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氨酰谷氨酰胺辅助治疗脓毒症效果分析

林钦汉;张明;陈军;周海波;罗丹华

关键词:丙氨酰谷氨酰胺, 脓毒症, 血糖, 院内感染
摘要:目的:研究丙氨酰谷氨酰胺对脓毒症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以2010年8月至2013年2月清远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 U )收治的120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丙氨酰谷氨酰胺,剂量为0.4g/(kg×d),每日大剂量为20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胰岛素使用剂量、血糖水平、院内感染发生率、IC 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6月生存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胰岛素使用剂量分别为(3.8±3.1)、(4.5±3.5)IU/h ,血糖水平分别为(8.9±2.0)、(10.8±3.1)mol/L ,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2‰及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6月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脓毒症患者,每日静脉滴注丙氨酰谷氨酰胺,可能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院内感染发生风险,但对患者预后无显著改善效果。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本院外科100例护理工作人员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8例,采取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52例,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采取自制的护理质量评分问卷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理工作进行质量考核及满意度调查。比较两组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安全质量指标。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总评分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分别为(94.62±3.22)分、(95.36±5.6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27±4.13)分、(91.87±7.89)分(P<0.05)。实施层级管理前后,患者意外发生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刘千红;陆颖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肝胆湿热证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通里攻下法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将6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肝胆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经十二指肠镜治疗后,均予以急性胰腺炎规范化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之上,经胃管注入复方大柴胡汤。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血和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水平时间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率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水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天、第7天,治疗组、对照组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清热利湿通里攻下法,以复方大柴胡汤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肝胆湿热证,疗效确切,在缩短病程、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方面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博;王玉梅;温桂海;王涛;姚利;周少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采血部位及标本放置时间对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采血部位及标本放置时间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于门诊体检健康者100例纳入对照组,将同期确诊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纳入患者组。分别采集肘静脉及手指末梢血标本,在抽血后即刻(T1)及标本放置24 h(T2)、7 d(T3)后进行 hs-CRP检测。结果对照组T1时刻肘静脉血及手指末梢血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标本 T2、T3时刻hs-CRP水平与T1时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手指末梢血hs-CRP水平低于静脉血(P<0.05)。患者组hs-CRP检测结果变化情况与对照组相同。患者组肘静脉和手指末梢血标本各放置时间 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促进hs-CRP检测的普及,也为心脑血管意外的预测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建议采用手指末梢血标本采集后即刻检测的方法。

    作者:郑世海;田进;田耘博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锁骨干骨折近期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锁骨干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于2006年12月至2012年12月,将64例锁骨干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解剖复位率分别为90.6%和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stant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锁骨干骨折,近期疗效满意,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肩功能的恢复。

    作者:曹冬子;张鲁;王存良;高建军;白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MMP-1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表达水平,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6例ESCC 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以及9例正常食管组织MMP-11表达水平。结果 ESCC 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MMP-1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25/36)、25.0%(9/36)、22.2%(2/9)。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MMP-11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癌组织( P <0.05),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 MMP-1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就MMP-11阳性表达率而言,Ⅰ~Ⅱ期患者低于Ⅲ~Ⅳ期患者、T1~ T2期患者低于T3~ T4期患者、无淋巴转移的患者低于有淋巴转移的患者(P <0.05)。MMP-11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位置、直径、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 MMP-11蛋白可能参与了ESCC 的发生、发展,MMP-11蛋白高表达可能是促进ESCC 浸润转移的因素之一。

    作者:张晓伟;唐启明;刘春华;肖锋;胡建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综合利用各种计算机技术构建仿真的学习环境,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多感知性和构想性等独特优势,已用于虚拟人体结构、虚拟医学实验以及虚拟临床实践等医学教育领域。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传统医学教育理念、丰富了医学教学内容、扩展了医学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必将推动医学教育不断发展。

    作者:李云;罗刚;凌冠华;左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12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放疗联合化疗,观察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总控制率以及放疗40 Gy时、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1个月肌钙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提高近期疗效,避免心肌损伤,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急性不良反应。

