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雅娟;郭建华;王中平
目的:研究临床生化指标与脂肪肝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脂肪肝患者803例纳入患者组,同期健康体检者762例纳入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KP)、胆碱酯酶(CHE)、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直接胆红素(DBIL)以及总胆红素(TBIL)等9项生化指标。比较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以及患者组3个亚组间的生化指标的情况,比较各生化指标单项检出率与联合检出率。结果患者组的AST、ALT、γ-GT、ALKP、CHE、TC、TG、DBIL、TBIL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著提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脂肪肝患者CHE、BILT及BIL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上述9项生化指标检测对脂肪肝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项生化指标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学生化指标异常与脂肪肝的发生及发展具有密切关系,综合检测临床生化指标对于早期鉴别诊断脂肪肝以及肝损伤程度评价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尚宝荣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验证某国产D-二聚体(D-D)胶乳免疫比浊法试剂在日本Sysmex公司CA1500型全自动血凝仪上的临床性能。方法将2013年1~12月于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以及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患者38例纳入患者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62例纳入对照组。分别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国产试剂(A试剂)和日本积水医疗株式会社试剂(J试剂)进行血浆D-D检测,同时进行低值及高值质控品检测以分析批内、批次间精密度。以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A试剂参考区间验证;临床标本两种试剂D-D检测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和等效性检验。结果 A、J试剂检测低值质控品批内精密度分别为5.04%、4.45%,检测高值质控品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1.81%、2.03%,检测低值质控品的批间精密度分别为4.60%、5.69%,检测高值质控品的批间精密度分别为1.93%、2.1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A试剂参考区间为0.14~0.97μg/m L。A试剂和J试剂临床标本D-D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临床标本两种试剂 D-D 检测结果总体均数之差的双侧90%置信区间为-0.85~0.89,位于等效区间-1.04~1.04内。结论该国产D-D试剂检测结果可靠,适用于CA1500型全自动血凝仪,与进口试剂临床应用等效。
作者:马艳侠;张建平;穆彦龙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粉尘螨致敏哮喘患儿血清炎性反应细胞及其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2010年1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粉尘螨致敏哮喘患儿102例,包括缓解期75例、急性发作期2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 IF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 P )及白介素-13(IL-13)的水平,并进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记录每次采血前30 d的环境平均温度。将检测前30 d平均环境温度小于16℃的患儿(39例)纳入A组,平均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16℃的患儿(63例)纳入B组。比较不同病期、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血清MIF、ECP、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IL-13检测结果,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MIF、ECP、IL-13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患儿(P<0.05)。102例患儿血清MIF与ECP、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L-13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A组与B组患儿血清MIF与ECP、IL-13、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MIF与粉尘螨致敏哮喘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在不同病期、不同环境温度等条件下,M IF均可作为病情判断的指标。
作者:谭永强;顾海萍;施燕蓉;叶桂云;陈柳;刘晓青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血清血清胆汁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肝移植术后患者78例,以及同期于本院体检健康者30例。检测并比较受试者血清胆汁酸、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肝功能指标的水平。结果 Child-Pugh分级为 A、B、C级的肝移植患者血清胆汁酸水平分别为(1.41±0.28)、(1.91±0.19)、(2.04±0.08)mol/L ,均高于健康者[(0.79±0.09)mol/L ,P<0.05]。Child-Pugh分级为B级和C级患者,血清胆汁酸水平均高于A级患者(P<0.05)。在术后第5、7天,出现排异反应的患者血清胆汁酸水平高于未出现排异反应的患者。出现排异反应的患者血清胆酸/鹅脱氧胆酸比值低于术前水平,且术后第5、7天水平均低于未出现排异反应的患者(P<0.05)。结论血清胆汁酸、胆酸/鹅脱氧胆酸比值能够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是早期诊断肝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的良好指标,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宋倩颖;王立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和糖链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在女性上皮性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对58例上皮性癌和64例良性病变女性患者进行血清CA125和HE4检测,分析CA125和HE4在良、恶性病变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二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上皮性卵巢癌和其他上皮性癌患者血清HE4、CA125水平均高于良性病变患者(P<0.05),上皮性卵巢癌和其他上皮性癌患者血清 HE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4、CA125单项检测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46.6%和60.3%,联合检测诊断灵敏度为70.7%,较单项检测明显提高( P<0.05)。以良性疾病患者为参照人群,H E4、CA125单项检测及二者联合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0.679和0.791。血清 HE4临界值设为107.145 pmol/L时,诊断指数大,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0%和78.1%。