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腺癌组织nm23、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徐怡;杨震;孙晓洁

关键词:胃癌, 免疫组化, 肿瘤标志物
摘要:目的:研究组织nm23、PCNA与胃腺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胃腺癌患者组织nm23、PCNA表达.结果:组织nm23、PCNA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民族无关;nm23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明显关系(P<0.05);PCNA与分化程度有明显关系(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组织PCNA、nm23表达与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初始视力对青少年远期视力变化及真性近视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索初始视力对青少年远期视力变化及真性近视发生的影响.方法:采集1987年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地区第1、2、5、6、11小学三年级共1 149名学生的初始视力,排除先天弱视、斜视及遗传因素造成的视力不良原因.共有1 142名学生视力检查结果列入观察目标(其中269名视力不良,873名视力正常).2007年对观察目标学生进行视力追踪.结果:总追踪率55.96%,其中视力不良追踪率87.7%,视力正常追踪率46.6%.初始视力不良组,20年后追踪不仅视力不良率明显高于初始视力止常组,而且视力不良组发生真性近视的概率是视力正常组的5.12倍(视力不良率组69.1%,视力正常组13.5%,P<0.01).结论:初始视力不良的学生,远期发生真性近视率显著增加,初始视力不良是青少年发生真性近视的易患因素.

    作者:李玥莹;李群宝;张平;师晖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诊断肺硬化件血管瘤(SHL)的价值.方法: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HL的CT表现,3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病变呈球形1例,卵圆形、不规则形1例,肿瘤长径平均约3.1 cm.平扫1例密度均匀,2例见点状钙化.增强扫描1例明显均匀强化,2例呈不均匀的花斑样强化.结论:肺内边缘光整的球形,卵圆形密度均匀结节灶,呈花斑样强化是SHL的较典型征象.

    作者:周春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非上皮性肿瘤组织中CD117、CD34的表达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免疫组化结果.方法:收集我院1995~2005年于术切除的胃肠道非上皮性肿瘤存档的36份病例进行研究.结果:典型的平滑肌和神经来源的肿瘤CD117和CD34阴性,间质瘤是Desmin和Actin阳性反应以外CD117、CD34均为阳性表达,神经来源的肿瘤NSE和S-100均阳性表达.结论: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间质瘤的生物学特点与胃肠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不同,免疫组化常表达CD117、CD34.

    作者:古力巴哈尔·阿不力米提;包辉;木哈拜提·玉苏甫;龚晓瑾;曲利明;张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1~2008年收治的6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发热、腹痛为主要症状,半数患者缺少典型的腹膜刺激征.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者不多见(占32.2%).但绝大多数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占72.5%).腹水白细胞升高者仅占32.2%,而腹水多核细胞计数(PMN)明显升高(占79%).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0.9%,以G 杆菌为主,头孢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为首选.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腹痛、短期内腹水明显增加等,需警惕SBP发生的可能,应及时进行腹水常规检查.PMN计数是诊断SBP的重要指标.及早选用针对革蓝阴性杆菌的抗生素,可有效控制炎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丽娜;郭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新疆紫草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和探讨新疆紫草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防治作用的影响.方法: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0.5 ml)、模型组、新疆紫草高剂量组(16%的新疆紫草水提取物0.5 ml)、中剂量组(8%的新疆紫草水提取物0.5 ml)、低剂量组(4%的新疆紫草水提取物0.5 ml),每组连续灌胃10 d,第11天处死各组小鼠,观察小鼠外周白细胞计数、免疫器官重量、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功能(MTT法)及体外抗体形成细胞(溶血空斑实验).结果:同模型组比较,新疆紫草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均可明显提高环磷酰胺所致小鼠外周白细胞计数,鼠免疫器官重量,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加溶血空斑数.结论:新疆紫草埘环磷酰胺所致的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有预防作用,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功能部有上调作用.

    作者:梅拉·哈万;单丽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咪唑安定复合异丙酚、芬太尼用于无痛肠镜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复合异丙酚,芬太尼用于无痛肠镜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无痛肠镜检查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咪唑安定1 mg+芬太尼0.05 mg+异丙酚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0.05 mg+异丙酚静脉麻醉.观察两组诱导前、诱导后2、5、10 min的SBP、DBP、HR、SpO2和异丙酚用量、操作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及30 min离院率.结果:两组诱导后2 min的SBP、DBP、HR与诱导前有明显下降(P<0.05),其余各时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异丙酚追加量、诱导量、总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的苏醒时间及操作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30min离院率均为100%.结论:小剂量咪唑安定复合异丙酚,芬太尼用于无痛肠镜可以减少异丙酚用量,安全有效.

