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复方沙棘籽油栓联合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

温红

关键词:复方沙棘籽油栓, 奥硝唑, 联合用药, 滴虫性阴道炎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沙棘籽油栓联合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医院妇科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就诊的167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7例采用阴道给复方沙棘籽油栓和口服奥硝唑片治疗,对照组80例口服奥硝唑片治疗。将两组临床症状改善和疗效以及患者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48.75%)显著高于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12.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复方沙棘籽油栓与奥硝唑联合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疗效显著提高,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抢救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干预对策

    目的探究急诊抢救室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对璧山县中医院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出现急诊抢救室医院感染的166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对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进行探讨。结果单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院内环境、抢救器械、医护人员意识和医疗废弃物等5项因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医疗废弃物为保护因素(RR<1)。在多因素 COX回归分析中终确定院内环境、抢救器械、医护人员意识和医疗废弃物为影响急诊抢救室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控制院内空气质量、严格消毒手术器械、进行医护人员意识培养及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医源性感染的风险,保证患者的诊疗安全。

    作者:张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冷凝集素影响疑难配血的输血对策

    目的了解冷凝集素对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探讨由冷凝集素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疑难问题的解决办法。方法患者血清中高效价的冷凝集素可通过抗体筛选试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31例交叉配血不合患者血清中均检出有冷凝集素存在,导致交叉配血不合。冷凝集效价测定在1∶32~1∶1024范围之间。结论患者血清中冷凝集素是导致临床疑难交叉配血不合的重要因素之一,在37℃条件下,联合采用盐水、酶和经典的抗球蛋白法3种方法配血,配合型输注,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谭庆芬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综合干预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疗效和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疗效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产科妊娠期糖尿病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系统化健康宣教、医学营养疗法、运动疗法、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等综合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疗效(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和母婴结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羊水过多、早产、剖宫产和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羊水过多、早产、剖宫产和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干预治疗显著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邹莉;朱玉莲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142例血红蛋白H病患者血液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贫)血红蛋白H病(HbH病)在临床血液学参数分析及分子生物学检测中的特点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市农村地区142例用分子生物学诊断为HbH病患者的CE结果和相关的血液学指标。结果142例HbH病患者中,缺失型HbH病89例,占62.68%,非缺失型HbH病53例,占37.32%;缺失型HbH病CE可见HbH峰,HbCS复合HbH病既可见HbH峰,又可见HbCS峰。血红蛋白电泳及血液学分析显示非缺失型HbH病患者的HbH水平及贫血程度高于缺失型HbH病(P<0.05)。结论南宁市农村地区HbH病基因突变类型多样,以缺失型为主;HbCS复合HbH病在CE中可出现特异的HbCS峰;高HbH含量以及CS链在红细胞膜上的聚集是造成HbCS复合HbH病患者临床表现比缺失型HbH病患者严重的主要原因。

    作者:阮丽明;周艳洁;朱茂灵;丁进龙;何桂琼;梁萧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麻杏甘石汤加味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儿童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临床确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儿童随机分为3组,西医组给予常规的改善通气,解痉平喘,抗炎等治疗;中医组,中医辨证后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味内服;联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观察3组治疗效果。结果中西医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中西医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单纯中医治疗组及单纯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显著,与西医联合治疗可大大提高疗效。

    作者:厉艳合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苦参碱和肝复乐治疗肝纤维化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

