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在下肢骨折中的效果比较

周正茂;林浙龙;蔡荣辉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 外固定支架, 下肢骨折,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和外固定支架在下肢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山市港口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80例股骨、胫骨中段的闭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且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4.7±0.4)个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0%,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为(6.4±0.7)个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6.7%,并发症发生率为1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折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透射比浊检测试剂盒性能验证

    目的:在 Olympus Au600全自动生化仪上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Cys-C),评价 Cys-C 试剂盒性能指标。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 EP 系列文件,对 Cys-C 试剂盒性能指标作出评估。结果透射比浊法有较好的稳定性,本实验的检出限为0.11μg/mL ;3种不同浓度的定值质控血清在准确度评估中相对偏差(Bias)均小于8%;3种不同浓度的临床患者混合血清及3种不同浓度的定值质控血清评估精密度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均小于5%;在线性范围评价中均未发现离群点,线性回归方程为 Y =0.017934+0.9932 X ,r=0.993。稀释变异 P为0.42(P0.05=0.6841),P <0.05,稀释变异可接受,线性失拟检查 G =3.12(F0.05=3.29),G < F0.05,线性良好;干扰试验以 Bias <8%为医学决定水平,间接胆红素浓度小于28.2μmol/L ,直接胆红素浓度小于29.1μmol/L ,血红蛋白浓度小于9.7 g/L ,乳糜浊度小于2583 FTU ,Cys-C 相对偏差尚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 Cys-C 试剂盒稳定性、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抗干扰能力均符合临床检验要求。

    作者:何国坚;胡劲辉;肖庆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少量腹水中查到腺癌细胞1例

    腹水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常开展的检验项目,同时也是鉴别渗出液与漏出液的主要方法之一。作者多年来在做胸、腹水常规检查时,特别留心于脱落细胞形态学检查,并从1例患者少量腹水中查到腺癌细胞,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29岁,半月来因上腹部胀痛,进食后加剧。全身乏力伴消除疲劳,于2012年5月24日入院。入院后检查:体温(T )38.2°C ,血压(BP)126/80 mm Hg ,精神尚可,自动体位,体质偏瘦,巩膜无黄染,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2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坦,脐周轻度压痛,无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不亢进。B超检查:腹腔内有少量液性暗区,未发现腹腔脏器器质性病变。

    作者:刘爱华;郑幼桥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直肠癌患者血浆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的变化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分期直肠癌患者血浆肿瘤型 M2丙酮酸激酶(TuM2-PK)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TuM2-PK 在直肠癌诊断、病情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26例直肠癌患者、63例直肠良性肿瘤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者血浆 TuM2-PK 水平,同时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 )浓度。以 TuM2-PK >15 U /mL 为阳性,分析直肠癌患者血浆 TuM2-PK 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ROC 曲线法分析 TuM2-PK 与 CEA的诊断性能。结果直肠癌组、直肠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浆 TuM2-PK 水平中位数分别为23.00、14.57、12.68 U /mL ,直肠癌组显著高于直肠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良性肿瘤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 TuM2-PK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肠癌血浆 TuM2-PK 水平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临床分期有关;TuM2-PK 与 CEA 诊断直肠癌的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74.60%、79.16%与73.51%、69.18%。结论血浆 TuM2-PK 水平可辅助诊断直肠癌,但不能用于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对病情的评估、临床分期、浸润转移的判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于建新;梁文英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Mason 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桡骨头切除术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Mason 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病例分为传统桡骨头切除术组(传统组)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组(实验组),每组各16例,术后通过随访对两组患者肘关节的视觉模拟评分标准(VAS)、Broberg 和 Morrey 功能评分、活动度以及 X 线摄片表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 VAS 、Broberg 和 Morrey 功能评分、活动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 VAS 、功能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实验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传统组;实验组的随访骨性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与传统桡骨头切除术相比,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 Mason Ⅱ、Ⅲ型桡骨头骨折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关节有更好的功能恢复和预后。

    作者:张伟;江向明;刘文国;胡力;曾仪;彭磊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干化学法检测肝素抗凝血浆与血清生化指标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干化学法检测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 Vitros5600全自动干化学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200例急诊患者的肝素抗凝血浆与血清标本的23项急诊常规生化指标,并通过统计学分析及差异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清与血浆检测结果比较,23项指标中钾、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γ-谷氨酰转移酶、总蛋白、清蛋白、肌酐、钙、磷、镁、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脂肪酶12项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经临床可接受性分析发现,仅 ALT 、AST 2项血清与血浆检测结果差异为临床不可接受,其余10个项目差异均小于1/2CLIA′88允许误差,其差异为临床可接受。结论肝素抗凝血浆可代替血清用于急诊干化学法检测多项指标,且具有快速分离血浆,无凝块等优点,更符合急诊临床需求,而 ALT 、AST 2项应用肝素抗凝血浆进行干化学检测时需重新建立血浆参考范围。

