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应用研究

蒋峻峰

关键词:微柱凝胶免疫检测, 新生儿溶血病, 产后检测
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在新生儿溶血病(HDN )产后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401例疑似 HDN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进行母婴血型鉴定,并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与试管法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 T )、游离抗体试验以及放散试验检测。结果401例疑似 HDN新生儿确诊275例,其中母婴ABO血型系统不合占96.00%(264/275),Rh血型系统不合占4.00%(11/275)。ABO血型系统不合 HDN患儿中,母亲为O型、新生儿为A或B型占95.83%(253/264)。401例疑似 HDN新生儿中,微柱凝胶免疫法DAT、游离试验与放散试验至少1项检测结果阳性者占68.58%(275/401),试管法检测结果为阳性者占44.39%(178/401),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以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应用进行HDN检测具有结果准确、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腮腺炎患儿家长对护士支持的感知程度与其焦虑情绪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腮腺炎患儿家长对护士支持的感知程度与其焦虑情绪的关系。方法于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随机选择住院治疗的腮腺炎患儿家长200例,对家长进行一般资料问卷、护士对家长支持量表(N PS T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调查。结果患儿家长NPST 量表评分总分为(4.48±0.37)分。125例患儿家长存在焦虑症状,占62.50%。患儿家长SAS量表评分总分为(52.97±7.53)分。不同年龄、疾病了解程度和经济负担的患儿家长,对护士支持的感知程度有所差异。患儿家长的焦虑程度与其对护士支持的感知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腮腺炎患儿家长对护士支持的感知程度与患儿家长的年龄、疾病了解程度、经济负担及焦虑程度等有一定的关系。护士应给予年龄较大、疾病了解程度较低、经济负担重及焦虑程度高的患儿家长更多的支持与关注,并通过调整护理支持方法,满足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作者:候君枝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PDCA 循环在创建二甲医院中的应用

    国家卫计委(原卫生部)于2012年颁布了《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其中的编制说明指出:评审工作将强调由技术评价,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系统性评价目标转换;由过去强调医院人财物等硬件条件达标,转向对医院内涵建设的评价[1]。由此可见,新一轮医院评审工作的“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主题非常鲜明。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于2008年8月开始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简称二甲医院)创建工作,并在新的评审标准颁布后,将PDCA循环应用于各项质量管理工作,实现了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并于2013年9月成功创建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现将PDCA循环在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的具体运作模式及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幸建红;冯国绪;钟小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 GPC-4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 )患者血浆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4(GPC-4)水平的影响及其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38例初诊 T2DM 患者(T2DM 组),于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血浆G PC-4水平及其他指标检测,采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术评价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以糖耐量正常的体检健康者40例(NGT组)作为对照。结果 T2DM组空腹血浆GPC-4水平为(5.27±1.97)μg/L ,低于NGT 组[(7.33±2.36)μg/L ,P<0.05)]。胰岛素强化治疗后,T2DM 组空腹血浆 GPC-4水平为(6.42±2.21)μg/L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T2DM 组葡萄糖代谢率明显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降低(P<0.05),且GPC-4水平升高程度与葡萄糖代谢率升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不仅可升高初诊T2DM患者血浆GPC-4水平,而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血浆GPC-4水平可能与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作者:蒋辉;李钶;阳皓;乐曦;周青梅;刘红娟;黄汉忠;邹菁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体内药物分析》的教学体会

    本文从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模式等方面总结了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体内药物分析课程教学的心得和体会,为进一步探讨生物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学提供了参考。

    作者:孙严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关节镜手术治疗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RA )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0年1~6月,随机选择中晚期RA患者83例,给予关节镜手术治疗以切除关节滑膜和清理关节腔。比较患者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改良Sharp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中晚期RA患者经关节镜手术治疗后,Lysholm评分上升,HAQ评分、ESR与CRP水平下降(P<0.05),改良Sharp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中晚期RA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全身症状。

    作者:黄启明;白永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管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管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对120例接受社区门诊随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管理模式,对照组按常规方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水平和再住院次数。结果120例患者均完成为期2年的随访。试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再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糖尿病防控作用明显。

