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手术术后应用异丙酚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马龙;卡丽毕努尔·力提甫

关键词:胃癌手术, 术后应用, 异丙酚, 炎症细胞因子, 炎性细胞因子, 手术应激反应, 切口愈合不良, 镇静治疗, 心肺转流, 术后感染, 手术创伤, 脓毒血症, 老年患者, 围术期, 手术后, 促炎症, 并发症, 镇痛, 临床, 健康
摘要: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变化一般认为是由手术应激反应、心肺转流、脓毒血症所致.手术创伤、应激等因素引起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和释放过多,破坏促炎症和抗炎症细胞因子的平衡,可导致术后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甚至更为严重的并发症[1].手术后入住ICU 的老年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是健康恢复的关键,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乌拉地尔在肾性急性左心衰的应用体会

    随着我国的高血压病人及糖尿病病人的增多,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人数也增多,且由于尿毒症病人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及贫血等原因致心血管并发症日趋增多,其中急性肺水肿是常见、危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尿毒症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作者:黄汉红;姚建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3种不同镇痛方法对剖宫产患者术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3种不同镇痛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195 例患者术后随机分成 A、B、C 3组;A组病人术后疼痛治疗肌肉注射哌替啶100 mg;B组患者术后经连续硬膜外导管注入0.25%罗比卡因5 ml,内含吗啡2 mg,氟哌利多1 mg,行单次硬膜外术后镇痛,同时拔除连续硬膜外导管;C组于术后前15 min经连续硬膜外导管注入0.25%罗比卡因5 ml+吗啡2 mg+氟哌利多1 mg,且保留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术后6、12、24、48 h时间段观察3组镇痛效果(VAS评分)、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术后6、12、24、48 h,A组病人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术后24、48 h,B组VAS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C组肠蠕动恢复时间短于A组及B组(P<0.01).结论:术后硬膜外自控(PCEA)应用于妇产科剖宫产术后患者镇痛优于单次吗啡硬膜外镇痛,更适用于术前对疼痛比较敏感或对手术有顾虑者.

    作者:李霞;吴新民;张希;陈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氟哌啶醇对钾异常时兔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影

    目的:观察氟哌啶醇对胞外钾离子浓度异常状态下兔浦肯野纤维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采用标准微电极技术,观察不同浓度氟哌啶醇对高钾台氏液及低钾台氏液灌流的离体兔浦肯野纤维标本动作电位各电生理参数0期去极化幅值(APA)、大除极速率(Vmax)、90%动作电位时程(APD90)及有效不应期(ERP)的影响.结果:(1)不同浓度氟哌啶醇对高钾台氏液([K+]=5.4 mmol/L)灌流的心肌传导纤维的APA呈进行性缩短趋势;ERP值较正常值也有缩短,但趋势不明显,至10 μmol/L时方有统计学差异;APD90变化相对复杂,0.1、0.3 μmol/L两个浓度时较正常值(P<0.05),此后,表现为轻微上升趋势,但仍低于给药前;Vmax值随浓度的增加呈明显浓度依赖性缩短趋势.(2)不同浓度的氟哌啶醇对低钾([K+]=3 mmol/L)台氏液灌流的心肌传导纤维的APA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0.1、0.3、1 μmol/L时的APA较给药前略有增大,从3 μmol/L 时开始减小;ERP的增长较明显,Vmax值呈浓度依赖性缩短,APD90随浓度增大而延长.结论:在使用氟哌啶醇时应密切监测患者血钾浓度,氟哌啶醇可能加重低血钾时APD延长的程度,增加Q-T间期过度延长诱发Tdp的风险.

    作者:黄亮;闫冬;程路峰;宋宏雁;帕尔哈提·克热木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2例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疾病的患病人数有逐渐上升趋势,老年患者在患病人群中的比例相应增高, 成为各级医院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2001年10月~2006年10月,我们对82例老年良性胆囊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启军;王金中;曹峻;张金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HLA与妊高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妊高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PIH)是导致孕产妇死亡和婴儿病率及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妊高征病因的研究一直是妇产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学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1].

    作者:张映艳;郭玮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病原生物学开放性实验教学初探

    卡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carinii)是引起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 PCP)的病原体,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机会性致病真菌.当AIDS患者的CD4阳性T细胞数下降至200/mm3时,80%以上患者可受到对人体易感的肺孢子菌感染,是AIDS患者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1].

    作者:张瑞琳;罗海华;王玲;胡旭初;郑小英;何蔼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颈椎间盘突出症72例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手术疗效.结果:颈椎间盘突出症分为中央型和侧方型.前者以脊髓受压,后者以神经根受损为主要临床表现.MRI检查可以明确显示类型.对72例临床病例进行术后随访30~37个月,优良率为90%.结论:MRI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病情较重,尤其神经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者及经过正规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应选择以颈前路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法.

    作者:吾米提·艾拜都拉;买尔哈巴·阿不都热依木;艾尔西丁·阿布来提;买买提艾力·艾则孜;艾尔肯·沙德尔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莫昔沙星与常规方案根治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对比

    1961年莫尔和波尔发现幽门螺杆菌,使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有了质的飞跃,根治幽门螺杆菌是目前普遍认可的治疗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的一项主要原则,但根治药物的选择较多,具体选择哪一方案,是我们临床医师首先要面临的问题.

