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指标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效能比较

林丽英;杨倩琼;郭旭光;夏勇

关键词:降钙素原, 细菌性血流感染,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摘要:目的:比较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计数(WBC)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5~7月同时接受血培养、PCT、CRP和血常规检测的140例成人患者的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并比较 PCT、CRP、WBC、NLR对细菌性血流感染诊断效能。结果当PCT临界值为0.2 ng/mL时,其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诊断灵敏度为68.2%、特异度为96.6%。结论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综合诊断效能,PCT 优于CRP、WBC和NLR ;以0.2 ng/mL作为临界值时,PCT具有佳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PCT可作为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耐多药结核病指至少耐2种或2种以上主要抗结核药物的结核病。中国是全球27个耐多药肺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每年新发耐多药结核病患者12万例,新发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9000例。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与普通肺结核患者相比,传染危害大,受感染者一旦发病即为原发耐多药肺结核病,且传染期更长;耐多药和广泛耐药肺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时间长达2~3年,治疗费用较普通肺结核患者明显升高[1]。因此,防止耐多药肺结核病的发生,控制其蔓延,做好耐多药肺结核病的护理对结核病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作者:李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发病原因及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以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内瘘闭塞血液透析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导致内瘘闭塞的原因及相应的有效护理措施。结果由于低血压、患者对内瘘的保护意识薄弱、穿刺不当、穿刺后按压与包扎不当原因造成内瘘闭塞的发生率分别为:64.29%(45/70)、14.29%(10/70)、15.71%(11/70)、5.71%(4/70)。结论临防治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内瘘闭塞主要措施是提高穿刺水品,避免透析过程中的低血压,加强对患者进行内瘘保护的宣教。

    作者:高海娥;王丽萍;肖秀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91例抑郁症患者和36例健康者血清BDN F水平,并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结果抑郁症患者、健康者血清BDNF水平分别为(24.38±6.27)、(31.44±10.72)μg/L ,前者血清BDNF水平低于后者(P<0.05)。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BDNF水平降低可能是抑郁症的状态特征之一。

    作者:程容;周振祥;吕永良;张荣生;钱志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3种抗体联合检测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SLE患者60例(SLE组),以同期于本院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Sm抗体,比较3种抗体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 SLE组AnuA、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及3种抗体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3.3%、33.3%、46.7%、96.7%,均高于对照组检测结果( P<0.05)。3种抗体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S L E诊断效能。结论 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避免SLE的漏诊,从而达到早期诊断、治疗的目的。

    作者:杨媛慧;周薇;陆红;谢闻悦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咸阳市2012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咸阳市手足口病病原体构成特征的变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咸阳市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及咽拭子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送检手足口病病例咽拭子标本549份,检出肠道病毒(EV )阳性标本126份,阳性检出率为22.95%,其中 EV71阳性77份(占61.11%)、柯萨奇病毒 A组(CoxA)16型(CoxA16)阳性10份(占7.94%)、CoxA10阳性9份(占7.14%)、其他未分型 EV 阳性30份(占23.81%),未检出CoxA6阳性标本。不同病情病例EV71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高峰期及非高峰期送检标本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试剂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咸阳市2012年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型为主,首次检出CoxA10。重症病例EV71阳性检出率高于普通病例。在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采样,可以提高EV阳性检出率。

    作者:张俊君;成翔;秦龙;魏战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外文医学信息检索方法及技巧

    随着互联网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其在医学信息检索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通过使用互联网,可以获得大量的外文医学信息。然而,如何从不同医学信息检索平台提供的大量信息中,方便、快捷地检索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始终困扰者医学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本文分析了外文医学信息来源类型、检索方法及检索技巧等内容,旨在为医学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更为科学、合理地检索外文医学信息提供参考。

    作者:陈开红;王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腮腺炎患儿家长对护士支持的感知程度与其焦虑情绪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腮腺炎患儿家长对护士支持的感知程度与其焦虑情绪的关系。方法于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随机选择住院治疗的腮腺炎患儿家长200例,对家长进行一般资料问卷、护士对家长支持量表(N PS T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调查。结果患儿家长NPST 量表评分总分为(4.48±0.37)分。125例患儿家长存在焦虑症状,占62.50%。患儿家长SAS量表评分总分为(52.97±7.53)分。不同年龄、疾病了解程度和经济负担的患儿家长,对护士支持的感知程度有所差异。患儿家长的焦虑程度与其对护士支持的感知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腮腺炎患儿家长对护士支持的感知程度与患儿家长的年龄、疾病了解程度、经济负担及焦虑程度等有一定的关系。护士应给予年龄较大、疾病了解程度较低、经济负担重及焦虑程度高的患儿家长更多的支持与关注,并通过调整护理支持方法,满足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作者:候君枝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肾脏损伤1例

    感染性心内膜炎(I E )临床表现复杂,患者往往缺乏典型症状,尤其是老年患者,即可表现为全身脏器功能衰竭,也可以脑部病变为主。本例患者则以肾脏病变为首发症状。有研究显示,IE所致肾脏损伤发病率为43.0%,氮质血症占53.4%[1];在抗菌药物使用前,IE合并肾脏损伤发病率超过80.0%,尽管随着抗菌药物的使用其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22.4%[2-3]。现报道本院收治的1例IE患者,分析其肾脏损伤的病理特点、治疗过程以及预后情况。