    作者:赵一虹;许卫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产后膀胱前筋膜外血肿1例

    女性生殖系统与泌尿系统的解剖关系十分紧密,剖宫产术致膀胱损伤出血的病例时有报道[1-3]。然而,自然分娩过程中,在无外力作用、骨折等情况下,出现膀胱损伤出血的报道甚少[4]。1病例报告女性患者,37岁,以“停经41+2周,腹渐隆”为主诉,于2012年12月17日11时30分入院,入院诊断:G7 P2孕41+2周,右头位(RO A ),待产。患者曾行人工流产术3次,自然分娩2次,均未出现异常。患者自述本次妊娠过程中无特殊不适,整个孕期未按时接受产前检查;既往体健,否认急、慢性传染病史;月经规律,末次月经时间为2012年3月1日。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 mm Hg ,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Ⅱ°水肿,其余无异常。专科检查:子宫高38 cm ,腹围117 cm ,胎方位RO A ,胎心率140次/分。肛门指诊:宫口容受。骨盆测量:经产妇,胎儿大小约3.9 kg。辅助检查:B超示单胎,头位,双顶径9.7cm,股骨长7.6cm,羊水指数10.5cm,胎盘Ⅱ级。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131 g/L ,红细胞4.14×1010/L ,白细胞8.7×109/L,中性粒细胞0.72,淋巴细胞0.28,出血时间2 min ,凝血时间2 min ,血型B型。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胎心监护呈有反应型。

    作者:王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血液标本不同保存条件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不同保存条件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抗凝全血标本保存于室温(22~24℃)、冷藏(4~8℃)及高温(33~35℃)条件下,在放置0.5、1、2、4、6、8、12、24、48、72 h时,采用PEN-T RA M S60型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参数检测。以室温保存标本放置0.5 h时的检测结果为基准,计算其他时间点检测结果稳定性。结果冷藏条件下放置24 h之内,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血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检测结果基本保持稳定;放置6 h之内,血小板计数(PL T )检测结果无明显变化,6 h后明显下降。室温条件下放置8 h之内,所有参数检测结果无明显变化。高温条件下,除PL T检测结果在标本放置1 h之内基本保持稳定外,其余参数检测结果在标本放置6h之内无明显变化,但随后的变化较其他保存条件下更为明显。结论采用PEN T RA M S6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参数检测时,标本在室温条件下保存时间不宜超过8 h ,冷藏条件下各参数检测结果更稳定(P L T除外)。不同实验室应针对所使用的分析仪,通过实验分析确定相应的标本保存条件。

    作者:陈敏;杨昕;徐利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对临产妇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临产妇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于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娩并接受心理护理的128例临产妇纳入观察组,同期分娩但未接受心理护理的130例临产妇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剖宫产率、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为20.3%,对照组剖宫产率为35.4%,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程时间为(7.3±2.2)h,对照组产程时间为(8.9±2.6)h,观察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为(178.5±70.3)m L ,对照组产后出血量为(244.3±78.5)m L ,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临产妇心理护理,可有效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术后出血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鑫;李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阶段性康复促进模式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促进模式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09年10月至2013年9月,将148例宫颈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术前及术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阶段性康复促进模式进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镇痛药物使用情况、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固体食物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1个月健康调查简表(S F-36)评分。结果康复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腹胀发生率分别为18.92%、16.22%,低于对照组的39.19%、45.95%( P<0.05)。康复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率为17.57%,低于对照组的56.76%( P<0.05)。康复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固体食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患者术后1个月SF-36总评分及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康复促进模式在促进宫颈癌患者术后病情恢复、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曹征;丁丰华;肖风华;王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甘肃省陇南地区不同基因型 HCV 分布特征研究

    目的:了解甘肃省陇南地区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HCV )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HCV感染确诊患者5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 HCV抗体检测,以重组免疫印迹法进行结果确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病毒载量。采用多重 PCR对病毒载量大于103 copy/μL的标本进行 HC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共检出1b基因型40例,占75.5%,检出2a基因型9例,占17.0%,检出3a基因型4例,占7.5%,各基因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甘肃省陇南地区HCV感染患者以1b型HCV感染为主,其次为2a、3a型。

