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怀;杨志林
目的:研究某院健康体检中老年人群翼状胬肉患病状况。方法选取2015年6~8月在某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468例,年龄大于或等于45岁,对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及比较详细的眼科检查来实施。对翼状胬肉患病状况进行准确诊断,并计算患者患病率及有关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女性翼状胬肉患病率有明显差异,翼状胬肉发病率与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饮酒史、户外工作时间、户外工作年限及泪膜破裂时间均有明显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均与翼状胬肉患病率有明显关系,泪膜破裂时间、文化程度及户外工作年限是影响翼状胬肉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
作者:毕云;王永红;吴鸣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了解基层社区女性乳房自检现状及对乳腺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开展社区健康宣教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问卷,选取河北省邯郸市某社区209名女性进行调查,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软件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54.5%的受访者关注乳房保健并认为乳房自检很有必要;定期进行乳房自检者占调查总人数的13.4%;了解乳房自检方法和乳腺癌早期症状者分别为2.9%和7.2%;很了解乳房保健知识的女性占1.9%,不了解、不太了解、不确定是否了解乳房保健知识者占82.8%;网络、电视是社区女性获取乳房保健知识的主要渠道,占55.5%,通过健康讲座获取相关知识者占8.1%,书籍、杂志途径占14.4%,亲属、朋友占22.0%。结论基层社区女性乳房自检率及对乳腺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较低,获得乳房保健健康宣教的机会较少,社区卫生机构应加强对女性乳房保健的健康宣教,积极维护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
作者:冯文思;冯俊娥;周明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体外转录结合蛋白2(TATIP2/TIP30)、视网膜母细胞瘤结合蛋白4(RBBP4)的检测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10月该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细胞癌组)4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4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组人群外周血TATIP2/TIP30、RBBP4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细胞癌组TATIP2/TIP30水平低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19,P<0.05),而RBBP4水平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61,P<0.05)。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TATIP2/TIP30、RBBP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0.87,P>0.05)。Ⅲ~Ⅳ期患者TATIP2/TIP30水平低于Ⅰ~Ⅱ期患者,而RBBP4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3、5.81,P<0.05)。肝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TATIP2/TIP30水平低于原发性肝细胞癌不伴淋巴结浸润患者,而RBBP4水平高于原发性肝细胞癌不伴淋巴结浸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1、8.59,P<0.05)。低分化肝癌患者TATIP2/TIP30水平低于中、高分化肝癌患者,而RBBP4水平高于中、高分化肝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6、8.28,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ATIP2/TIP30、RBBP4水平呈负相关(r=-0.491,P=0.036)。结论TATIP2/TIP30、RBBP4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呈异常表达,TATIP2/TIP30、RBBP4的异常分泌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病及进展密切相关。
作者:樊斌;张家耀;张勇;李锦貌;李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 H )是一种少见的肺内毛细血管出血性疾病,每年每百万人的发病率为0.24~1.23,其中80%为儿童[1]。缺铁性贫血、咯血、弥漫性肺浸润影是IPH典型的临床三联征,但出现率低,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的检出是IPH 诊断的特异性指标[2]。近,本科室通过简化铁染色法查找患儿痰液和胃液中的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成功确诊了1例IP H ,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玉婵;潘刚熙;詹前美;冯金;胡宏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胰石蛋白(PSP)水平改变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50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分3个时间点进行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PSP检测和记录,其中VAP组患者分别于机械通气(MV)开始时、VAP诊断当天及VAP诊断后第4天,对照组为MV开始时、MV开始后第4天和第8天。结果VAP组患者VAP诊断当天和VAP诊断后第4天PCT和PSP水平均明显高于MV开始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亚组患者VAP诊断当天和VAP诊断后第4天PCT和PSP水平均明显高于MV开始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VAP诊断当天PSP水平和PSP改变值Δ1(VAP诊断当天-MV开始时)可以对VAP患者28d病死率有一定预测价值。相关性分析显示,VAP诊断当天(r=0.751)和VAP诊断后第4天(r=0.683)PSP水平与VAP病死率呈正相关。而PSP改变值Δ1(r=-0.772)和Δ2(VAP诊断第4天-VAP诊断当天)(r=-0.617)与VAP病死率呈负相关。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VAP诊断当天PSP(OR=1.56,95%CI1.01~2.65,P<0.05)、VAP诊断后第4天PSP(OR=1.76,95%CI0.45~2.12,P<0.05)和Δ1PSP(OR=0.67,95%CI0.37~1.04,P<0.05)为VA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SP可以成为新型预测VAP患者临床预后的生物学标记物。
作者:张海锋;郭亚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对比鹿川活络胶囊与美洛昔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研究组患者给予鹿川活络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洛昔康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患者满意度(PSS)、下腰痛JOA评分系统、健康调查简表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S、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躯体自觉、社会、情绪角色功能,疼痛、精神健康指数,精力,总体健康感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鹿川活络胶囊较美洛昔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更好。
作者:张景瑜;李明;王玉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视频教学在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组30例。两组患者同时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同时结合视频技术指导患者语言康复。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的语言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语言流畅度、信息量、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和阅读功能评分较常规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教学在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指导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能明显提高患者语言康复效果。
