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现状及13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

沈小健;李君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鉴定, 药物敏感试验
摘要: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感染状况及其对13种抗菌素的药物敏感试验.方法 采用美国其昌达生物高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剂盒,对该院442例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做体外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442例患者中支原体培养阳性241例,阳性率54.52%;单纯Uu感染204例,单纯Mh感染10例,Uu+Mh混合感染27例,阳性率分别为46.15%、2.26%、6.11%;女性感染率58.05%明显高于男性感染率9.38%(P<0.01).13种抗菌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单纯Uu或Mh感染者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敏感性高(≥92.16%),壮观霉素、克拉霉素、司帕沙星的敏感性其次(52.45%~63.73%),对林可霉素、诺氟沙星的耐药率高(≥90.2%),罗红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其次(51.96%~80.00%);混合感染者对所有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单纯Uu或Mh感染者,敏感药物中只有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的疗效较高.结论 支原体是引起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人群感染率高,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52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确诊患者实验室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52例甲型H1N1流行感冒(简称流感)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探讨其变化特点对甲型H1N1流感诊断及评估病情发展变化的价值.方法 在诊疗中进行血细胞、肝肾功能、无机离子、心肌酶、血糖及血气等实验室指标检测.对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入院时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血细胞分析中有34.6%的患者白细胞总数下降,其中44.2%的患者中性粒细胞下降,76.9%的患者单核细胞升高;生物化学指标中有28.8%的患者钾离子下降,13.5%的患者乳酸脱氢酶升高,30.8%的患者肌酸激酶升高或明显升高;血气指标中有13.5%的患者氧分压下降,48.1%的患者氧饱和度下降.数据显示部分血细胞及生物化学指标的变化与病毒的感染时间长短有关,病毒感染时间越长,上述指标的变化越大.结论 外周血中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百分比和钾离子浓度、肌酸激酶及血气指标,是甲型H1N1流感患者鉴别诊断以及病情进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动态观察其变化对患者的病情发展、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严芝光;林世锋;姚海东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OXA-23基因与qacE△1基因检测的研究

    目的 对本院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RAB)OXA-23和qacE△1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分析.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分离的85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OXA-23和qacE△1耐药基因并测序,序列与基因库比对.结果 85株耐药菌中OXA-23、qacE△1基因的阳性率依次为55.3%、81.2%.其中58株耐亚胺培南MRAB OXA-23、qacE△1基因的阳性率为75.86%、84.48%;而其余27株亚胺培南敏感MRAB两个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11.11%、74.07%.结论 OXA-23基因存在与鲍曼不动杆菌耐亚胺培南密切相关,qacE△1基因检测结果提示这些菌株81.2% 携带Ⅰ类整合子,是本组细菌多重耐药表型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余琳;江凤茹;卢鉴财;苏丹虹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GC护牙素治疗牙本质敏感的8周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GC护牙素治疗牙本质敏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为期8周的单中心,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共80例.分为GC护牙素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在基线、4、8周时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对冷空气及探针刺激的VAS疼痛评分,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处理.结果 无论是冷刺激还是探针的方式进行的评分,GC护牙素在4周及8周时都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护牙素治疗牙本质敏感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易黔林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健康教育对居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对居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以在本院家庭病房接受治疗的居家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测定基线血压值和焦虑抑郁得分后,两组患者均按照高血压三级管理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给予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焦虑抑郁得分情况.结果 本研究纳入1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6个月后失访4例,终纳入126例,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3例,基线人口学及临床学资料的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婚姻状况及病程、血压值和焦虑抑郁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复评焦虑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对居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和心理健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相莲;黄华;范小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比对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可接受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可比的血细胞检验结果.方法 参考NCCLS(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颁布的EP9-A2文件,在5台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E-2100、Beckman-Coulter ACT5.diff、2台Sysmex K-4500和Coulter ACT.diff2)均处于正常状态下,双份检测新鲜抗凝全血,获取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血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计数(PLT)检测数据,与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并可溯源的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E-2100)比较,建立回归方程,以医学决定水平或参考值作为自变量(X)计算偏倚,以1/2CLIA′88允许误差为标准判断偏倚是否可接受.结果 在WBC的医学决定水平为3.0×109/L及11.0×109/L时,其偏倚均小于或等于1/2 CLIA′88允许误差范围(7.5%);在RBC参考区间下限4.0×1012/L及上限5.5×1012/L处,其偏倚均小于或等于1/2 CLIA′88允许范围(3.0%);在Hb的医学决定水平为45 g/L及230 g/L处,除Coulter ACT.diff2分析仪(偏倚为3.7%)外,其他仪器的偏倚均小于或等于1/2 CLIA′88允许范围(3.5%);在Hct参考区间下限0.40处,只有K4500-1分析仪可比(偏倚为2.80%,小于或等于1/2 CLIA′88标准3.0%),在Hct参考区间上限0.50处,5台仪器Hct结果均不可比;在PLT的医学决定水平为100×109/L及600×109/L时,其偏倚均小于或等于1/2 CLIA′88允许范围(12.5%).结论 相同实验室使用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液样本时,应定期执行比对试验,以便为临床疾病的诊疗提供准确、可比的血细胞检验数据.

