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石;李琦;李敏
目的 研究同时阳性样本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体外中和反应特性.方法 运用化学发光定量检测技术在HBsAg阳性样本中收集抗-HBs同时阳性的样本血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单纯HBsAg阳性的样本和单纯抗-HBs阳性的样本分别与同时阳性的研究组样本中的抗-HBs和HBsAg进行体外血清学中和反应,测定中和物中的HBsAg和抗-HBs含量;测定HBsAg单阳性样本的基因型和HBsAg亚型,记录各测定结果.结果 获取1例HBsAg(130.21 ng/mL)和抗-HBs(50.6 U/L)双阳性样本,HBV基因型为B型,HBsAg亚型为adw;20例HBsAg单阳性样本中有6例能中和研究组样本中的抗-HBs(中和物抗- HBs≤6.5 U/L);20例抗-HBs单阳性样本均能中和研究组样本中的HBsAg(中和物HBsAg≤0.06ng/mL).结论 同时阳性样本中的抗-HBs不是与其共存的HBsAg的特异性抗体.
作者:朱浩稳;黄剑臻;林曼跃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血清前SI(PreSl)抗原,探讨PreS1抗原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26例(HBV)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HBV血清标志物和PreS1抗原,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26例HBV患者PreS1抗原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24.8%和37.1%;其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88例中,PreS1抗原阳性52例,HBV-DNA阳性79例,阳性率分别为59.1%和89.8%;HBeAg阴性138例中,PreS1抗原阳性4例,HBV-DNA阳性5例,阳性率分别为2.9%和3.6%,二者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 PreS1抗原与HBV-DNA结果有较好的符合性,可作为检测HBV复制状况的血清指标.
作者:周再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病情评估基础上予以院前吸氧、镇静止痛、建立静脉通路、院前溶栓、心理护理等急救护理措施,观察院前急救患者(观察组)与入院急救患者对照组的治疗转归效果与溶栓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87.5%)高于对照组(68.9%);观察组患者溶栓时间[(38.4±6.8)h]短于对照组[(67.1±13.3)h].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效果.
作者:翟晓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在不同检测系统的可比性,制定正常妊娠早中晚期FT4在不同检测系统的参考区间,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西门子Centaur(R) XP与雅培i2000化学发光检测系统分别检测145例妊娠早期、160例妊娠中期、139例妊娠晚期妇女FT4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妊娠早中晚期FT4水平在不同检测系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均大于0.90.相同检测系统组妊娠早中晚期FT4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期FT4参考区间在西门子Centaur(@) XP检测系统分别为:妊娠早期(1.02~1.58 ng/dL)、妊娠中期(0.95~1.34 ng/dL)、妊娠晚期(0.87-1.23 ng/dL);在雅培i2000检测系统分别为:妊娠早期(0.82~1.30 ng/dL)、妊娠中期(0.79~1.10 ng/dL)、妊娠晚期(0.67~0.93ng/dL).结论 正常妊娠早中晚期FT4水平逐渐下降,妊娠早中晚期FT4水平在不同检测系统不具有可比性,分别确定妊娠期早中晚期FT4水平在不同检测系统的参考区间对临床诊治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海峰;梁日初;刘庆元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意义.方法 AMI患者入院24 h内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小板系列参数和血浆FIB检测,同健康体检者80名的结果作对照.结果 AMI患者及其与健康对照组的上述各指标对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 联合PLT、MPV、PDW和Fib检测对AMI患者的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邹蓓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反馈式健康教育带教方法在临床实践教学中与护士实习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关系.方法 实习护士106人,设立反馈式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各53名,分别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通过阶段性健康教育能力的评介和实习结束时问卷调查,分别对教学效果评价的指标进行评估比较.结果 反馈式教学组的健康教育评价成绩优于传统式教学组,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优于传统式教学组.结论 反馈式健康教育方式能够提高护士实习生的健康教育能力和水平.
作者:陈燕敏;孙文琦;高雯;甘佳惠;侯黎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40例尿毒症患者进行肾透析,评价肾透析后患者发生冠心病危险性有效的血液生化指标.方法 采用费森尤斯4008S型血液透析机,费森尤斯F14透析器,并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反渗水处理,患者每周透析2~3次,每次3~4 h,以肝素抗凝,首剂量2000U,以1200 U/h维持至透析前30 min.结果 尿毒症患者首次透析前血脂水平与正常组比较: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P<0.01),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血脂比较TG高于透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DL-C、VLDL-C高于透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则低于透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透析前患者具有Ⅳ型高脂血症特点,TG、TC(总胆固醇)、VLDL-C、LDL-C升高,HDLC降低,其中高TG血症,高VLDL-C血症为突出.透析后血脂异常加重,TG、VLDL-C、LDL-C进一步升高,HDL-C降低.
作者:陈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对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趋势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探讨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方法 常规细菌培养、分离,应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的456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测试与分析.结果 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检测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菌药物耐药率达73.6%~86.4%,对第1、2代头孢菌素(头孢拉啶,头孢唑啉)耐药率为44.0%,对第3代头孢中的头孢他啶耐药率低,为10.1%,对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和氨卞西林的耐药率为84.5%、76.3%和83.0%.在12种抗菌药物中对5种以上耐药的菌株有316株.结论 大肠埃希菌为泌尿系统感染的首位细菌,对于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泌尿生殖感染应根据实验室的药敏检测结果合理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卫东;伏国庆;杨宏斌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医疗纠纷通常是指求医人与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因医务服务合同的订立、改造和合同终结后的权利义务发生的以损害赔偿为主要诉求的行为[1].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鉴定部门在2000~2005年度受理医疗纠纷案153例,其中骨科学医疗纠纷50例,占总数的32.67%,骨科学为医疗纠纷中高发的一类医疗纠纷.本文通过所鉴定的50例骨科学医疗纠纷的分析,浅析其产生的原因.
