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江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再手术治疗, 临床探析
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治疗的复发原因,再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复发原因,再手术方法,再手术的疗效进行总结。结果20例再手术治疗患者经12~24个月随访,优10例(50%),良7例(35%),可2例(10%),差1例(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术前准确的定位和诊断,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提高手术的操作技术,是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治疗,提高再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患者B-型尿钠肽与超敏C反应蛋白肌红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观察B-型尿钠肽(BNP)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红蛋白(MYO)在冠心病中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评价其在冠心病诊疗方面的价值。方法测定20例稳定型心绞痛(S A )、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非冠心病(NS)患者全血BNP与 HS-CRP、MYO的浓度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NP与hs-CRP在AMI组明显升高,SA和 UA组次之,MYO在AMI组升高明显,而SA组和UA组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BNP与hs-CRP、MYO正相关,3者显著升高可辅助临床诊断急性心梗,BNP与hs-CRP升高可以鉴别SA和UA。

    作者:徐志云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急诊抢救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干预对策

    目的探究急诊抢救室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对璧山县中医院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出现急诊抢救室医院感染的166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对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进行探讨。结果单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院内环境、抢救器械、医护人员意识和医疗废弃物等5项因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医疗废弃物为保护因素(RR<1)。在多因素 COX回归分析中终确定院内环境、抢救器械、医护人员意识和医疗废弃物为影响急诊抢救室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控制院内空气质量、严格消毒手术器械、进行医护人员意识培养及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医源性感染的风险,保证患者的诊疗安全。

    作者:张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法舒地尔对合并肺动脉高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合并肺动脉高压COPD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疗程15 d。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肺动脉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法舒地尔治疗后肺动脉压为(41.24±7.68)mmHg,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肺动脉压(49.56±4.0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法舒地尔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TNF-α(28.19±5.27)ng/L,IL-8(21.68±4.35)ng/L,CRP(40.79±1.97)mg/L,低于治疗前TNF-α(48.09±6.58)ng/L,IL-8(37.98±6.79)ng/L,CRP(71.36±3.2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法舒地尔治疗组肺动脉压与TNF-α、IL-8、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法舒地尔治疗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可降低肺动脉压,降低炎性因子TNF-α、IL-8、CRP水平;肺动脉压及炎性因子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王昌锋;吴雪花;张华希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进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 L )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异常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以粒系增生为主。CM L的标志是Ph染色体t (9;22)(q34;ql1)形成Bcr-Abl融合基因[1]。与正常的C-ABL蛋白p150相比,BCR-ABL融合蛋白可引起蛋白酪氨酸激酶持续激活,使白细胞增殖失控而出现CML[2]。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数量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将CML分为三个期:慢性期(CP)、加速期(A P )和急变期(B P )。大多数患者(约90%)诊断时处于CP ,其中每年约3%~4%的患者进展为 AP ,1~2年后由AP发展为BP。约66%的患者终发展为BP ,若未接受治疗其自然病程为3年左右。BP患者若不经治疗平均存活期限为3到6个月[3]。随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问世,TKI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验证,目前对CM L的治疗已进入T K2治疗时代[4]。

    作者:郭杰(综述);冯文莉(审校)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 )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自愿选择PICC置管的住院肿瘤患者,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传统的PICC置管方法,改良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9号头皮针头替代赛丁格套件中的18G套管针)进行穿刺置管,记录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渗血、静脉炎发生率和VAS评分,观察置管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分变化。结果改良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5),穿刺点渗血和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置管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改良组评分比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应用于肿瘤患者PICC置管可有效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和静脉炎发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心理健康。

