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研究型医院的建设问题探讨

陈大伟;王振宇;张雷(综述);钱共匋(审校)

关键词:临床研究型医院, 公立医院, 建设问题
摘要: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改善,分级诊疗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人们看病就医将变得更科学、更有序。在我国,分级诊疗模式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完善,医疗资源更为合理,比较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大型公立医院的门诊量将进一步分流,医院效益受到了影响,这就要求大型公立医院要进行转型[1‐2]。此外,由于大型公立医院本身掌握优势的医学资源大多用在了普通疾病的治疗上,这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无论从医院的自身和效益发展考虑,还是从卫生体制改革角度考虑,大型公立医院必然向研究型医院转型[3‐4]。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妊娠情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临床效果及对妊娠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对照组于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第1天服用孕三烯酮胶囊2.5毫克/次,2次/周;观察组于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第1天服用米非司酮10毫克/次,1次/天。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殖激素水平改善情况、简明健康量表(S F‐36)评分情况、1年后复发率、妊娠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生殖激素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不良反应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用药期间具有较高的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媛媛;卢占斌;李维玲;张西艺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手术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远端骨折的可行性和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远端骨折的可行性及应用原则。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该院2011年1~12月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的33例老年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中青年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随访3~24个月,对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66.67%,对照组优良率为71.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4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54,P>0.05)。结论术前严格适应证选择,术中遵循内固定和外科原则,老年肱骨远端骨折采用内固定治疗是可行的。

    作者:金家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脑微出血(CMB)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收录铁岭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根据MRI结果分为CMB组(n=80)和非CMB组(n=100)。分析比较入院当天和出院时血尿酸水平与CMB的相关性。结果入院时CMB组患者尿酸水平(323.2±33.4)μmol/L ,明显高于非CMB患者的(284.2±54.8)μ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B重度亚组患者尿酸水平(229.1±32.5)μmol/L ,明显高于轻度亚组患者的(217.5±30.1)μ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CMB诊断价值可见,入院时尿酸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32,cut off为279.2,敏感度为84.3%,特异性为74.9%。出院时尿酸的AUC为0.759,cut off为266.3,敏感度为77.8%,特异性为77.2%。入院时尿酸( r=0.719,P<0.05)和出院时尿酸( r=0.689,P<0.05)水平与 C M B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CMB密切相关,是诊断CMB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

    作者:张兴海;左楠;赵德强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红细胞沉降率在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红细胞沉降率是否可用于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疾病活动性。方法选择2012年6~12月共7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纳入本研究,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要求,男14例,女63例,红细胞沉降率、补体3(C3)、补体4(C4)、抗dsDNA抗体等检测项目于就诊当天完成检测,按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表(SLEDAI)评分标准将上述患者分为活动期组(n=44,SLEDAI>4分)和缓解期组(n=33,SLEDAI=0~4分),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计算各指标与SLE‐DAI评分的相关性。双侧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活动期红细胞沉降率[21(10,37)]mm/h ,明显高于缓解期的[11(5,21)]mm/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87,P=0.005),在区分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与否能力方面,红细胞沉降率与C3、C4及抗dsDNA抗体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红细胞沉降率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 r=0.293,P=0.010)。结论红细胞沉降率可用于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疾病活动性评估。

    作者:冯璟;柏明见;冯珍如;邵冬华;梁国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孕妇唐氏筛查干预状况回顾性调查

    目的:了解三亚地区孕妇产前唐氏筛查干预状况。方法将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待分娩的孕妇4997例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回顾性调查,了解孕妇产前唐氏筛查干预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孕妇产前唐氏筛查率为36.08%;年龄、户籍、民族、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是影响该地区唐氏筛查干预状况的重要因素。唐氏筛查率随孕妇年龄、文化程度及家庭收入的上升而增高。另外,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唐氏筛查率高,汉族人口比黎族及其他民族人口唐氏筛查率均增高。结论三亚地区产妇唐氏筛查率偏低,提高三亚地区妇女孕期唐氏筛查率势在必行。

    作者:王玉丰;田秀娟;李志霞;唐青蓝;邢晓为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实施精细化管理对策在预防和控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内感染的研究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对策对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 IC U )医院内感染的研究,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从2012年起该院将精细化管理贯穿于医院感染控制的各个环节,健全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及手卫生管理制度,改善工作流程,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及病区环境和物品的管理与监测,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比较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N IC U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 N IC U医院感染发生率从2012年的3.40%下降至2014年的1.88%,精细化管理显著降低了该院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论在NICU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医院感染的有效预防和控制,促进新生儿安全。

    作者:李莉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T2DM )患者血糖水平、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并接受治疗的128例老年T2DM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所有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原则下,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研究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血糖水平、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6个月护理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护理前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下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较护理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提升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T2DM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在有效维持血糖水平稳定及提升遵医行为的同时,还能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鹿川活络胶囊与美洛昔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对比鹿川活络胶囊与美洛昔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研究组患者给予鹿川活络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洛昔康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患者满意度(PSS)、下腰痛JOA评分系统、健康调查简表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S、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躯体自觉、社会、情绪角色功能,疼痛、精神健康指数,精力,总体健康感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鹿川活络胶囊较美洛昔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更好。

    作者:张景瑜;李明;王玉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不同手术方式对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8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患者行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对照组行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分级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及病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及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较,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等级为Ⅰ级所占比例显著升高,Ⅴ级所占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Ⅱ级、Ⅳ级患者所占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与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情况相近,具体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

