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的临床价值

李蕾

关键词:胎盘早剥, 超声诊断, 临床诊断
摘要:胎盘早剥是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生命的妊娠晚期并发症,起病急、发展快,若贻误诊断,处理不及时,会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衰竭、产后大出血等,直接危及母儿生命.本文对5年来本院收治的25例胎盘早剥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胎盘早剥的声像图特征,分析漏诊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HBV DNA含量与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 DNA的含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探讨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收集60例HBV感染者的血清,用荧光定量PCR仪检测其HBV DNA的含量,按HBV DNA的浓度分为HBV DNA阴性组(<500.00 copy/mL)、HBV DNA低浓度组[(500~1)×105 copy/mL]和HBV DNA高浓度组(1×105~1×108 copy/mL),另外取20例健康人的血清作对照,同时取上述80例的新鲜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他们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及CD3+CD4+/CD3+、CD8+,对其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HBV DNA阴性组和低浓度组的CD3+CD4+、CD3+CD8+和CD3+CD4+/CD3+CD8+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高浓度组的CD3+CD4+、CD3+CD8+和CD3+CD4+/CD3+CD8+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的HBV DNA含量与CD3+CD4+和CD3+CD4+/CD3+CD8+呈现负相关关系,与CD3+CD8+呈现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6、0.69和0.52.结论 HBV DNA对细胞免疫产生了影响,HBV DNA含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郝彦强;欧超伟;雷耀珍;钟琼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检测时机对轮状病毒测定结果的影响

    目的 轮状病毒(rotaviru,RV)是造成婴幼儿秋冬季节性腹泻的主要原因,RV-Ag的检测对病因的确定有直接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RV-Ag的检测率.方法 发病后0~2 d取大便用金标法检测,同时抽取静脉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 d后再取标本分别用金标法检测大便和ELISA法检测血清中病毒阳性率.结果 3 d后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前者.结论 发病后3 d的标本检测率明显提高.

    作者:杨涛;黄迎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血液学检验细胞形态实践教学的体会

    血液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采用各种试验方法和技术研究造血器官和血液的变化,阐明各种血液疾病的一门重要学科[1].骨髓细胞形态教学是本门课程的难点和重点,对学生的细胞形态学知识要求很高,使高职高专学生掌握正常和血液病骨髓中各类细胞形态,从而能正确判断常见血液疾病,是实验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作者:牟凤林;邓晶荣;许茜;王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负压置换法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45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负压置换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以45例慢性鼻窦炎患儿为治疗组,同期收治40例慢性鼻窦炎患儿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罗红霉素胶囊、0.5%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治疗组给予口服罗红霉素胶囊、鼻腔及鼻窦负压置换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置换治疗患儿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患儿易接受、痛苦小、设备简单,是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黄洪婕;祝朝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深圳市外来劳务工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2007~2009年深圳市外来劳务工乙型肝炎感染模式和状况,探讨乙肝5项和HBV DNA检出率之间的关系,为深圳市劳务工群体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2007~2009年1 226份深圳市外来劳务工的血清标本进行乙肝5项检测和HBV-DNA测定.结果 深圳市外来劳务工乙肝5项异常者的HBV DNA总阳性率为48.94%.共发现7种HBV感染模式,小三阳患者占HBV感染总例数的49.67%,大小三阳HBV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94.11%和21.67%.20~30岁的青年劳务工乙肝感染人数在A-G感染模式中均超过该模式感染者总数的50%以上.结论 深圳市外来劳务工乙肝5项异常者近半数携带HBV DNA,必须加强对大三阳和模式D组(HBsAg阳性和抗-HBc阳性)感染者以及20~30岁的青年劳务工的HBV DNA的监测,从而对外来劳务工HBV感染者的传染性进行正确的评估,为乙肝的防护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姚相杰;程锦泉;张仁利;何雅青;杨洪;张海龙;阳帆;冼慧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检测女性尿液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 对干化学法和尿沉渣镜检尿液进行方法 学比较.方法 分别用干化学法、尿沉渣镜检786例女性尿液进行白细胞、红细胞测定分析对比.结果 干化学法检测尿液白细胞、红细胞和尿沉渣镜检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化学法检测敏感性高,但影响因素较多,适合常规检查和筛查,不能代替显微镜检查.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原因,建议建立新的女性尿液检验参考范围并联合应用两种方法 可以提高检出率.

