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初产妇尿失禁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文莉;张波;易念华

关键词:尿失禁, 初产妇, 独立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分析诱发初产妇尿失禁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242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差异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初产妇尿失禁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54例初产妇产后6个月内出现尿失禁,发病率为6.28%。差异比较结果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35岁、现居住地为农村、文化水平低、经常便秘、会阴裂伤、产后未进行缩肛锻炼、产后母乳喂养、自然分娩初产妇尿失禁发病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水平低、有盆腔手术史、妊娠期有压力性尿失禁是初产妇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剖宫产、产后进行缩肛锻炼是初产妇尿失禁的保护因素。结论剖宫产及产后进行缩肛训练能够降低初产妇尿失禁发病风险。针对文化水平低、有盆腔手术史、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初产妇,应加强产前指导及产后缩肛训练。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肾脏损伤1例

    感染性心内膜炎(I E )临床表现复杂,患者往往缺乏典型症状,尤其是老年患者,即可表现为全身脏器功能衰竭,也可以脑部病变为主。本例患者则以肾脏病变为首发症状。有研究显示,IE所致肾脏损伤发病率为43.0%,氮质血症占53.4%[1];在抗菌药物使用前,IE合并肾脏损伤发病率超过80.0%,尽管随着抗菌药物的使用其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22.4%[2-3]。现报道本院收治的1例IE患者,分析其肾脏损伤的病理特点、治疗过程以及预后情况。

    作者:甘晓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本院外科100例护理工作人员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8例,采取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52例,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采取自制的护理质量评分问卷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理工作进行质量考核及满意度调查。比较两组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安全质量指标。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总评分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分别为(94.62±3.22)分、(95.36±5.6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27±4.13)分、(91.87±7.89)分(P<0.05)。实施层级管理前后,患者意外发生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刘千红;陆颖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降钙素原(PC T )水平明显升高,抗菌药物治疗后,PC T水平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而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器官移植等引起炎症时,PC T 仍维持较低水平[1-2]。因此,PCT是可用于细菌性感染与非细菌性感染鉴别诊断的指标,且诊断准确度优于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IL)-6等炎症因子[2]。本文现就PCT生物学特征及其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熊中政(综述);廖俐雅(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心脏介入治疗护理风险因素与管理策略研究

    心脏介入治疗具有并发症突然发作的特点,因此患者猝死率较高,容易引发医疗纠纷[1]。特别是安装起搏器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更易出现起搏器电极移位、冠脉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突发恶性心律失常、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等情况[2]。心脏介入治疗极为复杂,风险较一般手术高,且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往往病情较重。因此,在临床护理管理中,需要根据手术技术的复杂性和患者病情的危重性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减少护理风险。

    作者:曾军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产前护理干预对孕妇分娩方式选择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对孕妇分娩方式选择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本院分娩的孕妇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产前护理干预。对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67.9%)高于对照组(34.0%),对照组剖宫产率(49.0%)高于观察组(22.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结局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有效的产前护理干预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妊娠结局,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俊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M K-801对海洛因成瘾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M K-801对海洛因成瘾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海洛因成瘾组、MK801组及对照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定位航行实验以及空间探索实验评价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定位航行实验中,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搜索距离均随训练进程延长而逐渐缩短;成瘾组大鼠搜索距离大于M K-801组和对照组( P<0.05)。空间搜索实验中,成瘾组大鼠安全岛所在象限搜索时间及安全岛所在象限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的百分比均小于对照组及M K-801组( P<0.05),但对照组与M K-80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海洛因成瘾可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M K-801可减轻海洛因造成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损伤。

    作者:肖邦;潘贵书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体内药物分析》的教学体会

    本文从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模式等方面总结了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体内药物分析课程教学的心得和体会,为进一步探讨生物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学提供了参考。

    作者:孙严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外文医学信息检索方法及技巧

    随着互联网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其在医学信息检索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通过使用互联网,可以获得大量的外文医学信息。然而,如何从不同医学信息检索平台提供的大量信息中,方便、快捷地检索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始终困扰者医学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本文分析了外文医学信息来源类型、检索方法及检索技巧等内容,旨在为医学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更为科学、合理地检索外文医学信息提供参考。

    作者:陈开红;王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关节镜手术治疗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RA )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0年1~6月,随机选择中晚期RA患者83例,给予关节镜手术治疗以切除关节滑膜和清理关节腔。比较患者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改良Sharp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中晚期RA患者经关节镜手术治疗后,Lysholm评分上升,HAQ评分、ESR与CRP水平下降(P<0.05),改良Sharp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中晚期RA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全身症状。

    作者:黄启明;白永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联合准分子 LASIK 治疗难治性近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治疗难治性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多中心的研究方案,将960例(1920眼)行准分子LASIK治疗的难治性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0例(960眼)。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评估患者术前焦虑程度;观察患者术中固视情况,计算术后裸眼视力(UCVA)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BCVA)的比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SA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固视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0 d、1个月、3个月时UCVA达到术前BCVA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干眼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增强准分子LASIK治疗难治性近视的效果,也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风险。

