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病患者心理亚健康特征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孟秀文

关键词:高血压病, 心理亚健康,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心理亚健康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08~2010年于本院体检的高血压病患者100例(病例组)和体检健康者100例(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对各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心理亚健康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1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62例存在心理亚健康表现,占62.00%;高血压Ⅰ、Ⅱ、Ⅲ级患者心理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61.29%、84.85%、100.00%,高血压Ⅲ级患者心理亚健康发生率高(P<0.05)。病例组SCL-90量表抑郁因子得分、焦虑因子得分及总分分别为(1.57±0.60)、(1.59±0.37)、(146.8±44.2)分,对照组分别为(1.43±0.49)、(1.41±0.39)、(129.8±29.1)分,病例组以上3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和焦虑对高血压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结论大部分高血压病患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病情发展,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逐渐升高。抑郁和焦虑是影响高血压病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通过多角度的心理护理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阶段性康复促进模式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促进模式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09年10月至2013年9月,将148例宫颈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术前及术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阶段性康复促进模式进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镇痛药物使用情况、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固体食物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1个月健康调查简表(S F-36)评分。结果康复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腹胀发生率分别为18.92%、16.22%,低于对照组的39.19%、45.95%( P<0.05)。康复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率为17.57%,低于对照组的56.76%( P<0.05)。康复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固体食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患者术后1个月SF-36总评分及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康复促进模式在促进宫颈癌患者术后病情恢复、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曹征;丁丰华;肖风华;王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放射治疗的290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因素对真菌感染的影响。结果290例患者中,74例发生真菌感染,感染菌种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使用3种及其以上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大于或等于35 d、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可导致真菌感染率升高( P<0.05)。患者年龄大于60岁、存在2种以上合并症、有皮肤或黏膜损伤、免疫抑制剂治疗、住院时间大于或等于50 d、接受侵入性诊疗操作、采用常规放射治疗等,均为诱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患者真菌感染存在多种危险因素。严格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对预防真菌感染至关重要。

    作者:颜婕;李红;易良;孙启荻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腮腺炎患儿家长对护士支持的感知程度与其焦虑情绪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腮腺炎患儿家长对护士支持的感知程度与其焦虑情绪的关系。方法于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随机选择住院治疗的腮腺炎患儿家长200例,对家长进行一般资料问卷、护士对家长支持量表(N PS T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调查。结果患儿家长NPST 量表评分总分为(4.48±0.37)分。125例患儿家长存在焦虑症状,占62.50%。患儿家长SAS量表评分总分为(52.97±7.53)分。不同年龄、疾病了解程度和经济负担的患儿家长,对护士支持的感知程度有所差异。患儿家长的焦虑程度与其对护士支持的感知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腮腺炎患儿家长对护士支持的感知程度与患儿家长的年龄、疾病了解程度、经济负担及焦虑程度等有一定的关系。护士应给予年龄较大、疾病了解程度较低、经济负担重及焦虑程度高的患儿家长更多的支持与关注,并通过调整护理支持方法,满足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作者:候君枝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M K-801对海洛因成瘾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M K-801对海洛因成瘾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海洛因成瘾组、MK801组及对照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定位航行实验以及空间探索实验评价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定位航行实验中,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搜索距离均随训练进程延长而逐渐缩短;成瘾组大鼠搜索距离大于M K-801组和对照组( P<0.05)。空间搜索实验中,成瘾组大鼠安全岛所在象限搜索时间及安全岛所在象限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的百分比均小于对照组及M K-801组( P<0.05),但对照组与M K-80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海洛因成瘾可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M K-801可减轻海洛因造成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损伤。

    作者:肖邦;潘贵书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试验组采用大承气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48 h后,试验组治疗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腹胀及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显著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手术率,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由渭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丙氨酰谷氨酰胺辅助治疗脓毒症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丙氨酰谷氨酰胺对脓毒症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以2010年8月至2013年2月清远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 U )收治的120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丙氨酰谷氨酰胺,剂量为0.4g/(kg×d),每日大剂量为20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胰岛素使用剂量、血糖水平、院内感染发生率、IC 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6月生存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胰岛素使用剂量分别为(3.8±3.1)、(4.5±3.5)IU/h ,血糖水平分别为(8.9±2.0)、(10.8±3.1)mol/L ,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2‰及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6月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脓毒症患者,每日静脉滴注丙氨酰谷氨酰胺,可能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院内感染发生风险,但对患者预后无显著改善效果。

    作者:林钦汉;张明;陈军;周海波;罗丹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管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管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对120例接受社区门诊随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管理模式,对照组按常规方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水平和再住院次数。结果120例患者均完成为期2年的随访。试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再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糖尿病防控作用明显。

    作者:黄登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BC-66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评价

    目的:对BC-66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简称BC-6600分析仪)进行性能评价。方法对BC-6600型分析仪精密度、准确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可比性、白细胞分类计数等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BC-6600型分析仪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携带污染率分别为0.38%、0.48%、0.00%、0.98%、0.72%,在允许范围内;线性范围基本能覆盖临床标本浓度范围;与BC-58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与手工分类计数相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计数结果相关性良好,单核细胞计数结果相关性一般,嗜碱粒细胞计数结果相关性较差。结论 BC-6600型分析仪分析性能良好,能满足临床血液常规检测要求。