    目的分析苦参碱和肝复乐治疗肝纤维化后血清透明质酸(H A )、层黏连蛋白(L N )、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的变化。方法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 H A、L N、PCⅢ及C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A、LN、PCⅢ及C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和肝复乐对肝纤维化治疗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志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新型肝损伤血清标志物 Pep5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血清多肽Pep5的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 ),用于判定肝损伤进程的研究。方法以待测血清样本稀释液包被酶联板,5%脱脂奶粉封闭,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Pep5单克隆抗体作为标记抗体,建立定量检测人血清多肽 Pep5的ELISA ,并用于临床检测690例肝损伤及健康血清样本。结果灵敏度为1.25 ng/mL ;线性范围(0~24 ng/mL )内相关系数为0.9987;与乙酰胆碱酯酶、层黏连蛋白、透明质酸、三型前胶原交叉反应率小于1.00%;添加回收率在99.09%~107.08%;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 )分别为5.62%~7.32%、6.21%~6.45%。与其他肝损伤指标乙酰胆碱酯酶试剂盒进行对比试验,表明两种检测方法有一定的相关性( r=0.68)。临床检测结果表明血清多肽Pep5水平随着肝损伤程度加重而升高,与正常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多肽Pep5可用于肝损伤进程定量血清学检测,检测方法简便、可靠,为后续深入研究多肽Pep5的功能及相关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傅海媛;侯利平;周晓明;黄亚娟;宋纯艳;孙云波;汪洋;杨保安;肖汉族;甄蓓;魏开华;王海滨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病例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病例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病例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结果实验组理论考试和阅片技能测试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96.4%的学生赞成采用病例教学法。结论病例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体现医学影像学的桥梁课作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实现中医院校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闵晓黎;吕红玲;俞桦;李潇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广西地区壮族瑶族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壮族、瑶族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H PA )1~17bw基因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广西地区100例壮族和100例瑶族健康个体进行 HPA 1~17bw系统基因分型,比较壮族和瑶族的 HPA基因频率。结果等位基因a是广西地区壮族、瑶族健康个体主要的 HPA1~17bw基因型别。在H-W平衡检验中,瑶族健康人群 HPA1~17bw基因多态性中除 HPA1、2、6外,其他均符合H-W群体遗传平衡法则(P>0.05);壮族健康个体中,所有 HPA各系统符合 H-W群体遗传平衡法则(P>0.05)。瑶族和壮族 HPA系统抗原不配合率分析中,HPA3和 HPA15不配合率高,皆超过30%。比较两个民族的基因频率,发现瑶族的 H PA-3和H PA-15的基因多态性明显低于壮族(χ2=12.242,P=0.002;χ2=6.209,P=0.045)。结论广西地区壮族和瑶族 HPA基因多态性分布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特别是 HPA-3和 HPA-15系统杂合度高,抗原分布不配合比例相对高,在临床配合性血小板输注中必须加以重视。

    作者:杨兰;梁秀云;曾江辉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颈胸段脊柱病变的外科治疗进展

    近年来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的发展以及脊柱外科治疗理念的不断完善,颈胸段脊柱病变的外科治疗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本文就此节段的应用解剖、主要病变、外科手术方式进行综述[1-2]。

    作者:刘港(综述);权正学(审校)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内科休克患者血钾钠与肾功能的关系研究

    目的分析内科休克患者血钾钠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搜集重庆某医院2011年内科住院的休克患者相关资料,分析血钾钠及肾功能关系。结果本研究中内科休克患者以心源性休克为主(73%),休克患者42%有血钾或血钠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29%,高钠血症13%,低钾血症7%,高钾血症16%。血钾正常组、低钾血症组、高钾血症组组间血清肌酐、血清尿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尿素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钾血症组血清肌酐、血清尿酸高(P<0.05);血钠正常组、低钠血症组、高钠血症组,3组间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尿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休克患者补液治疗应参考其血钾、血钠情况,血清肌酐、血清尿酸高的患者要注意防止高钾血症。

    作者:杨波;刘浩宇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新疆伊犁地区2007~2011年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新疆伊犁地区无偿献血者状况,指导献血者招募,确保血液安全。方法对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心血站2007~2011年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的不合格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中献血总人数83199例,检测不合格总数2667例,平均不合格率3.2%,低于其他地区。结论在政府支持与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不断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建立固定的献血者队伍,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

    作者:杜文阁;朱四周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血浆 D-二聚体检测在新生儿窒息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对20例健康新生儿及38例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进行D-二聚体检测,比较各组间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差异。结果对照组、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血浆D-二聚体测定值分别为(1.1±0.5)、(3.9±1.2)、(9.0±2.5)μg/mL ,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由此提示新生儿体内凝血功能出现紊乱、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作者:于桥爱;唐宁;严提珍;韦海春;刘岩;高干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贫困地区眩晕患者健康指导现状的调查研究

    目的对贫困地区眩晕患者健康指导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探讨其发展趋势。方法调查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河北省赞皇县医院收治的眩晕患者20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观察组实施护理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入院后即调查患者的健康指导内容包括眩晕的诱因、疾病性质、维持服药的意义、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正确选择就医途径、对治疗的期望值、患者回归社会注意事项、出院后电话咨询的意义、眩晕症的相关知识、饮食结构等的知晓情况,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影响贫困地区眩晕症患者疾病的因素包括性别、人均月收入、付费方式、知识水平等,观察组对于疾病一般知识知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贫困地区眩晕患者对健康指导内容知晓率较低,应不断提高、规范健康指导方法的科学性,加强临床路径探索,加速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深入发展,促进健康教育在贫困地区临床的科学、深入、广泛开展。

