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方艳;廖春燕;苏梅芳;沈丹云;胡思莹
目的:对2015年3~12月急诊检验不合格标本进行分类统计和原因分析,并与2009年不合格标本进行对比,以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方法对海军总医院急诊检验科2015年3~12月所有不合格标本1422份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原因及探讨对策。结果急诊检验科标本总体不合格率为0.31%;血液凝固、溶血、脂血及标本量多(少)是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其在不合格标本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4.93%、15.82%、7.59%和6.96%;尿液、大便标本不合格率相对较小,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条码错误或重复、标本污染和空管(盒)。结论做好异常标本统计,加强与临床沟通,增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对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燕燕;张云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了解黑龙江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 )的基因分型情况,为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及疗效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探针法对235例 HCV‐RNA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年龄、性别与 HCV基因型分布相关性。结果235例 HCV感染标本共检出4种基因型,分别为1b、2a、(1b+2a)和3a型,其中1b型占50.21%,2a型占41.28%,(1b+2a)型占1.28%,3a型占2.13%,基因型分布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黑龙江地区丙型肝炎主要为1b型,其次是2a型,混合型及其他基因型相对少见。
作者:张怡;陈思 刊期: 2016年第23期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改善,分级诊疗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人们看病就医将变得更科学、更有序。在我国,分级诊疗模式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完善,医疗资源更为合理,比较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大型公立医院的门诊量将进一步分流,医院效益受到了影响,这就要求大型公立医院要进行转型[1‐2]。此外,由于大型公立医院本身掌握优势的医学资源大多用在了普通疾病的治疗上,这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无论从医院的自身和效益发展考虑,还是从卫生体制改革角度考虑,大型公立医院必然向研究型医院转型[3‐4]。
作者:陈大伟;王振宇;张雷(综述);钱共匋(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练习在急诊护士急救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方法将2014年1~12月该院急诊科护理人员36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模式,试验组采用情景模拟练习,比较实施前、后对1000例患者护理安全隐患、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差错、并发症、医疗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护理文书、护理操作、健康宣教得分分别由对照组的(3.42±0.38)、(3.65±0.35)、(3.88±0.55)分上升至试验组的(4.18±0.22)、(4.43±0.52)、(4.63±0.36)分;患者满意率由81.2%提高至92.7%,各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情景模拟练习减少了急诊护理安全隐患,促进了急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患者满意度提高。
作者:石莉;王瑞;刘东恒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重庆市体检人群心踝血管指数(CAVI)与脂肪肝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体检部健康体检者321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有脂肪肝分为健康对照组(n=2298)和脂肪肝组(n=920),比较两组CAVI值的大小及动脉硬化检出率,并且采用回归分析评估脂肪肝的危险因素。CAVI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脂肪肝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脂肪肝组和健康对照组性别构成比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CAVI(8.00±1.14)m/s比健康对照组CAVI(7.80±1.07)m/s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动脉硬化检出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CAVI作为自变量,是否有脂肪肝作为应变量,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SBP、DBP、HDL‐C、LDL‐C后发现,BMI、TG、FPG、CAVI升高是脂肪肝的易患危险因素,CAVI与脂肪肝密切相关。结论CAVI与脂肪肝密切相关,体检人群尽早进行CAVI及腹部超声筛查有助于动脉硬化及脂肪肝的早期防治。
作者:罗知晓;葛倩;罗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CD4+ 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和转化生长因子β在急性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3例试验组急性脑出血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3例研究对象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 G F‐β)表达水平,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CD4+ CD25+ T细胞百分率、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GF‐β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调节性 T细胞数量、TGF‐β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发现其与体温、白细胞相关性不大,与空腹血糖和血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数量异常减少可能与其免疫功能紊乱相关。
作者:白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住院新生儿父母抑郁、焦虑的状况及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为指导临床进行针对性综合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例住院新生儿的父母(父200例,母200例)作为试验组,在其入院1周之内进行针对性综合护理并对其父母进行抑郁、焦虑评估;将未进行针对性综合护理的100例住院新生儿的父母(父100例,母1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抑郁、焦虑评估。结果对照组父亲抑郁占69.00%(69/100),焦虑占67.00%(67/100);母亲抑郁占38.00%(38/100),焦虑占37.00%(37/100)。试验组父亲抑郁占30.00%(60/200),焦虑占28.00%(56/200);母亲抑郁占18.00%(36/200),焦虑占16.00%(32/200)。试验组评估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住院新生儿的父母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状态,通过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缓解其父母的抑郁和焦虑状态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春秋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基于VMware虚拟化技术在临床实验室ISO15189:2012体系中的应用。方法 VMware平台方案将数台应用服务器、LIS扩展功能模块及数据服务器虚拟化,用于集中部署信息系统。结果采用虚拟化技术建设针对ISO15189准则的实验室应用能够降低综合运行成本、提升信息管理效率,有效保障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结论VMware虚拟化平台适合用于ISO15189:2012体系实验室信息与数据服务的建设与管理。
