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丽
目的探讨脂代谢与免疫球蛋白(IgM、IgA、IgG)在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COPD患者36例为病例组,选取3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脂代谢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水平为(11.67±3.52)g/L ;对照组为(11.20±2.67)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但两组Ig M和Ig 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加重期患者脂代谢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呼吸道感染有关,因此应早期观察载脂蛋白变化,做到及时预防。
作者:赵万春;范成文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了解2010~201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特征和耐药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送检的标本分离鉴定,检出556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体外对多数抗菌药物呈现较高水平耐药并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上升为显著,但2012年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2011年相比略有下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较多,对所测抗菌药物全部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占检出总数的41.7%。结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较高并呈上升趋势,开展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冬梅;齐宏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ABO血型分布。方法选择本院2009~2011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49例,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山东青岛地区冠心病患者的ABO血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地区接受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血型分布与正常人血型分布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的冠心病与患者ABO血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刘丽;国霞;池一凡;孙龙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究急诊抢救室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对璧山县中医院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出现急诊抢救室医院感染的166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对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进行探讨。结果单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院内环境、抢救器械、医护人员意识和医疗废弃物等5项因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医疗废弃物为保护因素(RR<1)。在多因素 COX回归分析中终确定院内环境、抢救器械、医护人员意识和医疗废弃物为影响急诊抢救室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控制院内空气质量、严格消毒手术器械、进行医护人员意识培养及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医源性感染的风险,保证患者的诊疗安全。
作者:张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亚寒带地区农村中小学生皮脂量的百分位数对应国内外肥瘦度临界值标准,为今后对各地域、各民族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营养现状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伊犁亚寒带区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皮脂厚度和体脂(%)指标百分位数的P95、P97与国内外肥胖指标的临界值标准进行对应比较,用P5和P3研究瘦型学生的临界值参数。结果中国伊犁亚寒带区中小学各年龄段男学生和9~11岁女学生脂肪厚度和体脂(%)的P95、P97百分位数指标比日本和国内肥胖指标的临界值标准明显低。12~18岁女学生脂肪厚度和体脂(%)的P95、P97百分位数指标与日本肥胖指标的临界值标准值较接近。结论亚寒带地区中小学生肥胖评价指标临界值低于国内外同年龄学生。
作者:张莉;马忆南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重症肺炎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将100例重症肺炎患者按住院4周内是否死亡分为观察组(生存患者)和对照组(死亡患者),比较分析住院第1~7天CRP、体温、白细胞计数(WBC)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住院第1天体温、WBC、CRP和PaO2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5.8%、19.7%、100.0%、37.9%,对照组分别为73.4%、37.2%、100.0%、67.5%,各指标检测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从第3天起WBC、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体温和 PaO2恢复正常;对照组各指标无明显改善。结论血清CRP水平定期检测有利于重症肺炎治疗效果评价,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李兵;张冰雁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病例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病例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结果实验组理论考试和阅片技能测试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96.4%的学生赞成采用病例教学法。结论病例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体现医学影像学的桥梁课作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实现中医院校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闵晓黎;吕红玲;俞桦;李潇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苦参碱和肝复乐治疗肝纤维化后血清透明质酸(H A )、层黏连蛋白(L N )、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的变化。方法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 H A、L N、PCⅢ及C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A、LN、PCⅢ及C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和肝复乐对肝纤维化治疗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志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阴虚风动证患者和风痰瘀阻证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 )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阴虚风动证和风痰瘀阻证患者各80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测定急性脑梗死两种证型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浆hs-CRP及 Hcy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将两种证型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两种证型患者hs-CRP及 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风痰瘀阻证型患者组hs-CRP及Hcy水平显著高于阴虚风动证患者组。结论 Hcy与hs-CRP的检测为急性脑梗死证型分析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耿洁;赵建国;张琦;张卫平;李桂伟;路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了解冷凝集素对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探讨由冷凝集素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疑难问题的解决办法。方法患者血清中高效价的冷凝集素可通过抗体筛选试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31例交叉配血不合患者血清中均检出有冷凝集素存在,导致交叉配血不合。冷凝集效价测定在1∶32~1∶1024范围之间。结论患者血清中冷凝集素是导致临床疑难交叉配血不合的重要因素之一,在37℃条件下,联合采用盐水、酶和经典的抗球蛋白法3种方法配血,配合型输注,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谭庆芬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了解江西省临床实验室凝血试验室内质控现状。