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葵阳;万本愿;吴茂红;姜青龙;李新善
为了避免药源性事件发生,医院医务科、护理部和药剂科应共同加强临床安全用药与缺陷风险管理,从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大限度地减少医疗护理差错,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李宁;王群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妊娠糖尿病(GDM )发病的关系。方法按病例-对照设计的方法,选取GDM患者和健康妊娠对照各80例作为受试对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受试者体内血糖和肝功能等指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基因测序法对所有受试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上的 rs1544410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使用SPSS13.0进行 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结果两组人群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 rs1544410的G/A 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b型基因型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bb型(P<0.05),两组的肝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rs1544410多态性位点与南京地区汉族妊娠糖尿病具有相关性。
作者:祁娟;许烨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达到换血标准的108例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换血前后采血进行血清胆红素、血常规、电解质、血糖监测。结果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比较,换血后明显降低(P<0.01),血钾、血小板也显著降低(P<0.01和0.05),钠、钙、血红蛋白、血糖在换血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换血还可能导致心率增快、呼吸不规则、休克、穿刺肢体肢端血供不良等少见的、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好,同时也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换血指征。
作者:高瑾;赵玫;宝凌云;吴霞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病例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病例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结果实验组理论考试和阅片技能测试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96.4%的学生赞成采用病例教学法。结论病例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体现医学影像学的桥梁课作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实现中医院校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闵晓黎;吕红玲;俞桦;李潇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对耳源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C T、M RI特点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耳源性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 T、M RI表现。结果临床表现:中耳乳突炎症状;颞骨岩部炎症状;颅内压增高。CT表现:横轴位CT见病侧天幕呈等或高密度,强化显著,范围达同侧及对侧幕切迹。冠状位平扫、增强CT见增厚天幕,病侧颞枕叶出现脑水肿。MRI表现:病侧天幕增厚广泛。DWI、FLAIR序列均呈低信号,呈长T1、短T2信号,强化显著,矢状位、冠状位表现好。结论 MRI、CT 显示中耳乳突炎同侧天幕增厚广泛、信号异常、密度增高且强化显著,可以成为耳源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的诊断标准。
作者:朱峰;董险峰;张振明;张海燕;张丽艳;张玉玲;高志刚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新疆伊犁地区无偿献血者状况,指导献血者招募,确保血液安全。方法对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心血站2007~2011年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的不合格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中献血总人数83199例,检测不合格总数2667例,平均不合格率3.2%,低于其他地区。结论在政府支持与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不断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建立固定的献血者队伍,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
作者:杜文阁;朱四周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观察B-型尿钠肽(BNP)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红蛋白(MYO)在冠心病中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评价其在冠心病诊疗方面的价值。方法测定20例稳定型心绞痛(S A )、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非冠心病(NS)患者全血BNP与 HS-CRP、MYO的浓度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NP与hs-CRP在AMI组明显升高,SA和 UA组次之,MYO在AMI组升高明显,而SA组和UA组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BNP与hs-CRP、MYO正相关,3者显著升高可辅助临床诊断急性心梗,BNP与hs-CRP升高可以鉴别SA和UA。
作者:徐志云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 )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自愿选择PICC置管的住院肿瘤患者,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传统的PICC置管方法,改良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9号头皮针头替代赛丁格套件中的18G套管针)进行穿刺置管,记录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渗血、静脉炎发生率和VAS评分,观察置管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分变化。结果改良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5),穿刺点渗血和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置管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改良组评分比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应用于肿瘤患者PICC置管可有效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和静脉炎发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心理健康。
作者:朱竹华;顾菊凤;曹岳蓉;范晓华;姚洪芳;刘琼洁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近年国内外对医院感染的感染源、传播途径、细菌定植等同源性分析成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研究热点之一[1-2]。本文仅就医院感染同源性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分析方法及应用进展简要综述。
作者:李传杰(综述);罗晋卿(审校)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脂代谢与免疫球蛋白(IgM、IgA、IgG)在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COPD患者36例为病例组,选取3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脂代谢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水平为(11.67±3.52)g/L ;对照组为(11.20±2.67)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但两组Ig M和Ig 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加重期患者脂代谢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呼吸道感染有关,因此应早期观察载脂蛋白变化,做到及时预防。
作者:赵万春;范成文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苦参碱和肝复乐治疗肝纤维化后血清透明质酸(H A )、层黏连蛋白(L N )、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的变化。方法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 H A、L N、PCⅢ及C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A、LN、PCⅢ及C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和肝复乐对肝纤维化治疗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志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艰难梭菌(C d )是革兰阳性厌氧芽孢杆菌,能引起伪膜性肠炎等感染性疾病(CDI)。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NAP1/027克隆株在世界范围内传播,CDI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不断增加。在加拿大、美国和英国相继导致医院内及社区流行,已被公认为发达国家重要的医院内感染病原菌之一[1]。住院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可杀灭肠道内敏感细菌,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导致Cd过度生长并释放毒素,与CDI密切相关的毒素包括T cdA和T cdB。美国感染病协会2010年版的CDI诊断标准包括:(1)有腹泻症状,24 h内排未成形便大于或等于3次;(2)大多数患者近8周内使用过抗生素;(3)粪便中检出产毒型Cd或Cd毒素,或结肠镜检或组织病理检查发现伪膜性肠炎[2]。