    作者:范涛;张雪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腔镜下在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在治疗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LAP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1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经腹腔镜实施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15例均成功完成手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80~300 min,平均260 min,术中出血20~80 ml,平均出血量40 ml.术后住院(不包括化疗时间)7~10 d,平均为8 d.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2~36 h,无手术死亡、输尿管损伤、骶前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术后随访至今5~16个月,无复发转移情况.结论: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已成为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并具有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杨新辉;赵泽亮;孟涛;赵为民;范川文;王海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硬-腰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中的观察

    目的:比较硬-腰联合麻醉(CSEA)与硬膜外阻滞麻醉(EA)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健康足月妊娠孕妇120例,年龄23~37岁,随机分为CSEA组(60例)和EA组(60例),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结果:CSEA组镇痛效果、肌肉松弛满意率均优于EA组,阻滞平面达T6的时间、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至胎儿娩出时间均短于EA组(P<0.05),新生儿1 min的Apgar评分两组间无差异,但低血压发生率高于EA组(P<0.05).结论:CSEA用于剖宫产术起效快、阻滞完善,但要防治低血压的发生.

    作者:吴艳;张希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小儿肺外结核病213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肺外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过程的经验教训,提高肺外结核病的诊断率,降低肺外结核病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临床确诊的213例肺外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方法.结果:肺外结核的患病率逐年增高,农村患儿所占比例较大(68.5%).农村儿童患肺外结核病的风险是城镇儿童的2.131倍.其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60.6%);影像学检查是揭示病变部位的重要方法;血沉可作为诊断参考依据;病理学、病原学和诊断性抗痨治疗是确诊的重要手段.结论:农村仍然是肺外结核病的高发区.肺外结核诊断过程中病原学和血清学阳性率都很低,提高对肺外结核的认识,采取综合性诊断措施,是提高诊断率的关键.

    作者:徐文付;张卫平;张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苏芬太尼预防老年病人腰麻后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苏芬太尼腰麻,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改善的影响.方法:拟在腰麻下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病人50例,随机分为重比重市比卡因5 mg复合苏芬太尼5μg试验组(S组,n=25)以及单纯重比重布比卡因7.5 mg对照组(C组,n=25),观察两组病人腰麻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及神经阻滞效果.结果:两组病人均可产生可靠的麻醉效果,低血压需要麻黄素干预的病人例数S组显著少于C组.结论:小剂量重比重布比卡因5 mg复合苏芬太尼5 μg能够为老年髋关节置换于术病人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同时减少低血压发生率和缩血管药物的使用.

    作者:王志红;吴昌会;徐桂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2006~2008年耐药菌株变迁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2006~2008年临床分离的病原菌群分布及对抗生素耐药性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用ATB系统鉴定菌株及药敏试验.结果:3年间共检出病原菌534株,依次是大肠埃希菌(45.7%)、肺炎克雷伯菌(29.2%)、铜绿假单胞菌(25.1%).ES-BLs的检出率由2006年的23.8%上升到2008年的37.9%.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敏感率高的抗生素是亚胺培南(100%),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高的抗生素是多粘菌素E(92.4%)和阿米卡星(78.6%).结论:应加强病原菌的监测,关注致病菌分离及耐约性变化情况,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马君玲;马玲;马唯一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不同程度病变的肱动脉内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在我科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20例,所有病例均已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病,并根据造影结果分为两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共78例,依据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情况将本组病人分为3组:(1)单支病变组;(2)双支病变组;(3)3支以上病变组.单纯高血压组有高血压但是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或狭窄<50%,共42例.通过超声检测肱动脉基础内径加压后30、60 s的内径值.结果:加压后30、60s的内径值与冠心病的危险分层相关.加压后30 s冠心病的危险分层中的单支、双支、多支病变均有相关性(P<0.05).冠心病组组内比较:肱动脉三种状态下的平均血流速度与吸烟三级、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肱动脉三种状态下的平均血流速度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增加,动脉内皮功能损害的危险性亦增加;冠心病的病变程度越重其吸烟级别、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值越大,高密度脂蛋白越低;血管内皮功能的超声检测方法能在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方面有所帮助.