方法采用信函的方式,对室内质控的质控物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纤维蛋白原(FIB)的2012年8月及累积室内质控结果、质控规则等项目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回报实验室数为119家,回报率为47.79%,其中采用1个水平质控物的有59家,2个水平质控物的有58家,3个水平质控物的有2家;使用单个控制规则判断是否失控的有20家,使用多规则控制方法的有61家,38家未填写质控规则;PT、APTT、FIB室内质控结果精密度分别不超过3.75%、3.75%、5%的实验室不足半数。结论本省各级医院临床实验室医学检验室内质控尚未做到日常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作者:贺葵阳;万本愿;吴茂红;姜青龙;李新善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 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9例前列腺癌患者的术前M RI资料,通过对比、分析,以提高M R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及诊断符合率。结果术前诊断前列腺癌13例,前列腺增生4例,前列腺炎2例。术后仔细观察M RI影像表现,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可诊断前列腺癌17例。结论 M RI检查结合临床资料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谢红锋;陆健美;缪建林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长托宁)对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和丙二醛(M DA )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96只健康SD大鼠,并随机分成4组,每组24只,分别定义为伪手术组(S组)、再灌注山莨菪碱组(A组)、再灌注生理盐水组(IR组)、再灌注长托宁组(P组),对于S组动物只对其双侧横突孔进行分离,不灼闭双侧椎动脉,在将双侧颈总动脉予以分离出后不进行结扎。在再灌注前P组与A组分别立即展开腹腔注射长托宁2 mg/kg和山莨菪碱10 mg/kg。24 h亚组在再灌注12 h后再进行1次重复腹腔注射,剂量与上次相同。对于IR组则是在相对应的时间对其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分离切取脑组织后对MDA以及SOD进行检测。结果 IR组、A组、P组大鼠的SOD活性均明显较S组大鼠低,但MDA含量均显著较S组大鼠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以及P组大鼠的SOD活性较IR组大鼠高,MDA含量均较IR组大鼠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大鼠的SOD活性较A组大鼠高,然MDA的含量则较A组大鼠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托宁对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能够产生相对良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廖霖;赵万;张帆;陈锋;陈义泉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艰难梭菌(C d )是革兰阳性厌氧芽孢杆菌,能引起伪膜性肠炎等感染性疾病(CDI)。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NAP1/027克隆株在世界范围内传播,CDI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不断增加。在加拿大、美国和英国相继导致医院内及社区流行,已被公认为发达国家重要的医院内感染病原菌之一[1]。住院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可杀灭肠道内敏感细菌,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导致Cd过度生长并释放毒素,与CDI密切相关的毒素包括T cdA和T cdB。美国感染病协会2010年版的CDI诊断标准包括:(1)有腹泻症状,24 h内排未成形便大于或等于3次;(2)大多数患者近8周内使用过抗生素;(3)粪便中检出产毒型Cd或Cd毒素,或结肠镜检或组织病理检查发现伪膜性肠炎[2]。其中腹泻症状与抗生素使用为非特异指标;病理学检查为有创操作,不适于常规开展。因此,准确、快速的实验室检验结果对CDI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CDI检测方法种类较多,它们各自有优势和局限性,本文对CDI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郭晓月(综述);黄磊(审校)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研究黄芩素对肺炎克雷伯菌体外生长及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以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为试验菌株,肉汤二倍稀释法检测黄芩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低抑菌浓度(M IC )。同时检测黄芩素对肺炎克雷伯菌体外生长、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肉汤二倍稀释法检测黄芩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低抑菌浓度为60μg/m L ,在30μg/m L浓度下肺炎克雷伯菌的生长速度明显降低,生物膜形成能力减弱。结论黄芩素可通过抑制肺炎克雷伯菌体外生长、生物膜形成而抑制其生长。
作者:温绍霞;武军驻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了解中山某镇区60岁以上居民身体健康状态。方法对中山某镇区2011年绩西、绩东二、绩东一、联丰、盛丰、宝丰共6例社区60岁以上7253例退休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身高、体质量、体格检查、血压、心电图检查、胸部透视、血脂4项、血糖、大小便常规。结果中山某镇区6个社区主要疾病男性老年人患病率高为宝丰社区69.5%,低为联丰社区53.8%;女性老人患病率高为绩西社区68.3%,低为绩东一社区57.6%。中山某镇区高血压、高脂血症、肝吸虫病的男女的发病率分别是:17.6%、18.3%,19.5%、24.1%,23.5%、22.3%。结论高血压、高脂血症、肝吸虫病等疾病是中山某镇区居民的主要流行疾病,与生理、行为、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者:覃丽英;陈少兰 刊期: 2013年第20期
为了避免药源性事件发生,医院医务科、护理部和药剂科应共同加强临床安全用药与缺陷风险管理,从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大限度地减少医疗护理差错,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李宁;王群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影响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透(M HD )依从性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143例进行M HD的尿毒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比较依从性好及依从性差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理反应、M HD相关知识、透析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43例尿毒症患者M HD依从性好84例(58.74%),依从性差59例(41.26%)。依从性差组尿毒症患者平均年龄(60.23±15.56)岁、38.98%存在不良心理反应、45.76%缺乏M HD知识、27.12%自费治疗,与依从性好患者的平均年龄(52.67±14.08)岁、18.04%、21.43%、10.7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影响M HD依从性危险因素。结论影响尿毒症患者M HD依从性因素复杂,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提高M HD依从性。
作者:杨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治疗胆道结石与开腹手术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胆道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7%)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拔 T 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道结石疗效优于开腹手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启鹏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建立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健康成人血清中类风湿因子的参考范围。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317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中类风湿因子的含量;采用百分位数法计算其参考值范围。结果健康成人男性血清类风湿因子含量为(21.60±2.70)U/mL ,高于女性的(20.65±2.10)U/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86,P<0.01)。健康成人血清类风湿因子水平与年龄无关( H=4.656,P>0.05);男性健康成人血清中类风湿因子的参考范围为0~25 U/m L ,女性为0~24 U/mL。结论健康成人血清类风湿因子的含量与性别相关,与年龄无关,其参考范围的确定可为临床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余飞;卢小岚;蒋文军;何兰;张国元;凡瞿明 刊期: 2013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