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李军
专题研究作者简介:木胡牙提,男,1970年6月出生,哈萨克族,博士,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为一附院心血管专业学术带头人,入选2013年度自治区天山英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担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肺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新疆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疆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务委员、新疆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常务委员及新疆介入质控中心委员。担任全国青联委员、自治区青联副主席、自治区科协第八届常务委员及自治区政协第十一届委员。擅长心血管疾病诊治、心电生理与心血管介入治疗及健康管理与医疗保健及医院管理工作。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常引起心房内血栓及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从基因层面阐述了其发生机制,发现缝隙连接蛋白40基因、钠通道基因、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胆固醇酯转移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房颤有关,并发现上述基因存在种族差异性的特点。本文从单核苷酸多态性综述房颤的新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明确易感基因多态性位点与心房颤动的关系,为今后房颤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班努·库肯(综述);木胡牙提(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针对少数民族医学生特点,通过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其在眼科学教学中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对于加强少数民族医学生对眼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眼科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作者:易湘龙;段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清中 miRNA-106a 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后期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5例肾透明细胞癌肿瘤组织及瘤旁正常肾组织,对其进行 miRNA 芯片筛测,选出肾癌组织中异常表达的 miRNA;收集28例肾癌患者术前血清样本(肾癌组),收集2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样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检测肾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 miRNA-106a 的表达水平,分析肾癌患者术前血清 miRNA-106a 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miRNA 芯片检测肾细胞癌肿瘤组织中 miRNA-106a 较肿瘤旁肾脏正常组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肾癌组患者血清 miRNA-106a 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Fruhman 分期患者血清 miRNA-106a 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RNA-106a在肾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可能对肾细胞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张欢;张丽;安恒庆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确立新疆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参考区间。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入选健康体检人员1220例标本,其中汉族739例,男性381例,女性358例;维吾尔族481例,男性142例,女性339例;分为19~30岁组、31~50岁组、51~75岁组。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临床实验室如何定义和确立参考区间(C28-A3)”方案,评价汉族、维吾尔族正常人群性别及年龄分组间血清 FFA 差异,确立参考区间。结果汉族和维吾尔族男、女性受检者 FFA 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364,P =0.3776);汉族、维吾尔族女性受检者 FFA 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268);维吾尔族男性受检者 FFA 浓度低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70);汉族各年龄组间 FFA 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19~30岁组受检者血清 FFA 浓度较31~50岁组、51~75岁组低;总体维吾尔族受检者血清 FFA 浓度低于汉族;确立新疆本地区 FFA 参考区间:汉族为0.14~0.86 mmol/L,维吾尔族为0.10~0.82 mmol/L。结论汉族、维吾尔族体检者血清 FFA 浓度有差异,需要建立乌鲁木齐地区 FFA 正常参考区间。
作者:姜艳;向阳;张琼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在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6例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4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积极心理学干预。干预前后均采用糖尿病疗效的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药物依从性评估(BMQ)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维吾尔族 T2DM 患者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试验组 BMQ 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积极心理学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改变其应对方式,提高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蔡荣;徐则;朱枣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治疗新疆地区不同 HBV 基因分型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抗病毒治疗,疗程为6个月。检测所有患者的基因型,并对不同基因型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 e 抗原(HBeAg)、血清 HBeAg定量、乙肝病毒基因(HBV-DNA)定量、谷丙转氨酶(ALT)、HBsAg 阴转率、HBeAg 阴转率、血清 HBeAg 转换率、HBV-DNA 阴转率以及 ALT 复常率进行比较。结果18例 HBeAg 阳性患者中 HBsAg 阴转2例,血清 HBeAg转换4例,血清学转换率为22.22%;56例患者 HBV 基因型以 C 型为主,共36例,其余为 B 型,C 型患者 HBV-DNA 显著高于 B 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 HBV-DNA 阴转率以及ALT 复常率成显著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BsAg 阴转率、HBeAg 阴转率以及血清 HBeAg 转换率无明显改变(P >0.05),且相同时间点 B 型和 C 型患者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 HBsAg 定量均无明显差异,2种基因型相同时间点 HBsAg 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疆地区乙肝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抗病毒治疗 HBsAg 阴转率降低,应答情况不理想,疗效欠佳,且基因型对疗效无明显影响。
