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相骨显像检查对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诊断效能研究

龚发阔;何涛

关键词:三相骨显像, 感染性骨折, 愈合不良
摘要:目的:探讨三相骨显像检查对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的诊断效能。方法根据临床诊断,将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于本院行三相骨显像检查的骨折愈合不良患者60例分为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组(感染组,32例)和非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组(非感染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流相和血池相异常部位放射性计数(A )、正常部位放射性计数(N)比值(A/N血流、A/N血池),比较三相骨显像检查与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 R )对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的诊断效能。结果 A/N血流对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的诊断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75.0%,准确率为86.7%,阳性预测值为79.6%,阴性预测值为92.7%;A/N血池诊断灵敏度为90.6%,特异度为67.9%,准确率为79.8%,阳性预测值为75.4%,阴性预测值为93.6%。感染组和非感染组 A/N血流、A/N血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血流和 A/N血池对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的诊断效能优于外周血白细胞、CRP、ESR检测(P<0.05)。结论三相骨显像诊断具有精确度高、无创等优点,尤其对感染阴性预测非常准确,可作为个别特异炎性反应诊断的佳替代方法。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咸阳市城乡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调查及综合防治效果观察

    目的:对咸阳市城乡儿童蛲虫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探讨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方法采用透明胶纸法对咸阳市886名儿童进行肛周检查,同时对儿童卫生习惯、幼儿园卫生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干预点开展综合防治,对照点除对阳性儿童药物治疗外,不进行任何干预措施。结果受检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1.2%。其中男童为10.4%、女童为12.2%,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城市、农村儿童分别为5.6%、19.1%,城乡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蛲虫感染与饭前不洗手、有生饮生食习惯、不常清洗肛周、不剪指甲等因素密切相关。幼儿园卫生状况对儿童蛲虫感染也有很大影响。防治前后,干预点的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儿童蛲虫感染率高于城市儿童,蛲虫感染与不良卫生习惯、幼儿园卫生状况密切相关。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对控制蛲虫感染效果显著。

