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导管动脉栓塞在治疗骶骨肿瘤中的应用

曹力;郭海龙;普拉提·买买提

关键词:骶骨肿瘤, 动脉栓塞,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骶骨肿瘤术前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骶骨肿瘤病人术前经导管动脉栓塞,栓塞后第2天进行手术。结果:术中出血量较前明显减少,平均为1120 ml,且肿瘤发生部分坏死,体积缩小,9例肿块被完全切除,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骶骨肿瘤术前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减少出血的方法,有利于肿瘤的切除,值得推广。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蛛网膜下腔术后吗啡镇痛效果观察

    吗啡注入硬膜外腔镇痛,国内已有大量资料报道。由于硬膜外腔吗啡及局麻药用量大于蛛网膜下腔用量,如操作不慎有误入蛛网膜下腔的危险,1997年8月~2000年4月我院在硬膜外腔镇痛的基础上,将吗啡用于蛛网膜下腔术后镇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建军;肖萍;叶力肯·叶尔道来提;开衣塞尔·托呼提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脾肾静脉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目的:探讨脾肾静脉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联合术式治疗8例门静脉高压症,并与8例采用单纯断流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临床疗效满意,术后近期无1例再出血。术后1例发生肝性脑病。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保持在(23.63±5.04)cm H2O。结论:脾肾静脉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可认为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合理而可行的术式。远期临床疗效尚需积累更多的病例和进行更长期的随访以进一步观察。

    作者:温浩;邵英梅;张金辉;哈尔曼·阿吉汗;易湘龙;柯山;栾梅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MTT法测定HM与HCPT细胞毒作用的体外研究

    目的:通过去氢骆驼蓬碱(HM)微球与羟基喜树碱(HCPT)注射液对大鼠正常肝细胞(BRL)的毒性作用的比较研究,为HM的临床应用提供佐证。方法:采用MTT法测试一定浓度范围内HM与HCPT对大鼠正常肝细胞(BRL)的细胞毒作用大小。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HM与HCPT的细胞毒作用与药物浓度均呈线性关系;针对BRL细胞,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HM的细胞毒作用较HCPT注射液的细胞毒作用为小,经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TT法操作简单、快速、敏感,是较好的体外实验方法之一。HM微球新剂型对BRL的毒性作用小于HCPT注射液,体外实验表明其毒副作用小,结合其剂型的靶向性、缓释性、栓塞性等特点,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春芳;李岩;阿孜古丽·吐尔逊;孙殿甲;温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引导式胃管置入方法的临床应用

    在外科手术中,因手术需要,术前常需要插胃管,在操作过程中,病人往往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因而对这一操作产生恐惧心理而不愿配合手术治疗。我科于1999~2001年对47例病人行引导式胃管置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安平;岳新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浅谈成人医学生学好临床专业课的策略与方法

    成人高等医学专业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为医疗事业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以勤为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一部分学生学习效果往往不尽人意,究其原因,除某些主观因素(如年龄、基础文化差异)及客观因素(如教学条件、学习年限)等影响外,关键还在于缺乏科学的学习策略与方法。本文就此问题,从8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能对广大成人医学生学好临床专业课有所启迪和裨益。……

    作者:高丽;范秉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前路内固定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

    病灶彻底清除加植骨融合已成为脊柱结核的常规手术方法,由于植骨片的骨折、移位、被吸收,可导致植骨融合失败,使脊柱稳定性被破坏,病灶复发,故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已引起人们广泛重视。目前内固定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仍有争议,本文采用前路内固定治疗脊柱椎体结核1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广忠;赵岩;白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神经外膜和神经束膜吻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疗效观察

