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围群;曹晓旭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放射治疗的290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因素对真菌感染的影响。结果290例患者中,74例发生真菌感染,感染菌种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使用3种及其以上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大于或等于35 d、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可导致真菌感染率升高( P<0.05)。患者年龄大于60岁、存在2种以上合并症、有皮肤或黏膜损伤、免疫抑制剂治疗、住院时间大于或等于50 d、接受侵入性诊疗操作、采用常规放射治疗等,均为诱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患者真菌感染存在多种危险因素。严格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对预防真菌感染至关重要。
作者:颜婕;李红;易良;孙启荻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加强血糖监测是保证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全天血糖谱监测是指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段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可以客观反映血糖动态变化,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1]。然而,由于患者对全天血糖谱监测不了解,因治疗过程漫长产生懈怠心理,以及护士责任心不强、宣教经验不足、对血糖监测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常常漏检某个或多个时间点的血糖。说服模式理论认为人的态度、行为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说服者的条件、信息本身的说服力,以及问题的排列技巧[2]。本研究探讨了该理论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方面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本院外科100例护理工作人员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8例,采取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52例,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采取自制的护理质量评分问卷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理工作进行质量考核及满意度调查。比较两组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安全质量指标。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总评分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分别为(94.62±3.22)分、(95.36±5.6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27±4.13)分、(91.87±7.89)分(P<0.05)。实施层级管理前后,患者意外发生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刘千红;陆颖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比较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计数(WBC)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5~7月同时接受血培养、PCT、CRP和血常规检测的140例成人患者的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并比较 PCT、CRP、WBC、NLR对细菌性血流感染诊断效能。结果当PCT临界值为0.2 ng/mL时,其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诊断灵敏度为68.2%、特异度为96.6%。结论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综合诊断效能,PCT 优于CRP、WBC和NLR ;以0.2 ng/mL作为临界值时,PCT具有佳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PCT可作为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林丽英;杨倩琼;郭旭光;夏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综合利用各种计算机技术构建仿真的学习环境,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多感知性和构想性等独特优势,已用于虚拟人体结构、虚拟医学实验以及虚拟临床实践等医学教育领域。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传统医学教育理念、丰富了医学教学内容、扩展了医学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必将推动医学教育不断发展。
作者:李云;罗刚;凌冠华;左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耐多药结核病指至少耐2种或2种以上主要抗结核药物的结核病。中国是全球27个耐多药肺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每年新发耐多药结核病患者12万例,新发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9000例。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与普通肺结核患者相比,传染危害大,受感染者一旦发病即为原发耐多药肺结核病,且传染期更长;耐多药和广泛耐药肺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时间长达2~3年,治疗费用较普通肺结核患者明显升高[1]。因此,防止耐多药肺结核病的发生,控制其蔓延,做好耐多药肺结核病的护理对结核病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作者:李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对BC-66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简称BC-6600分析仪)进行性能评价。方法对BC-6600型分析仪精密度、准确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可比性、白细胞分类计数等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BC-6600型分析仪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携带污染率分别为0.38%、0.48%、0.00%、0.98%、0.72%,在允许范围内;线性范围基本能覆盖临床标本浓度范围;与BC-58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与手工分类计数相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计数结果相关性良好,单核细胞计数结果相关性一般,嗜碱粒细胞计数结果相关性较差。结论 BC-6600型分析仪分析性能良好,能满足临床血液常规检测要求。
作者:李春碧;伏攀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诱发初产妇尿失禁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242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差异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初产妇尿失禁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54例初产妇产后6个月内出现尿失禁,发病率为6.28%。差异比较结果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35岁、现居住地为农村、文化水平低、经常便秘、会阴裂伤、产后未进行缩肛锻炼、产后母乳喂养、自然分娩初产妇尿失禁发病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水平低、有盆腔手术史、妊娠期有压力性尿失禁是初产妇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剖宫产、产后进行缩肛锻炼是初产妇尿失禁的保护因素。结论剖宫产及产后进行缩肛训练能够降低初产妇尿失禁发病风险。针对文化水平低、有盆腔手术史、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初产妇,应加强产前指导及产后缩肛训练。
作者:文莉;张波;易念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非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第2至第4腰椎(L2~L4)骨密度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68例确诊的非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观察组,将体检健康的30例非绝经期女性纳入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L2~L4骨密度,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A1(HbA1c)、三酰甘油、空腹C肽等生化指标,分析L2~L4骨密度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对照组 L2~L4骨密度分别为(0.85±0.12)、(0.98±0.14)g/cm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HbA1c、尿微量清蛋白(UmAlb)水平分别为(8.6±0.6)%、(7.63±1.27)mg/L ,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空腹C肽浓度为(0.75±0.18)pmol/L ,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密度与 HbA1c、UmAlb呈负相关,与空腹C肽呈正相关(P<0.05)。