作者:石光英;郭新文;杨丽丽;谢敬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评价七氟烷与丙泊酚对实施冠脉搭桥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为临床实施心肌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 图书馆(2014年第5期)、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网(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检索时限为2004年1月-2014年6月,结果采用 RevMan5.3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纳入13项研究,共计742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七氟烷与丙泊酚相比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肌钙蛋白 I 含量的降低(WMD =-1.53,95% CI :[-2.41,-0.24],P =0.0007)、心肌缺血发生率的降低(RR =0.48,95% CI :[0.37,0.62],P <0.00001)、住院天数的降低(WMD =-1.01,95% CI :[-1.98,-0.05],P =0.04)以及心指数的提高(WMD =0.25,95% CI :[0.10,0.39],P =0.0007)。结论对实施冠脉搭桥术的患者,七氟烷较丙泊酚更具心肌保护作用,但其可靠性尚待评估,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量随机试验加以验证。
作者:马海平;洪毅;艾来提·塔来提;王江;郑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肠外营养液与生理盐水同时匀速输注预防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中心重症监护室2014年1-12月行静脉滴注肠外营养液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单独肠外营养及生理盐水与肠外营养同时匀速输注,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病变级别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发生静脉炎的时间为(2.56±0.71)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96±0.65)d (t =2.899,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输注肠外营养液后血浆白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单静脉双通道,生理盐水与肠外营养液同时匀速输注的方法简单、方便、有效,可显著降低静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给临床护理带来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蒋琳;徐新新;杨宇莹;白双;曹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 CT 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9例行 CT 平扫及增强检查,1例行 CT 直接增强检查。10例均有完整病例结果。结果病变多呈分叶状,6例与下腔静脉关系密切,呈包绕及浸润关系。3例同时累及腹部与盆腔部位。病变体积均较大,大小约6 cm×4 cm×2.5 cm~30 cm×20 cm×15 cm。CT 平扫9例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1例以囊性为主,伴实性厚壁及厚分隔,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8例动脉期强化幅度超过40 HU,静脉期造影剂无明显退出。1例可见邻近腰椎骨质破坏,10例均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未发现远处转移。平滑肌肌动蛋白 SMA 呈阳性表达,结蛋白 Desmin 呈现阳性表达,CD117呈现阴性。结论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CT 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同时可准确定位,确定周围及邻近组织浸润及受累情况等,终确诊依靠病理免疫组化检查。
作者:席伟;楼俭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胸腔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确诊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胸腔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10万 IU(用20 mL 生理盐水稀释)。比较两组患者胸腔积液引流量、积液吸收时间、住院时间、总有效率及治愈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胸腔积液引流量明显增多(t =5.88,P <0.05);积液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8,P <0.05;t =2.52,P <0.05),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P <0.05;χ2=4.18,P <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胸膜粘连及胸膜增厚发生率降低(χ2=4.11,P <0.05;χ2=4.50,P <0.05)。结论胸腔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好,能有效增加胸腔积液排出量,缩短病程,减少胸膜粘连及肥厚,促进肺功能恢复,且方法安全有效。
作者:崔世红;姜燕;胡昕;姚丽丹;王晶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简称介入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 P 选择素和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Ⅱb/Ⅲa 复合物表达的变化,探讨介入治疗对 AMI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选取疑似冠心病且冠脉造影正常的21例患者为对照组,行急诊介入治疗的 AMI患者24例(AMI 组),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对照组及 AMI 组患者行介入治疗前后的 P 选择素和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 复合物表达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 组患者 P 选择素和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Ⅱb/Ⅲa 复合物表达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介入治疗后3 d AMI 组患者 P 选择素和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Ⅱb/Ⅲa 复合物表达率较术前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仍有较高水平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AMI 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前后体内血小板均处于高度活化状态,AMI 患者术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极其重要。
作者:马丽;李杰;穆叶塞;任澎;刘永;李秀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 P 选择素(PS)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可溶性 P 选择素(sPs)水平与心房颤动(房颤)合并血栓栓塞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心脏内科收住的维吾尔族非瓣膜性房颤患者302例,按是否合并血栓栓塞分为病例组(房颤合并血栓栓塞患者,103例)和对照组(房颤无血栓栓塞患者,19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其血浆中可溶性 P 选择素(sPs)浓度,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 PS 基因在2123C/G 位点、Thr715Pro 位点的多态性与房颤血栓栓塞形成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浆 sPs 的平均浓度为(42.4±8.2)μg/mL,高于对照组患者血浆 sPs 平均浓度(36.3±8.24)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S 基因2123 C/G 位点存在多态性,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75,P =0.001;χ2=11.693,P =0.001)。血浆 sPs 水平与2123C/G基因多态性有明显相关性,GG 基因型者的血浆 sPs 水平显著高于 GC+ CC 基因型(P <0.05)。未检测出Thr715Pro 基因多态性。结论血浆 sPs 水平和 PS 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心房颤动合并血栓栓塞形成存在一定的关联。