作者:陈晓娥;沈文英;徐文琪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尼可地尔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6例符合标准的老年U A 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尼可地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绞痛发生频率、发作持续时间、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疗效评价后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8%)明显高于对照组(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心绞痛发生频率[(4.3±1.4)次/周]相比,观察组患者[(2.2±1.2)次/周]减少;与对照组患者持续时间[(3.6±1.3)min]相比,观察组患者[(2.4±0.8)min]缩短;与对照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586.2±74.6)μg/L]相比,观察组患者[(541.9±70.5)μg/L]降低;与对照组患者丙二醛水平[(8.1±1.5)μmol/L)]相比,观察组患者[(6.4±1.2)μmol/L]降低;与对照组患者超氧化歧化酶水平[(72.4±9.2)×103 U/L]相比,观察组患者[(83.1±10.6)×103U/L]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和14.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尼可地尔治疗老年UAP疗效可靠,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心绞痛发生频率,缩短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减轻机体氧化应激,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库德热提·艾比布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评价红细胞沉降率是否可用于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疾病活动性。方法选择2012年6~12月共7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纳入本研究,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要求,男14例,女63例,红细胞沉降率、补体3(C3)、补体4(C4)、抗dsDNA抗体等检测项目于就诊当天完成检测,按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表(SLEDAI)评分标准将上述患者分为活动期组(n=44,SLEDAI>4分)和缓解期组(n=33,SLEDAI=0~4分),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计算各指标与SLE‐DAI评分的相关性。双侧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活动期红细胞沉降率[21(10,37)]mm/h ,明显高于缓解期的[11(5,21)]mm/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87,P=0.005),在区分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与否能力方面,红细胞沉降率与C3、C4及抗dsDNA抗体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红细胞沉降率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 r=0.293,P=0.010)。结论红细胞沉降率可用于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疾病活动性评估。
作者:冯璟;柏明见;冯珍如;邵冬华;梁国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XELOX )同步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适形调强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XELOX同步化疗。疗程结束后,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远期疗效、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疗效评价后显示,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81.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远期疗效方面,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66.7%)、2年生存率(50.0%)明显高于对照组(48.3%,3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血清 V EG F 水平[(457.8±54.9) ng/L]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401.2±50.4)ng/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Ⅰ~Ⅱ度、Ⅲ~Ⅳ度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形调强放疗联合XELOX同步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可靠,能够提高晚期食管癌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明显降低血清V EG F水平,且不增加毒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普拉提·努尔别克;开丽曼·阿不都巴热;杨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时并发症情况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5年该院收治104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并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初次剖宫产产妇10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新生儿出生后第1、5 min的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和感染情况及产妇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盆腔粘连、胎盘植入及手术损伤等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后切口甲级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出生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盆腔粘连、胎盘植入及手术损伤等相关并发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时并发症较多,风险较大,对母婴影响也较大。临床上应当严格把握剖宫产手术指征,以减少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产妇。
作者:黄静;杨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基于VMware虚拟化技术在临床实验室ISO15189:2012体系中的应用。方法 VMware平台方案将数台应用服务器、LIS扩展功能模块及数据服务器虚拟化,用于集中部署信息系统。结果采用虚拟化技术建设针对ISO15189准则的实验室应用能够降低综合运行成本、提升信息管理效率,有效保障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结论VMware虚拟化平台适合用于ISO15189:2012体系实验室信息与数据服务的建设与管理。
作者:刘晓雷;裘维维;宋军;乔琳;张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联合帕瑞昔布钠对单肺通气肺叶切除术患者肺部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单肺通气肺叶切除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n=20),帕瑞昔布钠组(P组,n=20),右美托咪啶联合帕瑞昔布钠组(D+P组,n=20),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n=20)。各组分别以生理盐水、右美托咪啶、帕瑞昔布钠及右美托咪啶与帕瑞昔布钠联合处理,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不同时点白细胞介素‐1β(I L‐1β)、白细胞介素‐6(I L‐6)、环氧化酶‐2(COX‐2)、活性氧(ROS)水平;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比较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记录术后12 h和24 h的VAS疼痛评分及镇痛药物剂量。结果 D+P组患者术中炎性因子较其他组表达明显降低,且D组与P组小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提示D+P组PaO2及氧合指数较N组增高,PaCO2则降低,P组及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及24 h曲马多用量比较,D+P组VAS评分低,曲马多用量少,较N组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联合帕瑞昔布钠能降低单肺通气肺叶切除术患者术中肺部炎性反应,改善氧合功能,降低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剂量。
