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羟考酮用于模拟胸部创伤早期镇痛的效果观察

江山;殷飞;王美青;孙杨

关键词:羟考酮, 地佐辛, 早期镇痛
摘要:目的:比较羟考酮与地佐辛用于模拟胸部创伤早期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羟考酮(Q )组和地佐辛(D )组,术后待患者出现疼痛(V A S≥5分)时,按分组予以静脉注射各种药物,比较各组患者不同时点的静息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按压自控静脉镇痛(PCIA)次数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在给药后2、4、6 h D组静息VAS评分均高于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给药后2 h和4 h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药后2~4 h D组PCIA按压次数高于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内出现头晕的人数高于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创伤早期镇痛中单次静脉注射羟考酮的镇痛效果要优于地佐辛,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BiPAP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及肺功能、血气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

    目的:观察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应用口鼻面罩的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 P )治疗临床效果及肺功能、血气指标和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7(IL‐17)及IL‐33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6年5月于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68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吸氧、解痉平喘、控制感染、祛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保持酸碱平衡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异丙托溴铵溶液,雾化吸入2.0 mL ,每次8 h;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 ,每次12 h。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BiPAP 无创通气治疗,上机通气时间每天大于或等于4h,连续使用大于或等于2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肺功能、血气指标、炎性因子(IFN‐γ、IL‐17、IL‐33)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在肺功能、血气指标、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减轻炎性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应用BiPA P通气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降低IFN‐γ、IL‐17及IL‐33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登华;庄谊;黄永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应用生物电阻抗技术分析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脂肪分布情况

    目的:应用生物电阻抗技术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身体各部位的脂肪水平进行分析,进而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脂肪分布特点及其与血脂、血压的相关性,为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终末期肾脏患者240例,测定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采用生物电阻抗技术分析患者的脂肪总量、去脂体质量、四肢和躯干脂肪量占体质量的百分比,分别计算总体脂肪率(BFP)和四肢脂肪率,同时测定患者的血压(舒张压、收缩压)和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 A1(ApoA1)和载脂蛋白(ApoB)]等生化指标,对测定结果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终末期肾病男性患者脂肪总量、四肢和躯干脂肪量均显著低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患者脂肪总量增加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BMI、WHR和BFP正常组和升高组中,BMI与血压的相关性高于WHR和BF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HR和BFP与血脂的相关性显著高于BMI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WHR相比,BFP与 TG、TC、LDL‐C和ApoB相关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脂肪总量、去脂体质量、四肢和躯干脂肪量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差异,应用生物电阻抗技术测定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体脂肪率,可以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

    作者:杜克先;邓颖;胡敏;徐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T2DM )患者血糖水平、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并接受治疗的128例老年T2DM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所有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原则下,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研究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血糖水平、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6个月护理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护理前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下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较护理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提升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T2DM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在有效维持血糖水平稳定及提升遵医行为的同时,还能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品管圈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规范注射的影响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提高患者血糖达标率及更换胰岛素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的依从性为品管圈活动主题,对2型糖尿病患者更换胰岛素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的依从性情况进行调查,经过头脑风暴、原因分析及拟定对策,制订胰岛素皮下注射技术操作指引,加强护士2型糖尿病相关专科知识和胰岛素皮下注射操作技术培训,制订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健康教育路径及健康教育手册,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对策实施前、后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换胰岛素皮下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的依从性及血糖达标率。结果对策实施后2型糖尿病患者更换胰岛素注射针头依从率分别由40.00%提高至79.00%,更换注射部位依从率由41.00%提高至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0,P<0.05);同时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制订的对策能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及胰岛素皮下注射更换注射针头、注射部位的依从性,提升患者住院满意度。

    作者:晏玫;梁泽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围生期孕妇实施孕期营养指导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生期孕妇实施个体化孕期营养指导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儋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围生期孕妇18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围生期营养指导干预措施不同随机分组,对照组86例在围生期采用常规营养指导;研究组97例采用个体化孕期营养指导干预方案,对比两组围生期孕妇营养状况,详细记录孕妇分娩方式、孕妇并发症发生率及围生儿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在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的摄入、顺产率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贫血、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及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生期孕妇实施个体化孕期营养指导干预可减少孕妇并发症。

    作者:符倩莉;王思灵;张雯瑶;范务雨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孕妇唐氏筛查干预状况回顾性调查

    目的:了解三亚地区孕妇产前唐氏筛查干预状况。方法将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待分娩的孕妇4997例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回顾性调查,了解孕妇产前唐氏筛查干预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孕妇产前唐氏筛查率为36.08%;年龄、户籍、民族、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是影响该地区唐氏筛查干预状况的重要因素。唐氏筛查率随孕妇年龄、文化程度及家庭收入的上升而增高。另外,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唐氏筛查率高,汉族人口比黎族及其他民族人口唐氏筛查率均增高。结论三亚地区产妇唐氏筛查率偏低,提高三亚地区妇女孕期唐氏筛查率势在必行。

