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外膜和神经束膜吻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疗效观察

艾尔肯·萨德尔;买尔旦·买买提;盛军;宋兴华

关键词:神经外膜, 神经束膜, 吻合术后, 治疗, 周围神经损伤, 显微外科技术, 现报道如下, 疗效观察, 二期手术, 应用, 学者, 选择, 历史, 患者, 方法, 病人
摘要: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有700多年的历史,疗效一直较差,1964年Smith首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1972年有学者报道束间吻合术后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优良率提高到70%~81%。但近30年以来无新的发展,而且对于选择外膜与束膜吻合术方面不能肯定,我科于1986年开始对周围神经损伤二期手术的病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治疗。本文对1994~1999年我院102例患者采用上述2种方法治疗,并进行了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外膜和神经束膜吻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疗效观察

    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有700多年的历史,疗效一直较差,1964年Smith首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1972年有学者报道束间吻合术后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优良率提高到70%~81%。但近30年以来无新的发展,而且对于选择外膜与束膜吻合术方面不能肯定,我科于1986年开始对周围神经损伤二期手术的病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治疗。本文对1994~1999年我院102例患者采用上述2种方法治疗,并进行了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艾尔肯·萨德尔;买尔旦·买买提;盛军;宋兴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脊髓血管畸形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

    目的:评价脊髓血管畸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15例患者均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结果:5例血管造影未见异常,9例脊髓血管畸形,1例脊髓前动脉降支中断。结论:数字减影选择性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鹏;任伟新;马骏;迪理木拉提·巴吾东;刘晓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肺癌p53、nm 23-H1基因表达与S-100+DC浸润的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p53、nm23-H1基因异常表达及宿主抗肿瘤免疫反应辅助细胞S-100蛋白阳性树状细胞(S-100+DC)浸润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检测61例肺癌标本组织中p53、nm23-H1蛋白表达及S-100+DC浸润情况,以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肿瘤组织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5.90%,而正常肺组织无阳性表达;肿瘤组织中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率(67.21%)与正常肺组织表达阳性率(90.0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组原发灶肿瘤组织中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率(46.88%)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组(8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表达与病理学分型、分化及临床分期之间无相关性。nm23-H1蛋白表达与病理学分型及分化之间无相关性,而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Ⅰ期腺癌原发肿瘤组织S-100+DC浸润密度均数(9.1个/HM)低于Ⅰ、Ⅱ期腺癌(13.2个/HM)(P< 0.05)。结论:p53、Nm23-H1基因异常表达是肺癌发生转移中的重要事件。p53蛋白检测可以用于肺癌诊断;nm23-H1基因是肺癌的转移抑制基因。肺癌组织S-100+DC浸润与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有关。

    作者:朱辉;吴明拜;张铸;柳菊;张薇;陈朝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前臂双骨折固定方法的改进

    前臂双骨折是较常见的一种骨折,因为前臂结构和功能复杂,双骨折发生后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效果不理想,常发生骨不愈合及功能障碍,主张对有移位的成人前臂双骨折和闭合复位失败者施行手术治疗。我科在常规手术方法的基础上对固定方法进行改进,从1996年6月到2000年12月对21例前臂双骨折患者采用桡骨骨外固定架、尺骨骨圆针固定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阿斯卡尔·买买提明;帕拉提·阿巴伯克力;田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推进医学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素质教育已形成共识,如何加强医学研究生素质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医学高级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本文结合我校实施研究生素质教育的经验,就有关问题做一探讨。 1 医学研究生素质教育的特定内涵 素质原本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从事某种活动必备能力的基本前提与基础。素质的形成需要多种条件与前提,一般多指综合能力。医学研究生素质教育,是指一个综合的整体,注重全面发展,积极地、创造性地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其内涵。……

    作者:杨晓玲;帕尔哈提;赵江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小儿围术期静脉套管针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静脉套管针固定牢固,易保留,便于术中管理,现广泛用于小儿围术期。但静脉套管针针芯管腔小,回血距离长,可视性差;针芯进入静脉深度大于2 mm;穿刺、置管双步骤,且需助手协助置管,使穿刺易失败。现就其失败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者:安梦滢;王燕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前路内固定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

    病灶彻底清除加植骨融合已成为脊柱结核的常规手术方法,由于植骨片的骨折、移位、被吸收,可导致植骨融合失败,使脊柱稳定性被破坏,病灶复发,故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已引起人们广泛重视。目前内固定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仍有争议,本文采用前路内固定治疗脊柱椎体结核1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广忠;赵岩;白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15例服毒自杀未遂病人的调查分析

    自杀做为一个社会问题,现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威胁人类健康的躯体性疾病已有了更多的治疗措施,死亡率有所下降,而自杀死亡率却有增无减,它已被列为人类十大死因之一。本文对我校第一附属医院急救中心1996年1月~1997年6月间救治的115例服毒自杀未遂病人的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艾赛提·买提木沙;彭鹏;徐秦;王喜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体会

    应用动物模型是现代医学认识生命科学客观规律的实验方法和手段。通过动物模型的研究,进而有意识地改变那些自然条件下不可能或不容易排除的因素,以便更加准确地观察模型的实验结果。器官移植更需要各种脏器的移植模型,以进行移植免疫、免疫耐受、免疫抑制剂应用,移植后病理、病理生理、生化及器官保存方面的研究。在器官移植各种模型中,心脏移植模型以其特有的优越性显示了其既简单又实用的价值。为了开展移植领域的研究工作,我科近年开展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现将移植中一些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赵晋明;邵英梅;温浩;穗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选择性肝门阻断肝叶切除术治疗60例肝占位性病变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门阻断肝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肝癌、胆管癌、肝血管瘤、肝包虫病等)行选择性肝门阻断法肝切除,对病变大小、位置、术前、术后肝功能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56例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出血、胆漏、感染等并发症,平均住院13.5 d。术后1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3例出现反应性胸腔积液。结论:与全肝肝门阻断法相比,选择性肝门阻断法行肝切除术出血少并便于控制,对肝脏损伤小,有利于术后病人恢复。

