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形态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与分析

刘素辉;王亚南;孙力杨;迪丽拜尔;张立;郭卉;买买提·艾力

关键词:形态学实验, 实验教学, 医学教育, 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生创新意识, 经济与社会, 医学人才, 学习生活, 新兴学科, 全面改革, 培养, 科学技术, 互相渗透, 动手能力, 创新精神, 操作能力, 边缘学科, 知识面, 信息量, 新技术
摘要:随着21世纪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既向纵深发展、又不断的分化,互相渗透综合.新兴学科与边缘学科的兴起,新技术的应用,信息量的剧增,对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医学教育的全面改革.而在医学教育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己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实验教学是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实验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操作能力的重要任务.培养适应21世纪的需求、具有创新精神、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新型医学人才,才是我们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对外科手术患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影响

    目的: 以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AHHD)为基础,观察AHHD对患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耳鼻喉科或颌面外科手术患者14例,复合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后,在30 min内用林格式液10 ml/kg补充生理需要量,以6%羟乙基淀粉溶液按双变量稀释法进行AHHD.于AHHD过程中每10分钟采动脉血1 ml,用血气分析仪测定电解质、pH值、判断血液稀释的程度直至血液稀释完成,即时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结果: AHHD后患者Na+、Cl-、CVP升高(P<0.05),乳酸根(La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HCO3-、碱剩余(BE)降低(P<0.05),pH值略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以双变量稀释法进行AHHD是安全有效的,稀释后Hct可达到预定目标值;(2)AHHD可使电解质发生轻微改变但不会致酸碱平衡发生紊乱.合理选择与机体血液成分更相近的稀释液是保障AHHD过程中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稳定的前提.

    作者:王蕊;王江;宣斐;郑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许多妇科良性疾病的治疗[1].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设备的改进,操作技术的不断熟练,我科在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我科2006年1月~2007年4月对2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菊花;高尚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20例原位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肝移植患者中术后6例真菌感染的种类、感染部位及药物治疗疗效.结果: 20例肝移植患者中6例术后并发真菌感染7例次(1例患者发生2次感染), 感染发生率为30%. 发病中位时间为术后26 d(3~101 d).其中,念珠菌6例次(86%), 曲霉菌1例次(14%).感染部位:肺部6例次(86%),泌尿系统1例次(14%).大扶康治疗6例患者中,4例(67%)经顺利康复, 2例(33%)死亡.结论: 真菌感染是影响肝移植生存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作者:张金辉;曹峻;王华;温浩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以多发浆膜腔积液为突出表现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1例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髓外受累常出现于肝脾淋巴结、牙龈、皮肤、眼睛、喉、肺、膀胱、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1],以多发浆膜腔积液伴全身浮肿为首发症状者罕见,本文报告1例.

    作者:宋道远;翟秀军;刘蕾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区卫生服务问题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医学模式逐步被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取代,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程度日益深化,对健康的需求也从生物层次扩展到心理、家庭、社会层次,医疗保健的需求也逐步从个体转向群体,单纯的专科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以其医疗照顾的完整性、连续性、低廉的医疗费用和就医方便等特点为解决当代医学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提供了新的途径,成为理想的初级卫生保健模式.

    作者:李卫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葡萄属植物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

    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飞速发展,近20年各国科学家们对日常使用的天然植物的生物学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们试图寻找天然植物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的作用,希望其能在临床上成为攻克疾病的药物或成为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保健食品.葡萄的医疗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现已从葡萄中分离出白藜芦醇、齐墩果酸、花青素等活性成分,各国科学家对其生物学活性和药理学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新进展资料的基础上对近年葡萄属植物提取物的生物学作用进行综述,并对其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张琳;马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葡萄籽提取物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葡萄籽提取物(GSE)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GSE的保健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150 mg/kg)以及GSE低、中、高剂量组(50、250、500 mg/kg)共6组.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肝脏和脾脏系数,采用赖氏法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并对各组进行比较,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GSE各剂量组均能升高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P<0.01),升高肝组织SOD活性(P<0.01),降低MDA含量(P<0.01),并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肝脏病理组织损伤.结论:葡萄籽提取物对CCl4所致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丁玉松;马龙;王忠;刘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浅谈解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思路