    作者:甘晓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管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管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对120例接受社区门诊随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管理模式,对照组按常规方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水平和再住院次数。结果120例患者均完成为期2年的随访。试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再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糖尿病防控作用明显。

    作者:黄登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孕妇产前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产前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该院分娩的孕妇1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护理干预前后孕妇的抑郁、焦虑程度进行评定,并对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孕妇护理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孕妇的焦虑、抑郁心理,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施围群;曹晓旭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金标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漏检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金标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 )的漏检原因。方法采用金标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0335例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BsAg检测,计算阳性率、漏检率。采用金标法和ELISA检测 HBsAg质控品,分析检测灵敏度。结果金标法检测阳性率为0.33%,ELISA为1.14%,金标法检测阳性率低于 ELISA (χ2=46.76,P<0.05)。金标法漏检率为71.19%。金标法反应时间为5、10、15 min时,漏检率为94.92%、88.98%、71.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27,P<0.05)。金标法不能检出浓度为0.5 ng/mL的 HBsAg质控品。结论金标法检测灵敏度较ELISA低,并且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适用于献血前初筛。

    作者:周玲;吕定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不同指标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效能比较

    目的:比较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计数(WBC)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5~7月同时接受血培养、PCT、CRP和血常规检测的140例成人患者的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并比较 PCT、CRP、WBC、NLR对细菌性血流感染诊断效能。结果当PCT临界值为0.2 ng/mL时,其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诊断灵敏度为68.2%、特异度为96.6%。结论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综合诊断效能,PCT 优于CRP、WBC和NLR ;以0.2 ng/mL作为临界值时,PCT具有佳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PCT可作为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林丽英;杨倩琼;郭旭光;夏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改良赛丁格尔技术 PICC 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赛丁格尔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8例需行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3例。治疗组采用改良赛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赛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舒适率及并发症发病率。结果治疗组一次置管成功率、舒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赛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及舒适度,降低了并发症发病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月莞;杨菲;王娇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将122例SAH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观察组左大脑前动脉(ACA)、右ACA、左大脑中动脉(MCA)、右MCA收缩峰流速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膜刺激征缓解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痉挛、梗阻性脑积液、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SAH ,能及时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玻;杨勇;陈达健;黄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说服模式健康教育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的效果研究

    加强血糖监测是保证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全天血糖谱监测是指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段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可以客观反映血糖动态变化,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1]。然而,由于患者对全天血糖谱监测不了解,因治疗过程漫长产生懈怠心理,以及护士责任心不强、宣教经验不足、对血糖监测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常常漏检某个或多个时间点的血糖。说服模式理论认为人的态度、行为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说服者的条件、信息本身的说服力,以及问题的排列技巧[2]。本研究探讨了该理论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方面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降钙素原(PC T )水平明显升高,抗菌药物治疗后,PC T水平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而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器官移植等引起炎症时,PC T 仍维持较低水平[1-2]。因此,PCT是可用于细菌性感染与非细菌性感染鉴别诊断的指标,且诊断准确度优于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IL)-6等炎症因子[2]。本文现就PCT生物学特征及其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熊中政(综述);廖俐雅(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新式无创分娩技术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新式无创分娩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10月于本院行阴道自然分娩的200例低危孕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采用新式无创分娩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分娩技术,比较会阴损伤程度、新生儿Apgar评分、第二产程时间以及产后会阴疼痛程度。结果两组产妇均无会阴Ⅲ度裂伤。试验组会阴完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会阴Ⅱ度裂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产后会阴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式无创分娩技术有利于保护会阴完整,减轻裂伤程度,缓解产后会阴疼痛,不会导致新生儿窒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琳娜;周已焰;黄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锁骨干骨折近期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锁骨干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于2006年12月至2012年12月,将64例锁骨干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解剖复位率分别为90.6%和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stant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锁骨干骨折,近期疗效满意,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肩功能的恢复。

    作者:曹冬子;张鲁;王存良;高建军;白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血肌酐水平增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血肌酐水平升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00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治疗且病历资料完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45例为研究对象,将住院期间血清肌酐水平较入院时增加25%的患者纳入肌酐增高组,其他患者纳入肌酐未升高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肌酐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645例患者中,33例纳入肌酐水平增高组,612例纳入肌酐水平未增高组。肌酐水平增高组患者院内全因病死率,以及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均高于肌酐水平未增高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肌酐水平增高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比值比为15.02,95%置信区间为10.64~40.05,P<0.05)。结论血清肌酐水平增高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院内死亡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因素之一。

    作者:刘林琼;唐杨;耿召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综合利用各种计算机技术构建仿真的学习环境,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多感知性和构想性等独特优势,已用于虚拟人体结构、虚拟医学实验以及虚拟临床实践等医学教育领域。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传统医学教育理念、丰富了医学教学内容、扩展了医学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必将推动医学教育不断发展。

    作者:李云;罗刚;凌冠华;左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