    作者:温浩;栾梅香;张新峰;张金辉;刘兵;赛力克·马高维亚;邵英梅;哈尔曼·阿吉汗;地力木拉提·艾斯木;易湘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经验。方法:对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非手术治疗24例,重症Ⅰ级21例,Ⅱ级3例;早期手术治疗30例,重症Ⅰ级12例,Ⅱ级18例;中转手术治疗32例,重症Ⅰ级18例,Ⅱ级14例。结果:非手术治愈率为87.5%(21/24),早期手术治愈率为76.7%(23/30),中转手术治愈率为75.0%(24/32),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6.8%(29/62)。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应视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王喜艳;韩玮;蔡穗生;常峰;亚力坤·塞来;肖开提·依不拉因;吴天山;齐飞波;朱功兵;徐新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损伤性肝外胆管狭窄45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损伤性肝外胆管狭窄发生的原因和损伤后狭窄的修复术式选择。方法:损伤性肝外胆管狭窄45例,诊断方法以B超、PTC、ERCP为主,全组分别行胆管空肠吻合术、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肝门胆管整形术等手术治疗。结果:随访36例,末次手术行胆管空肠吻合术33例,优良87.9%。结论:可见性损伤和隐性损伤所致的瘢痕收缩是胆道狭窄的主要原因。损伤性肝外胆管狭窄的治疗方法以胆管空肠Y形吻合术较为理想。

    作者:李涛;杨含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高压气体冲击面部致食管严重破裂1例

    外伤性胸内食管破裂中,高压气体冲击波所致食管破裂非常少见,我院2001年8月14日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4岁,2001年8月9日因高压气泵栓脱落,气……

    作者:伊力亚尔·夏合丁;库尔班·塞来;张铸;张力为;艾尔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后开槽式前路减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目的:探讨一种能减少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手术中的切骨量同时又能达到有效减压的方法。方法:对1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将常用的前开槽式减压法改为后开槽式减压法。结果:11例随访8~25个月,优7例(64%),良2例(18%),改进2例(18%),优良率为82%,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后开槽式前路减压法切骨量少,减压彻底,植骨融合率高。

    作者:曲延标;谢增如;阿德力·阿不都热西提;乌米提·艾拜都拉;买买提明·赛依提;李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原发性腹膜后神经纤维瘤1例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发病率很低,约0.3~0.7/10万。我科于2001年7月收住1例腹膜后神经纤维瘤,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9岁,2001年7月以右上腹包块6年为主诉入院。患者6年前B超检查发现上腹部肝肾间隙肿块,在外院做剖腹探查,行部分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神经纤维瘤”,6年间肿块逐渐增大。入院查体,右上腹可触及大小约5……

    作者:哈尔曼·阿吉汗;温浩;栾梅香;易湘龙;艾克拜尔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腹主动脉瘤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的病因、诊断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后并发症和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原因。方法:对15例腹主动脉瘤进行了手术切除,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采取直或分叉人造血管移植重建血管。结果:15例中选择性手术12例,腹主动脉瘤破裂3例,紧急手术抢救成功1例,术中死亡2例。术后第3天急性肾衰死亡1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1例。11例随访6个月~15年。1年后再次置换人造血管,术后第3年死亡1例,术后10年死亡1例,生存9例,其中1例右下肢供血不足。结论:采用人造血管置换手术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可纠正血管的形态,使血管通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防止腹主动脉瘤突然破裂而致死亡。

    作者:哈尼帕·伊斯坎德尔;陈启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普外科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

    我科收治的婴幼儿患者大多为先天性畸形或急症患儿,其中小的出生1~2 d,大的也不满周岁,没有自我表达的能力。年轻的父母在养育幼儿方面缺乏经验,对患儿疾病方面要了解、掌握并学会的内容甚多,因此,对患儿的家长要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患儿的康复、保健。我科自1999年11月至2001年10月对81例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文就如何做好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作者:葛白娟;王理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肝移植病人围术期低氧血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肝移植病人围术期影响呼吸功能的因素以及对低氧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例背驮式原位肝移植(POL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病人围术期发生的呼吸功能不全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围术期存活2例,死亡1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感染、急性排斥反应、肾衰等。结论:减少外科手术并发症是提高肝移植患者手术成功率以及长期存活的关键;呼吸“泵”衰竭是低氧血症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有效的氧疗和机械通气是治疗肝移植病人术后并发症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王在义;温浩;黄亦芬;百合提·尼沙;徐思成;艾尔肯·斯依提;张跃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术模型建立

    目的:建立国外常用的啮齿类动物颈部异位心脏移植的标准术式,用于移植免疫、病理、生化和器官保存等方面的实验研究。方法:供体的无名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与受体的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端端吻合。结果:手术150次,手术成功率90%。结论: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术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腹腔内异位心脏移植术的局限性,并有其自身特别的应用价值。该术式可在国内器官移植动物实验中推广应用。

    作者:邵英梅;赵晋明;温浩;陈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引导式胃管置入方法的临床应用

    在外科手术中,因手术需要,术前常需要插胃管,在操作过程中,病人往往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因而对这一操作产生恐惧心理而不愿配合手术治疗。我科于1999~2001年对47例病人行引导式胃管置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安平;岳新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新疆医科大学

主办:新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