    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有700多年的历史,疗效一直较差,1964年Smith首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1972年有学者报道束间吻合术后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优良率提高到70%~81%。但近30年以来无新的发展,而且对于选择外膜与束膜吻合术方面不能肯定,我科于1986年开始对周围神经损伤二期手术的病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治疗。本文对1994~1999年我院102例患者采用上述2种方法治疗,并进行了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艾尔肯·萨德尔;买尔旦·买买提;盛军;宋兴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原发性腹膜后神经纤维瘤1例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发病率很低,约0.3~0.7/10万。我科于2001年7月收住1例腹膜后神经纤维瘤,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9岁,2001年7月以右上腹包块6年为主诉入院。患者6年前B超检查发现上腹部肝肾间隙肿块,在外院做剖腹探查,行部分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神经纤维瘤”,6年间肿块逐渐增大。入院查体,右上腹可触及大小约5……

    作者:哈尔曼·阿吉汗;温浩;栾梅香;易湘龙;艾克拜尔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翼点入路开颅手术中面神经额支的保护

    目的:评价翼点入路开颅术中筋膜下分离技术保护面神经额支的有效性。方法:经翼点入路开颅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筋膜间翼点入路,B组采用筋膜下翼点入路,每组各30例。结果:采用筋膜间入路面神经额支保护率为70.0%,采用筋膜下分离技术面神经额支保护率为9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与筋膜间分离技术比较,翼点入路中采用颞肌筋膜下分离技术能更有效地保护面神经额支。

    作者:更·党木仁加甫;赛力克·对山拜;刘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经验。方法:对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非手术治疗24例,重症Ⅰ级21例,Ⅱ级3例;早期手术治疗30例,重症Ⅰ级12例,Ⅱ级18例;中转手术治疗32例,重症Ⅰ级18例,Ⅱ级14例。结果:非手术治愈率为87.5%(21/24),早期手术治愈率为76.7%(23/30),中转手术治愈率为75.0%(24/32),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6.8%(29/62)。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应视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王喜艳;韩玮;蔡穗生;常峰;亚力坤·塞来;肖开提·依不拉因;吴天山;齐飞波;朱功兵;徐新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CO2气腹对慢性肾衰大鼠肾功能及其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了解不同CO2气腹压力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探讨CO2气腹造成肾功能变化在亚细胞水平上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分别施加0.67 kPa(5mmHg)、1.33 kPa(10 mmHg)CO2气腹压,检测解除气腹即时、1 d、4 d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及各时相点时肾脏组织线粒体Na2+-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结果:解除气腹即时SCr开始升高,1 d时升高显著,第4天时下降,接近对照组水平;BUN变化不明显。肾脏组织线粒体Na2+-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也分别在解除气腹即时及1 d时下降,第4天时渐趋恢复。与0.67 kPa各组相比,1.33 kPa气腹压各组出现的变化更加明显。结论:CO2气腹可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脏功能改变;气腹压力的直接压迫使肾皮质缺血及解除气腹后血流再灌注损伤可能干扰细胞中线粒体的生物氧化功能,从而导致细胞功能障碍;高气腹压对肾脏的影响更明显。

    作者:吴辉;陈讯如;罗丁;王跃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基因芯片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Microarray),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前沿生物技术,是指采用原位合成或直接点样的方法将DNA片段或寡核苷酸片段排列在硅片、玻璃等介质上形成微阵列,待检样品用荧光分子标记后,与微阵列杂交,通过荧光扫描及计算机分析即可获得样品中大量的基因序列及表达信息,以达到快速、高效、高通量地分析生物信息的目的。基因芯片能将cDNA文库中的已知和未知序列固定于玻片上,可同时检测比较生物样品中多个已知或未知的序列表达状况,向研究者报告所要比较样品中的差异基因,为进一步有效地进行基因测序和鉴定功能提供线索和范围。因此,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肿瘤生物学家用来分析比较肿瘤组织与相应正常组织之间基因表达的差异,以期发现肿瘤组……

    作者:刘开江;李庭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术后继发性神经根管狭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继发性神经根管狭窄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98例,分为2组,第1组44例行标准开窗、髓核摘除术,第2组54例同时行侧隐窝及同水平椎间孔扩大术。结果:随访3~7年,第1组中有21例重新出现不同程度的腰腿部症状,占48%。第2组中有9例出现症状,占17%。8例X线腰椎侧位片与术前比较,所有摘除髓核的间隙均变窄,并有小关节突的增生,椎间孔变狭窄。结论:髓核摘除术后,由于腰椎应力改变,腰椎关节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继发性神经根管狭窄(侧隐窝与同水平椎间孔)是引起腰腿部症状的主要原因。

