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个性化护理提升产妇母乳喂养效果分析

王玮;张倩华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 母乳喂养, 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一对一产前产后个性化护理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效果.方法:根据孕妇意愿,选取2015年01月至2015年06月来我院产检的孕妇,按是否接受一对一产前产后个性化护理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给予一对一个性化护理,而常规组给予常规孕妇护理,统计产后48h泌乳量满意率及产后30d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48h内泌乳量满意率为83.7%,与常规组62.0%的满意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30d纯母乳喂养率高达90.0%,与常规组62.3%的纯母乳喂养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对一产前产后个性化护理能够增加产妇喂养信心,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农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种课前导入方法在病理学课堂中的应用

    病理学是医学课程中联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如何提高医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更有效地进行病理学教学成为很多病理学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通过应用复习上节课所学式导入、病例式导入、图片式、提问式导入等多种课前导入方法,在加强病理学课堂的完整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完善和探索.

    作者:王宁;庞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个性化护理提升产妇母乳喂养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一对一产前产后个性化护理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效果.方法:根据孕妇意愿,选取2015年01月至2015年06月来我院产检的孕妇,按是否接受一对一产前产后个性化护理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给予一对一个性化护理,而常规组给予常规孕妇护理,统计产后48h泌乳量满意率及产后30d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48h内泌乳量满意率为83.7%,与常规组62.0%的满意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30d纯母乳喂养率高达90.0%,与常规组62.3%的纯母乳喂养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对一产前产后个性化护理能够增加产妇喂养信心,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王玮;张倩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NHERF4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Cac02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人NHERF4真核表达质粒,转染人结肠癌Caco2细胞,建立能稳定携带NHERF4基因并高表达的Caco2细胞株,为后期相关实验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真核表达载体pIRES2-ZsGreen1构建人NHERF4 cDNA真核表达质粒,脂质体介导质粒pIRES2-ZsGreen1和NHERF4表达质粒pIRES2-ZsGreen 1-NHERF4转染人结肠癌细胞Caco2,荧光显微镜观察判断转染结果.G418筛选稳转细胞株,共聚焦免疫荧光观察NHERF4的亚细胞定位表达,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观察NHERF4蛋白表达.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证实质粒pIRES2-ZsGreen1和NHERF4表达质粒pIRES2-ZsGreen 1-NHERF4均成功转染Caco2细胞.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证实转染pIRES2-ZsGreen 1-NHERF4质粒的Caco2细胞高表达NHERF4蛋白.结论:成功建立稳定表达外源NHERF4蛋白的pIRES2-ZsGreen 1-NHERF4Caco2细胞株,为能进一步分析研究NHERF4与MPR2在结肠癌多药耐药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前期实验基础.

    作者:胡慧;王艳;杨奉天;龚先锋;张洋;徐丽红;郑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做好形态学实验教学准备工作的几点体会

    完善的实验准备是确保实验成功的前提,优质的实验准备是形态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保证形态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如何做好形态学实验教学准备工作进行探讨,简述做好形态学实验教学准备工作的几点体会,为从事形态学实验教学准备工作者提供借鉴的方法和经验.

    作者:刘欢;唐慧;贺亚玲;李玲;何明珠;刘振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改良VSD在治疗手足毁损伤的效果观察和护理

    目的:手足毁损伤后行自制改良VSD术后的临床效果观察及护理方法、注意事项.方法:总结了22例应用改良VSD技术进行负压引流治疗手足毁损伤难愈性伤口患者的效果观察和护理要点,包括持续负压、创面、疼痛、营养、心理活动的观察与护理及指导功能锻炼结果.认为改良后的VSD技术负压引流,吸引彻底,透明薄膜封闭创面,有利于创面的观察,护理方便.保证了治疗的效果.结果:8例使用5~7天负压引流,行二期植皮,创面愈合好.14例经2~5周期VSD治疗,植皮修复,愈合良好.结论:经改良VSD治疗手足毁损伤在临床疗效满意、易于观察、护理方便、减轻了患者换药痛苦.

    作者:王英;周琳;刘秀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畸胎瘤恶变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40岁,因月经紊乱2年余,腹部增大1年余,于2010年11月2日就诊.妇检:子宫上方可触及一包块平脐,约20cm×15cm大小,边界尚清,活动欠佳.CT检查:盆腔内子宫左前方见一大小159mm×102mm的椭圆形混杂密度影,内见条状、不规则状高密度影及脂肪和软组织密度,CT值:-85~1186Hu(图1),增强扫描后病变内软组织可见强化(图2).CT诊断:考虑来源于附件的畸胎瘤可能.

    作者:郭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

    中职护理教育肩负着为临床一线岗位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加强护理中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和基本技能熟练的优秀后备护士.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不仅仅要改善教学方法,还应充分掌握中职护理教育的特殊性和现实需求及中职护理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风格,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者:徐丽红;陈付萍;宋丽秀;郑义;齐翠;张宁;王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在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上的应用

    目的:比较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的网络教学是否优于传统教学.方法: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2011级与2012级影像专业的学生在两种教学模式下的理论成绩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理论成绩,F=10.601,P<0.001,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的网络教学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张启华;李渭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A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预后及其与ER和PR的关系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和预后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AR、ER、PR在155例乳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AR的阳性率为59.4%.AR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且AR的表达与ER、PR呈正相关.随访显示,AR、ER、PR阴性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明显低于AR、ER、PR阳性者.结论:AR、ER、PR阳性者较AR、ER、PR阴性者预后好.

