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艺艳;吴月平;毛丽萍;陆建荣;陈琳;陆仁飞
目的 探讨突发性事件的救援措施.方法 通过对一起车内火药爆炸事件紧急救援的分析,探讨影响突发性事件救援工作的各种因素.结果 突发性事件的救援需要当地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协调和领导,以具有专科能力的医院为核心与出事地基层医院共同协作来完成院前急救,医院在突发事件中要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结论 突发事件的救援工作要在当地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下,各级医院根据自身的技术实力分工协作才能高质量完成救援任务.
作者:潘代明;肖前华;陶宏军 刊期: 2012年第21期
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伴发顽固性呃逆,而对呃逆的治疗亦无特殊方法.本次试验性应用吹气疗法治愈顽固性呃逆1例并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田会斌;吴大芝;周忠义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检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s)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组20例、重型肝炎早期组17例、重型肝炎中晚期组9例患者及健康对照组18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s 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TNF-α、IL-10水平.结果 TLRs mRNA慢性乙型肝炎组、重型肝炎早期组、重型肝炎中晚期组TLRs mRNA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肝炎中晚期组低于早期组.血清TNF-α及IL-10水平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IL-10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与重型肝炎早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持续上升可能导致单核细胞免疫缺陷,与不良预后有关.
作者:卢林;曾令伟;秦波;兰淑青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总结小儿惊厥的护理体会.方法对60例小儿惊厥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细致的基础护理.结果 60例小儿惊厥患者未发生并发症,其中2例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惊厥是常见急症之一,婴幼儿多见,系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所致,常引起窒息、创伤.因此及时进行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供给足够营养,加强高热、皮肤护理和安全防护,密切观察病情对痊愈出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范继荣 刊期: 2012年第21期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检验诊断的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为临床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帮助[1].强化检验质量、增强管理与风险意识在医院迅猛发展建设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检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临床科室的医疗质量,是广大检验医学工作者尤其是科室管理者所面临的迫切需要.
作者:高建国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病情进展中的变化.方法 从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来开滦医疗集团林西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老年患者中选取高血压合并脑梗死者组成高血压合并脑梗死者组;选取同期来开滦医疗集团林西医院体检确诊为高血压的老年人组成高血压无脑梗死组;选取同期到开滦医疗集团林西医院体检的老年人组成健康对照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者组入院后第1、7、14天分别采集患者清晨的空腹静脉血,其他两组也分别于第1、7、14天采集清晨的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中hs-CRP,观察上述3组之间以及两组间的差异.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标准,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者组病后第1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轻、中、重型共3组,比较各组间hs-CRP的差异.结果 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从病程第1天即已经升高,明显高于无脑梗死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第7天达高峰,以后降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轻型神经功能缺损者血清hs-CRP在不同时期水平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型患者的hs-CRP明显高于轻型神经功能缺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型患者第7天的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第1、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浓度变化可作为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病情进展和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作者:张全福;肖永红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对胸腔积液中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铁蛋白(SF)的检测,探讨4种肿瘤标志物在对伴胸腔积液的肺部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测定法对54例肺癌患者和36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的胸腔积液进行CEA、CA125、CA199、SF测定.结果 4种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组中的含量均明显高于良性肺部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胸腔积液中CEA、CA125、CA199、SF对鉴别良恶性肺部疾病有重要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辅助诊断的敏感性.
作者:吕德敏;代先果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通州区连续5年来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体检人群中糖尿病分布及受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通州区部分在职及退休职工为研究对象,共1 916例,年龄21~85岁,以10岁为一个年龄组,共分为6组,采用酶法测定该组人群的空腹血糖.结果 随着年龄增加,该组人群的血糖值异常者比例相应增高,其中以60~69岁组高;血糖在男性中的含量与女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糖尿病在20~29岁年龄段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连续5年来糖尿病受损患者比例也在逐年升高,2012年其比例达到9.5%.结论 体检测定血糖对于健康体检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受损情况,并提醒、指导患者采取相应预防及治疗措施,以避免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及代谢综合征等的发生.
作者:王益武;吴广忠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烧伤瘢痕疙瘩手术治疗复发率甚高[1].本科室1999~2009年采用瘢痕疙瘩切除及植皮、切口缘皮内注射确炎舒松A的方法治疗3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荣昌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孕妇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干预.方法 对13例HIV感染孕妇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结果 HIV感染孕妇均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12例患者主动配合治疗,1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结论 充分了解HIV感染孕妇住院患者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能减缓HIV感染孕妇心理压力,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生存质量、降低母婴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筱翠;石柳春;叶海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两种方法同时用于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 采用TRUST和TPPA同时检测1 994例临床输血者、手术患者及皮肤科患者的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者再进行滴度检查.结果 TRUST阳性22例,阳性率1.1%,TPPA阳性40例,阳性率为2.0%,两种方法同时阳性18例,阳性率为0.9%.结论 为尽早查出病原体,防止梅毒进一步传播,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对输血前筛查及疑似梅毒患者宜采用TPPA,阳性者再做TRUST检测,既提高阳性检出率,又降低假阳性率.
