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盆骨折早期大出血基于损伤控制骨科理论的治疗进展

徐玉;谢加兵(综述);丁国正(审校)

关键词:骨盆骨折, 生物力学, 损伤控制骨科, 出血
摘要:骨盆骨折多为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高能量直接创伤所致,由于其周围结构较多,血管神经复杂,如处理不当易造成血流动力学不稳,短期内可引起致死性大出血[1‐2];国内外学者报道血流动力不稳定的患者病死率高达42%,而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为3.4%[3]。因此,快速有效的控制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降低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已成为骨盆骨折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但目前对其早期诊疗仍存在较大争议。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对喉癌声门上水平喉半切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通过在喉癌声门上水平喉半切除术患者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其对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70例声门上水平喉半切除术喉癌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优良率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喉癌声门上水平喉半切除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恢复,优化护患关系,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佳;薛桂芬;孙莉红;苏兰;赵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恩替卡韦联合保肝药物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口服恩替卡韦联合保肝药物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保肝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保肝药物联合恩替卡韦(0.5 mg/d)治疗,疗程96周;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补体C3、C4水平,HBV‐DNA 含量,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96周后,两组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补体C3、C4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生存率(79.0%)明显高于对照组(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口服恩替卡韦联合保肝药物治疗乙肝终末期肝硬化,能够减少肝脏损害,保护肝脏免疫功能,提高生存率,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杨静;伍锡刚;张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及对血清核因子-κb 的影响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于肝胆湿热型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4例肝胆湿热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治疗组采用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核因子‐κb (N F‐κb )水平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8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NF‐κb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F‐κ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对急性胆囊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胡明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不同年龄段初产妇产前心理状况的研究

    目的:调查不同年龄段初产妇产前在焦虑及抑郁症状、社会支持、心境状态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影响孕期不良情绪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6月在渭南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的初产妇542例,分为低龄组(20~24岁)、中龄组(25~30岁)、高龄组(31~35岁);调查比较不同年龄组产妇焦虑及抑郁症状、社会支持、心境状态等方面的情况。结果高龄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龄组产妇简式心境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平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低龄组、中龄组及高龄组担心自己产后体型变化的比例分别为80%、46%及69%;中龄组选择顺产的产妇比例为26.5%,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低龄组选择剖宫产的产妇比例为58.3%,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组的初产妇都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上的问题,且年龄越大,焦虑及抑郁程度越严重,针对产妇具体情况给予心理护理,以及家庭、社会支持有利于改善产妇的负面情绪。

    作者:池桂红;薛晓妮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清载脂蛋白与脂蛋白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血清载脂蛋白B(ApoB)以及脂蛋白[LP(a)]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苏州市立医院开展健康体检的健康成人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 ApoA1、ApoB、LP (a )、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与空腹血糖等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poA1为(1.01±0.31)g/L ,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 ApoB为(1.14±0.18)g/L、LP(a)为(215.8±181.2)mg/L ,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开展ApoA1、ApoB与LP(a)联合检查对2型糖尿病具有明确的早期诊断价值,可对治疗与预后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展研究与分析。

    作者:蒋海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与文献复习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 )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误诊率高。针对该病已有较多的报道,但对其以合并脑出血(IC H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即合并出血性卒中,为首发临床表现的研究较少。本文试图对CVST合并ICH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

    作者:温清;刘人恺;杨春水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对比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对卵巢子宫内膜囊肿的临床指标及术后早期血清激素水平

    目的:比较采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术后早期卵巢激素水平的差异。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浦口区中心医院妇产科和鼓楼医院生殖中心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患者75例,其中腹腔镜手术组36例,开腹手术组3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术后痛经改善率,以及术后6个月的血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 H )水平及窦状卵泡数(FO )的差异。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SIRS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6个月FSH、LH水平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FO 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相比,腹腔镜对卵巢激素水平干扰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谈琳;朱静静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左甲状腺素钠与夏枯草胶囊对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左甲状腺素钠与夏枯草胶囊对本甲状腺炎(H T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桥本甲状腺炎(H T )患者,共11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夏枯草胶囊,2次/日,2粒/次。治疗3个月后,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并记录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等的水平及外周血 Th17细胞占CD4+ T 细胞的百分比(Th17/CD4+ T )。结果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8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TSH、TGAb、TPOAb和Th17/CD4+ T都比其治疗前有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也都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甲状腺素钠与夏枯草胶囊联用治疗 HT ,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其甲状腺功能,降低自身免疫反应和T h17细胞水平。