    作者:王银玲;周立平;王齐晖;李花;周博;李富顺;王亿龙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构建医学高效活力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医学专业课程多,学制长,学生负担重,医学课程活力课堂的构建有助于医学生品性修养、情感发展、能力提高。更新教育理念,培育教师科学优良的教学品质,改革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精心提炼教学内容,不断加强对教学的反思是实施活力课堂的关键所在。

    作者:于红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3个项目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浓度的变化,探讨三者与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表现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5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实验组)治疗前后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 IL-2R 、TNF-α和 PCT 浓度进行检测。结果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中 IL-2R 、TNF-α和 PCT 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恢复期三者浓度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R 、TNF-α和PCT 在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重要依据之一,对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治疗和预后也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叶志坚;王霞芳;肖玉梅;施美华;朱雪峰;陈兴年;张耀刚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硫酸钙/骨基质明胶在修复兔尺骨骨缺损中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硫酸钙/骨基质明胶可降解复合人工材料用于兔尺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已建立尺骨缺损模型家兔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单纯硫酸钙组及硫酸钙/骨基质明胶组,比较3组家兔术后12周骨痂形成率、骨性修复率及双轨征出现率、骨缺损修复 X 线片评分、尺骨扭转强度等。结果硫酸钙/骨基质明胶组骨痂形成率为93.33%、骨性修复率为86.67%、双轨征出现率为93.33%、骨缺损修复X 线片评分(11.85±2.14)分、尺桡骨扭转强度(0.87±0.13)N × M ,5项均明显高于单纯硫酸钙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钙/骨基质明胶可降解复合人工材料,用于兔尺骨骨缺损修复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骨痂形成及骨结构修复。

    作者:孙翊夫;夏鹏;叶开其;陈健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直肠癌造口术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利用质性研究深入探讨直肠癌造口术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体验。方法利用 Edmund Husserl理论方法对112例直肠癌造口术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并利用 Colaizzi 7步法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主要心理体验以情绪反应、对预后的不确定感、亲情渴求和社会支持、经济压力为主。112例患者中出现抑郁96例(85.71%),出现自卑情绪86例(76.79%);对预后不确定78例(69.64%);表现为渴求家人的支持101例(90.18%);感受到较大经济压力108例(96.43%);75例(66.96%)患者对术后生活表现出极不满意,仅有2例(1.79%)表示非常满意。结论应对直肠癌造口术患者尽早进行干预,以帮助其重塑自我,重返社会。

    作者:李昀茜;王忠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治疗性沟通系统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应用治疗性沟通系统对其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癌术后化疗的患者8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治疗性沟通系统,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分析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负性情绪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实验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应用治疗性沟通系统能显著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和生命质量,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作者:赵爽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改良式体位护理干预在机械通气患儿肺部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改良式体位护理干顶在机械通气患儿肺部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效果,为护理机械通气患儿肺部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住的机械通气患儿58例,其中30例采取改良式变换体位法,为干预组,另外28例常规护理为对照组。结果58例患儿中痰液培养有致病菌占25.86%(15/58),肺炎并发症占22.41%(13/58),平均住院天数(19.43±5.81)d ,其中干预组痰液培养有致病菌和肺炎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氧分压为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体位护理干顶可有效预防机械通气患儿肺部并发症。

    作者:陈英;陈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2011~2013年住院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及预防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提供警示。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感染大肠埃希菌的住院患者采集临床资料,进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在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住院患者中检出大肠埃希菌328株,ESBLs 158株,阳性率为48.17%,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检出较多的科室为泌尿外科28株,17.72%;标本多的为尿液71株,占44.94%。 ESBLs 阳性菌株中,tem 基因检出85例,检出率53.80%,其中 TEM-1检出63例,占74.12%。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对各种抗菌药物均产生耐药。结论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耐药明显,tem 基因型以 TEM-1为主。

    作者:陈灿锋;周伟;梁有卓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实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MIPPO)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效果。方法 MIP-PO 治疗胫骨平台59例,其中男34例,女25例,年龄17~78岁,平均37.9岁。其中闭合伤46例,开放性损伤13例。按 Schatzker 分类方法:Ⅰ型12例,Ⅱ型21例,Ⅲ型15例,Ⅳ型11例。术中骨折处塌陷严重者行植骨。结果所有59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骨折愈合平均时间3.2个月,无延迟愈合、不愈合、内固定松动及畸形愈合,终随访采用 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优43例,良11例,可5例,总优良率为91.5%。结论 MIPPO 结合锁定钢板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感染率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洪林;蒋电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阴道分泌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白带常规检查是妇产科常规的检验项目,通过细菌、寄生虫及清洁度检查,对阴道内菌群状况作出综合评价,以了解健康情况,为妇女外生殖道感染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1]。因此提高阴道真菌检测阳性率,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诊治。本文对白带检查方法技术进展进行了归纳整理,综述如下。

