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建立预科汉语口语考试系统的思考

阿斯亚·艾尼

关键词:预科教育, 汉语口语, 语言基础, 医学基础, 学习汉语, 专业课, 民考民, 学生
摘要:预科教育对于民考民的学生是以学习汉语为主的阶段,将为他们顺利进行医学基础和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颈静脉扩张症4例报告

    颈静脉扩张症是颈静脉的囊状、长柱状、梭状扩张,以颈内静脉或颈外静脉多见.自1998~2001年我科共收治10例颈静脉扩张症患者,其中4例行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阿合提别克·塔布斯;包文;段永亮;管圣;郑建忠;杨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36例原发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提高原发胃肠道淋巴瘤术前诊断率及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对36例原发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分析,通过COX回归等统计方法对其预后因素及生存率等进行分析.结果: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内窥镜病理活检;手术方式、综合治疗完成情况、临床分期为与预后有关的影响因素.结论:提高对该病临床表现及内镜、造影检查特点的认识,采用正确的活检方法是提高术前诊断率的关键;以手术及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陈鹏;王海江;王琦三;尹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26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冠心病人实施了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冠脉内分流器及吹雾器,心脏不停跳下行搭桥手术.结果:对24例患者使用了左侧乳内动脉(LIMA).搭桥1~5根,平均3.1根.手术时间60~180 min,平均(120士59)min.术后24 h引流量为180~100 0 ml,平均(220±50)ml,输血或血制品0~140 0 ml,平均(250士60)ml.术后死亡1例,死亡率3.8%.术后住院天数(8~16)d,平均(11.5±2.5)d;术后随访1~7个月,所有病人术后心绞痛消失.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经济和临床效果很好的手术技术,适用于单支、多支冠脉病变和具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马松峰;木拉提·瓦力克;乔峻;霍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序贯培养对小白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索序贯培养技术对小白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细胞期的小鼠胚胎随机分为序贯培养组与传统培养组进行培养,观察分析两组的8-细胞期胚胎形成率、桑椹期胚胎形成率及囊胚形成率.结果:序贯培养组8-细胞期胚胎形成率、桑椹期胚胎形成率及囊胚形成率分别为70.5%、68.2%、65.9%,传统培养组分别为45.7%、45.7%、34.3%.两组比较,序贯培养组高于传统培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适当的培养液进行序贯培养,更适合小白鼠胚胎的体外发育.

    作者:胡泊;孙云霞;史敏;马明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急性白血病的形态、细胞化学、免疫分型及MPO mRNA表达

    目的:进一步了解急性白血病(AL)形态、细胞化学、免疫分型及髓过氧化物酶基因(MPO mRNA)表达.方法:采用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链亲和素-胶体金原位杂交法对137例AL患者进行分型.结果:4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中有5例表达髓系抗原,7例MPO mRNA表达为阳性;9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有8例表达淋系抗原,所有髓系均不同程度的表达MPO基因.5例为FAB不能分类的AL(UAL),其中1例表达淋系抗原,2例表达髓系抗原,3/5例MPOm RNA为阳性.结论:联合分析AL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学及MPOmRNA表达等特点,对于AL的诊断和指导治疗均有重要意义.此分型弥补了FAB分类法的不足.

    作者:李玲;温丙昭;钟笛;王蕊;曲建华;郝建萍;陈蓉;王晓敏;许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1907名不同民族青年下颌智齿萌出与阻生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新疆不同民族青年下颌智齿萌出及阻生情况.方法:分别测量汉、维吾尔、哈萨克、锡伯族共1907人一侧下颌体长度及第二磨牙后间隙的距离,并调查其下颌智齿阻生率.结果:不同民族青年下颌智齿阻生率不同,汉族青年第二磨牙后间隙的距离与各少数民族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青年一侧下颌骨长度小于各少数民族一侧下颌骨长度.结论:下颌智齿萌出与下颌骨的长度有一定关系,特别与第二磨牙后间隙的距离密切相关;汉族青年下颌智齿阻生率明显高于少数民族.