    作者:赵莉平;安荣;刘启玲;石小玲;王丽;丁延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较低剂量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较低剂量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据患者自愿原则,将本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接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包括促动力药物和(或)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式上加用较低剂量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两组患者皆治疗8周后行疗效评定,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变情况,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有效指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症状积分比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研究组各亚组SDS与SAS评分与对照组相应亚组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亚组治疗后SDS与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有效率93.33%(56/60),对照组则为78.33%(48/60),组间对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4)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2/60),对照组为13.33%(8/60),组间对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较低剂量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效果明显,症状积分与抑郁症状改善明显,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杨雅娟;郭建华;王中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方案及效果。方法对525例于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月1日在本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路径护理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以下健康教育指导:入院时的教育指导为语言教育;住院期间的教育指导包括文字教育、服药的指导、工娱治疗指导、饮食的指导、自杀意念及行为的指导、伤人毁物的指导、对有出走及出走意图的指导、恢复期的指导;出院时的教育指导包括药物用法的指导、病情观察的指导、心理疏导等。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92.38%的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的患者占73.33%。结论将健康教育应用于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且能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童小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HE4和CA125联合检测在女性上皮性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和糖链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在女性上皮性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对58例上皮性癌和64例良性病变女性患者进行血清CA125和HE4检测,分析CA125和HE4在良、恶性病变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二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上皮性卵巢癌和其他上皮性癌患者血清HE4、CA125水平均高于良性病变患者(P<0.05),上皮性卵巢癌和其他上皮性癌患者血清 HE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4、CA125单项检测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46.6%和60.3%,联合检测诊断灵敏度为70.7%,较单项检测明显提高( P<0.05)。以良性疾病患者为参照人群,H E4、CA125单项检测及二者联合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0.679和0.791。血清 HE4临界值设为107.145 pmol/L时,诊断指数大,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0%和78.1%。结论 HE4是灵敏度较高的上皮性癌血清标志物,与CA125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肿瘤的检出率和诊断效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滇宇;杨凡;万海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对比分析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目的:比较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96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96只眼,手术以前使用药物能将眼压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并且视力在0.3以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成A、B、C 3组,每组32只眼,A组患者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虹膜根切术进行治疗,C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小梁咬切除术进行治疗,在手术以后对3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3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裸眼视力、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前、后3组患者的眼压平均数比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 A、B、C 3组患者出现视力降低的眼数分别为3、2、3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3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三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临床上应该结果患者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作者:刘开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基质蛋白酶-9在鼻息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EOS )浸润的关系。方法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以31例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鼻息肉患者作为实验组,以11例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鼻息肉组织和下鼻甲黏膜组织,检测并分析组织中 HIF-1α、MMP-9 mRNA表达水平,以及 HIF-1α和MMP-9阳性细胞数、阳性血管数和EOS浸润数。结果观察组HIF-1α和MMP-9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IF-1α和MMP-9阳性细胞数、阳性血管数和EOS浸润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HIF-1α和MMP-9阳性细胞数与EOS浸润数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6、0.88,P<0.05)。结论 HIF-1α和MMP-9在鼻息肉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二者可能在鼻息肉在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佘腊枝;鲁海涛;谢琼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 )又称肩疼痛弧综合征,是肩关节外展活动到一定范围时,肩部和上臂出现的疼痛综合征。任何引起肱骨头与喙肩穹反复摩擦、撞击的疾病均可引起SIS[1]。SIS是中老年人肩关节疼痛常见的原因之一[2]。SIS的病理变化包括从肩峰下滑囊炎到肩袖肌腱全层撕裂的一系列变化[3]。目前,SIS已独立于肩痛类疾病,但其临床症状与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不稳、骨性关节炎等引起的肩关节慢性疼痛难以鉴别,需影像学检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现将S IS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亚超;李亭亭(综述);李韶平(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极差法比对验证方案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比对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极差法比对验证方案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可比性验证中的应用。方法选择3台U F-1000i尿沉渣分析仪,计算连续6个月室内质控品红细胞检测的总均值和变异系数,确定可比性试验标本浓度,选择符合浓度要求的试验标本;设定比对验证结果可接受标准;确定试验标本重复检测次数,计算比对偏差,并与可接受标准进行比较。结果3台分析仪检测低值、高值质控品红细胞的结果合成不精密度分别为4.26%和3.91%,总均值分别为41.17个/微升和189.42个/微升;选择的比对试验低值、高值标本红细胞浓度分别为33.5、180.5个/微升,重复检测次数分别为4次和3次。比对验证结果可接受标准确定为比对偏差不超过±10%。试验标本实际检测结果比对偏差分别为4.5%和2.3%,均小于10%。结论3台U 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比对验证通过。极差法比对验证方案操作简单,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王柏山;刘铁峰;那轩与;刘珊珊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康复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康复功能的影响探讨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方法。方法按照自愿原则,将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0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观察组(n=118)及对照组(n=89),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使用Fugl-Meyer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T0)、治疗后7 d(T1)、治疗后14 d (T2)、治疗后21 d(T3)及治疗后60 d(T4)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变情况;使用Batrhel指数(BI)比较两组患者 T0、T3及T4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变情况;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于T2时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T1、T2、T3、T4时期两组患者FM A评分较 T0时期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期两组患者BI评分较T0时期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痊愈0例,显效26例,有效53例,总有效率66.9%,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7例,有效35例,总有效率47.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其临床症状,并使其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恢复,在减轻患者残疾程度、保证其自理能力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高元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72%,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8.5±2.5)d ,对照组为(25.5±3.5)d;治疗组患者满意度为98%,对照组为8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可有效提高治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惠娟;张小菊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人附睾蛋白4和糖类抗原125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和糖类抗原125(CA125)两种肿瘤标志物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罗氏Cobase 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574例妇科附件肿块或术后复查患者进行血清HE4和CA125检测,并结合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卵巢癌组18例,卵巢癌术后组12例,良性组544例。比较3组患者血清 HE4和CA125水平的差异,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HE4和CA25在卵巢癌诊断中的性能。结果卵巢癌组 HE4和CA125水平中位数分别为262.0 pmol/L、373.3 U/mL ,良性组为48.0 pmol/L、17.2 U/mL ,卵巢癌术后组为49.2 pmol/L、18.4 U/mL。HE4对卵巢癌诊断的佳界值为115.7 pmol/L ,灵敏度为94.4%,特异性为96.9%,ROC曲线下面积为0.984;CA125的诊断灵敏度为83.3%,特异性为75.4%,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结论 HE4检测对卵巢癌诊断的临床效能优于 CA125检测,可单独用于卵巢癌的辅助诊断。

