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病例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闵晓黎;吕红玲;俞桦;李潇

关键词:病例教学法, 中医院校, 医学影像教学
摘要:目的探讨病例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病例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结果实验组理论考试和阅片技能测试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96.4%的学生赞成采用病例教学法。结论病例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体现医学影像学的桥梁课作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实现中医院校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心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查找与管理措施

    心内科患者的病情来势凶猛,通常具有多变性、突变性的特点[1-2]。所以建立一套针对护理安全隐患的护理管理措施势在必行,本文将本院心内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与其对应的护理管理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杨玉玲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纤维蛋白原及纤溶性指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水平,探讨纤溶活性增强与COPD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靖江市中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50例COPD患者,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90例(AECOPD组)、COPD稳定期患者160例;另外同期选取该院体检中心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血浆FIB、FDP和D-D水平。结果(1) COPD患者组FIB、FDP和D-D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5.18±1.51)g/L、(6.95±3.17)mg/L、(2.38±1.12)mg/L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ECOPD组分别与COPD稳定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FIB、FDP和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但COPD稳定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除D-D[(0.87±0.43) mg/L]升高明显外(P<0.01),FIB和FD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轻度升高(P<0.05)。结论监测COPD患者的体内的FIB、FDP和D-D水平,为COPD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亢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黄永东;吴敏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冷凝集素影响疑难配血的输血对策

    目的了解冷凝集素对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探讨由冷凝集素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疑难问题的解决办法。方法患者血清中高效价的冷凝集素可通过抗体筛选试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31例交叉配血不合患者血清中均检出有冷凝集素存在,导致交叉配血不合。冷凝集效价测定在1∶32~1∶1024范围之间。结论患者血清中冷凝集素是导致临床疑难交叉配血不合的重要因素之一,在37℃条件下,联合采用盐水、酶和经典的抗球蛋白法3种方法配血,配合型输注,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谭庆芬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探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患有颈椎病的患者80例,分别对患者行X线平片(X-Ray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 T )、磁共振成像(MRI)、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结合临床表现症状,进行比较影像学分析。结果检查结果显示,这5种方法的诊断灵敏度都在90%以上,同时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图像各有不同,X线平片检查适用于神经根型的颈椎病检查,CT 和MRI检查都适用于脊髓型的颈椎病检查,CTA和MRA检查更适用于椎动脉型的颈椎病检查。另外还发现针对食道压迫型的颈椎病检查可以采用X线平片检查结合食道造影。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患者采用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案有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率,缩短临床诊断时间,有利于临床医生及时治疗。

    作者:陈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足月胎膜早破孕妇阴道分泌物中细胞因子与分娩发动时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孕妇阴道分泌物中细胞因子与分娩发动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合川区人民医院妇产科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分娩的90例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宫颈分泌物及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IL)-6和IL-8水平,据破膜后分娩发动时间小于24 h、>24 h分为A组和B组,比较不同分娩发动时间孕妇宫颈分泌物及血清中的IL-6和IL-8水平。结果 A组患者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B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孕妇宫颈管内口及阴道后穹窿分泌物IL-6和IL-8水平能够早期预测胎膜早破与分娩发动时间的关系。

    作者:刘洋铭;董晓静;周亚蓉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黄石市阳新县三医院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神经外科择期全麻下开颅手术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n=40)与芬太尼组(n=40),比较两种麻醉药物对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相关时间、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P<0.05)。芬太尼组气管插管前及气管插管后3 min ,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均较舒芬太尼明显上升(P<0.05)。舒芬太尼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较芬太尼组明显缩短(P<0.05);拔管后5 h舒芬太尼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芬太尼组。结论应用舒芬太尼麻醉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镇痛作用强,术后拔管时间短、意识恢复快。

    作者:冯光大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尿清蛋白质控品的研制及室间质评的调查

    目的制备尿清蛋白室内质控品,并进行室间质评调查。方法选取患者尿液样本,离心取上清液,加入乙二醇作为稳定剂,叠氮钠作为防腐剂,分装保存,观察稳定性和瓶间差,并进行室间质评调查。结果自制的尿清蛋白质控品除4℃保存的低值质控品外,CV均小于10%,有较好的稳定性,尤其在前3个月;此外,自制质控品的瓶间差较小,高值质控品瓶间差仅0.67%和0.81%,同时质控品的保存温度对瓶间差的影响很小。在全市的室间质评调查中低值质控品 CV 为63.3%(29.1%~70.3%);高值质控品 CV 为20.5%(15.9%~22.3%)。结论研制的尿清蛋白质控品的稳定性较好,易于制备,可应用于临床实验室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