    作者:冯锦虹;米那瓦尔·阿不都热依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食管癌可切除性评价中的作用

    新疆属于食管癌高发区,尤其是新源县哈萨克族发病率更高.目前食管癌首选的治疗方法仍然是手术.为了解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y FB)在术前检查食管癌,判断气管、支气管受累情况的应用价值,我院于1999年1月~2001年4月,对112例经病理确诊的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术前行FB检查,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继鸿;杨顺娥;张瑾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检测及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108例急性白血病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①初诊按FAB标准诊断的M2、M5和L3各1例,后确诊为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MAL);4例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UAL)确诊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0).②ALL中11.5%伴有髓系抗原表达;B-ALL中CD34+明显高于T-ALL(分别为53%和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内原始+幼稚细胞数T-ALL明显低于B-ALL(P<0.05).③AML中22例(27.8%)伴有至少一个淋系抗原表达.④CD7+-AML中CD34、CD38、HLA-DR等早期干/祖细胞抗原高表达,CD7在M3中低表达而在M0M1中高表达(P<0.0¨.结论:免疫表型分析对MAL和M0的诊断不可缺少;CD7+-AML提示预后差.

    作者:迪丽娜孜·阿不来提;温丙昭;李玲;曲建华;钟笛;王蕊;薄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阿维菌素缓释注射液体外释放度的研究

    目的:设计两种兽用阿维菌素(AVM)缓释注射液的处方工艺,通过体外释放度试验筛选得到释放时间较长、释放较稳定的一种制剂.方法:将两种AVM缓释注射液分别放入透析袋中,置于释放介质中,同时用它们各自的空白辅料作为对照.以其累积释药量进行不同模型拟合,观察相关系数,选择佳拟合方程并提取药动学参数t50及td.根据每日释放AVM的速率和平均释放量及其t50和td,对它们进行评价.结果:AVM-硬脂酸铝蓖麻油油胶注射液(AVM-COOGI)的佳拟合方程为Higuchi方程,由此计算得其t50=15.1 d,td=22.0 d;AVM-硬脂酸铝豆油油胶注射液(AVM-SOOGI)的佳拟合方程为一级释放,由此计算得其t50为9.66 d,td为13.9 d.AVM-COOGI的t 50与AVM-SOOGI的t 50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试验结果表明AVM-COOGI具有更好的缓释作用.

    作者:王萍;陈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正畸临床用体重标准生长曲线的研究及绘制

    目的:绘制乌鲁木齐地区学龄期青少年体重标准生长曲线及年增长量曲线,为正畸的临床诊断和矫正提供依据.方法:从1995年五部委(国家教委、卫生部等)进行的体质调查资料中获得5 280名乌鲁木齐城乡7~18岁汉族中小学生的体重资料.绘制适合乌鲁木齐学生的正畸临床用体重标准生长曲线及年增长量曲线.结果:女生体重高峰期早于男生,前后相差约1年,高峰期跨度约为5年.无论城市或乡村,男、女生早期生长趋势较为一致,高峰期后体重有明显差距.城市女生体重略低于乡村女生.结论:标准体重生长曲线可用于判断青少年生长发育状态,为正畸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米丛波;范雪兰;葛欣;安春青;郭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关于建立预科汉语口语考试系统的思考

    预科教育对于民考民的学生是以学习汉语为主的阶段,将为他们顺利进行医学基础和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作者:阿斯亚·艾尼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脑延髓裂入路切除第四脑室内病变

    目的:探讨小脑延髓裂入路在切除第四脑室内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四脑室内病变19例,其中2例第四脑室内长入幕上的巨大肿瘤,需结合切开小脑蚓部全切肿瘤.结果:病变全切19例,1例病人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其中切开小脑蚓部的1例病人出现小脑缄默综合征,其余病人未出现与手术入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小脑延髓裂入路是切除第四脑室内肿瘤的损伤小、安全且暴露清楚的手术入路.

    作者:更·党木仁加甫;赛力克·对山拜;米扎提·依米提;刘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48例维吾尔族成人寰椎管率的X线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寰椎管矢状面直径及寰椎体矢状面直径X线测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8例年龄18~50岁的维吾尔族成人,在其颈椎侧位片上测出寰椎管矢状面直径及其相应椎体矢状面直径,并计算其比值(寰椎管率).结果:男性寰椎管和寰椎体矢状面直径均大于女性,寰椎管率男性均小于女性.寰椎管、寰椎体与寰椎管矢状面直径男女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量结果可为正常颈椎的X线解剖学和临床放射学诊断提供依据,对于颈椎管狭窄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努尔买买提·巴哈夏尔;阿地力江·伊明;徐虓;爱华;吴海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血脂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

    目的:探讨脂代谢各项指标在维吾尔族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及冠脉狭窄程度的预测.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30例及同族别正常者30例,测定其冠脉狭窄程度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A)及载脂蛋白B(ApoB);采用相关分析及判别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维吾尔族患者TC、TG、LDL、ApoB水平高于对照组,冠脉狭窄与TC、LDL、ApoB呈正相关,与HDL成负相关,ApoB水平对判别作用大,其次为HDL及LDL.结论:血清ApoB、LDL可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指标,对预测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有一定意义.