    作者:袁轶群;郭一川;方宁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蓝染料法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分析

    目的:应用染料法行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分析其价值.方法:我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亚甲蓝染料作为示踪剂,对前哨淋巴结活检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亚甲蓝染料示踪法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本组乳腺癌患者均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每例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2~4枚,共264枚,平均每例3枚.通过亚甲蓝法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检查,检出率为100%(88/88),假阴性率为3.1%(2/65),假阳性率为0(0/13).在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过敏、皮疹、局部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结论: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临床的应用,避免一部分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进行不必要的传统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同时有效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薛峰;靳疆;周静;余俊伟;柏静;王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电图教学体会

    通过总结在心电图教学和临床带教的心得体会,得出在理论知识授予过程中,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将抽象的心电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在临床见习的带教中,重视心电图基础知识与临床病例的结合,强调心电图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对带教老师整体素质的培养等多种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更进一步提高心电图教学质量.

    作者:张哲;姜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朊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朊蛋白(PrPc)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rPc与喉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6月至2013年4月收入院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60例,喉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病灶组织20例,非肿瘤患者的喉部正常粘膜组织20例.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PrPc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喉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如: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分型、病理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PrPc在喉鳞癌组织,喉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粘膜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33/60),25%(5/20)及5%(1/20).PrPc在3种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PrPc在喉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随其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P<0.05).PrPc在Ⅲ+Ⅳ期肿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病例组(P<0.05).结论:PrPc的高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能为喉鳞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线索.

    作者:张玲;徐江;郑军;曾妍;杨国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温度敏感性水凝胶质量浓度对其电导特性的影响

    目的:明确质量浓度及环境温度与温度敏感性水凝胶(PNIPAAm Gel)导电特性的关系.方法:通过配置不同质量浓度(1%,3%,5%)PNIPAAm Gel,以PBS缓冲液为阴性对照,在不同环境温度下(4℃,37℃),以1260Solantron阻抗增益双项分析仪检测其导电能力.结果:PNIPAAm Gel的电导性在4℃及37℃状态下均较PBS对照组明显增加;在4℃,PNIPAAm Ge导电性随其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37℃状态下,PNIPAAm Gel由液态转变为胶态,其各质量浓度溶液电导性均较4℃条件液态状态下明显增加,3%质量浓度PNIPAAm Gel在37℃条件下,其电导性佳.结论:PNIPAAm Gel具有导电特性,其质量浓度和环境温度均与其导电能力相关.

    作者:任珊;贺素媛;文英;蒋学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关于如何提升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讨

    病理生理学实验是医学高等院校基础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针对如何提升其教学质量及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唐娜;何芳;张万江;张春军;钟华;吴芳;李新芝;刘永敏;章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可视化教学在医学机能实验学示教环节中的应用

    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医学院校的不断扩招,西部高校出现教师和学生比例严重失调、实验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针对该问题,我校机能实验中心引入可视化教学系统,将高清摄像机与信息化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相连,实现视频图像采集同步功能,将老师的示教操作过程通过投影仪进行放大,使每位学生坐在座位上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老师的每一步操作.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操作技能水平和考核成绩均得到了显著提高.

    作者:单莉娅;张忠双;赵磊;李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支原体感染性肺炎肺泡灌洗液中内脂素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检测支原体肺炎肺泡灌洗液(BALF)中内脂素水平,研究其与BALF中支原体-DNA(MP-DNA)水平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支原体肺炎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的患儿30例,收取肺泡灌洗液,行细胞学检查,并检测BALF中内脂素水平.结果:BALF中内脂素水平与MP-DNA相关(r=0.589,P=0.001);BALF中内脂素水平与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关(r=0.553,P=0.002).结论:支原体感染时淋巴细胞介导内脂素参与炎症过程,BALF中内脂素水平与局部MP-DNA滴度相关.

    作者:袁博;王云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131例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对131例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分析,探讨其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131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观察分析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急性阑尾炎声像图特征,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对比.结果: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正确98例,符合率为74.8%,不符合33例,不符合率25.2%.结论: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使患者可得到较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为临床选择诊治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程林;粱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多媒体教学在儿科学见习、实习中的应用体会

    多媒体可将儿科学抽象的理论以图文与声像结合的方式,直观易理解的展示出来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儿科学教学,但在儿科实习过程中因授课环境的变化,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我们更需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之更好地为儿科临床教学服务.

    作者:潘金勇;张惠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细粒棘球蚴荧光成像及其活性的鉴定

    目的:通过对原头蚴的荧光成像,鉴定不同药物处理后原头蚴的活性.并为小鼠体内的细粒棘球蚴荧光模型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通过JC-1染色监测体外实验中的原头蚴.结果:不同药物处理组的原头蚴,可以根据红/绿荧光强度比量化分析标记后原头蚴的活性;二甲双胍处理后的原头蚴活性下降,联合用药后,原头蚴的活性低.结论:二甲双胍具有一定的抗包虫作用;红/绿荧光强度比越大,原头蚴的活性越强.

    作者:王思博;夏杰;郭军;杨涛;张旭勇;陈雪玲;吴向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复方芦荟丸剂醇提取工艺的优化

    目的:优选复方芦荟丸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芦荟苷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测定芦荟中芦荟苷的含量.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芦荟苷的含量及出膏率为综合指标,考察醇浓度、加醇倍量、提取次数及提取时间的影响.结果:佳提取工艺为以生药10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h.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为复方制剂的制备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孟婷婷;刘杨;袁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农垦医学杂志

农垦医学杂志

主管: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主办:石河子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