    作者:朱竹华;顾菊凤;曹岳蓉;范晓华;姚洪芳;刘琼洁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呈阳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T P )抗体检测在老年患者呈阳性原因。方法8657例行T P抗体检查的住院患者进行分析,并对大于60岁阳性患者用血清学梅毒螺旋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 PPA )、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胶体金法复测。结果阳性病例中年龄大于60岁者合计69例,占住院老年人总例数的2.43%,占总阳性患者的65.09%;阳性病例中年龄小于60岁者合计37例,占小于60岁住院总例数的0.64%,占总阳性患者的34.91%;60岁以上阳性率与60岁以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5,P<0.005)。RPR、ELISA及胶体金法检测TP抗体与TP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偏高提示所测标本中有抗类脂抗体和(或)抗梅毒抗体存在,不能作为患者感染梅毒的依据。

    作者:王靖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儿童肠道感染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测

    目的了解儿童肠道感染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情况。方法对95份腹泻患儿粪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检测毒力基因,鉴定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结果检测出15株阳性菌株,阳性率为15.8%,其中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6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4株、弥散聚集性大肠埃希菌(DAEC)4株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1株。结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儿童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临床实验室应加强对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测。

    作者:高昆;赵雪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12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脑外科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 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作者:孙动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胆碱酯酶室间质评成绩不通过的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本实验室参加广东省室间质评时胆碱酯酶成绩不通过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方法将5份室间质评血清分别用生理盐水稀释不同倍数后再次测定,并计算与靶值的偏倚。结果除2号质评血清外,其余均存在较大程度的偏倚,且该偏倚随着稀释倍数的递增而减少。结论用于室间质评的4份血清中含有抑制该厂家胆碱酯酶试剂活性的成分,该抑制作用可通过生理盐水稀释减轻和消除。

    作者:李丽;钟日辉;叶竟妍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病例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病例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病例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结果实验组理论考试和阅片技能测试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96.4%的学生赞成采用病例教学法。结论病例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体现医学影像学的桥梁课作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实现中医院校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闵晓黎;吕红玲;俞桦;李潇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的围术期护理要点及康复要点。方法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骨科2007年2月至2012年10月施行的98例膝关节镜手术,根据具体情况,制订恰当有效的护理方案,进行围术期护理,术后预防并发症及康复训练等。结果98例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康复出院。结论有效的围术期护理不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还可缩短康复期,降低致残率。

    作者:龚群英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自闭症患儿父母心理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意义分析

    目的分析自闭症儿童父母的心理状况,实施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 )对89例自闭症儿童父母进行测评。并对这些父母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对健康教育前的测评结果分别同国内常模、健康教育后比较。结果在健康教育实施前,自闭症儿童父母SCL-90、SAS、SDS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前后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闭症儿童父母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及时开展健康教育能改善其心理状况。

    作者:张银玲;罗捷;唐丽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84例2型糖尿病(DM )患者,根据视网膜是否病变分为视网膜病变组(DR)40例和无视网膜病变组(NDR)44例,选择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与对照组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TM )、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组织型纤维溶酶原激活剂(t-PA)等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DM 组患者的vWF、TM、FIB、D-二聚体(D-D)分别为144.8%±44.2%、(20.7±5.3)μg/L、(4.1±0.6)g/L、(730.0±129.9)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DR组也明显高于N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患者的hs-CRP、PAI分别为(4.2±0.5)mg/L、(48.6±12.6)μg/L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DR组患者的t-PA明显低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病情把握以及血管病变的控制有很大的益处。

    作者:卢庆乐;田玫玲;吴殿水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黄石市阳新县三医院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神经外科择期全麻下开颅手术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n=40)与芬太尼组(n=40),比较两种麻醉药物对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相关时间、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P<0.05)。芬太尼组气管插管前及气管插管后3 min ,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均较舒芬太尼明显上升(P<0.05)。舒芬太尼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较芬太尼组明显缩短(P<0.05);拔管后5 h舒芬太尼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芬太尼组。结论应用舒芬太尼麻醉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镇痛作用强,术后拔管时间短、意识恢复快。