作者:摆玲;木胡牙提;刘志强;杨玉春;何鹏义;张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化疗间歇期电话回访在居家自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新疆肿瘤医院胸腹放疗科行静脉化疗的90例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分别于出院后第3天、1周、2周,由科室设专门的护士根据科室制定的流程和回访内容进行电话回访,回访过程中要注重患者化疗后不同时期的回访需求。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第1周常规进行满意度电话回访1次。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教育、定期复查血常规、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结论开展电话回访工作可以有效地指导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化疗间歇期的居家自护,有利于患者化疗后机体的恢复。
作者:王咏梅;辛春燕;毕祥洁;穆克代斯;张翠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雷公藤治疗实验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方法以含有大鼠来源的抗自身乙酰胆碱受体 AChRα97-116、完全弗氏佐剂(CFA)免疫健康的 Lewis 大鼠,建立实验性重症肌无力(EAMG)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完全弗氏佐剂对照组(CFA 组)、实验性重症肌无力模型组(EAMG 组)和雷公藤治疗组(TWP 组)3组,每组10只。依据 Lennon 评分法及体质量监测,初步评定雷公藤多甙对 EAMG 大鼠的治疗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胸腺和脾脏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γ干扰素(IFN-γ)阳性细胞分布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 IL-4、IL-6、IL-17、IFN-γ的含量。结果EAMG 组大鼠体质量下降明显,Lennon 评分逐周升高;TWP 组大鼠发病时间迟缓,症状减轻,Lennon 评分低于 EAMG 组,体质量高于 EAMG 组。ELISA 检测示:与 EAMG 组比较,TWP 组和 CFA组大鼠血清中 IL-17、IFN-γ表达量明显降低,而 IL-4和 IL-6表达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EAMG 组比较,TWP 组大鼠胸腺和脾中 IL-17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 IL-6和 IL-4的表达量明显增高。结论雷公藤治疗实验性重症肌无力大鼠是通过改变 CD4+T 细胞各种亚群的比例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志强;苗娜;李桂芳;刘铭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 T-786C(eNOS T-786C)多态性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心脏内科收住的维吾尔族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00例作为房颤组,维吾尔族非房颤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样本,提取外周血 DNA,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及 DNA 测序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对突变位点进行定位及鉴定。结果房颤组年龄、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1)。房颤组与对照组样本 eNOS T-786C 基因多态性基因型符合哈迪-温伯格(Hardy-weinberg)平衡(房颤组χ2=2.72,P =0.26;对照组χ2=2.87,P =0.24);房颤组 eNOS T-786C 基因 TT、T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0(80/100)、0.17(17/100)和0.03(3/100),对照组分别为0.76(76/100)、0.20(20/100)和0.04(4/100),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房颤组 C 等位基因频率(0.115)与对照组(0.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心房颤动的发生与 eNOS T-786C 多态性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王珊姗;木胡牙提;杨玉春;何鹏义;刘志强;卢武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引起高校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视,高校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主动对自己的生涯进行定位和规划。本文从大学生的自我探索、工作探索、生涯定位、生涯规划4个方面进行初步探析,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自己,客观了解社会,主动寻找适应社会发展和自我发展的职业道路。
作者:韩荣;丁海燕;田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心脏内科收住院的房颤患者207例,其中维吾尔族房颤患者50例,汉族房颤患者50例,维吾尔族非房颤患者49例,汉族非房颤患者5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房内径、尿酸、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白蛋白、体质指数,并分析比较维吾尔族与汉族房颤患者的临床特性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种族差异性。结果维吾尔族及汉族房颤患者年龄、左房内径、尿酸、低密度脂蛋白均较非房颤组高(P <0.05),维吾尔族房颤患者总胆固醇较非房颤患者高(P <0.05),汉族房颤患者白蛋白含量较非房颤组低;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左房内径、低密度脂蛋白为维、汉族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P <0.05),总胆固醇为维吾尔族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而白蛋白为汉族房颤发生的保护因素(P <0.05),维吾尔族与汉族房颤患者年龄及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房颤患者年龄、左房内径、尿酸、总胆固醇是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居勒德孜·海拉提;木胡牙提;刘志强;杨玉春;何鹏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依托考昔联合氨基葡萄糖治疗中、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6例中、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应用依托考昔)和治疗组(依托考昔+氨基葡萄糖),连续治疗4 w。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VAS 评分及 Lysholm 评分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计算其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4 w 后,两组患者 VA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Lysholm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均<0.05),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89%,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考昔联合氨基葡萄糖治疗中、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疼痛缓解两组VAS 评分相近,改善膝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单纯依托考昔。
作者:樊勤学;阿布力米提·阿木提;徐江波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