其中腹泻症状与抗生素使用为非特异指标;病理学检查为有创操作,不适于常规开展。因此,准确、快速的实验室检验结果对CDI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CDI检测方法种类较多,它们各自有优势和局限性,本文对CDI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郭晓月(综述);黄磊(审校)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如何建立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机制,本院护理部提出“两知道、两不让”的管理目标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本科通过6个月的运行,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便贞;赵玉英;张香云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影响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总结应对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2月到2012年11月行胆囊切除术的4300例临床病例作为调查对象,对其中25例胆管损伤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术中无胆管造影、胆囊三角解剖异常、手术经验欠缺是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既往史、血总胆红素浓度、胆囊壁厚度、胆总管直径、临床分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进行危险因素分析,胆囊三角解剖结构、手术经验是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32和0.041)。结论在胆囊切除术中,要尽可能考虑到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避免损伤胆管,以便降低患者痛苦,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姚光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老年膝关节化脓性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观察采用关节镜诊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150例老年膝关节感染临床病例,对发生膝关节化脓性感染的80例患者的病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采取关节镜诊治治疗;另外随机选取同期70例采用开放手术加术后持续灌注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外伤手术史、侵袭性操作、抗生素使用不规范、既往有膝关节封闭治疗、存在易感性、并发基础疾病是老年膝关节化脓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关节镜治疗老年膝关节化脓性感染较开放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治疗老年膝关节化脓性感染临床效果满意,安全性好。
作者:董长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胰岛自身抗体检测在糖尿病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7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组,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检测胰岛细胞抗体(IC A )、谷氨酸脱羟酶抗体(GADA)及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并对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ICA阳性率为40.0%, GADA阳性率为60.8%,IAA阳性率为33.3%,三种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GADA 阳性率高于ICA和IAA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组与阴性组在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两项指标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空腹血糖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DA、ICA和IAA联合检测可为1型和2型糖尿病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杨秉潜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水平,探讨纤溶活性增强与COPD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靖江市中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50例COPD患者,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90例(AECOPD组)、COPD稳定期患者160例;另外同期选取该院体检中心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血浆FIB、FDP和D-D水平。结果(1) COPD患者组FIB、FDP和D-D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5.18±1.51)g/L、(6.95±3.17)mg/L、(2.38±1.12)mg/L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ECOPD组分别与COPD稳定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FIB、FDP和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但COPD稳定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除D-D[(0.87±0.43) mg/L]升高明显外(P<0.01),FIB和FD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轻度升高(P<0.05)。结论监测COPD患者的体内的FIB、FDP和D-D水平,为COPD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亢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黄永东;吴敏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疗程均为12周。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10~30 mg/d口服,2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寻找错误认知,论证、分析和重建合理认知,强化重建认知)。观察治疗前、治疗12周后患者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分、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疗效和生活质量量表(SQLS)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BPRS、SAPS、SAN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各项评分显著降低(P<0.05),但观察组降低比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TESS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两组SQLS各项评分均明显减少,但观察组减少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阿立哌唑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可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严叶良;陆晋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PLT)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同期住院符合条件的败血症患儿37例、局部感染患儿36例、非感染患儿30例,用酶联荧光分析法定量测定PCT ,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 ,用LH75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结果 PCT和CRP水平在败血症组治疗前均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0.01),且二者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显著下降(P<0.01);而败血症组WBC计数和PLT 水平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阳性似然比分别为89.2%、90.0%、91.7%、87.1%、0.79和8.92,为4项指标中高。联合检测PCT、CRP、WBC、PLT ,则其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达100%。4项指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0.733、0.580、0.621。结论联合检测PCT、CRP、WBC计数和PLT能提高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特异度,诊断价值比单项检测更高。
作者:钟一鸣;谷秀梅;刘文恩;龚志军;李艳明;陈丽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CA)19-9联合检测在Ⅳ期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诊断、鉴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胃癌腹膜转移患者、无腹膜转移胃癌患者和正常人群进行血清CEA、CA19-9检测,分析两者联合检测在诊断和鉴别Ⅳ期胃癌腹膜转移中的作用。结果转移组血清CEA和CA19-9水平分别为(58.42±9.61)μg/L和(72.55±13.73)U/mL ,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无转移胃癌组CEA和CA19-9水平分别为(27.41±13.84)μg/L和(33.49±9.37)U/mL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胃癌腹膜转移患者CEA和CA19-9阳性率分别为79.1%和70.9%,胃癌腹膜无转移两种阳性率分别为39.1%和51.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对照组中两者标记物检测均为阴性。胃癌腹膜转移患者血清CEA和CA19-9水平与肿瘤的大小、淋巴转移及腹水情况正相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年龄和性别无关。结论 CEA和CA19-9水平在诊断Ⅳ期胃癌腹膜转移中有着重要作用,二者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该病临床诊断方法,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成芳 刊期: 2013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