    作者:匡政宇;洪秀芳;杨坤河;张向阳;黄定;王炎;田文庆;艾尔肯·阿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基因芯片在筛选宫颈癌相关基因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筛选出与宫颈癌相关的基因群,并进一步研究其表达和初步功能.方法:以含2 048条人类全长基因的cDNA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3例宫颈癌标本和正常宫颈标本的基因表达谱,计算机分析比较两种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3例宫颈癌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有197条、429条和665条,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有64条.结论:宫颈癌同其他肿瘤一样,是多种基因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结果,有关宫颈癌特异性相关基因及其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开江;李庭芳;袁建林;陈锐;韩志勇;李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新疆和田地区菟丝子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菟丝子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的成熟种子,具有补肝肾、益精明目、固精缩尿、安胎明目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菟丝子的提取物具有壮阳、调节内分泌、抗衰老等活性,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为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

    作者:孟磊;孙莲;阎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孕妇无症状HBsAg阳性胎儿宫内感染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和干预措施.方法:对在我院分娩的无症状HBsAg阳性产妇抽取静脉血和其新生儿脐血,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乙肝DNA.对部分大三阳孕妇孕晚期注射HBIG,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大三阳孕妇乙肝DN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小三阳孕妇(P<0.001),其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小三阳孕妇(P<0.05),大三阳孕妇孕晚期注射HBIG可降低宫内传播.结论:患有大三阳的母亲对胎儿威胁大,应在孕前进行治疗,孕晚期注射HBIG可能有利于阻断母婴间垂直传播.

    作者:李芳;耿丽红;蔡霞;乔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蒜氨酸+蒜酶诱导人胃腺癌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目的:观察蒜氨酸+蒜酶诱导人胃腺癌细胞(MGC-803)的凋亡作用,并进一步研究Bcl-2、Bax和p21基因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蒜氨酸+蒜酶作用于MGC-803细胞,观察其时间和剂量效应;利用光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梯状带形成;利用RT-PCR法观察蒜氨酸+蒜酶作用过程中Bcl-2、Bax和p21基因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蒜氨酸+蒜酶可抑制MGC-803细胞的生长,存在时间和剂量关系;蒜氨酸+蒜酶可诱导MGC-803细胞凋亡;出现Bcl-2基因mRNA表达下调,Pax和p21基因mRNA个别剂量点的表达.结论:蒜氨酸+蒜酶诱导人胃腺癌细胞MGC-803的凋亡,其机理可能在于Bcl-2基因mRNA表达下调.

    作者:秦永德;陈坚;王颢;张月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目的:分析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998~2003年收治的41例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21例,行神经内外松解术者12例,直接缝合者8例,手术无效的4例行肌腱移位术.结果:经6个月~5年的随访,非手术治疗组痊愈20例,好转1例.神经内外松解者中,痊愈8例,好转2例,无效2例.直接缝合组痊愈6例,无效2例.结论: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为:局部解剖不熟悉,技术操作不规范.杜绝上述原因,桡神经损伤是可以避免的;桡神经损伤后如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其预后多良好.

    作者:艾合麦提·玉素甫;艾尔肯·热吉甫;刘大鹏;阿吉木·克热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慢淋、慢淋伴幼淋细胞增多及毛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形态学和免疫学表型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慢淋伴幼淋细胞增多症(CLL/PL)及毛细胞白血病(HCL)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McAb)对45例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并观察其形态学特点.结果:45例患者中,B-CLL42例(包括5例B-CLL/PL),T-CLL2例,B细胞型毛细胞白血病(B-HCL)1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之比为2.3:1,B-CLL与T-CLL之比为20:1.B-CLL患者显示有T-淋系抗原CD5+,T-CLL可分别表达CD4+CD8-及CD8+CD4-,1例B-HCL显示典型的B-淋系抗原阳性,同时免疫电镜淋巴细胞为毛状突起.结论:B-CLLCD5、CD1 9、CD20、HLA-DR较特异;B-CLL/PLCD20、CD 22、SmIg有一定参考价值;B-HCL除B淋系抗原可表达阳性外,CD25+、CD5-有诊断鉴别意义;T-CLL可呈现多样性T-淋系免疫标记.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区别T、B-CLL、幼淋及HCL.

    作者:李玲;曲建华;温丙昭;钟笛;迪丽娜孜·阿不来提;吴燕子;陈瑢;马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新疆医科大学

主办:新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