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体内药物分析》的教学体会

孙严彤

关键词:体内药物分析, 生物医学工程, 教学
摘要:本文从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模式等方面总结了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体内药物分析课程教学的心得和体会,为进一步探讨生物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学提供了参考。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出血佳治疗方案研究

    目的:探讨可应用于产后出血的佳治疗方案。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9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宫缩剂组、宫腔填塞组、背带式缝合组及子宫切除组,每组患者24例。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研究组的起效时间、出血量、止血率及总有效率。结果各研究组患者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切除组、宫腔填塞组总有效率高于宫缩剂组合背带式缝合组,但起效时间晚于后两者(P<0.05)。结论在产后出血不同治疗方案中,背带式缝合手术难度较大,耗时较长,不建议使用;宫腔填塞止血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若产妇产后出血病情严重,可酌情考虑采用子宫切除治疗。

    作者:周旭;贾莉;常冬梅;薛爱琴;王梦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M K-801对海洛因成瘾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M K-801对海洛因成瘾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海洛因成瘾组、MK801组及对照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定位航行实验以及空间探索实验评价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定位航行实验中,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搜索距离均随训练进程延长而逐渐缩短;成瘾组大鼠搜索距离大于M K-801组和对照组( P<0.05)。空间搜索实验中,成瘾组大鼠安全岛所在象限搜索时间及安全岛所在象限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的百分比均小于对照组及M K-801组( P<0.05),但对照组与M K-80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海洛因成瘾可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M K-801可减轻海洛因造成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损伤。

    作者:肖邦;潘贵书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 GPC-4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 )患者血浆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4(GPC-4)水平的影响及其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38例初诊 T2DM 患者(T2DM 组),于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血浆G PC-4水平及其他指标检测,采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术评价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以糖耐量正常的体检健康者40例(NGT组)作为对照。结果 T2DM组空腹血浆GPC-4水平为(5.27±1.97)μg/L ,低于NGT 组[(7.33±2.36)μg/L ,P<0.05)]。胰岛素强化治疗后,T2DM 组空腹血浆 GPC-4水平为(6.42±2.21)μg/L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T2DM 组葡萄糖代谢率明显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降低(P<0.05),且GPC-4水平升高程度与葡萄糖代谢率升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不仅可升高初诊T2DM患者血浆GPC-4水平,而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血浆GPC-4水平可能与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作者:蒋辉;李钶;阳皓;乐曦;周青梅;刘红娟;黄汉忠;邹菁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期系统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期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本科室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42例纳入观察组,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5例纳入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妇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护理满意度为(98.25±1.73)分,对照组孕妇护理满意度为(82.37±1.58)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产后出血、胎儿窘迫、肩难产、新生儿窒息、巨大胎儿在对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4.3%、20.0%、8.6%、14.3%和34.3%,在观察组的发生率分别为9.5%、14.3%、4.8%、7.1%和2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给予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期系统护理,能够很好地提高护理质量,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孕妇及胎儿健康。

    作者:徐海宁;李敏香;林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改良 Kessler 缝合联合带线锚钉治疗老年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改良Kessler缝合联合带线锚钉治疗老年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Kessler缝合联合带线锚钉治疗老年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16例,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根据Arner-Lindholm标准,16例患者中,11例(68.8%)疗效为优,5例(31.2%)疗效为良,优良率100.0%。术后3~6 d发生切口感染6例(37.5%),经治疗后均愈合;跟腱粘连2例(12.5%),经治疗后均松解;跟腱再断裂0例(0.0%);周围神经损伤0例(0.0%)。结论改良Kessler缝合联合带线锚钉治疗老年闭合性跟腱断裂可促进断裂跟腱的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是治疗老年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理想方法。

    作者:商建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不同指标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效能比较

