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骨缺损修补术67例临床分析

李多

关键词:钛网,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摘要:目的 探讨可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情况.方法 对本科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67例颅骨缺损患者,均用三维钛网进行了颅骨修补,术后常规预防感染、止血治疗,负压引流管根据引流情况于24~48 h内拔除.结果 64例颅骨缺损头颅外观正常修复,7例出现皮瓣下积液,3例大骨瓣缺损外观塑形稍差.结论 三维钛网硬度大,容易塑形,使用钛网行颅骨缺损手术,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只要修补时机选择适当,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的改善是有帮助的.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20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分析该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将患者的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206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于痰或咽拭子(81.55%),以呼吸内科和肿瘤科为主,其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分别为97.08%和91.75%.其对多粘菌素B敏感性高(100.0%),其次为亚胺培南(88.83%),阿米卡星(84.95%),美洛培南(84.9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检出率高,建议临床医生根据药敏结果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砾;申建维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红细胞MCV与RDW检测在临床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检查在贫血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 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204例贫血患者与100例常规体检合格者的MCV与RDW指标进行检测,并对结果 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类型贫血MCV和RDW的变化各有特点,缺铁性贫血组:MCV下降、RDW上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组:MCV上升、RDW上升;感染性贫血组:MCV上升、RDW下降;再生障碍性贫血组:MCV正常、RDW上升.结论 MCV和RDW指标的改变对贫血的临床诊断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特点,对贫血类别的临床鉴别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作者:徐刚;刘春生;柳发虎;吴永峰;张桂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围术期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配对的研究方法,将66例乳癌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4例,实验组采用心理干预治疗,干预前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视觉模拟量表(VAS)等进行测评.结果 实验组患者其抑郁焦虑、抑郁、恐惧情绪有了明显改善(P<0.01).结论 积极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提高乳癌患者心理、行为健康状况.

    作者:涂敏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甲基化特异性PCR的评价与优化

    目的 探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在DNA甲基化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SHH基因启动子区全甲基化克隆和全非甲基化克隆(质粒)为模板,评价MS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MSP能检测出样本中低含量的甲基化DNA模板,提高MSP退火温度能克服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的产生.结论 MSP检测甲基化具有高灵敏度的优点,适当提高退火温度能保证MSP结果 的特异性.

    作者:付祥胜;张亚历;李丽;肖岚月;邱野;周贤;张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改良森田治疗在焦虑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森田治疗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7~12月广泛性焦虑症住院患者60 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开展为期6周改良森田治疗加常规精神科药物治疗,对照组只进行精神科常规药物治疗.6周后运用SCL-90各因子量表对两组患者在躯体化、抑郁情绪、焦虑、偏执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SCL-90项目因子分的改善比对照组效果好,两组患者从第2周开始均有好转,第2周起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焦虑、躯体化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常规药物治疗辅以改良森田治疗对其疾病的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梁洪金;万雪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脂蛋白a变化的探讨

    目的 研究血清脂蛋白a[Lp(a)]对糖尿病(DM)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96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87例2型糖尿病无清蛋白尿患者为DM 1组,36例糖尿病微量清蛋白尿阳性患者为DM 2组,均用胶乳浊度法测定Lp(a).结果 健康对照组Lp(a)为(131.21±36.00)mg/L,DM1组为(123.21±37.50)mg/L,DM 2组为(665.65±56.20)mg/L,DM 2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p(a)测定对糖尿病肾病有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谢艳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320例手术后输注冷沉淀效果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回顾性地分析在各种手术后输注冷沉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对320例各类型手术后患者输注冷沉淀进行治疗,通过观察患者的出血表现和相关指标的检测来评价冷沉淀的效果.结果 输注冷沉淀的总有效率为88.75%.结论 输注冷沉淀应成为对严重创伤和感染病例综合治疗的一种重要的措施.

    作者:石兴景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120例阑尾周围脓肿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收治的120例阑尾周围脓肿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0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经过Ⅰ期手术治疗全部治愈,未发生死亡.除2例发生切口感染,其余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3.6 d.结论 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是提高阑尾周围脓肿治愈率,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前提.

    作者:黎伟;陈当春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金纳米团簇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及展望

    采用荧光标记法实现对实验材料的检测,在生物医学领域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荧光染料一般存在细胞毒性与不良反应较大、激发光谱窄、光稳定性差、荧光强度弱等缺点,使其应用受到限制.金纳米团簇(Gold nanoclusters,Au NCs)由于其特有的量子尺寸效应以及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等特点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在生物监测、生物标记、药物传递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罗雅文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主动静脉治疗模式在ICU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主动静脉治疗模式在重症监护室(ICU)中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主动静脉治疗组(试验组)和被动静脉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立即建立外周浅静脉通道的情况下,主动静脉治疗组在24 h内再进行评估,包括患者情况、治疗方案、穿刺工具选择及护理、维护、风险管理评估.结果 与被动静脉治疗组相比,主动静脉治疗组静脉炎发生率较低(P<0.05),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在ICU主动静脉治疗模式能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和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世永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临床路径在县级医院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例

    目的 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例,探讨临床路径在县级医院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传统组按传统的诊疗护理模式进行,临床路径组按临床路径表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 临床路径组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 临床路径有利于规范医疗护理行为、提高医护质量、减轻患者负担、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杜德勤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与传统阑尾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传统阑尾切除术(OA)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89例小儿阑尾炎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LA 36例,OA 53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例数、住院时间、患方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LA组与OA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例数、住院时间、患方满意度等方面LA组优于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势,提倡将其用于小儿阑尾炎治疗.