    作者:褚彦君;王素蛟;张爱月;冯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腺症35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腺症的疗效。方法70例子宫肌腺患者按照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甲基睾丸素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结果(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2)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红蛋白均明显上升,子宫体积、子宫厚度和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除VAS评分外,观察组血红蛋白,子宫体积和子宫厚度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腺症效果确切,值得临床考虑。

    作者:魏紫婷;伍椅铭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C 反应蛋白检测在重症肺炎疗效评价中的意义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重症肺炎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将100例重症肺炎患者按住院4周内是否死亡分为观察组(生存患者)和对照组(死亡患者),比较分析住院第1~7天CRP、体温、白细胞计数(WBC)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住院第1天体温、WBC、CRP和PaO2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5.8%、19.7%、100.0%、37.9%,对照组分别为73.4%、37.2%、100.0%、67.5%,各指标检测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从第3天起WBC、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体温和 PaO2恢复正常;对照组各指标无明显改善。结论血清CRP水平定期检测有利于重症肺炎治疗效果评价,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李兵;张冰雁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血糖波动及血管新生与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及外周血丙二醛(MDA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内皮祖细胞(EPCs)在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LL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 T2DM 合并 LLA的患者为LLA组,40例T2DM排除LLA的患者为DM组及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动态血糖检测,测定外周血MDA、bFGF、EPCs ,评价下肢血管病变程度,LLA组再根据糖化血红蛋白达标与否分为达标组和非达标组,达标组再分为血糖波动值(MAGE)升高组和MAGE正常组。结果 LLA组、DM 组和对照组MAGE、MDA、bFGF、EP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LA组和DM 组MAGE、MDA、bFGF、EP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组和非达标组亚组MAGE、MDA、bFGF、EPCs及病变程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GE升高组和MAGE正常组MDA、bFGF、EP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糖尤其是血糖波动诱导的氧化应激与血管新生异常密切相关,在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应加强对血糖波动的控制。

    作者:常俊佩;辛宁;刘瞐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胎盘病理检查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病理改变,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与胎盘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 H E染色法观察正常胎盘3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36例的病理表现,分析及总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的病理改变特点。结果与正常足月胎盘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子宫胎盘细胞滋养细胞增生、合体细胞结节增多、绒毛血管减少或淤血、纤维素样坏死,胎盘部分梗死,钙盐沉着,绒毛间隔狭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胎盘绒毛血管和胎盘床螺旋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管壁纤维素样坏死及急性动脉粥样硬化等改变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胎盘组织中细胞滋养细胞增生等病理改变是导致胎盘缺血缺氧,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作者:高霞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老年膝关节化脓性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关节镜诊治

    目的探讨老年膝关节化脓性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观察采用关节镜诊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150例老年膝关节感染临床病例,对发生膝关节化脓性感染的80例患者的病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采取关节镜诊治治疗;另外随机选取同期70例采用开放手术加术后持续灌注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外伤手术史、侵袭性操作、抗生素使用不规范、既往有膝关节封闭治疗、存在易感性、并发基础疾病是老年膝关节化脓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关节镜治疗老年膝关节化脓性感染较开放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治疗老年膝关节化脓性感染临床效果满意,安全性好。

    作者:董长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对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影响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长托宁)对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和丙二醛(M DA )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96只健康SD大鼠,并随机分成4组,每组24只,分别定义为伪手术组(S组)、再灌注山莨菪碱组(A组)、再灌注生理盐水组(IR组)、再灌注长托宁组(P组),对于S组动物只对其双侧横突孔进行分离,不灼闭双侧椎动脉,在将双侧颈总动脉予以分离出后不进行结扎。在再灌注前P组与A组分别立即展开腹腔注射长托宁2 mg/kg和山莨菪碱10 mg/kg。24 h亚组在再灌注12 h后再进行1次重复腹腔注射,剂量与上次相同。对于IR组则是在相对应的时间对其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分离切取脑组织后对MDA以及SOD进行检测。结果 IR组、A组、P组大鼠的SOD活性均明显较S组大鼠低,但MDA含量均显著较S组大鼠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以及P组大鼠的SOD活性较IR组大鼠高,MDA含量均较IR组大鼠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大鼠的SOD活性较A组大鼠高,然MDA的含量则较A组大鼠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托宁对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能够产生相对良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廖霖;赵万;张帆;陈锋;陈义泉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