    作者:魏静;田建卿;陈江辉;沈云玲;何小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重庆市新生儿复苏培训效果问卷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重庆市新生儿复苏培训效果,以便进一步完善培训方法,建立培训长效机制。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重庆市新生儿复苏培训的人员800名,利用《学员自我评价表》和《培训学员随访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员具有年资低、职称低、学历结构和医院等级参差不齐等特点;80%以上的学员认为理论掌握、流程掌握、教学能力、复苏急救管理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均有明显或很明显的提高,其中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明显;但培训后有58.28%的学员仍然从事一般临床工作。结论通过新生儿复苏培训,学员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明显提高,但培训后没有充分发挥新生儿复苏师资作用,应加强操作技能培训,并针对学员学历和医院等级建立新生儿复苏培训长效机制。

    作者:余友霞;魏琳娜;周已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有反应性样本确认结果分析

    目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 )有反应样本送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认结果分析,评估献血者归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ELISA对2008年1月到2013年6月苏州市中心血站昆山分站的445438例样本进行ELISA检测呈反应性者送CDC以蛋白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认,阴性献血者归队,阳性永久屏蔽。结果共检出有反应性样本729例,经确认阴性699例、阳性22例、不确定8例,分别占送检的95.9%、3.0%、1.1%;699例阴性归队后有389例献血,归队献血率为55.7%,其中有209例献血合格,180例归队献血后再次被送检。180例再次被送检样本苏州市中心血站ELISA检测结果:单试剂反应性有150例(83.3%),其中s/co<5.0低值反应性样本124例,占单试剂反应性样本的82.7%;确认阳性样本 ELISA检测结果均s/co>15.0。结论血站ELISA检测假阳性献血者建议半年后进行该项目的双试剂追踪检测,结果仍为有反应性则永久屏蔽,归队策略的选择尚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曹谊;许建军;王凯;王明元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的应用进展

    作者:杨伶俐;杨柳;陈鸿(综述);廖淑梅(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浆B型脑钠肽检测在肺源性心脏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所引起的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COPD患者124例,分为急性加重期伴肺心病组52例(通过治疗缓解),COPD不伴肺心病组72例,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浆BN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进行比较。将急性加重期伴肺心病患者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Ⅱ~Ⅳ,比较各级血浆BNP水平变化。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用 t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伴肺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COPD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且血浆BNP水平与PaCO2呈正相关(P <0.05),与PaO2呈负相关(P<0.05)。Ⅱ~Ⅳ级肺心病患者血浆BNP浓度随着心功能级别的增加而显著升高,与NYHA心功能分级成正相关(P<0.01)。结论 BNP参与了COPD伴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作为评估COPD患者加重程度及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谭琳琳;赵清;毛雁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脊柱非融合内固定系统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随着治疗患者的增多、随访时间的延续及基础水平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意识到患者接受坚强内固定手术治疗后所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脊柱整体活动度的降低、固定节段活动度降低及相邻节段负荷的重新分布,导致受影响节段过早退变,从而诱发邻近节段椎间盘加速退变、关节突关节增生、继发性椎管狭窄、椎体滑脱、甚至较大概率的内固定物完全断裂脱落等并发症[1]。随访时间越久的患者出现邻近节段退变及腰部疼痛症状程度越重。部分患者需要接受再次手术干预,使患者承受巨大的身心痛苦及经济负担,并且可能超过其所患初始疾病的痛苦。C ho u等[2]报道,坚强内固定后相邻节段的发病率达5%~45%。更多研究表明腰椎坚强内固定是导致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李尔楠;叶启彬(综述);匡正达(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肺癌放疗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肺癌放疗并发症患者护理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放射治疗致放射性肺炎的69例肺癌患者,实施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的临床护理路径,分析护理质量及医患满意度。结果患者护理措施实施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均较高,分别为93.8%和98.9%;患者放疗并发症发生率(68.1%)较低;发生放射性肺炎并发症的患者病死率为0.0%;且患者、家属及护士满意度均较高,分别为97.1%、94.8%和96.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肺癌放疗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医患双方满意度,从而保证了肺癌放疗疗效。

