学工程学的新成就和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并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既可非侵入性地获得活性器官和组织的精细大体断层解剖图像和观察大体病理形态学变化,亦可使用介入性超声或腔内超声探头深入体内获得超声图像及介入治疗,从而使一些疾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影像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1].超声诊断学所涉及的学科多,知识面广,在教学上与其它临床课程相比有其特殊性,而且抽象难理解,如何提高影像医学专业<超声诊断学>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及强技能的超声诊断医师,值得关注和重视.笔者借鉴大家的经验,并结合超声学科的实际,总结了一些教学的体会,陈述如下:

    作者:李军;陈辉;张忠双;崔凤荣;康燕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农垦医学杂志

农垦医学杂志

主管: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主办:石河子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