    作者:刘真;尚学勤;石青;张志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ED患者诊断方法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诊断方法. 方法:对365例11个民族拟诊为血管性ED的患者分别采用阴茎海绵体注射(ICI)试验、阴茎-肱动脉血压指数(PBI)测定、阴茎彩色双功能超声(DU)、阴茎海绵体造影(PCG)、阴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核素显像技术等检查.结果:分别有365、204、168、228、142、136例患者接受了上述6种检查.诊断动脉性ED 82例,静脉性ED 132例,混合性ED 57例,原因不明ED 94例.不同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D是高度个性化疾病,针对ED患者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诊断方法有利于选择高效、经济、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涤平;许鹏;艾力·艾尼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建立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教学质量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实践教学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实验教学过程中.建立科学的、适应学科特点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对实验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评价,是加强实验教学的科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作者:彭雪梅;杨鲁川;文锦琼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56例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先行计划靶区(PTV)照射45~50 Gy,后缩野肿瘤区(GTV)加量照射累积剂量DT61~67 Gy,均为1.8~2.0 Gy/次,5次/周.结果:完全缓解(CR)17例(30.4%),部分缓解(PR)32例(57.1%).1年生存率75.0%,2年生存率33.9%.毒副作用以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为主,但均可耐受.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可提高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局控率及1、2年生存率,减轻放疗的毒副作用.

    作者:阿合力·那斯肉拉;王海峰;张瑾熔;王义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393例剖宫产手术指征分析

    剖宫产是快速结束分娩,解决难产和某些并发症,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但是随着手术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制度的改革,使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现就我院近一年的剖宫产手术指征进行分析,以加强围产期保健与孕期宣教,提高孕妇对分娩的正确认识,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王辉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病理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谈PBL教学法对病理学教学的作用

    教学改革首先是一个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面对飞速发展的现代医学理论,我们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

    作者:马遇庆;蒲红伟;王文娜;热沙莱提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维吾尔族、汉族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出率对比分析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汉族患者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中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Hp)感染的检出率,为临床诊疗和防治Hp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09例维吾尔族、汉族患者进行尿素酶试验和Giemsa染色诊断Hp的感染,比较维吾尔族、汉族患者在不同疾病、年龄、性别中Hp感染情况等.结果:(1)维吾尔族患者慢性胃炎(CG)中Hp阳性率44.59%(33/74),汉族患者CG中Hp阳性率44.06%(52/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943).(2)维吾尔族患者十二指肠溃疡(Du)中Hp阳性率41.18%(14/34),汉族患者Du中Hp阳性率52.50%(2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5,P=0.331).(3)维吾尔族患者胃溃疡(Gu)中Hp阳性率55.00%(11/20),汉族患者Gu中Hp阳性率27.27%(6/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43,P=0.067).结论:维吾尔族、汉族患者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中Hp感染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对于维吾尔族、汉族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的患者均需检查Hp有无感染.

    作者:古丽巴哈尔·司马义;穆耶塞尔·买买提依明;谢会忠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新疆维吾尔族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目的:应用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造血淋巴组织学新分类,探讨并分析新疆维吾尔族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93例新疆维吾尔族NHL病例,重新复检HE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标记CD20、CD45RO、CD30、CD15抗体,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一步分型.结果: 93例新疆维吾尔族NHL病例男女比例为1.91∶1;发病平均年龄44.54岁;发病部位结内54例(54/93,58.06%),结外39例(39/93,41.94%),B细胞性淋巴瘤76例(76/93,84.3%),占绝对优势;常见组织学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43例(43/93,46.24%).结论:新疆维吾尔族NHL的发病年龄相对较年轻,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部位结内多见;常见组织学类型依次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作者:陈波;王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NSE、SCC和CA125)联合检测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YFRA21-1、NSE、SCC和CA 125对153例肺癌(含肺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诊断灵敏度及对70例肺部良性疾病和50例正常人群(对照组)的特异性.结果: 鳞癌、腺癌的NSE、小细胞肺癌的SCC检测结果与肺良性疾病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 ;肺癌组4种肿瘤标志物同肺部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肺部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灵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灵敏度,其中NSE+CYFRA21-1、NSE+CYFRA21-1+SCC分别可达85%、87%.结论: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国福;杜新荷;王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术中发生压疮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由于手术的需要,患者在手术中常被摆放成各种强迫性体位以配合手术的顺利实施,由于压力、摩擦力、剪切力、潮湿等因素,手术患者容易成为发生急性压疮的高危人群.

    作者:张翠萍;李星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观察和护理

    鼻内镜手术是近10年广泛用于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及鼻息肉的方法,具有组织损伤小、保存鼻腔生理功能、降低并发症、防止复发等优点,是一种符合鼻腔、鼻窦生理的手术方法.我院耳鼻喉科2004年10月~2006年7月对132例鼻腔鼻窦疾病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星梅;余志能;丁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急诊异位妊娠腹腔镜治疗临床应用分析

    异位妊娠为妇科常见病,部分患者就诊时病情已很危重.我院自2003年3月~2007年2月在急诊状态下实施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72例,与同期急诊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59例比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松;吴凤英;邓朝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胃癌手术术后应用异丙酚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变化一般认为是由手术应激反应、心肺转流、脓毒血症所致.手术创伤、应激等因素引起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和释放过多,破坏促炎症和抗炎症细胞因子的平衡,可导致术后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甚至更为严重的并发症[1].手术后入住ICU 的老年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是健康恢复的关键,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马龙;卡丽毕努尔·力提甫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新疆医科大学

主办:新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