    作者:邱晓明;陈添彬;陈静;陈媛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解读

    卫生部于2012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1](以下简称“卫生部令第85号”),标志着国内临床用血管理的法律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对于促进我国输血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2]。笔者现就学习“卫生部令第85号”谈几点体会。

    作者:陈宇宁;季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与脂肪肝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临床生化指标与脂肪肝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脂肪肝患者803例纳入患者组,同期健康体检者762例纳入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KP)、胆碱酯酶(CHE)、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直接胆红素(DBIL)以及总胆红素(TBIL)等9项生化指标。比较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以及患者组3个亚组间的生化指标的情况,比较各生化指标单项检出率与联合检出率。结果患者组的AST、ALT、γ-GT、ALKP、CHE、TC、TG、DBIL、TBIL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著提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脂肪肝患者CHE、BILT及BIL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上述9项生化指标检测对脂肪肝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项生化指标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学生化指标异常与脂肪肝的发生及发展具有密切关系,综合检测临床生化指标对于早期鉴别诊断脂肪肝以及肝损伤程度评价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尚宝荣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研究

    目的:分析导致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术后疼痛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120例,分析导致术后疼痛的原因以及不同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结果120例患儿住院90.00%(108/120)达到治愈标准。并发症发生率为25.83%(31/120),其中10.00%(12/120)为切口感染,8.33%(10/120)为尿瘘,7.50%(9/120)为尿道狭窄。导致患儿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包括伤口疼痛、换药、机械摩擦、留置引流管、不正确体位、阴茎勃起和感染或并发症,分别占77.78%(280/360)、43.61%(157/360)、43.06%(155/360)、23.33%(84/360)、15.28%(55/360)、13.89%(50/360)和8.33%(30/360)。术后第6天因伤口疼痛、机械摩擦、感染或并发症引起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46.67%(56/120)、29.17%(35/120)和17.50%(21/120),与术后第1、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3、6天因不正确体位、机械摩擦、换药和留置引流管引起的疼痛发生率,与术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术后疼痛与伤口疼痛、换药、机械摩擦、留置引流管、不正确体位、阴茎勃起和感染或并发症有关,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并针对导致疼痛的不同因素实施合理护理,可降低患儿的疼痛感,促进患儿的康复。

    作者:秦丽;徐静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七氟醚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七氟醚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本院行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的患儿38例,按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治疗组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儿的一次置镜成功率、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入室时、置镜前、置镜后、退镜时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的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治疗组患儿的一次置镜成功率为8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 P<0.05);治疗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患儿在置镜后、退镜时 SpO2、RR与治疗组相比明显降低( P<0.05);治疗组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中,与采用氯胺酮麻醉相比,七氟醚麻醉具有更安全、有效、不良反应低的优点。