    作者:王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 GPC-4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 )患者血浆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4(GPC-4)水平的影响及其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38例初诊 T2DM 患者(T2DM 组),于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血浆G PC-4水平及其他指标检测,采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术评价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以糖耐量正常的体检健康者40例(NGT组)作为对照。结果 T2DM组空腹血浆GPC-4水平为(5.27±1.97)μg/L ,低于NGT 组[(7.33±2.36)μg/L ,P<0.05)]。胰岛素强化治疗后,T2DM 组空腹血浆 GPC-4水平为(6.42±2.21)μg/L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T2DM 组葡萄糖代谢率明显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降低(P<0.05),且GPC-4水平升高程度与葡萄糖代谢率升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不仅可升高初诊T2DM患者血浆GPC-4水平,而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血浆GPC-4水平可能与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作者:蒋辉;李钶;阳皓;乐曦;周青梅;刘红娟;黄汉忠;邹菁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非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非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第2至第4腰椎(L2~L4)骨密度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68例确诊的非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观察组,将体检健康的30例非绝经期女性纳入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L2~L4骨密度,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A1(HbA1c)、三酰甘油、空腹C肽等生化指标,分析L2~L4骨密度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对照组 L2~L4骨密度分别为(0.85±0.12)、(0.98±0.14)g/cm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HbA1c、尿微量清蛋白(UmAlb)水平分别为(8.6±0.6)%、(7.63±1.27)mg/L ,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空腹C肽浓度为(0.75±0.18)pmol/L ,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密度与 HbA1c、UmAlb呈负相关,与空腹C肽呈正相关(P<0.05)。结论非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L2~L4骨密度降低,且骨密度与HbA1c、UmAlb水平呈负相关,与空腹C肽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张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联合准分子 LASIK 治疗难治性近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治疗难治性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多中心的研究方案,将960例(1920眼)行准分子LASIK治疗的难治性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0例(960眼)。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评估患者术前焦虑程度;观察患者术中固视情况,计算术后裸眼视力(UCVA)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BCVA)的比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SA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固视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0 d、1个月、3个月时UCVA达到术前BCVA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干眼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增强准分子LASIK治疗难治性近视的效果,也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风险。

    作者:王召格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乙型肝炎病毒 PreS1抗原及抗体检测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及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3年3~11月,随机选择具有不同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的患者120例进行PreS1抗原及抗体检测,分析PreS1抗原及抗体检测结果与两对半检测结果的关系。结果大三阳及小三阳患者 PreS1抗原阳性检出率为89%和7%,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患者阳性检出率为14%,单纯 HBsAg阳性患者阳性检出率为5%。PreS1抗原与 HBsAg、乙肝 e抗原和 HBcAb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两对半联合PreS1抗原、抗体检测能够更灵敏、准确地反映乙肝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在HBV感染早期诊断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曹青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关节镜手术治疗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RA )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0年1~6月,随机选择中晚期RA患者83例,给予关节镜手术治疗以切除关节滑膜和清理关节腔。比较患者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改良Sharp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中晚期RA患者经关节镜手术治疗后,Lysholm评分上升,HAQ评分、ESR与CRP水平下降(P<0.05),改良Sharp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中晚期RA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全身症状。

    作者:黄启明;白永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新式无创分娩技术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新式无创分娩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10月于本院行阴道自然分娩的200例低危孕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采用新式无创分娩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分娩技术,比较会阴损伤程度、新生儿Apgar评分、第二产程时间以及产后会阴疼痛程度。结果两组产妇均无会阴Ⅲ度裂伤。试验组会阴完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会阴Ⅱ度裂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产后会阴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式无创分娩技术有利于保护会阴完整,减轻裂伤程度,缓解产后会阴疼痛,不会导致新生儿窒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琳娜;周已焰;黄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3种抗体联合检测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SLE患者60例(SLE组),以同期于本院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Sm抗体,比较3种抗体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 SLE组AnuA、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及3种抗体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3.3%、33.3%、46.7%、96.7%,均高于对照组检测结果( P<0.05)。3种抗体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S L E诊断效能。结论 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避免SLE的漏诊,从而达到早期诊断、治疗的目的。

    作者:杨媛慧;周薇;陆红;谢闻悦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丹莪妇康煎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 S )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EM S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术后给予丹莪妇康煎膏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丹那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症状缓解率、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治疗后雌二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丹那唑相比,腹腔镜手术联合丹莪妇康煎膏治疗EM S的疗效相似,不会增加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熊红莲;赵泽宇;姜艳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