    当前,伴随信息化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内涵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向高等医学教育领域渗透、融合和创新,由此促使医学院校的教学方式在思想上、方法上发生了一系列转变.它以立体型、大容量、随机化和灵活性的育人方式,将新颖的各种知识有机整合,用高密度、强表现的多媒体刺激,生动形象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启迪学生的创新灵感,从而为今后顺利成为合格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认知基础.近年来,我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多媒体教室,研究多媒体教学方法,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环境.在此, 我们结合近几年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谈谈对解剖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思路.

    作者:薛志琴;于洋;阿地力江·伊明;杨文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二十一世纪高等学校基础医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若干问题的探讨

    二十一世纪的医学教育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新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教育正面临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艰巨任务.造就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人才,医学教育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独立、创新精神为目标, 以全新的教育思想及观念,一流的教学质量,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作者:徐晨;王亚平;赵贵生;代波;邵杰;刘全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关于形态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与分析

    随着21世纪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既向纵深发展、又不断的分化,互相渗透综合.新兴学科与边缘学科的兴起,新技术的应用,信息量的剧增,对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医学教育的全面改革.而在医学教育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己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实验教学是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实验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操作能力的重要任务.培养适应21世纪的需求、具有创新精神、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新型医学人才,才是我们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

    作者:刘素辉;王亚南;孙力杨;迪丽拜尔;张立;郭卉;买买提·艾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微电极阵列技术在大鼠心脏组织电生理特性研究的应用

    目的:应用微电极阵列(MEAs)标测技术研究大鼠心脏组织场电位(FPs)特性,比较心房和心室组织片场电位特性及电激动的传导.方法:制备SD大鼠心脏组织片标本(大小5 mm×5 mm,厚度约2 mm);采用同步60个位点MEAs标测技术,用5 μV×1 ms的刺激脉冲连续刺激,刺激间隔为1s,引出并记录组织场电位.比较心房和心室组织片场电位形态和FPs传导时间.结果:心室肌组织片大场电位(FPmax)和小场电位(FPmin)与心房肌FPmax、FPmin相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室组织片场电位时程(FPdur)明显长于心房组织FPdur (P<0.01);心房组织片FPs传导时间(66.46±6.73 ms)长于心室组织FPs传导时间 (47.40±5.62 ms) (P<0.01).结论:MEAs标测技术能记录和分析相对微观领域心脏组织片的场电位、电激动传导时间和电激动传导顺序等信息,是一种进行传导异常性心律失常机制研究和相关药物干预研究的可靠工具.

    作者:热依兰·艾沙;侯月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可吸收棒张力带治疗尺骨鹰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尺骨鹰嘴骨折是肘部的常见损伤,骨折线波及半月状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正常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使肘关节早期活动,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上显得更为重要.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AO推荐的切开复位张力带技术,手术操作简单,功能恢复完全,骨折愈合较快,但存在第二次手术问题,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我科2004年12月~2007年1月对收治的13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棒张力带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春;郭晓焕;巴特尔司马义;赵先彬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ER、PR激素受体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stroga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in recetor,PR)表达情况及病理特征.方法: 对2001~2006年收治的25 例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进行ER、PR 表达检测,并分析其病理学特征.结果: 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第一原发癌中ER、PR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和56%,第二原发癌中ER、PR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和40%.浸润性导管癌在双侧异时性乳腺癌第一、二原发癌中分别占64%和52%.结论: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有较高的ER、PR 表达,浸润性导管癌与双侧原发性异时性乳腺癌有明显关系.

    作者:钟红;马斌林;王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CD4+CD25+ T细胞、IL-10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CD4+CD25+T细胞、白细胞介素-10(IL-10)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RA患者(RA组)和2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血清中IL-10水平.结果: RA组与正常对照组CD4+CD25+ T细胞水平分别为(12.5±8.4)和(7.9±3.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32,P>0.05);IL-10水平分别为(12.4±10.5)和(22.7±20.6)pg/ml,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920,P>0.05).结论: R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CD4+CD25+ T细胞功能缺陷.