    作者:任映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某国产 D-二聚体试剂的临床验证研究

    目的:验证某国产D-二聚体(D-D)胶乳免疫比浊法试剂在日本Sysmex公司CA1500型全自动血凝仪上的临床性能。方法将2013年1~12月于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以及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患者38例纳入患者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62例纳入对照组。分别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国产试剂(A试剂)和日本积水医疗株式会社试剂(J试剂)进行血浆D-D检测,同时进行低值及高值质控品检测以分析批内、批次间精密度。以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A试剂参考区间验证;临床标本两种试剂D-D检测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和等效性检验。结果 A、J试剂检测低值质控品批内精密度分别为5.04%、4.45%,检测高值质控品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1.81%、2.03%,检测低值质控品的批间精密度分别为4.60%、5.69%,检测高值质控品的批间精密度分别为1.93%、2.1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A试剂参考区间为0.14~0.97μg/m L。A试剂和J试剂临床标本D-D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临床标本两种试剂 D-D 检测结果总体均数之差的双侧90%置信区间为-0.85~0.89,位于等效区间-1.04~1.04内。结论该国产D-D试剂检测结果可靠,适用于CA1500型全自动血凝仪,与进口试剂临床应用等效。

    作者:马艳侠;张建平;穆彦龙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高渗应激环境下伤寒沙门菌 t4606基因功能研究

    目的:研究 t4606基因在伤寒沙门菌适应高渗应激环境时的生物学作用,为临床治疗和预防伤寒沙门菌感染提供可能的靶向基因。方法采用原核生物基因同源重组技术制备伤寒沙门菌 t4606基因缺陷株及t4606基因缺陷回补株;以生长时间为横坐标,培养液600 nm处得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比较 t4606基因缺陷株、回补株及野生株在高渗应激(300 mmol/L NaCl)环境下的生长能力;统计学分析不同菌株间的吸光度值差异。结果成功制备伤寒沙门菌 t4606基因缺陷株和相应的回补株;生长曲线分析显示在高渗应激环境下, t4606基因缺陷株的生存能力明显弱于野生株。结论 t4606基因在伤寒沙门菌适应高渗应激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t4606基因有可能作为临床治疗和预防伤寒沙门菌感染的靶向基因。

    作者:缪敏慧;孟红委;倪红元;戴如顺;王敏;杜鸿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MIPO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接骨术钢板(M IPPO )与带锁髓内钉(IIN )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 MIPPO与IIN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并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 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英文、7篇中文文献。M eta分析结果显示,MIPPO与IIN在手术时间[WMD=-10.90,95% CI(-24.93,3.13),P>0.05]、Joher-wrushs功能评分[RR=0.99,95% CI(0.94,1.05),P>0.05]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MIPPO 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WMD=-1.20,95% CI(-2.03,-0.37),P<0.05]。结论与IIN相比,MIPPO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作者:陈果;蒋电明;倪卫东;郭书权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慢性 HBV 感染患者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与病毒载量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患者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与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选择5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组)、4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B组)和40例体检健康者(C组)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A2(HLA-A2),采用 HLA-A2限制的 HBVcore18-27抗原表位肽五聚体(Pro5MHC)法检测Pro5MHC、CD8双阳性细胞[HBV特异性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CTL)],并比较不同 HBV DNA水平患者各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A组、B组HLA-A2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5)。随着 HBV DNA水平的升高,HBV特异性CTL水平逐渐减低(P<0.05),但CD8+细胞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 HBV DNA水平大于105 copies/mL的患者,Pro5M HC/CD8+水平明显低于 HBV DNA水平为103~105 copies/mL的患者以及HBV DNA水平小于103 copies/mL的患者(P<0.05)。结论 HLA-A2是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易感基因之一。 HBV感染患者体内HBV特异性CTL水平随着病毒复制程度的升高而减低。Pro5M HC/CD8+可作为判断病毒复制程度的客观指标。

    作者:韩海霞;吴玉兰;陈琳;吴月平;邵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将200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各40例患者,麻醉前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的注射剂量分别为0.020、0.017、0.014、0.011、0.008 mg/kg。比较各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d简单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谵妄发生率,以及药物注射后的口干情况。结果术后3 d MMSE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 E、D、C、B、A组,其中C、D、E组术后3 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谵妄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B、C、D、E组。盐酸戊乙奎醚注射后10、20、30 min ,口干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A、B、C、D、E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的口干程度逐渐增高。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可以发挥良好的效果,有助于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刘杨;张继刚;胡玉萍;惠康丽;李伟彦 刊期: 2014年第18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