作者:陶广华;刘向六;罗伟;张文龙;刘文值;朱月浩;李泉霖;邓义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结直肠癌浸润转移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结直肠癌浸润转移患者88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各44例,全部患者行肿瘤病灶切除加淋巴清扫根治术,肠外营养组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组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肠内营养,两组营养干预观察时间为14 d。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肠内营养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半流饮食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期间肠内营养组合理饮食、运动锻炼、日常服药依从性分别为100.0%、97.7%和100.0%,均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的84.1%、79.5%和8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期间肠内营养组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切口愈合不良、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少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血清总蛋白与清蛋白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后肠内营养组血清总蛋白与清蛋白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结直肠癌浸润转移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护理的应用能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仁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心源性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应激炎性反应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2例心源性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IL‐8、动脉血氧饱和度、收缩压水平,以及预后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复苏后15 min及30 min观察组患者应激炎性反应因子IL‐6及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15 min及30 min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收缩压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心源性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炎性反应程度,调节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收缩压水平,提高预后效果。
作者:杨盛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了解黑龙江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 )的基因分型情况,为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及疗效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探针法对235例 HCV‐RNA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年龄、性别与 HCV基因型分布相关性。结果235例 HCV感染标本共检出4种基因型,分别为1b、2a、(1b+2a)和3a型,其中1b型占50.21%,2a型占41.28%,(1b+2a)型占1.28%,3a型占2.13%,基因型分布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黑龙江地区丙型肝炎主要为1b型,其次是2a型,混合型及其他基因型相对少见。
作者:张怡;陈思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比较羟考酮与地佐辛用于模拟胸部创伤早期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羟考酮(Q )组和地佐辛(D )组,术后待患者出现疼痛(V A S≥5分)时,按分组予以静脉注射各种药物,比较各组患者不同时点的静息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按压自控静脉镇痛(PCIA)次数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在给药后2、4、6 h D组静息VAS评分均高于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给药后2 h和4 h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药后2~4 h D组PCIA按压次数高于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内出现头晕的人数高于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创伤早期镇痛中单次静脉注射羟考酮的镇痛效果要优于地佐辛,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山;殷飞;王美青;孙杨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了解三亚地区孕妇产前唐氏筛查干预状况。方法将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待分娩的孕妇4997例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回顾性调查,了解孕妇产前唐氏筛查干预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孕妇产前唐氏筛查率为36.08%;年龄、户籍、民族、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是影响该地区唐氏筛查干预状况的重要因素。唐氏筛查率随孕妇年龄、文化程度及家庭收入的上升而增高。另外,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唐氏筛查率高,汉族人口比黎族及其他民族人口唐氏筛查率均增高。结论三亚地区产妇唐氏筛查率偏低,提高三亚地区妇女孕期唐氏筛查率势在必行。
作者:王玉丰;田秀娟;李志霞;唐青蓝;邢晓为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围生期孕妇实施个体化孕期营养指导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儋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围生期孕妇18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围生期营养指导干预措施不同随机分组,对照组86例在围生期采用常规营养指导;研究组97例采用个体化孕期营养指导干预方案,对比两组围生期孕妇营养状况,详细记录孕妇分娩方式、孕妇并发症发生率及围生儿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在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的摄入、顺产率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贫血、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及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生期孕妇实施个体化孕期营养指导干预可减少孕妇并发症。
作者:符倩莉;王思灵;张雯瑶;范务雨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练习在急诊护士急救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方法将2014年1~12月该院急诊科护理人员36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模式,试验组采用情景模拟练习,比较实施前、后对1000例患者护理安全隐患、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差错、并发症、医疗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护理文书、护理操作、健康宣教得分分别由对照组的(3.42±0.38)、(3.65±0.35)、(3.88±0.55)分上升至试验组的(4.18±0.22)、(4.43±0.52)、(4.63±0.36)分;患者满意率由81.2%提高至92.7%,各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情景模拟练习减少了急诊护理安全隐患,促进了急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患者满意度提高。
作者:石莉;王瑞;刘东恒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