    作者:冯光大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内科休克患者血钾钠与肾功能的关系研究

    目的分析内科休克患者血钾钠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搜集重庆某医院2011年内科住院的休克患者相关资料,分析血钾钠及肾功能关系。结果本研究中内科休克患者以心源性休克为主(73%),休克患者42%有血钾或血钠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29%,高钠血症13%,低钾血症7%,高钾血症16%。血钾正常组、低钾血症组、高钾血症组组间血清肌酐、血清尿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尿素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钾血症组血清肌酐、血清尿酸高(P<0.05);血钠正常组、低钠血症组、高钠血症组,3组间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尿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休克患者补液治疗应参考其血钾、血钠情况,血清肌酐、血清尿酸高的患者要注意防止高钾血症。

    作者:杨波;刘浩宇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健康成人血清类风湿因子参考范围调查

    目的建立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健康成人血清中类风湿因子的参考范围。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317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类风湿因子的含量;采用百分位数法计算其参考值范围。结果健康成人男性血清类风湿因子含量为(21.60±2.70)U/mL ,高于女性的(20.65±2.10)U/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86,P<0.01)。健康成人血清类风湿因子水平与年龄无关( H=4.656,P>0.05);男性健康成人血清中类风湿因子的参考范围为0~25 U/m L ,女性为0~24 U/mL。结论健康成人血清类风湿因子的含量与性别相关,与年龄无关,其参考范围的确定可为临床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余飞;卢小岚;蒋文军;何兰;张国元;凡瞿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142例血红蛋白H病患者血液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贫)血红蛋白H病(HbH病)在临床血液学参数分析及分子生物学检测中的特点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市农村地区142例用分子生物学诊断为HbH病患者的CE结果和相关的血液学指标。结果142例HbH病患者中,缺失型HbH病89例,占62.68%,非缺失型HbH病53例,占37.32%;缺失型HbH病CE可见HbH峰,HbCS复合HbH病既可见HbH峰,又可见HbCS峰。血红蛋白电泳及血液学分析显示非缺失型HbH病患者的HbH水平及贫血程度高于缺失型HbH病(P<0.05)。结论南宁市农村地区HbH病基因突变类型多样,以缺失型为主;HbCS复合HbH病在CE中可出现特异的HbCS峰;高HbH含量以及CS链在红细胞膜上的聚集是造成HbCS复合HbH病患者临床表现比缺失型HbH病患者严重的主要原因。

    作者:阮丽明;周艳洁;朱茂灵;丁进龙;何桂琼;梁萧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C 反应蛋白检测在重症肺炎疗效评价中的意义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重症肺炎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将100例重症肺炎患者按住院4周内是否死亡分为观察组(生存患者)和对照组(死亡患者),比较分析住院第1~7天CRP、体温、白细胞计数(WBC)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住院第1天体温、WBC、CRP和PaO2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5.8%、19.7%、100.0%、37.9%,对照组分别为73.4%、37.2%、100.0%、67.5%,各指标检测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从第3天起WBC、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体温和 PaO2恢复正常;对照组各指标无明显改善。结论血清CRP水平定期检测有利于重症肺炎治疗效果评价,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李兵;张冰雁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精细化流程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应用

    有效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医院医疗水平的关键[1-2]。为降低手术室医院感染发生率,需要建立精细化流程管理,本院根据手术室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精细化流程管理方法,使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报道如下。

    作者:颜丽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纤维桩核冠修复牙体严重缺损的临床表现

    目的分析纤维桩核冠修复牙体严重缺损病例,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口腔科收治的80例患者,患牙为85颗,上下颌第一磨牙严重缺损,需经桩核冠修复后牙残冠。X片观察所有患牙修复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牙修复治疗后,无明显临床症状,X片可见根尖低密度阴影直径不超过2 mm ,牙根长度大于牙冠长度。结论纤维桩核冠修复牙体严重缺损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伟;徐佳瑛;杨丽丽;金雪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