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俊清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异常与甲状腺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于本院就诊的妊娠早期妇女1375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外周血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激素(TSH)及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分析妊娠早期 TPOAb、TgAb、TSH、FT4的分布特征。结果 TPOAb、TgAb同时阳性检出率为6.2%,其中TPOAb、TgA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2%和8.1%。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检出率为26.9%,低甲状腺素血症检出率为1.1%,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检出率为7.6%。不同临床分组孕妇TSH、FT4、TPOAb、Tg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指标检测并不能完全反应甲状腺功能。妊娠早期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自身抗体联合检测临床意义更大。
作者:梁修珍;刘芳;糜晓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以单侧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为例,探讨单病种护理成本的核算方法,为制订单病种收费标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医院各类统计报表及自行设计的临床护理路径跟踪记录表,按照项目成本核算的6大要素,核算临床路径下单侧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各护理项目的平均成本,计算病种护理总成本,并根据实际收费情况计算成本回收率。结果临床路径下单侧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的护理成本为597.23元,其中人力成本269.97元,占总成本的45.20%;平均实际护理收费为145.15元,成本回收率为24.30%。结论开展以单病种临床路径为基础的护理成本核算研究,有助于合理制订护理收费标准,体现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
作者:刘世芳;刘必兰;李富兰;杨利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 T )检测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11月同时进行血培养和PC T检测的患者356例临床资料,以血培养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非血流感染组和血流感染组,比较两组间及革兰阴性菌感染组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间血清PC T浓度的差异。结果非血流感染组、血流感染组血清PCT浓度分别为0.21(0.06~1.05)、4.36(0.78~15.60)ng/m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血清PCT浓度分别为5.60(1.23~19.90)、2.04(0.59~9.05)ng/m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1)。以0.50 ng/m L为临界值,PC T对血流感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1%、64.1%、41.3%、92.6%。结论 PC T定量检测用于血流感染的快速辅助诊断,也有利于血流感染病原菌类型的初步判断,能够为早期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作者:黄燕新;姜朝新;叶振望;曾庆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加强血糖监测是保证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全天血糖谱监测是指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段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可以客观反映血糖动态变化,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1]。然而,由于患者对全天血糖谱监测不了解,因治疗过程漫长产生懈怠心理,以及护士责任心不强、宣教经验不足、对血糖监测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常常漏检某个或多个时间点的血糖。说服模式理论认为人的态度、行为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说服者的条件、信息本身的说服力,以及问题的排列技巧[2]。本研究探讨了该理论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方面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比较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计数(WBC)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5~7月同时接受血培养、PCT、CRP和血常规检测的140例成人患者的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并比较 PCT、CRP、WBC、NLR对细菌性血流感染诊断效能。结果当PCT临界值为0.2 ng/mL时,其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诊断灵敏度为68.2%、特异度为96.6%。结论对细菌性血流感染的综合诊断效能,PCT 优于CRP、WBC和NLR ;以0.2 ng/mL作为临界值时,PCT具有佳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PCT可作为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林丽英;杨倩琼;郭旭光;夏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普通外科(简称普外科)手术老年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字母表法,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将84例普外科手术老年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评分及焦虑、忧郁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焦虑、忧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普外科手术老年患者焦虑、忧郁负性情绪,优化自我效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玉玲;何彩娣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管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对120例接受社区门诊随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管理模式,对照组按常规方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水平和再住院次数。结果120例患者均完成为期2年的随访。试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再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级健康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糖尿病防控作用明显。
作者:黄登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将122例SAH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观察组左大脑前动脉(ACA)、右ACA、左大脑中动脉(MCA)、右MCA收缩峰流速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膜刺激征缓解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痉挛、梗阻性脑积液、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SAH ,能及时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玻;杨勇;陈达健;黄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不同保存条件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抗凝全血标本保存于室温(22~24℃)、冷藏(4~8℃)及高温(33~35℃)条件下,在放置0.5、1、2、4、6、8、12、24、48、72 h时,采用PEN-T RA M S60型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参数检测。以室温保存标本放置0.5 h时的检测结果为基准,计算其他时间点检测结果稳定性。结果冷藏条件下放置24 h之内,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血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检测结果基本保持稳定;放置6 h之内,血小板计数(PL T )检测结果无明显变化,6 h后明显下降。室温条件下放置8 h之内,所有参数检测结果无明显变化。高温条件下,除PL T检测结果在标本放置1 h之内基本保持稳定外,其余参数检测结果在标本放置6h之内无明显变化,但随后的变化较其他保存条件下更为明显。结论采用PEN T RA M S6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参数检测时,标本在室温条件下保存时间不宜超过8 h ,冷藏条件下各参数检测结果更稳定(P L T除外)。不同实验室应针对所使用的分析仪,通过实验分析确定相应的标本保存条件。
作者:陈敏;杨昕;徐利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改良Kessler缝合联合带线锚钉治疗老年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Kessler缝合联合带线锚钉治疗老年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16例,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根据Arner-Lindholm标准,16例患者中,11例(68.8%)疗效为优,5例(31.2%)疗效为良,优良率100.0%。术后3~6 d发生切口感染6例(37.5%),经治疗后均愈合;跟腱粘连2例(12.5%),经治疗后均松解;跟腱再断裂0例(0.0%);周围神经损伤0例(0.0%)。结论改良Kessler缝合联合带线锚钉治疗老年闭合性跟腱断裂可促进断裂跟腱的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是治疗老年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理想方法。
