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说服模式健康教育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的效果研究

王艳

关键词:说服模式理论, 血糖监测, 糖尿病
摘要:加强血糖监测是保证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全天血糖谱监测是指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段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可以客观反映血糖动态变化,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1]。然而,由于患者对全天血糖谱监测不了解,因治疗过程漫长产生懈怠心理,以及护士责任心不强、宣教经验不足、对血糖监测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常常漏检某个或多个时间点的血糖。说服模式理论认为人的态度、行为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说服者的条件、信息本身的说服力,以及问题的排列技巧[2]。本研究探讨了该理论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方面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阶段性康复促进模式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促进模式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09年10月至2013年9月,将148例宫颈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术前及术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阶段性康复促进模式进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镇痛药物使用情况、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固体食物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1个月健康调查简表(S F-36)评分。结果康复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腹胀发生率分别为18.92%、16.22%,低于对照组的39.19%、45.95%( P<0.05)。康复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率为17.57%,低于对照组的56.76%( P<0.05)。康复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固体食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患者术后1个月SF-36总评分及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康复促进模式在促进宫颈癌患者术后病情恢复、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曹征;丁丰华;肖风华;王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追踪方法学在护生带教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将追踪方法学应用于护生带教质量评估工作中的,建立护理部-片区(内科与外科)-科室的三级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并确定带教质量评估的内容和标准,对护生带教质量进行评估。有利于临床带教质量评估理念的转换、强化细节管理与制度执行、规范评估流程与方法、提高全局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信息化水平和数据的利用率、全面动态观察和评估带教质量以及临床带教质量评估长效机制的建立,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牛晓琳;倪四峰;金葵花;吉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同期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

    目的:评价同期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16例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管腔狭窄至少70%)确诊患者同期行锁骨下动脉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先行球囊血管成形术,再植入支架。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时,分别进行彩色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评估再狭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16例患者共计38处动脉狭窄病变,均成功进行了经皮介入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彩色超声及血管造影检查均未见动脉管腔再狭窄。结论采用同期介入治疗的方法治疗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微创、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临床重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韩莹;冯力;张励庭;袁勇;黄炫生;张建;黄大钡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成都地区健康中老年人群血尿酸参考区间的建立

    目的:建立成都地区健康中老年人群血尿酸参考区间。方法采用尿酸酶法检测2371例健康中老年人血尿酸水平,并建立参考区间。结果健康中老年男性与女性血尿酸均值分别为(348.8±71.3)、(267.32±73.5)μmol/L。男性尿酸总体水平及各年龄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组男性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女性血尿酸水平在50岁以后明显增高( P<0.05)。以95%双侧范围为标准,血尿酸参考区间为:40岁以上男性209.1~488.5μmol/L ,40~50岁女性105.8~373.6μmol/L ,50岁以上女性123.5~411.2μmol/L。结论应分别建立不同年龄段男女性血尿酸水平参考区间,从而为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提供参考。

    作者:史梦;黄晓波;吕艳;保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在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反复大咯血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在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反复大咯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反复大咯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行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咯血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100.0%,并发症发生率为3.6%,对照组分别为83.3%、1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咯血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超选择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反复大咯血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咯血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蒲海兰;陈瑛;陈琼;张莉;荆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肝胆湿热证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通里攻下法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将6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肝胆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经十二指肠镜治疗后,均予以急性胰腺炎规范化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之上,经胃管注入复方大柴胡汤。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血和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水平时间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率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水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天、第7天,治疗组、对照组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清热利湿通里攻下法,以复方大柴胡汤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肝胆湿热证,疗效确切,在缩短病程、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方面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博;王玉梅;温桂海;王涛;姚利;周少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试验组采用大承气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48 h后,试验组治疗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腹胀及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显著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手术率,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由渭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综合利用各种计算机技术构建仿真的学习环境,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多感知性和构想性等独特优势,已用于虚拟人体结构、虚拟医学实验以及虚拟临床实践等医学教育领域。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传统医学教育理念、丰富了医学教学内容、扩展了医学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必将推动医学教育不断发展。

    作者:李云;罗刚;凌冠华;左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经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8例经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的SAP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包括置管前心理护理,置管中密切观察和配合,以及置管后完善护理记录、预防管路脱出和堵塞、防止感染等护理措施。结果68例患者均置管成功,带管时间平均13.6 d。发生留置管脱出空肠12例次。置管后腹痛8例、腹泻6例,均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无发生感染、肠穿孔的患者。68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65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97.7%。结论经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应用于S A P患者安全、有效。良好的护理不仅能够保证患者的营养支持,也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志林;王海花;郭彩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本院外科100例护理工作人员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8例,采取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52例,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采取自制的护理质量评分问卷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理工作进行质量考核及满意度调查。比较两组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安全质量指标。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总评分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分别为(94.62±3.22)分、(95.36±5.6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27±4.13)分、(91.87±7.89)分(P<0.05)。实施层级管理前后,患者意外发生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刘千红;陆颖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 T )检测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11月同时进行血培养和PC T检测的患者356例临床资料,以血培养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非血流感染组和血流感染组,比较两组间及革兰阴性菌感染组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间血清PC T浓度的差异。结果非血流感染组、血流感染组血清PCT浓度分别为0.21(0.06~1.05)、4.36(0.78~15.60)ng/m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血清PCT浓度分别为5.60(1.23~19.90)、2.04(0.59~9.05)ng/m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1)。以0.50 ng/m L为临界值,PC T对血流感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1%、64.1%、41.3%、92.6%。结论 PC T定量检测用于血流感染的快速辅助诊断,也有利于血流感染病原菌类型的初步判断,能够为早期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作者:黄燕新;姜朝新;叶振望;曾庆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长骨骨干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后原位再发骨折研究