结论 HE4是灵敏度较高的上皮性癌血清标志物,与CA125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肿瘤的检出率和诊断效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滇宇;杨凡;万海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11月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固定术治疗的2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处理情况。结果26例患者术中均未出现脊髓损伤,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5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咽痛和吞咽困难,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后均好转。结论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手术前后采取规范化护理措施,对术中、术后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既有利于保证手术效果,也有利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爱芹;周玉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阴道炎是妇产科患者常见疾病,每年约有500~1000万女性罹患此病,而75%的妇女在一生中至少患病1次。传统的阴道炎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患者主诉、阴道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阴道炎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因此在缺乏实验室确诊依据时,依据患者主诉和其他检查难以确诊。多数阴道炎患者即使反复感染,依然无法确认发病原因,且阴道炎患者多为混合感染,因此阴道炎的确诊十分困难。阴道炎常见类型为细菌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三者约占所有阴道炎的80%~90%[1]。
作者:周银娣(综述);温和(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将无锡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照组患者给予24 h静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患者S T-T 改变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S T-T改变阳性率为76.0%(38/50);对照组患者S T-T改变阳性率为34.0%(17/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有效检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存在的S T-T 改变,有利于及时诊断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江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本院骨科进行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266例作为治疗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20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超声对两组受试对象下肢各静脉内径、血管内充盈、实性回声以及血液走向等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266例共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81例,术前、术后超声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下肢血栓易发生部位为小腿静脉,且发病率随着患者年龄升高而增加。影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为外伤时间、骨折分类及受累部位、血D-二聚体水平。结论下肢骨折是深静脉血栓的诱发因素之一,彩色超声检查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分析相关静脉血流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建贞;王倩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山东省立医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 )抗体检测结果。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3年12月共计212031例患者及健康体检者 HCV抗体检测结果(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CV 抗体阳性率为1.06%(2240/212031)。2013年 HCV 抗体阳性率低于2010~2012年( P<0.05)。男性受检者 HCV抗体阳性率为1.12%(1228/109697),高于女性受检者的0.99%(1012/102334,P<0.05)。60岁及以上年龄组受检者阳性率高(1.45%),0~<20岁组受检者阳性率低(0.53%,P<0.05)。肝病科患者HCV抗体阳性率为6.02%(166/2757),明显高于非肝病科患者的0.99%(2074/209274,P<0.05)。结论本地区HCV抗体阳性率存在性别、年龄及科室差异。
作者:张培莉;刘义庆;邹建文;王景鸿;关莹;朱雪霏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通过对低位和出口产钳助产术适应证及并发症的分析,分析其常见并发症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10例行低位及出口产钳术的分娩孕妇进行回顾分析,将同期的正常阴道分娩230例孕妇纳入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阴道裂伤、宫颈裂伤、产后出血、阴道壁血肿以及会阴伤口裂开等母体损伤发生率,头皮血肿、头面部皮肤损伤、颅内出血及骨折等胎儿损伤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结果产钳组与健康对照组的母体损伤率、胎儿损伤率、新生儿的 Apgar评分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及出口产钳术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阴道助产手段,可有效减少产钳对母体和胎儿的伤害,保证母婴健康安全。
作者:吴俊平;王洪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养老护理员是直接为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其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护理服务的水平与质量。因此,对养老护理学员进行规范、合理和科学的培训极为重要。本文分析了以资深养老护理员对在训学员进行帮带的培养模式在学员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证实该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学员对老年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能够使学员更好地适应养老护理的工作需求。
作者:李凌云;徐桂华;张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肿瘤患者的症状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住院治疗的30例老年颅内肿瘤患者(年龄60~岁)及40例青年颅内肿瘤患者(年龄20~40岁)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诊断及手术疗效等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患者中,17例行全切术,9例行大部分切除术,3例行部分切除术,1例行活检联合外减压术。老年患者经相应治疗后,12例治愈出院、10例好转、4例病情无改善、4例死亡。结论老年颅内肿瘤患者症状、体征具有一定的特点,为保证治疗效果应尽早确诊疾病,并针对病情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同时应注意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张亚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卫生部于2012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1](以下简称“卫生部令第85号”),标志着国内临床用血管理的法律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对于促进我国输血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2]。笔者现就学习“卫生部令第85号”谈几点体会。