    作者:王玉丰;田秀娟;李志霞;唐青蓝;邢晓为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妊娠情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临床效果及对妊娠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对照组于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第1天服用孕三烯酮胶囊2.5毫克/次,2次/周;观察组于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第1天服用米非司酮10毫克/次,1次/天。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殖激素水平改善情况、简明健康量表(S F‐36)评分情况、1年后复发率、妊娠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生殖激素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不良反应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用药期间具有较高的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媛媛;卢占斌;李维玲;张西艺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IL-33和ST2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水平差异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和ST‐2蛋白(ST2)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ACHBLF)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水平差异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42例ACHBLF患者作为研究组A组,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B组,另选取45例同期于该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血清IL‐33和S T 2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分别采用赖氏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溴甲酚绿法对3组研究对象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清蛋白(ALB)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在研究A组和研究B组中血清IL‐33和ST2分别与ALT、AST 和ALB的临床关系。结果研究A组血清IL‐33和ST2、ALT和AST水平较研究B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B组IL‐33和ST2、ALT和AST水平也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血清ALB水平较研究B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B组ALB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血清IL‐33和ST2与ALT、AS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ALB呈显著负相关;研究B组血清IL‐33和ST2与ALT、AS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ALB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CHBLF患者血清IL‐33和ST2水平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显著升高,推测可能与加重炎性反应和肝损伤有关。

    作者:王红霞;彭粉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集束化护理对重症大便失禁患者皮肤干预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评估集束化护理对重症大便失禁患者皮肤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6例重症大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干预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为7.94%,对照组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为28.5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每日护理时间与费用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对护理不满意人数为18例(28.57%),干预组不满意人数为4例(6.35%),干预组护理干预的认可度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有助于降低重症患者大便失禁皮炎发生率,缩短护理时间,降低护理费用,患者认可度较高,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与应用价值。

    作者:黄方艳;廖春燕;苏梅芳;沈丹云;胡思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VMware虚拟化技术在临床实验室ISO15189体系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基于VMware虚拟化技术在临床实验室ISO15189:2012体系中的应用。方法 VMware平台方案将数台应用服务器、LIS扩展功能模块及数据服务器虚拟化,用于集中部署信息系统。结果采用虚拟化技术建设针对ISO15189准则的实验室应用能够降低综合运行成本、提升信息管理效率,有效保障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结论VMware虚拟化平台适合用于ISO15189:2012体系实验室信息与数据服务的建设与管理。

    作者:刘晓雷;裘维维;宋军;乔琳;张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套细胞淋巴瘤1例

    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套细胞淋巴瘤(MCL)因肿瘤性淋巴细胞增生形成多发性息肉样改变而得名,它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淋巴结滤泡外套层的小 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临床病理特征具有高度异质性。完整的病例报道甚少,国外仅70例[1],国内相关报道仅数例。本文对近期诊断的1例原发于肠道的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套细胞淋巴瘤(MLP/MCL)病例予以报道,以提高对MLP/MCL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治恒;赵晶;胡文;龚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可溶性瘦素受体在不同孕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人类可溶性瘦素受体(sLR)在不同孕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体内表达水平及其临床价值,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研究试点。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收入该院的健康妊娠孕妇92例作为A组研究对象,其中A1组为孕14~19周(30例),A2组为30~34周(32例),A3组为大于或等于37周足月分娩前(30例);选择同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84例作为B组研究对象,其中B1组为孕14~19周(29例),B2组为30~34周(27例),B3组为大于或等于37周足月分娩前(28例);另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未孕健康女性30例作为C组研究对象。空腹抽取各组研究对象静脉血5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sLR表达水平。结果A组不同孕周孕妇血清sLR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且随着孕龄增加,其表达水平显著上升,在足月分娩前达到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同孕周孕妇血清sLR水平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不同孕周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不同孕周孕妇血清sLR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sLR水平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比例不同,且妊娠期糖尿病比例随血清sLR水平升高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R参与调解瘦素清除率、瘦素敏感性等,与妊娠期糖脂代谢密切相关,低密度sLR可能会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发病,但孕妇sLR水平能否作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指标和临界值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李娜;李光;陈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14例临床明确诊断为NAFLD且未经过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NAFLD患者组,同时随机选取214例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血常规检查并计算NLR ,比较两组间NLR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NAFLD患者组外周血平均NLR为(1.87±0.6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66±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1,其95%置信区间为0.706~0.876,当cut off 值取1.63时,敏感度为79.6%,1‐特异性为69.0%,提示NAFLD可能存在肝损害。结论 NAFLD患者血清NLR明显高于健康人群,NLR对NAFLD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张正怀;杨志林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手术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远端骨折的可行性和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远端骨折的可行性及应用原则。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该院2011年1~12月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的33例老年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中青年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随访3~24个月,对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66.67%,对照组优良率为71.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4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54,P>0.05)。结论术前严格适应证选择,术中遵循内固定和外科原则,老年肱骨远端骨折采用内固定治疗是可行的。