    作者:周龙;刘美霞;邓民强;潘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视频教学在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指导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视频教学在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组30例。两组患者同时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同时结合视频技术指导患者语言康复。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的语言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语言流畅度、信息量、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和阅读功能评分较常规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教学在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指导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能明显提高患者语言康复效果。

    作者:陈晓娥;沈文英;徐文琪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广州地区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 )基因型分布特点、耐药突变基因状况及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344例广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的 HBV DNA载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标志物,采用PCR和DNA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HBV基因分型和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耐药突变基因。结果3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 HBV基因B型179例,占52.03%;C型136例,占39.53%;D型4例,占1.16%;B、C混合型14例,占4.07%;B、D混合型2例,占0.58%;其他型9例,占2.62%。不同HBV基因型的HBV DNA载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拉米夫定、阿德福韦脂、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耐药例数分别是95、49、20和84例,敏感例数分别是249、295、324和260例。突变基因型以rt181T多,且多见于C基因型(110例)。结论广州地区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HBV C基因型容易产生耐药,检测 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型是评价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疗效和选择用药的重要指标。

    作者:蔡振华;方伟祯;肖木洲;孙六娜;蓝红云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循证护理对心源性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应激炎性反应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心源性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应激炎性反应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2例心源性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IL‐8、动脉血氧饱和度、收缩压水平,以及预后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复苏后15 min及30 min观察组患者应激炎性反应因子IL‐6及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15 min及30 min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收缩压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心源性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炎性反应程度,调节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收缩压水平,提高预后效果。

    作者:杨盛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一体化护理改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情绪和心理状态效果

    目的:探讨一体化护理改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情绪和心理状态效果。方法选取该院84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哮喘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一体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情绪,以及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紧张、疲乏、压抑、愤怒、自尊感、慌乱及精力分量表评估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3.77、8.92、9.87、14.08、10.43、9.73、20.34,P<0.05);护理后观察组恐惧评分为(1.55±0.16)分、焦虑评分为(1.54±0.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恐惧评分为(1.99±0.21)分、焦虑评分为(1.98±0.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观察组信心高的患者比例(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一体化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焦虑和恐惧情绪,增加疾病治疗的信心。

    作者:王晓敏;叶学嫦;林婷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跨理论模型及动机性访谈干预模式对直肠癌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及动机性访谈干预模式对直肠癌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4例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基于跨理论模型及动机性访谈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后1、3、6个月自我护理能力、自尊状态总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并且研究组自我护理评分和自尊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疲乏、疼痛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直肠癌术后患者采取基于跨理论模型及动机性访谈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自尊水平,促进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郑燕;汪秀云;李林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硬式内镜器械集中处理质量控制干预措施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有效措施,以提升消毒供应中心(CSSD )工作人员对硬式内镜器械的处理能力,保障硬式内镜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12月CSSD回收处理的硬式内镜器械80件为干预前,2014年1月开始实施干预措施;随机抽取2014年1~6月CSSD回收处理的80件硬式内镜器械为干预后,分析采取干预措施前、后工作人员对硬式内镜处理技能及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CSSD人员对硬式内镜的清洗灭菌操作考核成绩为(78.38±5.78)分,干预后为(96.22±4.13)分,干预前硬式内镜处理合格率为76.25%,干预后为9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后CSSD处理硬式内镜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作者:官龙建;唐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围术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自体输血对凝血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围术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自体输血对凝血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的98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手术期间进行输血,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组49例。其中自体输血患者作为试验组,异体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及纤维蛋白原(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后PT、APTT、PLT、FIB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试验组患者IL‐6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TNF‐α及PGE2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发热、过敏、感染等。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率分别为6.12%、93.88%,对照组分别为22.45%、79.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输血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抑制不明显,术后并发症较少,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期限。

    作者:张春丽;张改英;田慧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14例临床明确诊断为NAFLD且未经过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NAFLD患者组,同时随机选取214例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血常规检查并计算NLR ,比较两组间NLR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NAFLD患者组外周血平均NLR为(1.87±0.6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66±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1,其95%置信区间为0.706~0.876,当cut off 值取1.63时,敏感度为79.6%,1‐特异性为69.0%,提示NAFLD可能存在肝损害。结论 NAFLD患者血清NLR明显高于健康人群,NLR对NAFLD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张正怀;杨志林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规范化健康教育在肿瘤癌痛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规范化健康教育在肿瘤癌痛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腹部肿瘤科晚期肿瘤癌痛患者128例,由经过癌痛规范化培训的护士通过服药指导、电话随访、健康讲座等方式对癌痛患者进行癌痛规范化健康教育,了解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变化。结果通过癌痛规范化健康教育后,癌痛患者对疼痛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教育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癌痛患者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能明显缓解癌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欣;许辉琼;汪秀云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联合组(9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与自拟方联用治疗,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心肺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朝娟;顾峰;唐铖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孕期营养膳食指导对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评价对孕妇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于妊娠13周前在秦皇岛市昌黎县妇幼保健院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的单胎初产妇9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孕妇就诊的单双号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组450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孕期营养知识宣教,干预组孕妇给予个性化孕期营养干预,对比两组孕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及贫血情况,并对比巨大儿、低体质量儿及畸形胎儿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干预组孕妇阴道分娩率显著升高,剖宫产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干预组孕妇产后出血、贫血及羊水过少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膜早破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干预组巨大儿、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畸形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营养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爱军;石艳丽;孙秀艳;杨立红;马翠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