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晋明;邵英梅;温浩;穗生
目的:探讨输尿管疾病采用输尿管镜技术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输尿管镜技术诊治了59例输尿管疾病患者。结果: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42例中39例成功,输尿管镜下取双J管3例,均成功。经尿道输尿管镜检查输尿管和镜下置双J管14例中11例成功。发生并发症5例,占8.4%,其中输尿管穿孔3例,泌尿系感染2例,6例失败,腔内治疗总成功率为89.8%。结论:输尿管镜下取石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疗法,其成功率与操作经验、技术熟练程度及对适应证的掌握等因素有关。在输尿管镜下取输尿管异物安全、简单。
作者:崔曙;蒋涛;阿力木·热合曼;木拉提·马合木提;阿里木·塔来提;马彬;杨建昆;张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尺骨鹰嘴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需要解剖复位、牢固的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我科从1994年6月到2000年1月对14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采用松质骨螺丝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帕拉提·阿巴伯克力;阿斯卡尔·买买提明;赵岩;田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去氢骆驼蓬碱(HM)微球与羟基喜树碱(HCPT)注射液对大鼠正常肝细胞(BRL)的毒性作用的比较研究,为HM的临床应用提供佐证。方法:采用MTT法测试一定浓度范围内HM与HCPT对大鼠正常肝细胞(BRL)的细胞毒作用大小。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HM与HCPT的细胞毒作用与药物浓度均呈线性关系;针对BRL细胞,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HM的细胞毒作用较HCPT注射液的细胞毒作用为小,经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TT法操作简单、快速、敏感,是较好的体外实验方法之一。HM微球新剂型对BRL的毒性作用小于HCPT注射液,体外实验表明其毒副作用小,结合其剂型的靶向性、缓释性、栓塞性等特点,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春芳;李岩;阿孜古丽·吐尔逊;孙殿甲;温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结节性甲状腺肿特别是巨大胸骨后甲状腺肿会导致气管在手术和术后软化,从而引起患者呼吸道梗阻和呼吸困难,如未及时发现并给予恰当处理,患者可因窒息死亡。我院于2001年3月收治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重度气管软化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哈尔曼·阿吉汗;温浩;栾梅香;艾克拜尔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手烧伤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多见,其治疗效果可直接影响患者手功能的恢复,对手指Ⅱ°烧伤水疱的处理,传统的方法和新疗法均是或早或晚的将水疱清除,其结果常常导致创面加深,手指因瘢痕而发生畸形甚至残废。我科于1997~2001年期间采用全程保留水疱的方法治疗Ⅱ°烧伤408根手指,收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明德;杨旭;吴佩玲;任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应用动物模型是现代医学认识生命科学客观规律的实验方法和手段。通过动物模型的研究,进而有意识地改变那些自然条件下不可能或不容易排除的因素,以便更加准确地观察模型的实验结果。器官移植更需要各种脏器的移植模型,以进行移植免疫、免疫耐受、免疫抑制剂应用,移植后病理、病理生理、生化及器官保存方面的研究。在器官移植各种模型中,心脏移植模型以其特有的优越性显示了其既简单又实用的价值。为了开展移植领域的研究工作,我科近年开展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现将移植中一些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赵晋明;邵英梅;温浩;穗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加压法探测163例临床拟诊急性阑尾炎者。结果:75例超声提示急性阑尾炎并术后病理证实,其中51例显示急性阑尾炎的直接征象,24例则仅见下列间接征象:(1)17例见阑尾区局限性肠管激惹征;(2)5例见阑尾区混合性包块;(3)2例腹部压痛明显处见局限性少量积液伴周围脏器炎性反应。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超声未见异常征象。结论:结合超声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可明显提高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性。
作者:姚兰辉;宋涛;赵琴;曾红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非寄生虫性肝囊肿B超引导经皮穿刺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肝囊肿病人均在B超引导下行一次经皮肝囊肿穿刺注射治疗,抽出大部分囊液后,重复注射无水乙醇。结果:24例单发囊肿患者1次穿刺肝囊肿抽出囊液,注射无水乙醇后1年内囊肿消失者20例,1年后闭合3例,复查3年未闭合1例,但囊肿明显缩小。2例多发囊肿经一次穿刺肝囊肿抽液,注射无水乙醇后1年内穿刺囊肿消失,其它囊肿无明显变化。结论:非寄生虫性肝囊肿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方法简单,疗效肯定,对合适的病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俊;栾梅香;吕永泉;温浩;王迎;张金辉;姚兰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周围血管损伤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治疗的方法、适应证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周围血管损伤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治疗的临床资料,并阐述了术中注意事项,提出佳手术时机及预后情况。结果:22例均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痊愈19例(86.4%),截肢3例(13.6%)。22例患者无死亡,随访2~9年,20例肢体功能恢复满意,2例移植段狭窄,但肢体功能良好。结论: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是治疗周围血管损伤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血管吻合的时间应在24 h以内,佳为8 h以内。