作者:刘晓雷;裘维维;宋军;乔琳;张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远端骨折的可行性及应用原则。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该院2011年1~12月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的33例老年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中青年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随访3~24个月,对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66.67%,对照组优良率为71.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4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54,P>0.05)。结论术前严格适应证选择,术中遵循内固定和外科原则,老年肱骨远端骨折采用内固定治疗是可行的。
作者:金家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时并发症情况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5年该院收治104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并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初次剖宫产产妇10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新生儿出生后第1、5 min的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和感染情况及产妇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盆腔粘连、胎盘植入及手术损伤等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后切口甲级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出生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盆腔粘连、胎盘植入及手术损伤等相关并发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时并发症较多,风险较大,对母婴影响也较大。临床上应当严格把握剖宫产手术指征,以减少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产妇。
作者:黄静;杨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载脂蛋白A‐I(ApoA‐I)、可溶性 P‐选择素(sP‐Selectin)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治疗时间为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T )及SAA、ApoA‐I、sP‐Selectin水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8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斑块面积、IM T、SAA、sP‐Selecti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I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能有效调节冠心病患者血脂及SAA、ApoA‐I、sP‐Selectin水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阿荣;张迎军;汉迪;刘秀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提高患者血糖达标率及更换胰岛素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的依从性为品管圈活动主题,对2型糖尿病患者更换胰岛素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的依从性情况进行调查,经过头脑风暴、原因分析及拟定对策,制订胰岛素皮下注射技术操作指引,加强护士2型糖尿病相关专科知识和胰岛素皮下注射操作技术培训,制订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健康教育路径及健康教育手册,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对策实施前、后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换胰岛素皮下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的依从性及血糖达标率。结果对策实施后2型糖尿病患者更换胰岛素注射针头依从率分别由40.00%提高至79.00%,更换注射部位依从率由41.00%提高至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0,P<0.05);同时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制订的对策能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及胰岛素皮下注射更换注射针头、注射部位的依从性,提升患者住院满意度。
作者:晏玫;梁泽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视频教学在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组30例。两组患者同时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同时结合视频技术指导患者语言康复。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的语言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语言流畅度、信息量、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和阅读功能评分较常规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教学在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指导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能明显提高患者语言康复效果。
作者:陈晓娥;沈文英;徐文琪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血栓弹力图(T EG )变化趋势,以指导围术期麻醉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接受剖宫产麻醉的妊娠妇女75例,术前均无血液系统疾病,术前按照血小板计数分为3组:A组(正常组),血小板计数大于100×109/L ;B组(血小板减少1组),血小板计数(>80~100)×109/L ;C组(血小板减少2组),血小板计数为(60~80)×109/L。对每组患者均检测常规凝血4项及 T EG。根据T EG结果选择麻醉方式,并比较各组手术出血量。结果所有患者凝血功能检测均在正常范围,且纤维蛋白原水平均增高,提示为高凝状态;A组患者T EG检测提示为高凝状态(反应时间降低),B组患者T EG检测提示所有数据均在正常范围,C组有5例T EG检测提示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大振幅值降低),各组孕妇手术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EG检测提示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者予以全身麻醉,其余所有患者均行硬膜外麻醉,麻醉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生期孕妇 T EG检测提示为高凝状态,血小板减少患者围术期可能出现血小板聚集功能减退,但手术出血风险并不高于正常孕妇,对于血小板减少患者,根据T EG检测结果可以指导临床工作中麻醉方式的选择。