    目的:比较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计数(WBC)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5~7月同时接受血培养、PCT、CRP和血常规检测的140例成人患者的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并比较 PCT、CRP、WBC、NLR对细菌性血流感染诊断效能。结果当PCT临界值为0.2 ng/mL时,其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诊断灵敏度为68.2%、特异度为96.6%。结论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综合诊断效能,PCT 优于CRP、WBC和NLR ;以0.2 ng/mL作为临界值时,PCT具有佳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PCT可作为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林丽英;杨倩琼;郭旭光;夏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 T )检测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11月同时进行血培养和PC T检测的患者356例临床资料,以血培养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非血流感染组和血流感染组,比较两组间及革兰阴性菌感染组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间血清PC T浓度的差异。结果非血流感染组、血流感染组血清PCT浓度分别为0.21(0.06~1.05)、4.36(0.78~15.60)ng/m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血清PCT浓度分别为5.60(1.23~19.90)、2.04(0.59~9.05)ng/m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1)。以0.50 ng/m L为临界值,PC T对血流感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1%、64.1%、41.3%、92.6%。结论 PC T定量检测用于血流感染的快速辅助诊断,也有利于血流感染病原菌类型的初步判断,能够为早期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作者:黄燕新;姜朝新;叶振望;曾庆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在新生儿溶血病(HDN )产后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401例疑似 HDN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进行母婴血型鉴定,并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与试管法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 T )、游离抗体试验以及放散试验检测。结果401例疑似 HDN新生儿确诊275例,其中母婴ABO血型系统不合占96.00%(264/275),Rh血型系统不合占4.00%(11/275)。ABO血型系统不合 HDN患儿中,母亲为O型、新生儿为A或B型占95.83%(253/264)。401例疑似 HDN新生儿中,微柱凝胶免疫法DAT、游离试验与放散试验至少1项检测结果阳性者占68.58%(275/401),试管法检测结果为阳性者占44.39%(178/401),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以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应用进行HDN检测具有结果准确、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峻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改良赛丁格尔技术 PICC 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赛丁格尔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8例需行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3例。治疗组采用改良赛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赛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舒适率及并发症发病率。结果治疗组一次置管成功率、舒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赛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及舒适度,降低了并发症发病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月莞;杨菲;王娇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PDCA 循环在创建二甲医院中的应用

    国家卫计委(原卫生部)于2012年颁布了《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其中的编制说明指出:评审工作将强调由技术评价,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系统性评价目标转换;由过去强调医院人财物等硬件条件达标,转向对医院内涵建设的评价[1]。由此可见,新一轮医院评审工作的“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主题非常鲜明。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于2008年8月开始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简称二甲医院)创建工作,并在新的评审标准颁布后,将PDCA循环应用于各项质量管理工作,实现了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并于2013年9月成功创建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现将PDCA循环在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的具体运作模式及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幸建红;冯国绪;钟小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H IV 感染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继发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3年8月确诊的HI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IV感染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以50岁以上的人群为主,恶性肿瘤类型以非霍杰金淋巴瘤(NHL)为主,占25.33%;其次是宫颈癌,占18.67%。HIV感染合并恶性肿瘤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和自然杀伤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单纯HIV感染患者(P<0.05)。结论年龄和免疫功能缺陷均增加了HIV感染者继发恶性肿瘤的风险。

    作者:何萌;李云霄;李宏;林昌海;王亚丽;吴立翔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发病原因及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以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内瘘闭塞血液透析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导致内瘘闭塞的原因及相应的有效护理措施。结果由于低血压、患者对内瘘的保护意识薄弱、穿刺不当、穿刺后按压与包扎不当原因造成内瘘闭塞的发生率分别为:64.29%(45/70)、14.29%(10/70)、15.71%(11/70)、5.71%(4/70)。结论临防治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内瘘闭塞主要措施是提高穿刺水品,避免透析过程中的低血压,加强对患者进行内瘘保护的宣教。

    作者:高海娥;王丽萍;肖秀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临床路径下单病种护理成本的核算研究