    作者:崔小璠;刘蕊;杨彬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幽门螺杆菌家庭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家庭内的感染情况并找出可能的传播途径。方法采用13 C呼气试验对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室行 H p感染检测的患者893例,找出不同年龄段儿童 H p的感染率;随机抽取其中389例儿童的父/母同时行13 C呼气试验,比较父/母 H p感染与儿童 H p感染有无相关性。结果13 C呼气试验检测结果显示,Hp感染率1.9~3.5岁达21.2%,3.6~6.5岁增至43.6%,6.6~12.0岁增至47.8%,12.1~16.0岁时感染率维持在52.4%;父/母 H p检测阳性率为63.5%。父/母 H p检测阳性时,儿童 H p感染率为84.61%;父/母 H p检测阴性时,儿童H p感染率为44.36%。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2, P<0.01)。结论儿童 Hp感染随年龄增长阳性率呈上升趋势,Hp阳性父/母的儿童更易被 Hp感染,Hp传播呈家庭聚集现象。

    作者:丁春生;王靖;李秋波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32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血必净组、乌司他丁+血必净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浆脂多糖(L PS )、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白细胞介素(IL )-6、IL-10、降钙素原(PC T )浓度,并统计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 U )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浆LPS、TNF-α、IL-6、PCT浓度、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生存率均优于单一治疗组。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能够显著改善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病情,降低脓毒症的病死率。

    作者:赵广阔;刘永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2012年江西省临床实验室凝血试验室内质控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江西省临床实验室凝血试验室内质控现状。方法采用信函的方式,对室内质控的质控物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纤维蛋白原(FIB)的2012年8月及累积室内质控结果、质控规则等项目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回报实验室数为119家,回报率为47.79%,其中采用1个水平质控物的有59家,2个水平质控物的有58家,3个水平质控物的有2家;使用单个控制规则判断是否失控的有20家,使用多规则控制方法的有61家,38家未填写质控规则;PT、APTT、FIB室内质控结果精密度分别不超过3.75%、3.75%、5%的实验室不足半数。结论本省各级医院临床实验室医学检验室内质控尚未做到日常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作者:贺葵阳;万本愿;吴茂红;姜青龙;李新善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O ct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

    目的探讨宫颈癌细胞中干细胞关键转录因子Oct4的表达情况及意义,并探讨Oct4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0例宫颈癌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组织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 Oct4的表达及 PCR检测所有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 DNA感染情况。结果宫颈癌组织Oct4阳性表达率为90%(18/20),CIN中为50%,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相比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宫颈癌组织中Oct4的表达不仅与其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与 H PV感染也有关,表现为 HPV16/18 DNA阳性个体中Oct4阳性率高,而 HPV16/18 DNA阴性个体中Oct4阳性率低。结论联合检测Oct4和高危型 HPV DNA可作为宫颈癌一个敏感性、特异性的标志和治疗靶点。

    作者:黄平;黄慧;李蓉;陈光元;敬宗玉;谢家滨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IC P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恩施州中心医院妇产科IC P患者184例,分为中医组(90例)和中西医结合组(94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中医组90例中,早产儿16例(17.78%),胎儿宫内窘迫12例(13.33%),剖宫产59例(65.56%),1例围产儿死亡(1.11%),产后出血3例(3.33%)。中西医结合组94例中,17例早产(18.09%),胎儿宫内窘迫14例(14.89%),剖宫产60例(63.83%),产后出血2例(2.13%)。两组患者妊娠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密切监测、及时终止妊娠是降低IC P患者围生儿死亡和产后出血的主要措施。

    作者:朱仕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法舒地尔对合并肺动脉高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合并肺动脉高压COPD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疗程15 d。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肺动脉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法舒地尔治疗后肺动脉压为(41.24±7.68)mmHg,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肺动脉压(49.56±4.0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法舒地尔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TNF-α(28.19±5.27)ng/L,IL-8(21.68±4.35)ng/L,CRP(40.79±1.97)mg/L,低于治疗前TNF-α(48.09±6.58)ng/L,IL-8(37.98±6.79)ng/L,CRP(71.36±3.2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法舒地尔治疗组肺动脉压与TNF-α、IL-8、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法舒地尔治疗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可降低肺动脉压,降低炎性因子TNF-α、IL-8、CRP水平;肺动脉压及炎性因子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王昌锋;吴雪花;张华希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试剂对总胆汁酸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TG)与总胆固醇(TC)试剂对血清总胆汁酸(TBA)检测结果的影响及解决办法。方法收集健康体检者标本血清10份,分别使用两种方法测定血清TBA的含量。第一种方法分别在血清中加入少量的TG和TC ,然后再测定血清TBA的含量。第二种方法则在血清中加入少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然后测定血清TBA含量。后再对TC和 TG试剂进行同样的TBA含量的测定。结果加入少量生理盐水的10份血清标本的 TBA结果均值为7.2μmol/L ;而分别加入少量 TG和 TC的血清样本检测结果均值分别为13.5μmol/L 和14.3μmol/L ,这两种方法测定所得的TBA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和 TG试剂中也测出含有TBA。结论通过特殊清洗液的清洗,可以有效减少TG与TC试剂对TBA值检测的影响。

