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芝;杨友卓;汪黎;阮卫华;杲小兰
IL-17的发现已有20年,IL-17由CD4+T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TH17细胞分泌的IL-17结合于靶细胞后可以促进炎症趋化因子、急性期蛋白、中性粒细胞聚集,从而在机体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作用.在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等的研究发现在这些疾病中均存在IL-17的高表达,IL-17与其他分子协同作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宫颈癌,黑色素瘤,乳腺癌等的研究中均发现存在IL-17的高表达.IL-17可以促进慢性炎症的进展,引起组织增生,促进组织癌变,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对II-17及其信号通路的研究深入,可以为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地力下·司马义;李锋;张文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诊断胆囊穿孔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12例胆囊穿孔患者多排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CT征象.结果:胆囊穿孔CT影像上常见的直接征象是胆囊壁中断,邻近中断处胆囊壁表现为粘膜皱襞样,其次为胆囊壁不规则增厚;壁中断处胆囊旁积液或积液量较多是主要的间接征象,对帮助诊断有重要意义.结论:多排螺旋CT诊断胆囊穿孔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春燕;伍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薰鲁香是维吾尔医临床常用的进口药材,具有良好生理功能和多种药理活性,从古希腊时代在地中海一带民间就将其入药.其主要用于治疗咳嗽、喉咙痛、湿疹、胃痛、肾结石和黄疸等.本文从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制剂四个方面对维药薰鲁香进行综述,对薰鲁香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高建波;李国玉;王金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术后眼压的变化.方法:分两组观察白内障超乳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压的变化,第一组病人选择单纯老年白内障患者236人(386眼),第二组病人选择前房相对浅而未有青光眼病史的病人64人(72眼),术前、术后眼压观察.结果:手术后,第一组病人眼压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第二组病人眼压降低较术前降低明显,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压会有下降,对于前房浅房角窄的病人更加明显,可作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前驱期或临床前期且伴有白内障的一种降低眼压的手术方法.
作者:袁新建;李晶;丛爱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对暴马丁香的茎皮进行显微鉴别,并对其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粉末制片法和石蜡切片法获得药材的显微结构特征.采用比色法,通过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及对红细胞溶血的抑制作用,评价药材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得到暴马丁香茎皮的显微鉴别特征;同时显示了药材正丁醇萃取部位对羟自由基、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以及正丁醇萃取部位对红细胞溶血的抑制作用.结论:为暴马丁香的生药学鉴定提供依据,并证明暴马丁香茎皮提取物体外具有抗氧化作用.
作者:李莉娜;孙向彬;王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感恩教育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强烈要求.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妇产科教研室把学生感恩教育贯穿到妇产科教学的全过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教学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以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人格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并将学生感恩教育纳入教改方案.
作者:李福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睾丸微石症(TM)的影像特征及临床体会.方法:从睾丸的大小、形态、回声、血流等几个方面回顾性分析19例TM患者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超声主要表现为睾丸实质内稀疏、散在或聚集分布的强回声点,双侧多见,直径约1~3mm,后方无声影,部分伴彗星尾征.睾丸内可见星点状或条状血流信号.结论:TM具有特征性超声影像表现,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信息.
作者:马建红;宋军;郝奕;郑忠宝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是医学本科教育中的后一个环节,也是医学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目前临床医学生临床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作者:寇金梅;赵志敏;张春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癌基因Her-2、抑癌基因nm23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Her-2和nm2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大小、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ER表达与癌组织分化、肿瘤TNM分期及肿瘤大小呈负相关,与患者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2)PR表达与癌组织分化、肿瘤TNM分期呈负相关,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3)Her-2表达与肿瘤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4)乳腺癌Ⅰ期nm23表达阳性率及阳性强度明显高于Ⅱ、Ⅲ期乳腺癌,nm2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肿瘤大小及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5)ER与PR表达呈正相关,nm23表达与ER、PR表达呈正相关;与Her-2表达呈负相关;癌组织中Her-2与ER表达呈负相关,与PR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R、PR、Her-2和nm23的联合检测能较好地反映乳腺癌病理生物学特征.
作者:刘旭伟;缑文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患者及家属对基础护理的需求情况.方法:以本院165例住院患者及家属为调查对象,调查住院患者及家属对基础护理需求,运用SPSS11.5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频数分析.结果:超过50%患者表示在住院过程中希望家属参与基础护理,而护士起到指导作用;除物理降温外,内科和外科住院患者对基础护理需求无显著差异;除打饭、打水外,家属及患者对基础护理需求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基础护理过程中要做好对患者家属的指导,使患者出院以后能得到很好的家庭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万岐江;卫鹏羽;叶新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总结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发横纹肌溶解症的护理经验.对21例一氧化碳中毒并发横纹肌溶解症患者采取了以下护理措施:患肢的护理、预防肾衰竭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康复期护理等,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杨玲;刘茂辉;李桂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的院内感染影响因素.方法:对NICU患儿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以及NICU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发生的条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要科学和有效的控制NICU院内感染.结论:切断院内感染的途径,就可将NICU患儿院内感染有效降低.