    作者:肖卫平;邱为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分层次教学在护理实习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临床实习是护理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生)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职业生涯的开始,同时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提高已学知识的有效途径,是锻炼服务思想,培养专业素质,提高技术水平,培养工作能力的综合性教学环节[1].为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针对各层次护生的特点和要求分层带教,使他们在实习期间得到适合自身的培养,本院采用了分层教学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应少聪;李代先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45例缺血性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缺血性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45例缺血性青年脑卒中患者为试验组,以同期收治的40例缺血性老年脑卒中患者为老年对照组,以40例健康青年为青年对照组,对比各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及载脂蛋白B(Apo-B)水平,对比试验组与老年对照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及饮酒情况.结果 试验组TC、TG水平高于青年对照组,HDL-L、Apo-A低于青年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HDL-C、LDL-C及Apo-A水平低于老年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糖尿病及高血压的比例低于老年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吸烟及饮酒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异常是缺血性青年脑卒的首要因素,其次为血糖、血压的异常,再次为吸烟及饮酒,各个因素的相互促进,互为因果是发病的关键.

    作者:袁华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糖化血红蛋白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相关性,评价2型糖尿病的凝血功能.方法 收集符合标准的病例200例,HbA1c<6.2% 121例,HbA1c>6.2% 79例,分别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项目的 测试.结果 组内比较:HbA1c <6.2%组,FIB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控制较好的糖尿病患者多伴有FIB升高;HbA1c >6.2 g/L组,APTT缩短,FIB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控制较差的患者常伴有APTT缩短,FIB升高.两组间APTT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APTT缩短与HbA1c呈正相关.结论 APTT可作为2型糖尿病凝血功能的评价指标.

    作者:任娜;赵威;赵丽菲;邱广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1057例妇女健康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妇女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情况,为进一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 057例妇女的体检普查结果 进行现况分析.结果 1 057例妇女中335例未见异常,722例发现患有妇科疾病.总患病率为68.3%.患病率前3位的分别是宫颈糜烂(34.6%),宫颈肥大(20.2%),乳腺增生(18.4%).另外宫颈涂片查脱落细胞异常的有376例,占35.6%.结论 该次普查的妇女妇科疾病患病率较高,尤其宫颈脱落细胞异常的人数较多.体检普查起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作用,达到了促进妇女健康的目的.

    作者:曾凡玲;唐小清;张丽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浅谈静脉穿刺的心理效应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转变.对护理的要求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重视心理护理和环境的调节,强调护患关系的和谐和患者的主观能动性[1].而穿刺技术是每个护士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同时也是每个患者关注敏感的问题.的确在过去的护理模式中,护士只要能把患者的针打上,就基本满足了患者的需求.

    作者:李占琼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唾液酸酶法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了解唾液酸酶法应用于细菌性阴道病检测的准确性.方法 用细菌性阴道病检测试剂(唾液酸酶法)和Amsel检测法同时检测近2年来妇科及性病门诊1 877例患者,并比较结果.结果 唾液酸酶检测法的敏感性达到92.04%,特异性达到96.85%,与Amsel法的检测结果 比较,经kappa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值为0.835,P<0.01),两种检测方法 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 唾液酸酶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具有快捷方便、阴性结果 可排除本病的优点,可用于筛查及大量样本检测.

    作者:王名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分析

    目的 初步探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方法 将105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51~60岁36例(观察1组);61~70岁38例(观察2组);71~80岁31例(观察3组).30~45岁健康体检女性2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骨转换生化标志物血清骨钙素(BGP),Ⅰ型胶原C端肽(CTX),甲状旁腺素(PTH)和钙(Ca)、镁(Mg)、磷(Phos).结果 观察3组中血清骨钙素、甲状旁腺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CTX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血清BGP、PTH、CT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Pho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g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女性血清BGP、PTH、CTX和Mg的联合监测可预示骨质疏松发生的可能.