    作者:罗莉;赵春梅;魏丽;古丽仙·艾尔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关于如何借鉴港澳医学教育理念与经验的思考

    香港、澳门的高等教育是在一种特殊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与国际接轨较早,其教育质量位居亚洲前列.近年来,我校与香港、澳门高校的交流与合作逐渐增多,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港澳高等医学教育的先进办学理念和经验,我校组团对港澳的8所高校和3所医院进行了短期考察.通过考察深感港澳高校发展很快,其办学理念与思路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之处.

    作者:李斌;张彤;武新华;赵翠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及其防治

    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目的是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如果发生手术并发症或意外,轻则面瘫,重则危及生命.由于手术是在小脑桥脑角这一危险区域进行,因此如何提高手术疗效、防治手术并发症将成为两项艰巨的任务.本文对我院2000~2006年完成的345例各类颅神经疾病微血管减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磊;邵华;郝玉军;买买提江·卡司木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琐琐葡萄总黄酮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应用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研究琐琐葡萄总黄酮(VTF)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组(卡介苗+脂多糖组)、联苯双酯(DDB)阳性对照组以及VTF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肝脏、脾脏系数,采用连续监测法或比测法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肝组织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各组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VTF各剂量组(50、150、300 mg/kg)均可显著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脏系数和脾脏系数(P<0.01),并可显著升高小鼠肝组织中ALT、AST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1),且SOD活性随着VTF剂量的增大而升高(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VTF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的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与生化检查结果相一致.结论:VTF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涛;马龙;赵军;李涛;丁玉松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葡萄软胶囊质量标准及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制定以齐墩果酸(OA)为主要功效成分、葡萄籽油为溶媒制备的葡萄软胶囊的质量标准,并对制剂的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SUPELCOSILtmLC-18(250 mm×4.6 mm,5 μm)柱为色谱柱,甲醇∶水(86∶14)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15 nm,测定葡萄软胶囊中OA的含量.采用加速试验初步观察制剂稳定性.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OA的线性范围为0.064 8~0.324 0 μg/ml, r=0.999 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97%,标准偏差(RSD)为1.82%;贮存0、1、2、3个月后,葡萄软胶囊中OA平均含量分别为18.69、18.36、18.83、18.22 mg/粒,RSD为1.53%.结论:以葡萄皮渣提取物为原料和葡萄籽油为溶媒制备的软胶囊处方设计合理,制剂性质稳定,功效成分OA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简便、可靠、测定结果准确.

    作者:马龙;候斌峰;苏德奇;来海中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CAD/CAM全瓷冠在后牙种植体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对采用CAD/CAM与传统方法制作后牙种植体冠的修复效果进行回顾性调查,评价不同制作方法的临床效果,以探讨更有利于种植体修复的全瓷修复技术.方法:选取采用CAD/CAM方法制作全瓷冠修复的种植体病例30例作为实验组,采用传统方法制作32例作为对照组,修复6个月后复查,填写修复体满意度调查表,依照改良的USPHS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结果:在费用方面,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33%,对照组为78%;在就诊时间和次数上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63%;在外形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边缘适合性、表面质地及颜色匹配3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D/CAM系统操作简便,制作修复体快捷且外形美观,与传统方法相比更有利于种植体的修复.

    作者:汪振华;王建青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鼻NK/T细胞淋巴瘤9例临床分析

    鼻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进行性肉芽增殖性溃疡性病变,短期内可以毁坏患者面容而致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1].该病较为少见,且表现无特异性,诊断较困难,易误诊、漏诊.本文收集我院1998年7月~2005年6月确诊为鼻NK/T细胞淋巴瘤的9例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加以分析,旨在提高耳鼻咽喉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现将其临床表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红庆;柴小兰;庞玺惠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新疆医科大学

主办:新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