作者:李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2011年8月,本科室从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出都柏林沙门菌1株(Salmonella Dublin),临床比较少见,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62岁,患者2周前突发胸背部疼痛,间断出现,伴有低热37.5℃左右,食欲下降,体态消瘦,后疼痛逐渐加重,入住当地医院.
作者:刘美清;林玮;赵松;朱晓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解放军第五一七医院周边地区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免疫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解放军第五一七医院1001例外科住院患者血清标本中的5项HBV血清学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进行定性检测并分析测定结果.结果 1001份血清标本中,HBsAg阳性总检出率为5.39%,其中男性(3.97%)低于女性(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性检出率为15.68%,男女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小于20岁年龄组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放军第五一七医院周边地区人群HBV感染率低于全国水平,但仍有约80%的人群血清中没有乙肝保护性抗体,人群总体主动免疫率较低,应加大乙肝防治的宣传,增强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普及乙肝疫苗预防接种,防止本地区乙肝病毒的流行和蔓延.
作者:冯志伟;李佳;张志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快速血糖仪血糖测量值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30例门诊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快速血糖测定仪和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结果 快速血糖仪和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分别为(7.9±2.8)mmol/L和(8.2±3.2)mmol/L,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2h血糖分别为(10.1±3.3)mmol/L和(11.6±3.9)mmol/L,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血糖仪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以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检测.
作者:庞培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百草枯是农村常见农药,是近年来国内较为流行的除草剂,因其刺激性较小,患者比较容易选择,因此对于极力隐瞒病情的患者,早期比较难发现,同时因无特异解毒药,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
作者:阮素莲;韦秀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佛山市中医院菌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原菌耐药情况,探讨菌血症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菌血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佛山市中医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Excel及SPSS统计分析病原菌种类和药物敏感情况.结果 收集1231例血培养标本,共分离病原菌174株,革兰阴性(G-)杆菌105株(60.34%),革兰阳性(G+)球菌59株(33.91%),真菌10株(5.75%);G-杆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G+球菌以溶血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米诺环素全敏感,对青霉素高度耐药.医院获得性感染率39.0%,社区获得性感染率61.0%;有基础疾病者81.8%;科室主要分布于肿瘤科、重症监护病房.经过抗生素治疗,治愈及好转占87.0%、死亡占7.8%、未愈占5.2%.住院期间进行过手术或侵入性操作、插管占45.5%;临床上97.4%有发热,常伴寒战症状.结论 应根据药敏分析结果选用佳抗生素治疗菌血症患者,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提高菌血症的救治成功率;菌血癌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临床常见发热、寒战等症状.减少手术、侵入性操作、插管,合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可以减少医院菌血症的发生率.
作者:叶俏霞;曹证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城南街道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为防治低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2008~2010年对辖区1所中学、3所小学共21907名学生开展了视力检查,按照视力检查要求,由专业人员对学生开展健康体检,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视力者15265名,占受检总数69.68%;视力低下者6 742名,占受检总数30.78%.其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为22.92%,中学生视力低下率为46.53%.男生视力低下率为22.86%,女生为41.82%.结论 当今家长对学生视力越来越重视的,学生视力低下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随着学生年级升高呈增长趋势,需要全社会采取更有效的视力保护综合措施,来减少视力低下患病率.
作者:蒋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危重患者急性肾功能障碍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测定72例危重患者血清胱抑素C、肌酐及肾脏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并分析其差异.结果 危重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肾脏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呈明显负相关,且高于血清肌酐.在急性肾功能障碍检出率上,血清胱抑素C检出率78.94%(30/38)高于血清肌酐检出率21.05%(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是较精准的肾小球率监测指标,检测胱抑素C有助于危重患者急性肾功能障碍的监测.
作者:刘阳;喻红波;黎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钛( NT- proBNP)水平在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心源性呼吸困难者109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46例,健康对照组35例,检测其NT-proBNP浓度水平.结果 心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浓度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NT-proBNP浓度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且两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T-proBNP浓度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
作者:潘武华;仇广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输血科实习是输血医学生和检验医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并终转变为工作能力的重要一步.自2008年作者担任带教教师以来,输血科先后承担了不同层次的临床实习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进行了积极地探索,现将在输血专业实习生与检验实习生带教过程中的些许体会总结归纳如下.
作者:张海宁;张珂;吴立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对高龄并存基础疾病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质量.方法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加强术前心理疏导和基础疾病的护理,做好术前相关准备工作,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及时发现伤口出血、静脉及血栓等并发症的前兆,及时处理,早期加强康复训练指导.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满意,均能在出院时自主行走或扶单拐行走.结论 加强围术期护理、康复治疗,提高了高龄并存基础疾病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作者:曾秀琼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韶关市区早、中、晚期孕妇贫血情况,研究并分析孕妇贫血的发生原因、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孕妇贫血的发生率.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来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随机发放“孕妇贫血调查问卷”,并收集其血常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孕期妇女的贫血患病率为58.51%.孕妇的贫血率与孕妇的孕期、教育水平、饮食情况等有其密切的关系.结论 韶关市妊娠妇女贫血情况较为严重,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贫血发生率.
作者:曾烈华;郑定茹;邓文强;肖春苟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