作者:陈宇宁;季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T G )对16项常见临床生化检测结果的干扰剂量效应。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临床化学干扰试验-批准指南》(EP7-A2)要求进行干扰试验,确定干扰物TG与干扰效果(偏差)之间的剂量效应。结果 TG对总蛋白、清蛋白、葡萄糖、尿素、碱性磷酸酶、镁、无机磷、钙、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铁存在正向干扰,其中前8项回归方程线性关系显著(P<0.05),后3项回归方程二次项关系显著(P<0.05)。对γ-谷氨酰转肽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酐、尿酸存在负向干扰,回归方程线性关系显著(P<0.05)。结论 TG对临床常见生化检测结果存在不同剂量效应的干扰。
作者:孟凡超;赵宗玲;张梅;李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极差法比对验证方案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可比性验证中的应用。方法选择3台U F-1000i尿沉渣分析仪,计算连续6个月室内质控品红细胞检测的总均值和变异系数,确定可比性试验标本浓度,选择符合浓度要求的试验标本;设定比对验证结果可接受标准;确定试验标本重复检测次数,计算比对偏差,并与可接受标准进行比较。结果3台分析仪检测低值、高值质控品红细胞的结果合成不精密度分别为4.26%和3.91%,总均值分别为41.17个/微升和189.42个/微升;选择的比对试验低值、高值标本红细胞浓度分别为33.5、180.5个/微升,重复检测次数分别为4次和3次。比对验证结果可接受标准确定为比对偏差不超过±10%。试验标本实际检测结果比对偏差分别为4.5%和2.3%,均小于10%。结论3台U 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比对验证通过。极差法比对验证方案操作简单,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王柏山;刘铁峰;那轩与;刘珊珊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咸阳市城乡儿童蛲虫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探讨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方法采用透明胶纸法对咸阳市886名儿童进行肛周检查,同时对儿童卫生习惯、幼儿园卫生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干预点开展综合防治,对照点除对阳性儿童药物治疗外,不进行任何干预措施。结果受检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1.2%。其中男童为10.4%、女童为12.2%,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城市、农村儿童分别为5.6%、19.1%,城乡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蛲虫感染与饭前不洗手、有生饮生食习惯、不常清洗肛周、不剪指甲等因素密切相关。幼儿园卫生状况对儿童蛲虫感染也有很大影响。防治前后,干预点的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儿童蛲虫感染率高于城市儿童,蛲虫感染与不良卫生习惯、幼儿园卫生状况密切相关。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对控制蛲虫感染效果显著。
作者:赵莉平;安荣;刘启玲;石小玲;王丽;丁延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UA)和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82例老年患者,按疾病种类分为T2DM 合并脑梗死组、单纯脑梗死组和单纯 T2DM 组,检测并比较血清胆红素、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与单纯脑梗死组和单纯T2DM组比较,T2DM合并脑梗死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HDL-C水平明显降低,UA、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高尿酸血症及血脂代谢异常可能与T2DM患者继发脑梗死密切相关。
作者:田慧军;康玲伶;余剑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脂和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于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将102例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51例。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组治疗,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细胞介素-18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及炎症指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A组血脂及炎症指标改善程度均较B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体内脂代谢水平和炎症状态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用于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
作者:何雪梅;李文宏;薛丽娜;姬改梅;曹静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三相骨显像检查对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的诊断效能。方法根据临床诊断,将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于本院行三相骨显像检查的骨折愈合不良患者60例分为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组(感染组,32例)和非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组(非感染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流相和血池相异常部位放射性计数(A )、正常部位放射性计数(N)比值(A/N血流、A/N血池),比较三相骨显像检查与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 R )对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的诊断效能。结果 A/N血流对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的诊断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75.0%,准确率为86.7%,阳性预测值为79.6%,阴性预测值为92.7%;A/N血池诊断灵敏度为90.6%,特异度为67.9%,准确率为79.8%,阳性预测值为75.4%,阴性预测值为93.6%。感染组和非感染组 A/N血流、A/N血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血流和 A/N血池对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的诊断效能优于外周血白细胞、CRP、ESR检测(P<0.05)。结论三相骨显像诊断具有精确度高、无创等优点,尤其对感染阴性预测非常准确,可作为个别特异炎性反应诊断的佳替代方法。
作者:龚发阔;何涛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