    作者:王召格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肝胆湿热证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通里攻下法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将6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肝胆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经十二指肠镜治疗后,均予以急性胰腺炎规范化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之上,经胃管注入复方大柴胡汤。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血和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水平时间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率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水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天、第7天,治疗组、对照组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清热利湿通里攻下法,以复方大柴胡汤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肝胆湿热证,疗效确切,在缩短病程、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方面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博;王玉梅;温桂海;王涛;姚利;周少英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初产妇尿失禁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诱发初产妇尿失禁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242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差异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初产妇尿失禁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54例初产妇产后6个月内出现尿失禁,发病率为6.28%。差异比较结果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35岁、现居住地为农村、文化水平低、经常便秘、会阴裂伤、产后未进行缩肛锻炼、产后母乳喂养、自然分娩初产妇尿失禁发病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水平低、有盆腔手术史、妊娠期有压力性尿失禁是初产妇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剖宫产、产后进行缩肛锻炼是初产妇尿失禁的保护因素。结论剖宫产及产后进行缩肛训练能够降低初产妇尿失禁发病风险。针对文化水平低、有盆腔手术史、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初产妇,应加强产前指导及产后缩肛训练。

    作者:文莉;张波;易念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甘肃省陇南地区不同基因型 HCV 分布特征研究

    目的:了解甘肃省陇南地区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HCV )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HCV感染确诊患者5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 HCV抗体检测,以重组免疫印迹法进行结果确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病毒载量。采用多重 PCR对病毒载量大于103 copy/μL的标本进行 HC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共检出1b基因型40例,占75.5%,检出2a基因型9例,占17.0%,检出3a基因型4例,占7.5%,各基因型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甘肃省陇南地区HCV感染患者以1b型HCV感染为主,其次为2a、3a型。

    作者:王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同期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

    目的:评价同期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16例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管腔狭窄至少70%)确诊患者同期行锁骨下动脉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先行球囊血管成形术,再植入支架。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时,分别进行彩色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评估再狭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16例患者共计38处动脉狭窄病变,均成功进行了经皮介入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彩色超声及血管造影检查均未见动脉管腔再狭窄。结论采用同期介入治疗的方法治疗冠心病合并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微创、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临床重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韩莹;冯力;张励庭;袁勇;黄炫生;张建;黄大钡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 T )检测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11月同时进行血培养和PC T检测的患者356例临床资料,以血培养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非血流感染组和血流感染组,比较两组间及革兰阴性菌感染组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间血清PC T浓度的差异。结果非血流感染组、血流感染组血清PCT浓度分别为0.21(0.06~1.05)、4.36(0.78~15.60)ng/m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血清PCT浓度分别为5.60(1.23~19.90)、2.04(0.59~9.05)ng/m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1)。以0.50 ng/m L为临界值,PC T对血流感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1%、64.1%、41.3%、92.6%。结论 PC T定量检测用于血流感染的快速辅助诊断,也有利于血流感染病原菌类型的初步判断,能够为早期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作者:黄燕新;姜朝新;叶振望;曾庆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H IV 感染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继发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3年8月确诊的HI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IV感染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以50岁以上的人群为主,恶性肿瘤类型以非霍杰金淋巴瘤(NHL)为主,占25.33%;其次是宫颈癌,占18.67%。HIV感染合并恶性肿瘤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和自然杀伤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单纯HIV感染患者(P<0.05)。结论年龄和免疫功能缺陷均增加了HIV感染者继发恶性肿瘤的风险。

    作者:何萌;李云霄;李宏;林昌海;王亚丽;吴立翔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癌症患者人白细胞抗原G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癌症患者检测人白细胞抗原G(HLA-G)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并比较300例健康者及268例癌症患者血浆 HLA-G浓度。结果健康者、癌症患者血浆 HLA-G浓度均值分别为24.2、75.6 U/m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健康者或癌症患者,血浆 HLA-G浓度均不受性别及年龄的影响(P>0.05)。结论血浆 HLA-G检测可用肿瘤筛查,也可用于肿瘤患者机体免疫水平评估。

    作者:程运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91例抑郁症患者和36例健康者血清BDN F水平,并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结果抑郁症患者、健康者血清BDNF水平分别为(24.38±6.27)、(31.44±10.72)μg/L ,前者血清BDNF水平低于后者(P<0.05)。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BDNF水平降低可能是抑郁症的状态特征之一。

    作者:程容;周振祥;吕永良;张荣生;钱志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在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反复大咯血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在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反复大咯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反复大咯血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行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咯血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100.0%,并发症发生率为3.6%,对照组分别为83.3%、1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咯血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超选择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反复大咯血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咯血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蒲海兰;陈瑛;陈琼;张莉;荆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量化踝泵运动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量化踝泵运动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0例腹部手术患者按照分层随机法分成量化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在相同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予以早期常规功能锻炼,量化组按预先设计的踝泵锻炼量化表进行早期量化功能锻炼。比较干预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进行早期量化踝泵运动可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有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梁光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