作者:商建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降钙素原(PC T )水平明显升高,抗菌药物治疗后,PC T水平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而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器官移植等引起炎症时,PC T 仍维持较低水平[1-2]。因此,PCT是可用于细菌性感染与非细菌性感染鉴别诊断的指标,且诊断准确度优于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IL)-6等炎症因子[2]。本文现就PCT生物学特征及其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熊中政(综述);廖俐雅(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试验组采用大承气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48 h后,试验组治疗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腹胀及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显著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手术率,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由渭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期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本科室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42例纳入观察组,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5例纳入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妇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护理满意度为(98.25±1.73)分,对照组孕妇护理满意度为(82.37±1.58)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产后出血、胎儿窘迫、肩难产、新生儿窒息、巨大胎儿在对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4.3%、20.0%、8.6%、14.3%和34.3%,在观察组的发生率分别为9.5%、14.3%、4.8%、7.1%和2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给予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期系统护理,能够很好地提高护理质量,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孕妇及胎儿健康。
作者:徐海宁;李敏香;林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产前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该院分娩的孕妇1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护理干预前后孕妇的抑郁、焦虑程度进行评定,并对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孕妇护理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孕妇的焦虑、抑郁心理,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施围群;曹晓旭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癌症患者检测人白细胞抗原G(HLA-G)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并比较300例健康者及268例癌症患者血浆 HLA-G浓度。结果健康者、癌症患者血浆 HLA-G浓度均值分别为24.2、75.6 U/m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健康者或癌症患者,血浆 HLA-G浓度均不受性别及年龄的影响(P>0.05)。结论血浆 HLA-G检测可用肿瘤筛查,也可用于肿瘤患者机体免疫水平评估。
作者:程运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诱发初产妇尿失禁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242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差异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初产妇尿失禁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54例初产妇产后6个月内出现尿失禁,发病率为6.28%。差异比较结果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35岁、现居住地为农村、文化水平低、经常便秘、会阴裂伤、产后未进行缩肛锻炼、产后母乳喂养、自然分娩初产妇尿失禁发病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水平低、有盆腔手术史、妊娠期有压力性尿失禁是初产妇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剖宫产、产后进行缩肛锻炼是初产妇尿失禁的保护因素。结论剖宫产及产后进行缩肛训练能够降低初产妇尿失禁发病风险。针对文化水平低、有盆腔手术史、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初产妇,应加强产前指导及产后缩肛训练。
作者:文莉;张波;易念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综合利用各种计算机技术构建仿真的学习环境,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多感知性和构想性等独特优势,已用于虚拟人体结构、虚拟医学实验以及虚拟临床实践等医学教育领域。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传统医学教育理念、丰富了医学教学内容、扩展了医学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必将推动医学教育不断发展。
作者:李云;罗刚;凌冠华;左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对BC-66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简称BC-6600分析仪)进行性能评价。方法对BC-6600型分析仪精密度、准确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可比性、白细胞分类计数等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BC-6600型分析仪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携带污染率分别为0.38%、0.48%、0.00%、0.98%、0.72%,在允许范围内;线性范围基本能覆盖临床标本浓度范围;与BC-58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与手工分类计数相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计数结果相关性良好,单核细胞计数结果相关性一般,嗜碱粒细胞计数结果相关性较差。结论 BC-6600型分析仪分析性能良好,能满足临床血液常规检测要求。
作者:李春碧;伏攀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可应用于产后出血的佳治疗方案。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9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宫缩剂组、宫腔填塞组、背带式缝合组及子宫切除组,每组患者24例。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研究组的起效时间、出血量、止血率及总有效率。结果各研究组患者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切除组、宫腔填塞组总有效率高于宫缩剂组合背带式缝合组,但起效时间晚于后两者(P<0.05)。结论在产后出血不同治疗方案中,背带式缝合手术难度较大,耗时较长,不建议使用;宫腔填塞止血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若产妇产后出血病情严重,可酌情考虑采用子宫切除治疗。
作者:周旭;贾莉;常冬梅;薛爱琴;王梦军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表达水平,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6例ESCC 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以及9例正常食管组织MMP-11表达水平。结果 ESCC 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MMP-1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25/36)、25.0%(9/36)、22.2%(2/9)。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MMP-11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癌组织( P <0.05),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 MMP-1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就MMP-11阳性表达率而言,Ⅰ~Ⅱ期患者低于Ⅲ~Ⅳ期患者、T1~ T2期患者低于T3~ T4期患者、无淋巴转移的患者低于有淋巴转移的患者(P <0.05)。MMP-11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位置、直径、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 MMP-11蛋白可能参与了ESCC 的发生、发展,MMP-11蛋白高表达可能是促进ESCC 浸润转移的因素之一。
作者:张晓伟;唐启明;刘春华;肖锋;胡建功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