作者:王群英;刘新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及腺苷脱氨酶检测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该院经临床表现、胸腔积液分析、影像学检查和对抗结核治疗的反应确诊的结核性胸腔积液40例(良性组)、恶性胸腔积液45例(恶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采用化学酶法检测腺苷脱氨酶(ADA)及胸腔积液总蛋白等指标浓度。结果良性组CEA、NSE、CYFRA21‐1显著低于恶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4.45、12.57、38.05,P<0.05);良性组 ADA、总蛋白显著高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5.96、13.38,P<0.05)。ADA、总蛋白、ADA+总蛋白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灵敏度为82.5%、87.5%和100.0%,特异性为87.5%、85.0%和95.0%;CEA、CYFRA21‐1、NSE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60.0%、80.0%及40.0%,特异性分别为80.0%、60.0%及57.8%;CEA联合CYFRA21‐1及CEA联合CYFRA21‐1+ NSE的灵敏度分别为93.3%、97.8%,特异性分别为95.6%、100.0%,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CEA、NSE、CYFRA21‐1、ADA、总蛋白对胸腔积液性质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CEA、CYFRA21‐1、NSE联合诊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马朝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T2DM )患者血糖水平、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并接受治疗的128例老年T2DM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所有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原则下,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研究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血糖水平、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6个月护理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护理前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下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较护理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护理前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提升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T2DM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在有效维持血糖水平稳定及提升遵医行为的同时,还能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比较羟考酮与地佐辛用于模拟胸部创伤早期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羟考酮(Q )组和地佐辛(D )组,术后待患者出现疼痛(V A S≥5分)时,按分组予以静脉注射各种药物,比较各组患者不同时点的静息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按压自控静脉镇痛(PCIA)次数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在给药后2、4、6 h D组静息VAS评分均高于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给药后2 h和4 h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药后2~4 h D组PCIA按压次数高于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内出现头晕的人数高于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创伤早期镇痛中单次静脉注射羟考酮的镇痛效果要优于地佐辛,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山;殷飞;王美青;孙杨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COPD‐PIF)患者体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为COPD‐PIF的防治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北京燕化医院呼吸科收治的48例COPD‐PIF患者、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以及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34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IL‐6、TNF‐α表达水平。对COPD‐PIF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与血清 TNF‐α、IL‐6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比COPD患者及COPD‐PIF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特点,并对BODE指数进行分析。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OPD组及COPD‐PIF组肺功能指标、血清IL‐6、TNF‐α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与COPD‐PIF组 FVC、FEV1、TNF‐α、IL‐6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OPD‐PIF患者体内血清IL‐6、TNF‐α水平与 FVC呈负相关(r=-0.64、-0.58,P<0.01),与FEV1水平呈负相关(r=-0.53,P<0.05;r=-0.79,P<0.01)。(3)动脉血气分析特点可以看出,与COPD组相比, COPD‐PIF组具有较低的血氧分压(P<0.05),而二氧化碳潴留较少(P<0.05);(4)COPD‐PIF组患者FEV1、体质量指数、6 min内步行的距离及BODE指数与COPD组相比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困难评级表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OPD组相比,COPD‐PIF患者体内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明显。COPD‐PIF患者血清 TNF‐α、IL‐6水平均与肺功能呈负相关,其水平升高可反映肺功能的损伤程度,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徐丽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尼可地尔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6例符合标准的老年U A 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尼可地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绞痛发生频率、发作持续时间、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疗效评价后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8%)明显高于对照组(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心绞痛发生频率[(4.3±1.4)次/周]相比,观察组患者[(2.2±1.2)次/周]减少;与对照组患者持续时间[(3.6±1.3)min]相比,观察组患者[(2.4±0.8)min]缩短;与对照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586.2±74.6)μg/L]相比,观察组患者[(541.9±70.5)μg/L]降低;与对照组患者丙二醛水平[(8.1±1.5)μmol/L)]相比,观察组患者[(6.4±1.2)μmol/L]降低;与对照组患者超氧化歧化酶水平[(72.4±9.2)×103 U/L]相比,观察组患者[(83.1±10.6)×103U/L]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和14.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尼可地尔治疗老年UAP疗效可靠,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心绞痛发生频率,缩短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减轻机体氧化应激,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库德热提·艾比布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联合组(9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与自拟方联用治疗,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心肺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朝娟;顾峰;唐铖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