    作者:谢伟;徐新娟;刘俊明;黄文军;窦清惠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小儿不典型结核病112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新时期小儿不典型结核病临床特点,提高儿科医生诊断不典型结核病识别能力.方法:根据临床诊断标准、结核菌素试验(PPD)、影像学检查法、外周淋巴结病理活检或细胞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以反复呼吸道感染为特征的小儿肺结核21例(占18%);以大叶性肺炎为特征的小儿肺结核43例占(38%);以单侧胸水为特征的结核性胸膜炎10例占(8%);以颈淋巴结炎为特征淋巴结核12例(占10%);以颌下囊肿为特征的淋巴结核6例占(5%);以哮喘为特征肺结核9例占(8%);以精神病为特征结核性脑膜炎8例占(7%);以白内障为首发特征结核性脑膜炎3例(占2%).结论:新时期小儿结核病以不典型特征出现,诊断主要靠临床综合指标及对此病的高度警觉性,并动态追踪关键因素.必要时治疗性诊断.

    作者:张卫平;张红;古丽鲜.艾斯卡尔;多力坤·木扎帕;罗琼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与病理分析(附9例报告)

    目的: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水平和对此类型肾癌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9例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1996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共收治124例肾癌,其中肾嫌色细胞癌占9例(7.25%),9例肾嫌色细胞癌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证实为肾嫌色细胞癌.病理分期:pT14例,pT22例,pT3b1例,pT1N2M01例,pT2N2M01例.病理分级:G26例,G3例.7例获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2例死于心脏病,未见肿瘤局部复发,5例无瘤生存.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少见肾癌类型.根治性肾切除术是治疗肾嫌色细胞癌的首选方法.与同期、同级的其它类型肾癌相比较,肾嫌色细胞癌预后较好.

    作者:阿布力米提·木合塔尔;吾买尔·艾沙;斯拉吉丁·米吉提;迪力夏提·吾麦尔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和田地区3 500名小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和田地区小学生结核菌感染情况,为和田地区防控小儿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分别在和田市、墨玉县、喀尔塞乡及昆其村随机抽取4所小学,7~14岁儿童共3 540名,在学生中开展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TB-PPD)测试.结果:3 540名儿童中,阳性者249人,阳性率为7.03%;不同性别组、年龄组、民族组及区域组的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及其构成比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卡痕组之间试验结果及其构成比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卡痕者的试验阳性率高于有卡痕者.结论:PPD实验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筛检结核感染及肺结核的方法,根据试验结果采取不同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结核病在学校的传播和流行.

    作者:古丽鲜·艾斯卡尔;张卫平;韩文;董菊;多力坤·木扎帕尔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外周动脉阻塞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外周动脉阻塞性疾病(PAD)的关系.方法:将门诊和住院的212例明确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入选为研究对象,测量踝臂指数(ABI),ABI<0.9诊断为PAD.将研究对象分为PAD组48例,非PAD组164例,测定其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尿酸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PAD组血尿酸水平平均为(350.12±105.84)μmol/L,明显高于非PAD组(332.27±100.4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外周动脉疾病有关.

    作者:刘继文;董丽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40例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早期诊断要点.方法:分析总结我科40例疑诊AD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全部或部分行心电图、X线胸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TA.结果:上述检查中,诊断符合率分别为0%(0/40)、25.0%(3/12)、88.9%(32/36)、100%(13/13).结论:心电图、X线胸片对AD不能明确诊断,仅可做筛选;超声心动图对AD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作首选;CTA对AD起确诊作用,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也能初步诊断AD.

    作者:阿得力·艾山;马合木提江·木合塔尔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急性肺梗塞13例诊治体会

    肺梗塞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我国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是呼吸科急危重症之一,因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均不具有特异性,误诊、漏诊较多,且病死率高.提高肺梗塞的诊断意识和掌握肺梗塞诊断技术是早期做出正确诊断的关键.现将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13例肺梗塞患者的资料作一总结分析.

    作者:蔡强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结肠水疗法结合健康教育临床观察157例

    结肠水疗法是通过仪器控制一定的压力和温度,将经过过滤、消毒的温水注入肠道,对整个肠道进行分段清洗,帮助患者清除结肠粪便残渣,作用于整个结肠,达到结肠完全清洁的一种治疗和保健方法.在护理上怎样配合开展患者健康教育,以保证患者积极协作成为护上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应用健康教育干预,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对接受结肠水疗法的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宣教,使患者了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取得满意的效果.我科从2005年4月开始采用JS-308D结肠透析机,临床观察患者15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阿丽艳·阿合麦提;张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小儿肺结核痰涂菌临床研究进展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是危害小儿健康的严重疾病.由于结核杆菌(bacillus tuberculosis)阳性是确诊小儿肺结核的金标准,对于疑难病例的诊断至关重要,并且能提供药敏结果,因此强调常规进行细菌学检查.

    作者:布力布丽·巴哈提;张卫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新疆医科大学

主办:新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