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知晓;葛倩;罗蓉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联合组(9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与自拟方联用治疗,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心肺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朝娟;顾峰;唐铖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了解三亚地区孕妇产前唐氏筛查干预状况。方法将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待分娩的孕妇4997例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回顾性调查,了解孕妇产前唐氏筛查干预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孕妇产前唐氏筛查率为36.08%;年龄、户籍、民族、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是影响该地区唐氏筛查干预状况的重要因素。唐氏筛查率随孕妇年龄、文化程度及家庭收入的上升而增高。另外,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唐氏筛查率高,汉族人口比黎族及其他民族人口唐氏筛查率均增高。结论三亚地区产妇唐氏筛查率偏低,提高三亚地区妇女孕期唐氏筛查率势在必行。
作者:王玉丰;田秀娟;李志霞;唐青蓝;邢晓为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临床效果及对妊娠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对照组于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第1天服用孕三烯酮胶囊2.5毫克/次,2次/周;观察组于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第1天服用米非司酮10毫克/次,1次/天。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殖激素水平改善情况、简明健康量表(S F‐36)评分情况、1年后复发率、妊娠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生殖激素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不良反应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用药期间具有较高的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媛媛;卢占斌;李维玲;张西艺 刊期: 2016年第23期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改善,分级诊疗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人们看病就医将变得更科学、更有序。在我国,分级诊疗模式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完善,医疗资源更为合理,比较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大型公立医院的门诊量将进一步分流,医院效益受到了影响,这就要求大型公立医院要进行转型[1‐2]。此外,由于大型公立医院本身掌握优势的医学资源大多用在了普通疾病的治疗上,这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无论从医院的自身和效益发展考虑,还是从卫生体制改革角度考虑,大型公立医院必然向研究型医院转型[3‐4]。
作者:陈大伟;王振宇;张雷(综述);钱共匋(审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对策对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 IC U )医院内感染的研究,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从2012年起该院将精细化管理贯穿于医院感染控制的各个环节,健全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及手卫生管理制度,改善工作流程,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及病区环境和物品的管理与监测,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比较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N IC U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 N IC U医院感染发生率从2012年的3.40%下降至2014年的1.88%,精细化管理显著降低了该院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论在NICU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医院感染的有效预防和控制,促进新生儿安全。
作者:李莉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工具的认识程度和选择态度及患者对输液工具的认知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正确合理的输液工具选择方案。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院195名护理人员和183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74.87%的护理人员认为合理选择输液工具非常重要,52.31%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依据临床护理经验选择输液工具,75.38%的护理人员知道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52.82%的护理人员知道常见并发症的处置。(2)护理人员主要通过医院培训进行输液知识学习,仅38.46%的护理人员经常进行相关知识学习。(3)绝大多数住院患者不了解输液穿刺、穿刺工具和输液方法相关知识。结论护理人员应该进一步加强关于输液工具选择相关知识的全面、系统、多方式学习,同时应加强护患沟通,向患者普及输液工具选择的相关知识。
作者:宋佶芳;丁红梅;彭红;张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胰石蛋白(PSP)水平改变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50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分3个时间点进行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PSP检测和记录,其中VAP组患者分别于机械通气(MV)开始时、VAP诊断当天及VAP诊断后第4天,对照组为MV开始时、MV开始后第4天和第8天。结果VAP组患者VAP诊断当天和VAP诊断后第4天PCT和PSP水平均明显高于MV开始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亚组患者VAP诊断当天和VAP诊断后第4天PCT和PSP水平均明显高于MV开始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VAP诊断当天PSP水平和PSP改变值Δ1(VAP诊断当天-MV开始时)可以对VAP患者28d病死率有一定预测价值。相关性分析显示,VAP诊断当天(r=0.751)和VAP诊断后第4天(r=0.683)PSP水平与VAP病死率呈正相关。而PSP改变值Δ1(r=-0.772)和Δ2(VAP诊断第4天-VAP诊断当天)(r=-0.617)与VAP病死率呈负相关。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VAP诊断当天PSP(OR=1.56,95%CI1.01~2.65,P<0.05)、VAP诊断后第4天PSP(OR=1.76,95%CI0.45~2.12,P<0.05)和Δ1PSP(OR=0.67,95%CI0.37~1.04,P<0.05)为VA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SP可以成为新型预测VAP患者临床预后的生物学标记物。
作者:张海锋;郭亚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某院健康体检中老年人群翼状胬肉患病状况。方法选取2015年6~8月在某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468例,年龄大于或等于45岁,对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及比较详细的眼科检查来实施。对翼状胬肉患病状况进行准确诊断,并计算患者患病率及有关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女性翼状胬肉患病率有明显差异,翼状胬肉发病率与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饮酒史、户外工作时间、户外工作年限及泪膜破裂时间均有明显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均与翼状胬肉患病率有明显关系,泪膜破裂时间、文化程度及户外工作年限是影响翼状胬肉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