    作者:敖建平;黄学平;陈川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C-反应蛋白测定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疗效观察

    目的 用总胆红素(TBiL)结合C-反应蛋白(CRP)的测定结果 判断,有效提高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率和疗效.方法 17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均为2011年在本院生产的新生儿,其中,病理性黄疸为107例,生理性黄疸为63例.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终点测定法;TBiL采用钒酸盐氧化法.结果 病理组CRP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理组CRP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以通过TBiL值和CRP值来快速诊断病理性的黄疸及时给予治疗,减少患儿的痛苦.

    作者:贤永嫦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肺结核患者的家庭护理

    目的 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减少结核病的传染.方法 通过对78例肺结核患者进行随访、电话跟踪、家庭访视等方法 对肺结核患者进行了家庭护理指导,包括心理、用药、饮食、药物不良反应、健康宣教以及痰液的管理.结果 家庭护理提高肺结核病的治愈率,防止了结核的传播.结论 肺结核患者的家庭护理在康复治疗管理中的作用是明显、有效的,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作者:杨四吉;曹能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35例前列腺增生经尿道汽化电切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经尿道汽化电切术(TUVP)的护理方法.方法 分析本院2011年2~8月35例TUVP的护理体会和护理经验.结果 潼南县中医院3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结论 经过TUVP围术期的护理工作,可使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出血等并发症减少,且无腹部切口.

    作者:刘学;蒋丽佳;周红利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54例病理性黄疸患儿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测定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γ-GT)活性变化在病理性黄疸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国际临床化学学会推荐的血清γ-GT测定方法,测定病理性黄疸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γ-GT活性变化.结果 有92.6%(50/54)的患儿γ-GT增高;γ-GT活性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7~15 d组和>15~42 d组治疗前后的γ-GT活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γ-GT活性测定对出生7 d以上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有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李丽;刘文亮;张彩宁;邵杰锐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术的临床应用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居首位.中国泌尿系结石发病率为1%~5%,南方高达5%~10%;年新发病率约为150~200/10万人,其中25%的患者需住院治疗[1].随着腔内镜技术发展以及碎石设备的改进,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有了很大的改善,作为微创泌尿外科重要的治疗手段,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PNL)已成为泌尿系上尿路结石手术方式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逐渐取代传统开放手术[2].目前,PNL有两种发展方向,一是微创化,即经皮肾穿刺通道进一步变细,以减少手术并发症与肾实质的损伤;二是无管化,即经皮肾术后选择性不留置硅胶肾造瘘管进行引流,甚至同时不留置输尿管引流管达到完全无管化,以减轻患者痛苦.随着PNL手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医生逐渐认识到由于留置肾造瘘管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及住院时间的延长.近几年来,国外关于无管化PNL报道逐渐增多,但国内仍报道较少.

    作者:冯德刚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与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气管切开时间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56例)在受伤后12 h内气管切开,对照组(56例)在受伤后12 h后气管切开.对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的控制率、控制感染的时间以及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的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控制感染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气管切开治疗可以很好地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且感染容易控制,同时能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忠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5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护理的措施和重要性.方法 对5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均实施了精心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的护理.结果 5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侧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围术期的护理措施,使乳腺癌患者减轻了心理负担,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能积极配合手术和化疗,提高了治愈率.

    作者:黄久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乌司他丁对感染性脑水肿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感染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以及对星形胶质细胞在感染性脑水肿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55只按照颈内动脉注射脂多糖(150 μg,0.15 mL)的方法 建立感染性脑水肿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乌司他丁处理组(U组,n=45);生理盐水对照组(S组,n=5);空白对照组(C组,n= 5).乌司他丁处理组又按照乌司他丁处理后6、12、24 h分为3个亚组(n=15).采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流式细胞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凋亡情况;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结果 所有实验组大鼠HE染色可见脑组织弥漫性水肿;U组大鼠细胞含水量明显低于S组以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星形胶质细胞均出现凋亡,在实验24 h为明显,U组与C组、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可见U组、C组和S组均出现GFAP阳性表达细胞;U组与C组、S组比较,GFAP表达增强.结论 乌司他丁在感染性脑水肿中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该作用与乌司他丁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异常活化以及凋亡有关.

    作者:刘济滔;周凯;胡沥 刊期: 2012年第15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