    目的:探讨长骨骨干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后原位再发骨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长骨骨干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后原位再发骨折患者30例,给予骨折端明显位移患者闭合复位手术治疗,其他患者给予切开复位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微创锁定系统治疗。对疗效及初次显效时间进行分析。结果12例(40.0%)患者行闭合复位手术治疗,经微创锁定系统治疗后,治愈8例、好转3例、显效1例,初次显效时间为(2.2±0.5)个月。18例(60.0%)患者行切开复位手术治疗,经微创锁定系统治疗后,治愈12例、好转5例、显效1例,初次显效时间为(3.5±0.5)个月。所有患者均愈合出院。结论采用微创锁定系统治疗长骨骨干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后原位再发骨折,能有效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学寨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锁骨干骨折近期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锁骨干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于2006年12月至2012年12月,将64例锁骨干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解剖复位率分别为90.6%和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stant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锁骨干骨折,近期疗效满意,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肩功能的恢复。

    作者:曹冬子;张鲁;王存良;高建军;白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H IV 感染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继发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3年8月确诊的HI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IV感染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以50岁以上的人群为主,恶性肿瘤类型以非霍杰金淋巴瘤(NHL)为主,占25.33%;其次是宫颈癌,占18.67%。HIV感染合并恶性肿瘤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和自然杀伤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单纯HIV感染患者(P<0.05)。结论年龄和免疫功能缺陷均增加了HIV感染者继发恶性肿瘤的风险。

    作者:何萌;李云霄;李宏;林昌海;王亚丽;吴立翔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miRNA-29c表达水平与胃癌生物学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微小RNA-29c(miRNA-29c)表达水平与胃癌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癌组织、正常胃上皮组织、正常胃上皮细胞系GES-1、胃癌细胞系 SGC-7901与BGC-823中miRNA-29c的表达水平。结果 miRNA-29c在胃癌组织、正常胃上皮组织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1±0.32)、(1.21±0.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29c在GES-1、SGC-7901、BGC-823细胞系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3±0.07)、(0.62±0.11)、(0.32±0.12)。miRNA-29c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Ming分型、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和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侵润程度无关(P>0.05)。转染miRNA-29c模拟物可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增加细胞凋亡率;减少G0/G1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结论 miRNA-29c表达水平与胃癌生物学特征具有密切的联系,可能参与了胃癌的侵润与转移。miRNA检测在胃癌患者预后判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靖;李伟;田戬;黄卫;王东旭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癌症患者人白细胞抗原G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癌症患者检测人白细胞抗原G(HLA-G)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并比较300例健康者及268例癌症患者血浆 HLA-G浓度。结果健康者、癌症患者血浆 HLA-G浓度均值分别为24.2、75.6 U/m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健康者或癌症患者,血浆 HLA-G浓度均不受性别及年龄的影响(P>0.05)。结论血浆 HLA-G检测可用肿瘤筛查,也可用于肿瘤患者机体免疫水平评估。

    作者:程运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丹莪妇康煎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 S )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EM S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术后给予丹莪妇康煎膏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丹那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症状缓解率、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治疗后雌二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丹那唑相比,腹腔镜手术联合丹莪妇康煎膏治疗EM S的疗效相似,不会增加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熊红莲;赵泽宇;姜艳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高血压病患者心理亚健康特征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心理亚健康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08~2010年于本院体检的高血压病患者100例(病例组)和体检健康者100例(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对各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心理亚健康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1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62例存在心理亚健康表现,占62.00%;高血压Ⅰ、Ⅱ、Ⅲ级患者心理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61.29%、84.85%、100.00%,高血压Ⅲ级患者心理亚健康发生率高(P<0.05)。病例组SCL-90量表抑郁因子得分、焦虑因子得分及总分分别为(1.57±0.60)、(1.59±0.37)、(146.8±44.2)分,对照组分别为(1.43±0.49)、(1.41±0.39)、(129.8±29.1)分,病例组以上3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和焦虑对高血压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结论大部分高血压病患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病情发展,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逐渐升高。抑郁和焦虑是影响高血压病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通过多角度的心理护理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作者:孟秀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采血部位及标本放置时间对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采血部位及标本放置时间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于门诊体检健康者100例纳入对照组,将同期确诊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纳入患者组。分别采集肘静脉及手指末梢血标本,在抽血后即刻(T1)及标本放置24 h(T2)、7 d(T3)后进行 hs-CRP检测。结果对照组T1时刻肘静脉血及手指末梢血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标本 T2、T3时刻hs-CRP水平与T1时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手指末梢血hs-CRP水平低于静脉血(P<0.05)。患者组hs-CRP检测结果变化情况与对照组相同。患者组肘静脉和手指末梢血标本各放置时间 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促进hs-CRP检测的普及,也为心脑血管意外的预测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建议采用手指末梢血标本采集后即刻检测的方法。

    作者:郑世海;田进;田耘博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老年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普通外科(简称普外科)手术老年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字母表法,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将84例普外科手术老年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评分及焦虑、忧郁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焦虑、忧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普外科手术老年患者焦虑、忧郁负性情绪,优化自我效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玉玲;何彩娣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