作者:毕云;王永红;吴鸣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了解基层社区女性乳房自检现状及对乳腺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开展社区健康宣教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问卷,选取河北省邯郸市某社区209名女性进行调查,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软件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54.5%的受访者关注乳房保健并认为乳房自检很有必要;定期进行乳房自检者占调查总人数的13.4%;了解乳房自检方法和乳腺癌早期症状者分别为2.9%和7.2%;很了解乳房保健知识的女性占1.9%,不了解、不太了解、不确定是否了解乳房保健知识者占82.8%;网络、电视是社区女性获取乳房保健知识的主要渠道,占55.5%,通过健康讲座获取相关知识者占8.1%,书籍、杂志途径占14.4%,亲属、朋友占22.0%。结论基层社区女性乳房自检率及对乳腺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较低,获得乳房保健健康宣教的机会较少,社区卫生机构应加强对女性乳房保健的健康宣教,积极维护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
作者:冯文思;冯俊娥;周明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5年8月该院诊治的15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76例)和对照组(单纯2型糖尿病78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 HbA1c和CRP水平。根据 HbA1c水平将观察组患者分为 HbA1c>6.5%组(40例)和HbA1c≤6.5%组(36例),比较不同 HbA1c水平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生化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HbA1c与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HbA1c>6.5%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CRP、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显著高于 HbA1c≤6.5%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6.5%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三支病变及闭塞性病变比例高于 HbA1c≤6.5%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 HbA1c与CRP明显升高,且HbA1c>6.5%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生化指标改变更显著,冠状动脉病变更严重。
作者:李瑞机;薛小生;李焕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评价对孕妇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于妊娠13周前在秦皇岛市昌黎县妇幼保健院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的单胎初产妇9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孕妇就诊的单双号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组450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孕期营养知识宣教,干预组孕妇给予个性化孕期营养干预,对比两组孕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及贫血情况,并对比巨大儿、低体质量儿及畸形胎儿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干预组孕妇阴道分娩率显著升高,剖宫产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干预组孕妇产后出血、贫血及羊水过少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膜早破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干预组巨大儿、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畸形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营养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爱军;石艳丽;孙秀艳;杨立红;马翠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对比鹿川活络胶囊与美洛昔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研究组患者给予鹿川活络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洛昔康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患者满意度(PSS)、下腰痛JOA评分系统、健康调查简表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S、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躯体自觉、社会、情绪角色功能,疼痛、精神健康指数,精力,总体健康感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鹿川活络胶囊较美洛昔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更好。
作者:张景瑜;李明;王玉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重庆市体检人群心踝血管指数(CAVI)与脂肪肝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体检部健康体检者321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有脂肪肝分为健康对照组(n=2298)和脂肪肝组(n=920),比较两组CAVI值的大小及动脉硬化检出率,并且采用回归分析评估脂肪肝的危险因素。CAVI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脂肪肝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脂肪肝组和健康对照组性别构成比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CAVI(8.00±1.14)m/s比健康对照组CAVI(7.80±1.07)m/s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动脉硬化检出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CAVI作为自变量,是否有脂肪肝作为应变量,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SBP、DBP、HDL‐C、LDL‐C后发现,BMI、TG、FPG、CAVI升高是脂肪肝的易患危险因素,CAVI与脂肪肝密切相关。结论CAVI与脂肪肝密切相关,体检人群尽早进行CAVI及腹部超声筛查有助于动脉硬化及脂肪肝的早期防治。
作者:罗知晓;葛倩;罗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体外转录结合蛋白2(TATIP2/TIP30)、视网膜母细胞瘤结合蛋白4(RBBP4)的检测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10月该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细胞癌组)4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4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组人群外周血TATIP2/TIP30、RBBP4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细胞癌组TATIP2/TIP30水平低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19,P<0.05),而RBBP4水平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61,P<0.05)。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TATIP2/TIP30、RBBP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0.87,P>0.05)。Ⅲ~Ⅳ期患者TATIP2/TIP30水平低于Ⅰ~Ⅱ期患者,而RBBP4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3、5.81,P<0.05)。肝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TATIP2/TIP30水平低于原发性肝细胞癌不伴淋巴结浸润患者,而RBBP4水平高于原发性肝细胞癌不伴淋巴结浸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1、8.59,P<0.05)。低分化肝癌患者TATIP2/TIP30水平低于中、高分化肝癌患者,而RBBP4水平高于中、高分化肝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6、8.28,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ATIP2/TIP30、RBBP4水平呈负相关(r=-0.491,P=0.036)。结论TATIP2/TIP30、RBBP4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呈异常表达,TATIP2/TIP30、RBBP4的异常分泌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病及进展密切相关。