    目的:以单侧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为例,探讨单病种护理成本的核算方法,为制订单病种收费标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医院各类统计报表及自行设计的临床护理路径跟踪记录表,按照项目成本核算的6大要素,核算临床路径下单侧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各护理项目的平均成本,计算病种护理总成本,并根据实际收费情况计算成本回收率。结果临床路径下单侧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的护理成本为597.23元,其中人力成本269.97元,占总成本的45.20%;平均实际护理收费为145.15元,成本回收率为24.30%。结论开展以单病种临床路径为基础的护理成本核算研究,有助于合理制订护理收费标准,体现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

    作者:刘世芳;刘必兰;李富兰;杨利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成都地区健康中老年人群血尿酸参考区间的建立

    目的:建立成都地区健康中老年人群血尿酸参考区间。方法采用尿酸酶法检测2371例健康中老年人血尿酸水平,并建立参考区间。结果健康中老年男性与女性血尿酸均值分别为(348.8±71.3)、(267.32±73.5)μmol/L。男性尿酸总体水平及各年龄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组男性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女性血尿酸水平在50岁以后明显增高( P<0.05)。以95%双侧范围为标准,血尿酸参考区间为:40岁以上男性209.1~488.5μmol/L ,40~50岁女性105.8~373.6μmol/L ,50岁以上女性123.5~411.2μmol/L。结论应分别建立不同年龄段男女性血尿酸水平参考区间,从而为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提供参考。

    作者:史梦;黄晓波;吕艳;保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阶段性康复促进模式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促进模式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09年10月至2013年9月,将148例宫颈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术前及术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阶段性康复促进模式进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镇痛药物使用情况、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固体食物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1个月健康调查简表(S F-36)评分。结果康复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腹胀发生率分别为18.92%、16.22%,低于对照组的39.19%、45.95%( P<0.05)。康复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率为17.57%,低于对照组的56.76%( P<0.05)。康复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固体食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患者术后1个月SF-36总评分及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康复促进模式在促进宫颈癌患者术后病情恢复、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曹征;丁丰华;肖风华;王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综合利用各种计算机技术构建仿真的学习环境,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多感知性和构想性等独特优势,已用于虚拟人体结构、虚拟医学实验以及虚拟临床实践等医学教育领域。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传统医学教育理念、丰富了医学教学内容、扩展了医学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必将推动医学教育不断发展。

    作者:李云;罗刚;凌冠华;左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管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管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对120例接受社区门诊随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管理模式,对照组按常规方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水平和再住院次数。结果120例患者均完成为期2年的随访。试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再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糖尿病防控作用明显。

    作者:黄登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同期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

    目的:评价同期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16例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管腔狭窄至少70%)确诊患者同期行锁骨下动脉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先行球囊血管成形术,再植入支架。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时,分别进行彩色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评估再狭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16例患者共计38处动脉狭窄病变,均成功进行了经皮介入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彩色超声及血管造影检查均未见动脉管腔再狭窄。结论采用同期介入治疗的方法治疗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微创、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临床重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韩莹;冯力;张励庭;袁勇;黄炫生;张建;黄大钡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在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反复大咯血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在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反复大咯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反复大咯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行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咯血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100.0%,并发症发生率为3.6%,对照组分别为83.3%、1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咯血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超选择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反复大咯血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咯血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蒲海兰;陈瑛;陈琼;张莉;荆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血肌酐水平增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血肌酐水平升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00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治疗且病历资料完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45例为研究对象,将住院期间血清肌酐水平较入院时增加25%的患者纳入肌酐增高组,其他患者纳入肌酐未升高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肌酐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645例患者中,33例纳入肌酐水平增高组,612例纳入肌酐水平未增高组。肌酐水平增高组患者院内全因病死率,以及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均高于肌酐水平未增高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肌酐水平增高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比值比为15.02,95%置信区间为10.64~40.05,P<0.05)。结论血清肌酐水平增高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院内死亡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因素之一。

    作者:刘林琼;唐杨;耿召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