结论非绝经期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L2~L4骨密度降低,且骨密度与HbA1c、UmAlb水平呈负相关,与空腹C肽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张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在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反复大咯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反复大咯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行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咯血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100.0%,并发症发生率为3.6%,对照组分别为83.3%、1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咯血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超选择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反复大咯血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咯血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蒲海兰;陈瑛;陈琼;张莉;荆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试验组采用大承气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48 h后,试验组治疗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腹胀及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显著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手术率,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由渭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经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8例经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的SAP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包括置管前心理护理,置管中密切观察和配合,以及置管后完善护理记录、预防管路脱出和堵塞、防止感染等护理措施。结果68例患者均置管成功,带管时间平均13.6 d。发生留置管脱出空肠12例次。置管后腹痛8例、腹泻6例,均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无发生感染、肠穿孔的患者。68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65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97.7%。结论经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应用于S A P患者安全、有效。良好的护理不仅能够保证患者的营养支持,也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志林;王海花;郭彩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管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对120例接受社区门诊随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管理模式,对照组按常规方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水平和再住院次数。结果120例患者均完成为期2年的随访。试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再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糖尿病防控作用明显。
作者:黄登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 T )检测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11月同时进行血培养和PC T检测的患者356例临床资料,以血培养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非血流感染组和血流感染组,比较两组间及革兰阴性菌感染组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间血清PC T浓度的差异。结果非血流感染组、血流感染组血清PCT浓度分别为0.21(0.06~1.05)、4.36(0.78~15.60)ng/m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血清PCT浓度分别为5.60(1.23~19.90)、2.04(0.59~9.05)ng/m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1)。以0.50 ng/m L为临界值,PC T对血流感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1%、64.1%、41.3%、92.6%。结论 PC T定量检测用于血流感染的快速辅助诊断,也有利于血流感染病原菌类型的初步判断,能够为早期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作者:黄燕新;姜朝新;叶振望;曾庆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心理亚健康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08~2010年于本院体检的高血压病患者100例(病例组)和体检健康者100例(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对各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心理亚健康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1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中,62例存在心理亚健康表现,占62.00%;高血压Ⅰ、Ⅱ、Ⅲ级患者心理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61.29%、84.85%、100.00%,高血压Ⅲ级患者心理亚健康发生率高(P<0.05)。病例组SCL-90量表抑郁因子得分、焦虑因子得分及总分分别为(1.57±0.60)、(1.59±0.37)、(146.8±44.2)分,对照组分别为(1.43±0.49)、(1.41±0.39)、(129.8±29.1)分,病例组以上3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和焦虑对高血压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结论大部分高血压病患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病情发展,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逐渐升高。抑郁和焦虑是影响高血压病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通过多角度的心理护理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作者:孟秀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幕上室管膜瘤的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方案与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与预后资料。结果共获得10例患者术后24个月内的随访资料。术后存活8例(80.0%)、死亡1例(10.0%)、复发1例(10.0%)。 Karnofsky 功能状态(KPS )评分为95~100分者7例(70.0%)、90分者1例(10.0%)、80分者1例(10.0%)、0分者1例(10.0%)。结论术后放疗可明显降低幕上室管膜瘤的复发率,应作为常规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张宗银;张紫寅;唐建建;谢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改良赛丁格尔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8例需行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3例。治疗组采用改良赛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赛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舒适率及并发症发病率。结果治疗组一次置管成功率、舒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赛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及舒适度,降低了并发症发病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月莞;杨菲;王娇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与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妇女,以导致痛经、盆腔疼痛以及不孕为主要临床特征[1]。手术治疗通常只能部分缓解症状,因此与其他慢性炎症性疾病一样,药物治疗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治疗方法[2]。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子宫内膜异位症药物治疗有了比较大的进展。本文主要针对非激素药物治疗进行综述。1环氧化酶-2抑制剂环氧化酶(COX)又称前列腺素合成酶,是催化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的关键酶。COX包括COX-1和COX-2两种同工酶,前者为结构型,后者为诱导型。各种物理、化学、生物损伤性因子激活磷脂酶 A2水解细胞膜磷脂,生成花生四烯酸,经COX-2催化加氧生成前列腺素。子宫内膜异位组织COX-2表达水平增高[3]。研究表明,非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可有效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疼痛[4],主要机制是通过抑制COX-1和COX-2从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如胃溃疡,以及在月经中期服用时抑制排卵等[5]。
作者:马晓春(综述);李娟(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本文从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模式等方面总结了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体内药物分析课程教学的心得和体会,为进一步探讨生物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学提供了参考。
作者:孙严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国家卫计委(原卫生部)于2012年颁布了《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其中的编制说明指出:评审工作将强调由技术评价,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系统性评价目标转换;由过去强调医院人财物等硬件条件达标,转向对医院内涵建设的评价[1]。由此可见,新一轮医院评审工作的“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主题非常鲜明。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于2008年8月开始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简称二甲医院)创建工作,并在新的评审标准颁布后,将PDCA循环应用于各项质量管理工作,实现了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并于2013年9月成功创建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现将PDCA循环在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的具体运作模式及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幸建红;冯国绪;钟小勤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