作者:陈启龙;哈尼帕·伊斯坎德尔;叶德存;李国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科收治的婴幼儿患者大多为先天性畸形或急症患儿,其中小的出生1~2 d,大的也不满周岁,没有自我表达的能力。年轻的父母在养育幼儿方面缺乏经验,对患儿疾病方面要了解、掌握并学会的内容甚多,因此,对患儿的家长要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患儿的康复、保健。我科自1999年11月至2001年10月对81例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文就如何做好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作者:葛白娟;王理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病灶彻底清除加植骨融合已成为脊柱结核的常规手术方法,由于植骨片的骨折、移位、被吸收,可导致植骨融合失败,使脊柱稳定性被破坏,病灶复发,故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已引起人们广泛重视。目前内固定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仍有争议,本文采用前路内固定治疗脊柱椎体结核1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广忠;赵岩;白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不同CO2气腹压力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探讨CO2气腹造成肾功能变化在亚细胞水平上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分别施加0.67 kPa(5mmHg)、1.33 kPa(10 mmHg)CO2气腹压,检测解除气腹即时、1 d、4 d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及各时相点时肾脏组织线粒体Na2+-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结果:解除气腹即时SCr开始升高,1 d时升高显著,第4天时下降,接近对照组水平;BUN变化不明显。肾脏组织线粒体Na2+-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也分别在解除气腹即时及1 d时下降,第4天时渐趋恢复。与0.67 kPa各组相比,1.33 kPa气腹压各组出现的变化更加明显。结论:CO2气腹可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脏功能改变;气腹压力的直接压迫使肾皮质缺血及解除气腹后血流再灌注损伤可能干扰细胞中线粒体的生物氧化功能,从而导致细胞功能障碍;高气腹压对肾脏的影响更明显。
作者:吴辉;陈讯如;罗丁;王跃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Microarray),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前沿生物技术,是指采用原位合成或直接点样的方法将DNA片段或寡核苷酸片段排列在硅片、玻璃等介质上形成微阵列,待检样品用荧光分子标记后,与微阵列杂交,通过荧光扫描及计算机分析即可获得样品中大量的基因序列及表达信息,以达到快速、高效、高通量地分析生物信息的目的。基因芯片能将cDNA文库中的已知和未知序列固定于玻片上,可同时检测比较生物样品中多个已知或未知的序列表达状况,向研究者报告所要比较样品中的差异基因,为进一步有效地进行基因测序和鉴定功能提供线索和范围。因此,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肿瘤生物学家用来分析比较肿瘤组织与相应正常组织之间基因表达的差异,以期发现肿瘤组……
作者:刘开江;李庭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坏疽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是医源性肝门部胆管损伤,其发生率美国为5%,国内为0.1%~0.3%,病死率高达30%。肝门部胆管损伤发生的重要原因是Calot三角解剖不清和胆囊管或右肝管(右副肝管)变异,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引导胆囊管游离结扎法和胆囊管引流法,可缩短术后腹部带管时间和避免肝门部胆管损伤的发生。本文对1996~2001年39例坏疽性胆囊炎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胆囊管的手术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引导胆囊管游离结扎法(A法)和胆囊管引流法(B法),探讨A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及B法的适应证。……
作者:张建勇;汤长江;李广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自纤维胆道镜应用于临床以来,对胆道疾病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目前诊治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被各医院广泛应用。由于胆道镜及附件价格昂贵,配件易损坏,取石网在胆道镜内孔反复推拉,易损伤胆道镜内膜。为使胆道镜寿命延长,我院从1998年1月至2000年11月用细镜粗网取石3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宏国;杨含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脾肾静脉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联合术式治疗8例门静脉高压症,并与8例采用单纯断流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临床疗效满意,术后近期无1例再出血。术后1例发生肝性脑病。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保持在(23.63±5.04)cm H2O。结论:脾肾静脉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可认为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合理而可行的术式。远期临床疗效尚需积累更多的病例和进行更长期的随访以进一步观察。
作者:温浩;邵英梅;张金辉;哈尔曼·阿吉汗;易湘龙;柯山;栾梅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有700多年的历史,疗效一直较差,1964年Smith首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1972年有学者报道束间吻合术后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优良率提高到70%~81%。但近30年以来无新的发展,而且对于选择外膜与束膜吻合术方面不能肯定,我科于1986年开始对周围神经损伤二期手术的病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治疗。本文对1994~1999年我院102例患者采用上述2种方法治疗,并进行了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艾尔肯·萨德尔;买尔旦·买买提;盛军;宋兴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传统的胸外科手术是在胸部作几十厘米的切口,多数需切除1根肋骨才能进入胸腔完成手术。而胸腔镜手术是在患侧肋间隙作3个1~1.5 cm长的小切口,通过胸腔镜将胸内的器官、组织有选择地显示在电视屏幕上,以观察病变,进行活组织检查或手术治疗。目前我科将胸腔镜手术应用于43例自发性气胸、肺大泡、肺结核球、良性肿瘤、纵隔肿瘤切除以及胸膜肺活检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蒋丽英;左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翼点入路开颅术中筋膜下分离技术保护面神经额支的有效性。方法:经翼点入路开颅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筋膜间翼点入路,B组采用筋膜下翼点入路,每组各30例。结果:采用筋膜间入路面神经额支保护率为70.0%,采用筋膜下分离技术面神经额支保护率为9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与筋膜间分离技术比较,翼点入路中采用颞肌筋膜下分离技术能更有效地保护面神经额支。
作者:更·党木仁加甫;赛力克·对山拜;刘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在外科手术中,因手术需要,术前常需要插胃管,在操作过程中,病人往往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因而对这一操作产生恐惧心理而不愿配合手术治疗。我科于1999~2001年对47例病人行引导式胃管置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安平;岳新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