    作者:李春碧;伏攀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体内药物分析》的教学体会

    本文从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模式等方面总结了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体内药物分析课程教学的心得和体会,为进一步探讨生物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学提供了参考。

    作者:孙严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丹莪妇康煎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 S )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EM S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术后给予丹莪妇康煎膏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丹那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症状缓解率、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治疗后雌二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丹那唑相比,腹腔镜手术联合丹莪妇康煎膏治疗EM S的疗效相似,不会增加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熊红莲;赵泽宇;姜艳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血肌酐水平增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血肌酐水平升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00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治疗且病历资料完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45例为研究对象,将住院期间血清肌酐水平较入院时增加25%的患者纳入肌酐增高组,其他患者纳入肌酐未升高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肌酐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645例患者中,33例纳入肌酐水平增高组,612例纳入肌酐水平未增高组。肌酐水平增高组患者院内全因病死率,以及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均高于肌酐水平未增高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肌酐水平增高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比值比为15.02,95%置信区间为10.64~40.05,P<0.05)。结论血清肌酐水平增高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院内死亡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因素之一。

    作者:刘林琼;唐杨;耿召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同期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

    目的:评价同期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16例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管腔狭窄至少70%)确诊患者同期行锁骨下动脉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先行球囊血管成形术,再植入支架。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时,分别进行彩色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评估再狭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16例患者共计38处动脉狭窄病变,均成功进行了经皮介入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彩色超声及血管造影检查均未见动脉管腔再狭窄。结论采用同期介入治疗的方法治疗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微创、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临床重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韩莹;冯力;张励庭;袁勇;黄炫生;张建;黄大钡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综合利用各种计算机技术构建仿真的学习环境,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多感知性和构想性等独特优势,已用于虚拟人体结构、虚拟医学实验以及虚拟临床实践等医学教育领域。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传统医学教育理念、丰富了医学教学内容、扩展了医学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必将推动医学教育不断发展。

    作者:李云;罗刚;凌冠华;左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孕妇产前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产前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该院分娩的孕妇1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护理干预前后孕妇的抑郁、焦虑程度进行评定,并对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孕妇护理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孕妇的焦虑、抑郁心理,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施围群;曹晓旭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在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反复大咯血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在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反复大咯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反复大咯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行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咯血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100.0%,并发症发生率为3.6%,对照组分别为83.3%、1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咯血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超选择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反复大咯血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咯血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蒲海兰;陈瑛;陈琼;张莉;荆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甘肃省陇南地区不同基因型 HCV 分布特征研究

    目的:了解甘肃省陇南地区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HCV )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HCV感染确诊患者5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 HCV抗体检测,以重组免疫印迹法进行结果确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病毒载量。采用多重 PCR对病毒载量大于103 copy/μL的标本进行 HC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共检出1b基因型40例,占75.5%,检出2a基因型9例,占17.0%,检出3a基因型4例,占7.5%,各基因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甘肃省陇南地区HCV感染患者以1b型HCV感染为主,其次为2a、3a型。

    作者:王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非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非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第2至第4腰椎(L2~L4)骨密度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68例确诊的非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观察组,将体检健康的30例非绝经期女性纳入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L2~L4骨密度,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A1(HbA1c)、三酰甘油、空腹C肽等生化指标,分析L2~L4骨密度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对照组 L2~L4骨密度分别为(0.85±0.12)、(0.98±0.14)g/cm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HbA1c、尿微量清蛋白(UmAlb)水平分别为(8.6±0.6)%、(7.63±1.27)mg/L ,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空腹C肽浓度为(0.75±0.18)pmol/L ,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密度与 HbA1c、UmAlb呈负相关,与空腹C肽呈正相关(P<0.05)。结论非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L2~L4骨密度降低,且骨密度与HbA1c、UmAlb水平呈负相关,与空腹C肽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张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MMP-1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表达水平,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6例ESCC 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以及9例正常食管组织MMP-11表达水平。结果 ESCC 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MMP-1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25/36)、25.0%(9/36)、22.2%(2/9)。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MMP-11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癌组织( P <0.05),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 MMP-1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就MMP-11阳性表达率而言,Ⅰ~Ⅱ期患者低于Ⅲ~Ⅳ期患者、T1~ T2期患者低于T3~ T4期患者、无淋巴转移的患者低于有淋巴转移的患者(P <0.05)。MMP-11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位置、直径、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 MMP-11蛋白可能参与了ESCC 的发生、发展,MMP-11蛋白高表达可能是促进ESCC 浸润转移的因素之一。

    作者:张晓伟;唐启明;刘春华;肖锋;胡建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关节镜手术治疗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RA )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0年1~6月,随机选择中晚期RA患者83例,给予关节镜手术治疗以切除关节滑膜和清理关节腔。比较患者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改良Sharp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中晚期RA患者经关节镜手术治疗后,Lysholm评分上升,HAQ评分、ESR与CRP水平下降(P<0.05),改良Sharp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中晚期RA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全身症状。

    作者:黄启明;白永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12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放疗联合化疗,观察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总控制率以及放疗40 Gy时、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1个月肌钙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提高近期疗效,避免心肌损伤,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急性不良反应。

    作者:赵一虹;许卫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