    作者:张成禄;谢健敏;黎运西;卓伟;林志远;伍兆民;吴建辉;赖永坤;梁瑞珍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的临床应用

    目的 了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与临床的联系.方法 用66例骨髓细胞培养,并对检出的54例慢性粒细胞进行白血病的骨髓细胞染色体检查.结果 检出费城染色体(Ph1染色体)阳性患者51例,其中标准型Ph1染色体畸变45例,标准型Ph1伴其他染色体易位者2例,双Ph1染色体者2例,变异Ph1染色体者2例;Ph1染色体阴性患者3例,其中2例为其他染色体畸变类型.结论 Ph1染色体是CML独立的细胞遗传学标志,双Ph1 及之外的染色体畸变可能预示着进入急变期,但变异Ph1染色体并不加快慢性期向急变期的转变.

    作者:李艳萍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血清TSGF和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实验室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甲胎蛋白(AFP)血清水平联合测定,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经影像学检查及组织活检确诊的PLC患者,60名普通健康人群,用TSGF诊断试剂盒和AFP荧光免疫标记定量方法进行血清TSGF和AFP的定量测定,并进行统计学的相关处理分析.结果 PLC患者血清TSGF和AF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组中,以血清TSGF≥65 U/mL、AFP≥11 μg/L为阳性判断值,TSGF阳性率为86.15%,AFP阳性率为73.85%,TSGF和AFP联合检测(其中一项或二项全部为阳性)阳性率为95.38%.结论 TSGF和AFP在原发性肝癌中有很高的血清水平表现,具有很好的诊断应用价值,其中TSGF是一项较AFP更为敏感的肿瘤标志物,特别是对AFP阴性或低浓度患者,二者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PLC诊断的阳性率.

    作者:张新果;何树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多功能数字C臂透视引导下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评估

    目的 评估多功能全数字C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年间经日本东芝多功能全数字C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12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随访观查、分析.结果 7例术后1 d内疼痛明显缓解,5例术后3 d内明显缓解,术后摄片及CT复查未发现明显骨水泥渗漏,3 d后在腰围的保护下均能下床活动,手术后7~14 d出院,平均住院9.5 d.2例随访2个月,10例均随访6个月,未发现椎体进一步压缩征象.结论 多功能全数字C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经皮椎体球囊扩张成形术是一项安全有效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其临床疗效显著,术前评估及术中细节是影响疗效的决定因素.

    作者:吴奇华;杨仕海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精神科护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

    精神科是一个专门收治精神病患者的科室,精神科患者的病情复杂,瞬息发生变化,随时都有伤害和被伤害发生,对于在精神科工作的护士,特别容易成为患者攻击和伤害的对象,造成躯体的伤害.精神病患者潜在患有其他内科疾病和传染性疾病,护士在诊治的过程中容易感染.高度紧张的工作极易产生不安全的因素,甚至造成自身的职业危害,严重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本文就针对精神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所面临的不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做一个简单分析.

    作者:陈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心理学知识在无偿献血监护中的应用

    无偿献血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在我国实行十多年来,广大公民对这一新生事物由感性认识到感性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公民对无偿献血意识不断巩固和提高,实践证明,需要建立一支安全稳定的自愿无偿献血队伍,保证临床用血.血液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不能用任何药物代替.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人对献血存在很多顾虑,在这种情况下,要求采血医护人员不但要有崇高的思想品质和精湛的技术,还要懂得心理学知识[1].在实践中运用心理学知识,观察每个献血者心理表现及活动,这样才能使每个献血者以佳的心理状态进行献血,从而保证每个献血者,在整个献血过程中感受到安全以及愉快.对于进一步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发展,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印良斌;刘燕;杨弋迪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3702例儿童全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目前四川地区儿童体内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含量情况,为儿童科学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3 702例儿童全血进行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检测.并按0~1岁、1~2岁、2~3岁、3~4岁、4~10岁5个年龄组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 四川地区儿童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缺乏率分别为2.78%、39.22%、24.39%、0.22%、34.06%.且不同年龄组间各种微量元素缺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岁组锌、铁缺乏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4~10岁组儿童钙缺乏较多,为34.30%.结论 四川地区儿童全血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缺乏普遍存在,以锌缺乏为普遍,钙、铁次之.提示各级政府医疗卫生保健单位应加强儿童保健,加大儿童微量元素监测力度,做到科学合理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胡雪梅;周先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C反应蛋白(CRP)和结核抗体(TB-Ab)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113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结核积液组(72例)和恶性积液组(41例),检测胸腔积液中的LDH、ADA、CRP和TB-Ab,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核组胸腔积液中的ADA、CRP浓度和TB-Ab阳性率显著高于恶性积液组(P<0.01);结核组胸腔积液中LDH阳性率明显低于恶性积液组(P<0.01).结论进行胸腔积液中LDH、ADA、CRP和TB-Ab的联合检测在鉴别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肖乐东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提高痰涂片检测抗酸杆菌阳性率的体会