    作者:李雪梅;滕亚莉;田秀梅;鲁新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冠心病与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2010年6月至2011年2月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1例设为冠心病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44例设为健康对照组,其他疾病患者48例设为其他疾病对照组,采用捕获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纳入对象血清中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M (HCM V‐IgM ),并比较分析HCM V‐IgM阳性率。结果冠心病组、健康对照组和其他疾病对照组的 HCM V‐IgM 阳性率分别为8.20%、2.27%和4.17%,冠心病组与其他两组的HCMV‐IgM阳性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尚不能认为冠心病与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相关,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李青峰;周锐峰;朱帆;钟晶;毕雷;尚鹏程;简玲;汪波;谭韬;旷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Ⅰb2~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分为研究组(新辅助化疗后行子宫切除术)和对照组(直接手术)。研究组行1~2个疗程新辅助化疗后,观察化疗前后癌灶的变化及手术切除的效果评价,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新辅助化疗使肿瘤体积缩小或消失,有效率高达80.77%。研究组术后淋巴潴留囊肿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入选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83.33%(研究组为84.62%,对照组为81.82%),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体积缩小或消失,扩大了手术适应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仲召霞;徐秋石;张光才;赵计端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反馈式健康教育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析反馈式健康教育在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南京市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确诊为肿瘤并进行化疗的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反馈式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化疗生存质量、对化疗的依从性和焦虑心理。结果化疗结束,观察组患者K PS评分改善率(57.4%)显著高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化疗结束时,观察组患者QOL评分改善率(63.0%)显著高于对照组(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疗程末、化疗周期末观察组患者化疗依从性分别为(35.63±3.47)、(35.47±1.23)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化疗依从性( P<0.01);观察组患者护患满意度(92.6%)、化疗患者健康知识合格率(96.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馈式健康教育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工作中,能帮助改善患者QOL、提高患者对癌症及化疗相关知识的掌握,帮助临床更有效地进行化疗患者的护理工作,值得推广。

    作者:陈晶;任秀芹;徐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联合检测4种肿瘤标志物对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 FP )、甲胎蛋白异质体3(A FP‐L3)、铁蛋白(FER )和α‐L‐岩藻糖苷酶(AFU )的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鼓楼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患者200例,包括良性肝病患者87例和PHC患者113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其 AFP、AFP‐L3水平进行检测,同时检测标本中FER和 AFU 的水平,判断其之间的关系。结果 PHC患者AFP、AFP‐L3、FER和AFU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 ROC曲线分析,AFP 405.4 ng/mL、AFP‐L336.6 ng/mL、FER 321.6 ng/mL和AFU 40.2 U/L联合应用的临界值,敏感度可达84%,特异度可达82%,均高于单项指标诊断。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AFP‐L3、FER和AFU 在诊断PHC中有重要价值,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作者:魏雪菲;徐佩;陈载融;郭万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巴曲酶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单用巴曲酶组(对照组38例)和巴曲酶联合神经节苷脂组(观察组38例),比较两组用药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丙二醛分别为(1.67±0.29)g/L、(5.47±1.49)nmol/mL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0.89)g/L、(8.15±2.89)nmol/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缺陷程度评分分别为(67.47±6.49)ng/mL、(75.86±6.04)分、(81.86±9.0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5±8.89)ng/mL、(63.86±5.52)分、(59.86±6.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神经节苷脂后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且不增加由降纤治疗引起的出血风险。

    作者:施列鸿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吡格列酮对Ⅱ型糖尿病血脂的影响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Ⅱ型糖尿病血脂以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无锡市中医医院就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吡格列酮,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糖、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试验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有所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有所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血脂情况则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有效控制血糖、血脂水平,有效平稳的降低血糖、血脂,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钱冬;杨凯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