    作者:金家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住院新生儿父母抑郁和焦虑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住院新生儿父母抑郁、焦虑的状况及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为指导临床进行针对性综合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例住院新生儿的父母(父200例,母200例)作为试验组,在其入院1周之内进行针对性综合护理并对其父母进行抑郁、焦虑评估;将未进行针对性综合护理的100例住院新生儿的父母(父100例,母1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抑郁、焦虑评估。结果对照组父亲抑郁占69.00%(69/100),焦虑占67.00%(67/100);母亲抑郁占38.00%(38/100),焦虑占37.00%(37/100)。试验组父亲抑郁占30.00%(60/200),焦虑占28.00%(56/200);母亲抑郁占18.00%(36/200),焦虑占16.00%(32/200)。试验组评估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住院新生儿的父母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状态,通过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缓解其父母的抑郁和焦虑状态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春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某院健康体检中老年人群翼状胬肉患病状况研究

    目的:研究某院健康体检中老年人群翼状胬肉患病状况。方法选取2015年6~8月在某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468例,年龄大于或等于45岁,对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及比较详细的眼科检查来实施。对翼状胬肉患病状况进行准确诊断,并计算患者患病率及有关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女性翼状胬肉患病率有明显差异,翼状胬肉发病率与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饮酒史、户外工作时间、户外工作年限及泪膜破裂时间均有明显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均与翼状胬肉患病率有明显关系,泪膜破裂时间、文化程度及户外工作年限是影响翼状胬肉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

    作者:毕云;王永红;吴鸣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跨理论模型及动机性访谈干预模式对直肠癌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及动机性访谈干预模式对直肠癌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4例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基于跨理论模型及动机性访谈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后1、3、6个月自我护理能力、自尊状态总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并且研究组自我护理评分和自尊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疲乏、疼痛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直肠癌术后患者采取基于跨理论模型及动机性访谈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自尊水平,促进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郑燕;汪秀云;李林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并发症分析及对母婴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时并发症情况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5年该院收治104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并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初次剖宫产产妇10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新生儿出生后第1、5 min的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和感染情况及产妇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盆腔粘连、胎盘植入及手术损伤等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后切口甲级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出生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盆腔粘连、胎盘植入及手术损伤等相关并发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时并发症较多,风险较大,对母婴影响也较大。临床上应当严格把握剖宫产手术指征,以减少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产妇。

    作者:黄静;杨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科学城地区儿童及青少年血脂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科学城地区在校儿童及青少年血脂现状,为制定血脂异常防治策略提供客观依据,为预防心脑血管病积累基础资料。方法选择科学城地区所在的3所小学及1所中学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质量等,并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和传统血脂指标异常现患率和各年龄组血脂界值水平。结果(1)科学城地区6~17岁在校儿童及青少年TC、HDL‐C 、LDL‐C和non‐HDL‐C均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分别为-0.192、-0.293、-0.133和-0.052,P<0.05),TG与年龄呈正相关(r=0.166,P=0.00)。(2)科学城地区儿童及青少年 TC、TG、LDL‐C、non‐HDL‐C界值水平(P95)分别为5.17、1.71、3.01、3.58 mmol/L ,HDL‐C界值水平(P5)为1.04 mmol/L。(3)科学城地区6~17岁在校学生血脂紊乱现患率为20.46%,其中高TG、TC、LDL‐C和non‐HDL‐C现患率分别为9.19%、4.94%、1.85%和3.58%,低HDL‐C现患率为4.47%。肥胖组TC、TG、LDL‐C和non‐HDL‐C均值明显高于非肥胖组,而HDL‐C明显低于非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血脂调查,建立了科学城地区6~17岁在校儿童及青少年的血脂正常参考值和临界值水平。科学城地区在校学生血脂紊乱现患率较高,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以干预。

    作者:邓益斌;叶炼;苏秦;王惠敏;潘攀;肖玉荣;成华;张丽萍;姜兴;魏秀红;何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重庆市巴南区居民2012~2015年脑卒中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掌握巴南区2012~2015年居民脑卒中发病现状及变化趋势,为辖区脑卒中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xcel 2003、SPSS17.0统计软件对巴南区2012~2015年心脑血管事件监测中的脑卒中新发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5年巴南区脑卒中年平均发病率为384.00/100000(标化发病率为269.60/100000),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3,P<0.05),发病类型以脑梗死为主,占全部脑卒中发病人数的74.59%,60岁以上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81.96%。结论2012~2015年巴南区居民脑卒中发病率水平较高,应加强对脑卒中的预防控制。

    作者:申宏;方旭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