    作者:李鸿滨;韦吕伟(综述);伍桂枝(审校)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卵巢粒层细胞瘤的研究进展

    卵巢粒层细胞瘤(OGCT )是一种卵巢性索-间质性肿瘤,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的5%~8%,而 OGCT 只占所有性索-间质性肿瘤的40%,故 OGCT 只占卵巢肿瘤的2%以下[1]。国外有研究报道,OGCT 年发病率为0.4/104~1.7/104[2]。OGCT 的病因目前尚不很明确,有研究发现患有不孕和诱导排卵的女性发病率增高。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根据OGCT 的临床表现、肿瘤病理学特征及复发潜能,将其分为幼年型粒层细胞瘤(JGCT )和 成 年 型 粒层细胞瘤(AGCT )两种[3]。

    作者:刘娜娜;龙腾(综述);谭兴平(审校)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颈动脉内膜增厚与常见慢性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增厚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的相关性,为对上述慢性病的干预提供科学资料。方法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48例体检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进行病史询问、测量血压、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并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648例体检者中颈动脉内膜增厚481例(72.5%),其中高血压、高 TG 、高 TC 、糖尿病、冠心病5项全无者161例(24.8%),具有其中1项者241例(37.3%),2项者173例(26.7%),3项者63例(9.7%),4项者10例(1.5%),未见5项全有者。结论发现不同程度颈动脉内膜增厚的病例中,有75.2%兼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由此提示颈动脉内膜增厚与上述慢性病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作者:李燕;闫焱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护理干预对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近期在长沙市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诊断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与以往在长沙市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4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给予对照组患者院内常规治疗措施以及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医嘱依从性及溃疡复发等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后医嘱依从性为7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出院后溃疡复发率1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依从性差的患者开展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对疾病认识不足是导致其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结论对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遵医依从性,降低溃疡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文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1776例变态反应疾病患者体外过敏原检测及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绵阳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常见的体外过敏原种类及其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为绵阳地区过敏性疾患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欧蒙印迹法检测试剂盒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抗体(sIgE)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76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 sIgE 阳性率为59.5%,吸入性变应原检测阳性率前3位分别为:屋尘(32.1%)、猫毛(21.8%)和尘螨(19.4%);食物性变应原检测阳性率前3位分别为:淡水鱼(12.0%)、鸡蛋白(10.5%)和虾(10.4%)。<14岁、14~44岁、>44岁就诊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6.94%、55.49%、38.87%。结论绵阳地区常见的体外过敏原种类分别为屋尘、猫毛、尘螨、淡水鱼、鸡蛋白和虾;不同年龄段其阳性检出率有所差异,以低年龄段患者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过敏原阳性检出率呈逐渐降低趋势。

    作者:吴茜;胡冬;朱华强;向礼贤;陈刚;王春泽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两种方法检测降钙素原的正确度性能评价

    目的: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降钙素原(PCT ),对其正确度性能进行评价。方法连续检测10 d ,每天取不同浓度的6~7份临床血清样本,其中高值18份,中值22份,低值28份,共计68份样本分别用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出品的免疫荧光层析法仪器与配套试剂(实验方法)和罗氏公司的电化学发光法仪器与配套试剂(比较方法)定量检测 PCT ,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偏倚和相关性,评估两种方法的可比性。结果两种检测方法配对 t 检验,t =0.479,单侧 t0.05(67)=1.668,故 P >0.05;直线回归检测,相关系数0.992,P<0.05,回归方程:Y =0.960 X +0.257,检测结果具较好一致性,PCT 医学决定水平0.5 ng/mL 和2.0 ng/mL 处的总符合率为97.06%。结论免疫荧光层析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 PCT 结果具高度相关性和一致性,能够满足临床检测的基本要求。

    作者:顾向明;胡嘉华;方玲;彭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黄连解毒散贴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研究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散贴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重庆市肿瘤研究所药物性静脉炎患者67例,分为3组,观察组23例,对照一组22例,对照二组22例。观察组使用由黄连、黄芩、黄柏、大黄、冰片、石膏组成的黄连解毒散贴敷8 h ;对照一组使用50%硫酸镁湿敷20 min ,每天3次;对照二组使用芦荟去皮切薄片外敷30 min ,每天3次。治疗3 d 后进行疗效评价,评价标准按静脉炎分度标准设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与对照一组(68.18%)、对照二组(63.64%)疗效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解毒散贴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有利于静脉炎的尽快治愈,减少患者因静脉炎引起的痛苦及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加科室经济效益,增强患者对中医中药治疗的信心。

    作者:杨红;尹娅萍;张黎丹;夏兴梅;刘昌梅;徐海燕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