    肺结核病是当今全球范围对人类具有威胁性的传染性疾病,是发展中国家的头号传染性疾病杀手.由于肺结核病的生物学性和社会因素以及近几十年来对结核病的忽视,造成全球性的疫情回升.在我国肺结核病是国家重点控制的乙类传染病.建国后党和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使我国肺结核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因近十几年来经济的持续发展及人口的流动性增加,结核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部分地区有蔓延趋势.特别是近年来艾滋病毒及艾滋病患者多的地区,肺结核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均有大幅增高[1].常规的痰涂片找抗酸杆菌是诊断肺结核病的依据和考核疗效随访病情的重要指标,疑诊肺结核病的患者均应痰涂片或培养[2].

    作者:范辉泽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61例羊水过少孕妇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对围生儿的影响及分娩方式.方法 对该院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61例羊水过少孕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羊水过少主要相关因素是妊娠高血压疾病、过期妊娠、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率明显增高.结论 羊水过少结局较差,除胎儿畸形外,应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可改善围生儿预后.

    作者:喻文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现状及13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感染状况及其对13种抗菌素的药物敏感试验.方法 采用美国其昌达生物高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剂盒,对该院442例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做体外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442例患者中支原体培养阳性241例,阳性率54.52%;单纯Uu感染204例,单纯Mh感染10例,Uu+Mh混合感染27例,阳性率分别为46.15%、2.26%、6.11%;女性感染率58.05%明显高于男性感染率9.38%(P<0.01).13种抗菌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单纯Uu或Mh感染者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敏感性高(≥92.16%),壮观霉素、克拉霉素、司帕沙星的敏感性其次(52.45%~63.73%),对林可霉素、诺氟沙星的耐药率高(≥90.2%),罗红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其次(51.96%~80.00%);混合感染者对所有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单纯Uu或Mh感染者,敏感药物中只有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的疗效较高.结论 支原体是引起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人群感染率高,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沈小健;李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在各种疾病出现比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8种病毒性感染患者血涂片异型淋巴细胞分型统计.结果 76例中Ⅰ型(空泡型)异型淋巴细胞检出45例(占59.2%),Ⅱ型(不规则型)异型淋巴细胞检出19例(占25%),Ⅲ型(幼稚型)异型淋巴细胞检出12例(占15.8%);同时异型淋巴细胞检出在5%~10%的占48.7%,异型淋巴细胞检出大于10%的占51.3%.结论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出率以Ⅰ型(空泡型)居多,异型淋巴细胞检出率可提高对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确诊率.

    作者:覃小梅;刘勇;陆颖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危重患者常见感染细菌耐药性和耐药基因的检测及分析

    本文对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和临床各科危重症患者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菌株的耐药情况,耐药菌株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携带状况,及是否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进行检测分析,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和控制耐药细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明霞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新生儿科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调查

    目的 了解新生儿科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方法 对2008~2010年3 667例住院患者中154例医院感染新生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4.20%,送检标本中痰液占56.49%、分泌物占20.13%、血液占15.58%,3者占送检标本92.2%;分离的革兰阳性菌(G+菌)占32.47%、革兰阴性菌(G-菌)占66.23%、真菌占1.30%,排列前5位的感染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22.08%,鲍曼不动杆菌17.5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93%,铜绿假单胞菌12.33%,金黄色葡萄球菌10.39%.G+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敏感性高,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G-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四代头孢耐药率为54.5%,非产ESBLs菌对四代头孢敏感性为100%,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和四代头孢有较好敏感性,另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酶抑制复合剂对G-杆菌有较强抗菌活性.结论 该地区新生儿科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有其地域性特点,产ESBLs菌株和非发酵菌以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比例较高;迫切需要加强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管理,提高医务人员预防感染和勤洗手的卫生意识,加强病区感染监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保障患儿安全.

    作者:温绍霞;周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免疫调节剂乌体林斯治疗胰腺癌48例免疫功能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免疫调节剂乌体林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48例胰腺癌患者接受HIFU治疗后,辅以乌体林斯免疫调节治疗.结果 48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联合治疗后VAS评分、P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免疫学指标糖类抗原CA19-9及癌胚抗原也有明显下降,CD3+、CD8+及CD56+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IFU联合乌体林斯治疗胰腺癌能控制肿瘤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可提高胰腺癌患者远期生存率.

    作者:张喆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化疗前后细胞形态学变化对临床诊治的效果

    本院近3年来收治了各种类型急性白血病患者,通过观察化疗前后细胞形态学的变化,以了解化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粒细胞白血病患者20例,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3例,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15例.

    作者:冯建捷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