作者:罗米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评价无偿献血招募方式在血液供应能力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5~2010年潍坊市临床用血分成对照和观察两组,以用血数量、用血结构和特殊用血作为血液供应能力评价指标,并在观察组中实行社会营销式献血招募.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人均用血量和冷沉淀、血小板供应数量增长明显,血浆用量趋于平缓,血型、库存血周转期结构更加合理,冰冻成分供应量明显减少,满足RhD阴性用血、外调用血和大量急诊用血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无偿献血社会营销式招募的开展,对巩固无偿献血长效机制的建立,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用血数量,调整用血结构、保障特殊用血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崔英;张益荣;李宁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血清清蛋白水平对血清果糖胺浓度的影响,探讨消除此影响的方法,提高果糖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研究人群分为低清蛋白组和正常清蛋白组,首先比较两组人群果糖胺与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的差异,然后统计各组果糖胺与清蛋白、空腹血糖的关系,从而分析清蛋白对果糖胺的影响,后设计两种方法用清蛋白校正果糖胺浓度,比较校正前、后果糖胺与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的变化.结果 正常清蛋白组果糖胺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程度明显比低清蛋白组高;低清蛋白组果糖胺与清蛋白、空腹血糖均明显相关,且相关程度相当,正常清蛋白组果糖胺只与空腹血糖相关;低清蛋白组校正后的果糖胺浓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程度明显增加,正常清蛋白组无明显变化,两种校正方法的效果相当.结论 血清清蛋白降低对果糖胺浓度有明显影响,建议采用果糖胺与清蛋白的比值对果糖胺进行校正.
作者:程涌江;林柳青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肠球菌对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影响以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9~2011年中山市坦洲医院行剖宫产术术后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对肠球菌与非肠球菌感染情况进行对比以及菌株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对其中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应对方法.结果 术后感染患者手术切口有87%检测出肠球菌,各类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调查表明肠球菌感染与体质量指数、腹部手术史、手术时间和产科干预等因素有关.结论 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谱有明显差异,以粪肠球菌感染为主,必须准确鉴定菌种以及做好药敏试验,对控制剖宫产术后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勇刚;刘丽波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颅内高压、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明显减少,显示了更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迅速缓解病情,明显减少了并发症,改善预后,效果明显.
作者:刘敏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依据寡核苷酸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及连接酶检测反应(LDR)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4种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突变的可行性.方法 以基因库公布的981条HBV基因序列为基础,针对拉米夫啶、替比夫啶、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8个耐药位点上的氨基酸替换形式,设计15对特异性引物,采用多重PCR扩增HBV P基因区野生型和突变型目的 片段,然后进行多重LDR,后在ABI3130测序仪上电泳,根据内参标记、LDR产物的长度进行结果判读.应用此方法对12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同时采用荧光PCR、焦磷酸测序技术对其验证,判断其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LDR法能有效区分包括rtL180M、YMDD、YIDD、YVDD、rtA181V/T、rtN236T、rtT184G、rtS202I、rtM250V野生株和部分突变株;4例HBV DNA>106 copy/mL患者检测出野生株和突变株,结果与焦磷酸测序一致;LDR法与荧光PCR法检测结果一致率达83.3%(10/12).结论血清HBV DNA>106 copy/mL时结合多重PCR的复合LDR 可通过一次扩增检测产物中的多个单突变或野生型位点,有助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孙艺艳;吴月平;毛丽萍;陆建荣;陈琳;陆仁飞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几种抗肝抗原自身抗体的存在状况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法检测94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3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肝肾微粒抗体Ⅰ型(LKM-1)、肝细胞胞溶质抗原Ⅰ型(LC-1)、可溶性肝抗原(SLA)等自身抗体.结果 94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LKM-1 0.9%(9/941)、LC-1 0.2%(2/941)、SLA 0.0%(0/941),其中153例丙型肝炎患者中,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LKM-1 4.5%(7/153)、LC-1 1.3%(2/153)、SLA 0%(0/153);552例乙型肝炎患者中,仅检测出2例(0.4%)LKM-1阳性,在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和丁型肝炎中未检测出抗肝抗原自身抗体.在3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抗肝抗原抗体LKM-1、LC-1和SLA的检出率分别为9.4%、3.1%和9.4%,其中在1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中,LKM-1、LC-1和SLA阳性率分别为27.3%、9.1%和18.2%.病毒性肝炎患者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出率低,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比较,LKM-1和SL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少数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抗肝抗原自身抗体,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包括抗肝抗原在内的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病毒性肝炎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
作者:叶国强;刘香萍;曾东良;黄呈辉 刊期: 2012年第21期
临床检验随着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其诊断试剂和检验仪器也在不断进行更新换代,其发展速度是过去几十年所无法相比的[1].尤其是各医院都引进了国外的先进仪器和设备,试剂也比过去先进了,大部分以成套的试剂盒代替了过去的试剂[2].
作者:吕云岗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规律及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对中医证型的影响.方法 对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常见有气虚、血虚、阴虚、气滞、血瘀、湿阻等证型.按治疗前2 d、治疗后3 d、治疗后1周3个时间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滞证和血瘀证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3 d及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虚证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3 d及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证在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及治疗后3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可有效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气滞证和血瘀证,但可能加重气虚证和阴虚证,故其无法改变原发性肝癌本虚标实的基本病理特点.
作者:贺单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为提高解放军第二〇二医院检验科3台血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之间的可比性.方法 按照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推荐的血液分析仪比对方法的要求分别对实验室3台血液分析仪进行比对试验.结果 比对试验发现了不同仪器之间的系统误差,经过调整达到了实验室内结果的一致.结论血液分析仪器的定期比对十分重要,能够保证实验室内部结果的一致.
作者:李鸿飞;赵威;邱广斌 刊期: 2012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