    作者:张翠莉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实验室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PLT)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同期住院符合条件的败血症患儿37例、局部感染患儿36例、非感染患儿30例,用酶联荧光分析法定量测定PCT ,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 ,用LH75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结果 PCT和CRP水平在败血症组治疗前均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0.01),且二者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显著下降(P<0.01);而败血症组WBC计数和PLT 水平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阳性似然比分别为89.2%、90.0%、91.7%、87.1%、0.79和8.92,为4项指标中高。联合检测PCT、CRP、WBC、PLT ,则其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达100%。4项指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0.733、0.580、0.621。结论联合检测PCT、CRP、WBC计数和PLT能提高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特异度,诊断价值比单项检测更高。

    作者:钟一鸣;谷秀梅;刘文恩;龚志军;李艳明;陈丽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 )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自愿选择PICC置管的住院肿瘤患者,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传统的PICC置管方法,改良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9号头皮针头替代赛丁格套件中的18G套管针)进行穿刺置管,记录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渗血、静脉炎发生率和VAS评分,观察置管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分变化。结果改良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5),穿刺点渗血和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置管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改良组评分比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应用于肿瘤患者PICC置管可有效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和静脉炎发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心理健康。

    作者:朱竹华;顾菊凤;曹岳蓉;范晓华;姚洪芳;刘琼洁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2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对Ⅳ期胃癌腹膜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CA)19-9联合检测在Ⅳ期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诊断、鉴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胃癌腹膜转移患者、无腹膜转移胃癌患者和正常人群进行血清CEA、CA19-9检测,分析两者联合检测在诊断和鉴别Ⅳ期胃癌腹膜转移中的作用。结果转移组血清CEA和CA19-9水平分别为(58.42±9.61)μg/L和(72.55±13.73)U/mL ,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无转移胃癌组CEA和CA19-9水平分别为(27.41±13.84)μg/L和(33.49±9.37)U/mL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胃癌腹膜转移患者CEA和CA19-9阳性率分别为79.1%和70.9%,胃癌腹膜无转移两种阳性率分别为39.1%和51.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对照组中两者标记物检测均为阴性。胃癌腹膜转移患者血清CEA和CA19-9水平与肿瘤的大小、淋巴转移及腹水情况正相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年龄和性别无关。结论 CEA和CA19-9水平在诊断Ⅳ期胃癌腹膜转移中有着重要作用,二者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该病临床诊断方法,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成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C 反应蛋白检测在重症肺炎疗效评价中的意义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重症肺炎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将100例重症肺炎患者按住院4周内是否死亡分为观察组(生存患者)和对照组(死亡患者),比较分析住院第1~7天CRP、体温、白细胞计数(WBC)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住院第1天体温、WBC、CRP和PaO2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5.8%、19.7%、100.0%、37.9%,对照组分别为73.4%、37.2%、100.0%、67.5%,各指标检测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从第3天起WBC、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体温和 PaO2恢复正常;对照组各指标无明显改善。结论血清CRP水平定期检测有利于重症肺炎治疗效果评价,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李兵;张冰雁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37例脑梗死患者和133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 Hcy水平。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将患者分成轻、中、重3组,并分析各组 H cy水平与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 H cy 水平为(21.39±9.02)μmol/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74±3.11)μmol/L ,且随病变程度增加而升高;其轻、中度组 Hcy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 r=0.569,P<0.01和 r=0.604,P<0.01);而重度组 H cy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无相关性( r=0.037,P>0.05)。结论 H cy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季雄娟;陆胜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分离胶促凝管和血糖管的血糖测定比对研究

    目的研究国内外分离胶促凝管和血糖管在不同时间段内血糖值的稳定性。方法通过氧化酶法检测分离胶促凝管和血糖管在2h和6h内血糖值的比较和分析来考察血糖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分别以国外进口的分离胶促凝管和血糖管检测值为参照。结果阳普医疗的分离胶促凝管和血糖管分别与进口的分离胶促凝管和血糖管在血糖检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线性回归系数在0.95以上,且血糖值在3个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值符合临床可接受性评价标准。结论阳普分离胶促凝管和血糖管与进口的分离胶促凝管及血糖管在血糖检测上无明显差异。

    作者:欧阳辉;降海涛;许铭飞;吴海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