    作者:曹力;张克远;普拉提·买买提;田百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阿苯达唑脂质体中磷脂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阿苯达唑脂质体中磷脂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利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检测波长485nm.结果:磷脂在0.01~0.1m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84%。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简便,不受阿苯达唑共存的干扰,可用于本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林筱琦;王建华;温浩;买尔旦·马合木提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选择性肝门阻断肝叶切除术治疗60例肝占位性病变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门阻断肝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肝癌、胆管癌、肝血管瘤、肝包虫病等)行选择性肝门阻断法肝切除,对病变大小、位置、术前、术后肝功能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56例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出血、胆漏、感染等并发症,平均住院13.5 d。术后1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3例出现反应性胸腔积液。结论:与全肝肝门阻断法相比,选择性肝门阻断法行肝切除术出血少并便于控制,对肝脏损伤小,有利于术后病人恢复。

    作者:温浩;栾梅香;张新峰;张金辉;刘兵;赛力克·马高维亚;邵英梅;哈尔曼·阿吉汗;地力木拉提·艾斯木;易湘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肝包虫病的标准化分型及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建立一种肝包虫病标准化分型体系对包虫病的诊断、社区普查及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体系是极其重要的。方法:根据医院总计4827例包虫病资料统计中,肝包虫病3154例(65.34%),其中肝泡型包虫病97例(3.08%),分析了肝包虫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并且与WTO/IWGE协作组推荐的标准化分型特点进行了对比。结果:从临床和影像学专业角度提出关于囊型包虫病的TC分型和泡型包虫病的PJVM分型。结论:TC和PJVM分型能更多地反映出两种包虫病的病灶范围、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以及主要并发症。

    作者:温浩;栾梅香;杨文光;李俊;邱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微血管减压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压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肿清除术后即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对病人血压的影响。方法:1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血肿清除术后,即行左侧枕下乳突后入路,延髓舌咽、迷走神经入脑区显微血管减压术。结果:术后死亡3例,15例收缩压、12例舒张压较术前下降。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与延髓舌咽、迷走神经入脑处微血管压迫有关。微血管减压术可能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作者:栾新平;刘继新;贾宏宇;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党金山;木依提·阿不力米提;林琳;田海龙;依玛木·依达依吐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治疗周围血管损伤22例分析

    目的:探讨周围血管损伤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治疗的方法、适应证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周围血管损伤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治疗的临床资料,并阐述了术中注意事项,提出佳手术时机及预后情况。结果:22例均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痊愈19例(86.4%),截肢3例(13.6%)。22例患者无死亡,随访2~9年,20例肢体功能恢复满意,2例移植段狭窄,但肢体功能良好。结论: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是治疗周围血管损伤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血管吻合的时间应在24 h以内,佳为8 h以内。

    作者:陈启龙;哈尼帕·伊斯坎德尔;叶德存;李国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前臂双骨折固定方法的改进

    前臂双骨折是较常见的一种骨折,因为前臂结构和功能复杂,双骨折发生后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效果不理想,常发生骨不愈合及功能障碍,主张对有移位的成人前臂双骨折和闭合复位失败者施行手术治疗。我科在常规手术方法的基础上对固定方法进行改进,从1996年6月到2000年12月对21例前臂双骨折患者采用桡骨骨外固定架、尺骨骨圆针固定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阿斯卡尔·买买提明;帕拉提·阿巴伯克力;田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气管软化1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特别是巨大胸骨后甲状腺肿会导致气管在手术和术后软化,从而引起患者呼吸道梗阻和呼吸困难,如未及时发现并给予恰当处理,患者可因窒息死亡。我院于2001年3月收治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重度气管软化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哈尔曼·阿吉汗;温浩;栾梅香;艾克拜尔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新疆医科大学

主办:新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