    作者:柴琳;张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与清蛋白尿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内脂素与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ELISA法检测300例T2DM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和血清内脂素水平,同时测定血清胰岛素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按UAER水平将其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170)、微量清蛋白尿组(n=70)和临床清蛋白尿组(n=60).结果 从微量清蛋白尿组到临床清蛋白尿组,血清内脂素水平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γ=0.652,P<0.01),调整年龄、性别、血压及血脂等的影响后,血清内脂素水平仍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γ=0.378,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内脂素和HbA1c是UAER独立影响因素(P<0.01,r2=0.674).结论 T2DM体内内脂素水平与UAER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糖尿病肾脏病变程度.

    作者:覃志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不同时段尿微量清蛋白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时段尿微量清蛋白(u-MA)变化及其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糖尿病肾病患者组(n=27)和健康对照组(n=30)连续3 d的晨尿、餐后尿、随机尿和24 h尿,进行尿微量清蛋白测定.结果 糖尿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排泌高峰为餐后尿(61.7±26.5 mg/L),其次为晨尿(58.9±23.5 mg/L)和24 h尿(56.6±13.2 mg/L),3者显著高于随机尿(37.2±21.4 mg/L)(P<0.05),且各时段尿微量清蛋白都有较大的日间差异,以随机尿差异大CV=57.5%,餐后尿、晨尿、和24 h尿分别为 42.9%、39.9%和23.3%,糖尿病肾病患者各时段尿微量清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餐后尿和晨尿微量清蛋白含量的多次检测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

    作者:王朝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其药敏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3 286例患者共919例阳性标本进行耐药性研究分析.结果 支原体感染占泌尿生殖道感染的27.9%,常用抗菌药物中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耐药率很低,依次为3.3%、4.2%、6.6%、13.6%.环丙沙星、壮观霉素、氧氟沙星、诺氟沙星耐药率较高,依次为56%、42.2%、48.4%、72.4%,林可霉素耐药率高,总耐药率为90.6%.结论 支原体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较严重,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吴国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老年体检人群尿酸水平检测结果及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中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对1 365例老年健康体检者进行尿酸、血糖、血脂检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 365例老年体检者中高尿酸血症患者占15.5%,其中男性高尿酸血症率明显高于女性,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组中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患病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高,并存在年龄和性别的差异,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加强对高尿酸血症的筛查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沈阿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128SCTCA)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49 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128SCTCA筛查,对其中59例患者同时作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分析比较128S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 341例患者成功完成了128SCTCA 检查,并可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193例患者的596支冠脉伴有不同性质的斑块和不同程度的狭窄,对其中59 例冠心病患者以 CAG为金标准,得出128SCTCA 诊断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 100 %、90.23 %、92.57 %、100 %、95.59 %.从 59 例患者的 295支冠脉中检测出136个斑块,脂质软斑块、纤维斑块及钙化硬斑块分别占18%、11%、71%.结论 128SCTCA是一种无创的成像方法,冠心病的检出准确程度高,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接近CAG,区分高危斑块优于CAG,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曾文兵;牟华明;张莉;刘兴华;汪明全;吴炅;温云;汪俊言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超声治疗肿瘤的机制与应用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日趋恶化,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肿瘤已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存质量和生命,恶性肿瘤已成为本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目前针对肿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化学疗法或放射疗法;但均不能单独成为一种根治肿瘤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婧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1例晚孕双胎合并妊娠高血压并发羊水栓塞的抢救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肺栓塞、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综合征,是产科严重、急剧、难控制的并发症.发病急、变化快、发生率虽低,但产妇死亡率高达70%~80%[1].可能发生在生产过程中、剖宫产术中或刮宫过程中.但发生在妊娠晚期且无上述情况而出现羊水栓塞的病例罕见.本院于2010年9月7日成功抢救1例晚孕双胎合并妊娠高血压并发羊水栓塞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玉芬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