作者:陈月芝;杨友卓;汪黎;阮卫华;杲小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从石蜡包埋组织中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方法检测microRNA表达的可靠性和敏感性.方法:选取2005年至2010年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疆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友谊医院收集的97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食管癌组织样本,提取组织总RNA,RT-PCR逆转录为c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cmRNA表达.结果:97例食管癌组织样本中,RNA提取成功90例,7例失败,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成功检测了83例microRNA表达,7例检测不准确.RNA提取成功率明显高于失败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出的定量准确例数高于定量不准确例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方法是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microRNA表达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郭涛;刘春霞;陈云昭;胡建明;赵志敏;蒋金芳;崔晓宾;马进;常爱敏;李述刚;李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原发性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压、糖代谢、血浆胰岛素、脂肪代谢、体重指数的影响.方法:10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分组进行常规降压治疗组(A组),和常规降压加吡格列酮治疗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糖代谢胰岛素水平、脂代谢和体重指数的变化.结果:(1)常规降压加吡格列酮组患者,血压下降值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常规降压加吡格列酮组患者胰岛素水平、血脂水平、体重指数明显改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较好地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起到协同降压作用.
作者:柳立红;盛惠玲;陈润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使用hem-o-loke夹和超声刀治疗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采用hem-o-loke夹联合超声刀治疗46例老年人急性阑尾炎,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方法、手术指征、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46例中除4例中转开腹外,其余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均顺利康复.结论:对于老年人急性阑尾炎,该手术方法疗效好,简单易行,腹腔仅留1~2枚hem-o-loke夹,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应成为老年人阑尾炎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邓昌辉;刘江文;夏军强;龚建军;王晨;全德峰;王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基层医疗机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年~2010年度的13所一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信息,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用药数量、批发金额、用药品种、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2010年,基层医疗机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小幅增长,但其年度用药金额占总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比例却在降低,4年依次为9.31%、9.23%、7.55%、8.53%.临床使用剂型按使用金额计,以注射用药为主.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使用金额比例高达85.14%~89.68%,诺氟沙星胶囊和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使用频度高.结论:该地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在减少,国家基本药物品种使用比例高.但注射用药比例过高,应加强监管,以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作者:袁翠英;罗为民;钱锋;穆继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甘舒霖中效人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在临床疗效、安全性、性价比等方面有无差别.方法:20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甘舒霖中效人胰岛素组(A组),甘精胰岛素组(B组),每组均100人,均可同时联合1~2种口服降糖药物.观察以上两组人群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血糖情况、3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的剂量、效价比、整个过程中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FBG、2hBG,治疗后3个月HBAIC及整个过程低血糖发生次数比较,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胰岛素日用量对比甘舒霖NPH组略多于甘精胰岛素组,但每日胰岛素治疗费用甘精胰岛素组显著多于甘舒霖NPH组,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舒霖中效人胰岛素(NPH)与长效胰岛素相比,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无差异,性价比方面甘舒霖中效人胰岛察(NPH)显著优于甘精胰岛素.
作者:高江琴;赵春磊;刘熙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磁共振、CT两种影像手段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差异.方法:收集40例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腹部扫描检查,同时行MRCP、MRI检查,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或ERCP检查获得病理结果.利用多平面、曲面重建技术对所得CT增强图像进行胰胆管重建,与MRCP、MRI检查结果对比,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I结合MRCP、CT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5%(38/40)、82.5%(33/40);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2.5%(37/40)、90%(36/40).两种影像学在定位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x2=5.124,P<0.05),但在定性方面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x2=1.848,P>0.05).结论:MRI结合MRCP判定疾病部位的准确率高,CT则快速、方便,在临床上应结合不同的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检查.如果二者结合判断梗阻性黄疸的病因十分精确.
作者:张继军;张建;苏明;李晶;邱晓丽;段建国;赵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梗塞合并心力衰竭、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36例脑梗塞合并心力衰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例治疗经过及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脑梗塞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脑水肿与酸碱平衡紊乱、心力衰竭相互加重病人病情及治疗措施.结果:36例经适当治疗后,存活32例,神经功能恢复状况较为理想.结论:脑梗塞合并心力衰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人,在治疗原发病的过程中,必须兼顾各种合并症,以及合并症可能造成的危害,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作者:宝音;才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体外评价胡杨叶水提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初步探究胡杨叶水提物的生物活性.方法: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对胡杨叶水提物进行萃取处理得到不同的极性部位并采用DPPH法测定不同极性部位样品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在相同浓度下胡杨叶水提物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强,其次是正丁醇部位,而水层样品对DPPH自由基几乎没有清除能力.结论:测定了胡杨叶水提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初步确定胡杨叶中抗氧化相关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胡杨叶水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
作者:郑永刚;刘艳芳;唐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