    作者:黄登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高血压病患者心理亚健康特征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心理亚健康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08~2010年于本院体检的高血压病患者100例(病例组)和体检健康者100例(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对各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心理亚健康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1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62例存在心理亚健康表现,占62.00%;高血压Ⅰ、Ⅱ、Ⅲ级患者心理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61.29%、84.85%、100.00%,高血压Ⅲ级患者心理亚健康发生率高(P<0.05)。病例组SCL-90量表抑郁因子得分、焦虑因子得分及总分分别为(1.57±0.60)、(1.59±0.37)、(146.8±44.2)分,对照组分别为(1.43±0.49)、(1.41±0.39)、(129.8±29.1)分,病例组以上3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和焦虑对高血压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结论大部分高血压病患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病情发展,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逐渐升高。抑郁和焦虑是影响高血压病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通过多角度的心理护理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作者:孟秀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不同指标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效能比较

    目的:比较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计数(WBC)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5~7月同时接受血培养、PCT、CRP和血常规检测的140例成人患者的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并比较 PCT、CRP、WBC、NLR对细菌性血流感染诊断效能。结果当PCT临界值为0.2 ng/mL时,其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诊断灵敏度为68.2%、特异度为96.6%。结论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综合诊断效能,PCT 优于CRP、WBC和NLR ;以0.2 ng/mL作为临界值时,PCT具有佳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PCT可作为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林丽英;杨倩琼;郭旭光;夏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H IV 感染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继发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3年8月确诊的HI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IV感染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以50岁以上的人群为主,恶性肿瘤类型以非霍杰金淋巴瘤(NHL)为主,占25.33%;其次是宫颈癌,占18.67%。HIV感染合并恶性肿瘤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和自然杀伤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单纯HIV感染患者(P<0.05)。结论年龄和免疫功能缺陷均增加了HIV感染者继发恶性肿瘤的风险。

    作者:何萌;李云霄;李宏;林昌海;王亚丽;吴立翔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产后出血佳治疗方案研究

    目的:探讨可应用于产后出血的佳治疗方案。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9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宫缩剂组、宫腔填塞组、背带式缝合组及子宫切除组,每组患者24例。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研究组的起效时间、出血量、止血率及总有效率。结果各研究组患者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切除组、宫腔填塞组总有效率高于宫缩剂组合背带式缝合组,但起效时间晚于后两者(P<0.05)。结论在产后出血不同治疗方案中,背带式缝合手术难度较大,耗时较长,不建议使用;宫腔填塞止血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若产妇产后出血病情严重,可酌情考虑采用子宫切除治疗。

    作者:周旭;贾莉;常冬梅;薛爱琴;王梦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心脏介入治疗护理风险因素与管理策略研究

    心脏介入治疗具有并发症突然发作的特点,因此患者猝死率较高,容易引发医疗纠纷[1]。特别是安装起搏器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更易出现起搏器电极移位、冠脉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突发恶性心律失常、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等情况[2]。心脏介入治疗极为复杂,风险较一般手术高,且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往往病情较重。因此,在临床护理管理中,需要根据手术技术的复杂性和患者病情的危重性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减少护理风险。

    作者:曾军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91例抑郁症患者和36例健康者血清BDN F水平,并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结果抑郁症患者、健康者血清BDNF水平分别为(24.38±6.27)、(31.44±10.72)μg/L ,前者血清BDNF水平低于后者(P<0.05)。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BDNF水平降低可能是抑郁症的状态特征之一。

    作者:程容;周振祥;吕永良;张荣生;钱志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期系统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期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本科室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42例纳入观察组,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5例纳入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妇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护理满意度为(98.25±1.73)分,对照组孕妇护理满意度为(82.37±1.58)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产后出血、胎儿窘迫、肩难产、新生儿窒息、巨大胎儿在对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4.3%、20.0%、8.6%、14.3%和34.3%,在观察组的发生率分别为9.5%、14.3%、4.8%、7.1%和2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给予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期系统护理,能够很好地提高护理质量,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孕妇及胎儿健康。

    作者:徐海宁;李敏香;林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在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反复大咯血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在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反复大咯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反复大咯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行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咯血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100.0%,并发症发生率为3.6%,对照组分别为83.3%、1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咯血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超选择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反复大咯血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咯血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蒲海兰;陈瑛;陈琼;张莉;荆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咸阳市2012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咸阳市手足口病病原体构成特征的变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咸阳市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及咽拭子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送检手足口病病例咽拭子标本549份,检出肠道病毒(EV )阳性标本126份,阳性检出率为22.95%,其中 EV71阳性77份(占61.11%)、柯萨奇病毒 A组(CoxA)16型(CoxA16)阳性10份(占7.94%)、CoxA10阳性9份(占7.14%)、其他未分型 EV 阳性30份(占23.81%),未检出CoxA6阳性标本。不同病情病例EV71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高峰期及非高峰期送检标本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试剂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咸阳市2012年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型为主,首次检出CoxA10。重症病例EV71阳性检出率高于普通病例。在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采样,可以提高EV阳性检出率。