作者:樊斌;张家耀;张勇;李锦貌;李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XELOX )同步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适形调强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XELOX同步化疗。疗程结束后,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远期疗效、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疗效评价后显示,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81.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远期疗效方面,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66.7%)、2年生存率(50.0%)明显高于对照组(48.3%,3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血清 V EG F 水平[(457.8±54.9) ng/L]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401.2±50.4)ng/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Ⅰ~Ⅱ度、Ⅲ~Ⅳ度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形调强放疗联合XELOX同步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可靠,能够提高晚期食管癌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明显降低血清V EG F水平,且不增加毒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普拉提·努尔别克;开丽曼·阿不都巴热;杨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究贞芪扶正颗粒配合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化疗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以该院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入院的急性白血病患儿4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23例)和对照组(24例)。其中对照组在接受化疗治疗期间只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规范诱导缓解治疗;研究组则辅以贞芪扶正颗粒进行辅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粒细胞低值为(0.257±0.113)×109/L ,对照组粒细胞低值为(0.101±0.094)×109/L ,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血小板缺乏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儿化疗期间感染情况比较重,研究组患儿感染发生率为78.3%,对照组为1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贞芪扶正颗粒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去甲氧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化疗方案产生的毒副反应,且不影响去甲氧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化疗方案的疗效。
作者:孙丽;牟扬;徐向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掌握巴南区2012~2015年居民脑卒中发病现状及变化趋势,为辖区脑卒中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xcel 2003、SPSS17.0统计软件对巴南区2012~2015年心脑血管事件监测中的脑卒中新发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5年巴南区脑卒中年平均发病率为384.00/100000(标化发病率为269.60/100000),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3,P<0.05),发病类型以脑梗死为主,占全部脑卒中发病人数的74.59%,60岁以上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81.96%。结论2012~2015年巴南区居民脑卒中发病率水平较高,应加强对脑卒中的预防控制。
作者:申宏;方旭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基于VMware虚拟化技术在临床实验室ISO15189:2012体系中的应用。方法 VMware平台方案将数台应用服务器、LIS扩展功能模块及数据服务器虚拟化,用于集中部署信息系统。结果采用虚拟化技术建设针对ISO15189准则的实验室应用能够降低综合运行成本、提升信息管理效率,有效保障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结论VMware虚拟化平台适合用于ISO15189:2012体系实验室信息与数据服务的建设与管理。
作者:刘晓雷;裘维维;宋军;乔琳;张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及腺苷脱氨酶检测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11月该院经临床表现、胸腔积液分析、影像学检查和对抗结核治疗的反应确诊的结核性胸腔积液40例(良性组)、恶性胸腔积液45例(恶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采用化学酶法检测腺苷脱氨酶(ADA)及胸腔积液总蛋白等指标浓度。结果良性组CEA、NSE、CYFRA21‐1显著低于恶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4.45、12.57、38.05,P<0.05);良性组 ADA、总蛋白显著高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5.96、13.38,P<0.05)。ADA、总蛋白、ADA+总蛋白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灵敏度为82.5%、87.5%和100.0%,特异性为87.5%、85.0%和95.0%;CEA、CYFRA21‐1、NSE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60.0%、80.0%及40.0%,特异性分别为80.0%、60.0%及57.8%;CEA联合CYFRA21‐1及CEA联合CYFRA21‐1+ NSE的灵敏度分别为93.3%、97.8%,特异性分别为95.6%、100.0%,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CEA、NSE、CYFRA21‐1、ADA、总蛋白对胸腔积液性质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CEA、CYFRA21‐1、NSE联合诊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马朝燕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评估集束化护理对重症大便失禁患者皮肤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6例重症大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干预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为7.94%,对照组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为28.5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每日护理时间与费用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对护理不满意人数为18例(28.57%),干预组不满意人数为4例(6.35%),干预组护理干预的认可度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有助于降低重症患者大便失禁皮炎发生率,缩短护理时间,降低护理费用,患者认可度较高,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与应用价值。
作者:黄方艳;廖春燕;苏梅芳;沈丹云;胡思莹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