    作者:张俊君;成翔;秦龙;魏战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综合利用各种计算机技术构建仿真的学习环境,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多感知性和构想性等独特优势,已用于虚拟人体结构、虚拟医学实验以及虚拟临床实践等医学教育领域。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传统医学教育理念、丰富了医学教学内容、扩展了医学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必将推动医学教育不断发展。

    作者:李云;罗刚;凌冠华;左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产后膀胱前筋膜外血肿1例

    女性生殖系统与泌尿系统的解剖关系十分紧密,剖宫产术致膀胱损伤出血的病例时有报道[1-3]。然而,自然分娩过程中,在无外力作用、骨折等情况下,出现膀胱损伤出血的报道甚少[4]。1病例报告女性患者,37岁,以“停经41+2周,腹渐隆”为主诉,于2012年12月17日11时30分入院,入院诊断:G7 P2孕41+2周,右头位(RO A ),待产。患者曾行人工流产术3次,自然分娩2次,均未出现异常。患者自述本次妊娠过程中无特殊不适,整个孕期未按时接受产前检查;既往体健,否认急、慢性传染病史;月经规律,末次月经时间为2012年3月1日。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 mm Hg ,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Ⅱ°水肿,其余无异常。专科检查:子宫高38 cm ,腹围117 cm ,胎方位RO A ,胎心率140次/分。肛门指诊:宫口容受。骨盆测量:经产妇,胎儿大小约3.9 kg。辅助检查:B超示单胎,头位,双顶径9.7cm,股骨长7.6cm,羊水指数10.5cm,胎盘Ⅱ级。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131 g/L ,红细胞4.14×1010/L ,白细胞8.7×109/L,中性粒细胞0.72,淋巴细胞0.28,出血时间2 min ,凝血时间2 min ,血型B型。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胎心监护呈有反应型。

    作者:王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血液标本不同保存条件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不同保存条件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抗凝全血标本保存于室温(22~24℃)、冷藏(4~8℃)及高温(33~35℃)条件下,在放置0.5、1、2、4、6、8、12、24、48、72 h时,采用PEN-T RA M S60型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参数检测。以室温保存标本放置0.5 h时的检测结果为基准,计算其他时间点检测结果稳定性。结果冷藏条件下放置24 h之内,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血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检测结果基本保持稳定;放置6 h之内,血小板计数(PL T )检测结果无明显变化,6 h后明显下降。室温条件下放置8 h之内,所有参数检测结果无明显变化。高温条件下,除PL T检测结果在标本放置1 h之内基本保持稳定外,其余参数检测结果在标本放置6h之内无明显变化,但随后的变化较其他保存条件下更为明显。结论采用PEN T RA M S6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参数检测时,标本在室温条件下保存时间不宜超过8 h ,冷藏条件下各参数检测结果更稳定(P L T除外)。不同实验室应针对所使用的分析仪,通过实验分析确定相应的标本保存条件。

    作者:陈敏;杨昕;徐利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肾脏损伤1例

    感染性心内膜炎(I E )临床表现复杂,患者往往缺乏典型症状,尤其是老年患者,即可表现为全身脏器功能衰竭,也可以脑部病变为主。本例患者则以肾脏病变为首发症状。有研究显示,IE所致肾脏损伤发病率为43.0%,氮质血症占53.4%[1];在抗菌药物使用前,IE合并肾脏损伤发病率超过80.0%,尽管随着抗菌药物的使用其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22.4%[2-3]。现报道本院收治的1例IE患者,分析其肾脏损伤的病理特点、治疗过程以及预后情况。

    作者:甘晓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丹莪妇康煎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 S )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EM S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术后给予丹莪妇康煎膏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丹那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症状缓解率、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治疗后雌二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丹那唑相比,腹腔镜手术联合丹莪妇康煎膏治疗EM S的疗效相似,不会增加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熊红莲;赵泽宇;姜艳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