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宁;郑春苏
目的 探讨枸杞子浸出液对临床分离耐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制备不同浓度枸杞子浸出液,采用稀释法测定浸出液对临床分离耐药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结果 不同浓度枸杞子浸出液对耐药菌均有一定程度抑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的抑菌作用强,对肺炎克雷伯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相对较弱.结论 枸杞子不同浓度浸出液对临床分离耐药菌有明显的体外抑菌效果,为进一步全面开发枸杞子药物价值提供依据.
作者:师志云;李刚;赵志军;贾伟;魏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病理标本是患者疾病判断的标准之一,外科医生将根据病理标本的检测结果,来给患者制订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因此,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是手术室管理工作中为重要而又容易忽视的环节之一.为此,本院对标本管理及送检流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总结出一套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度,注重细节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洪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癌抗原125检测在肺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78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80名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采取静脉血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癌抗原125水平,比较两组的癌抗原125水平.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癌抗原125检测水平及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缓解期患者癌抗原125检测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未缓解期(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癌抗原125检测对肺癌患者诊断及评估疗效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凤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因产后出血行B-lynch缝合术后对产褥期子宫复旧是否有影响.方法 在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本院住院分娩产妇中,选出其中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的行剖宫产术者,行B-lynch缝合术后有效者27例为观察组;同期无产后出血的剖宫产术患者30例为对照组.术后均采用相同剂量抗生素、缩宫素治疗,均行母乳喂养.于术后7、30、42 d行B超检测子宫复旧情况:子宫径线、子宫腔内积血、42 d恶露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第7天子宫径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宫腔积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0、42天,观察组在子宫径线、宫腔积血、恶露干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行B-lynch缝合术对于术后1周内子宫径线恢复有影响,但在产褥期结束后与正常剖宫产组无明显差异.
作者:王晓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研究肺炎支原体(MP)的临床检测方法.方法 对收治的13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检测表现及治疗护理情况,进行了回溯式总结与分析对比,分别使用明胶颗粒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冷凝集试验法(CAT)进行检测.结果 13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96例患儿可以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经明胶颗粒法、ELISA、CAT进行检测后所得到的阳性标本数、诊断灵敏度对比,可见明胶颗粒法的诊断灵敏度好为93.8%,显著高于另两种方法的灵敏度;而对于非支原体肺炎的43例患儿,CAT的诊断特异度高,但3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明胶颗粒法对于检测MP-IgM具备灵敏度高且特异性尚可的优势,可以作为临床检测肺炎支原体的首选方案.ELISA较CAT存在价格低廉、敏感性与特异性高于后者的特点,因此临床上可以考虑将ELISA法用于初检筛选,或者检测联用的方法进行推广.
作者:陈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近年来,中国性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梅毒是其中一种.这在全国各地均有报道,对该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已成为当前首要问题.对3 667例孕产妇、婴幼儿、婚检对象及部分已婚成年人用金标法进行常规梅毒血清学抗体的筛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红;刘道伟;王青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对3 780例准备怀孕妇女TORCH的检测,了解TORCH阳性率并进行分析.方法 用酶联免疫方法对进行优生健康检查的3 780例孕前已婚妇女进行TORCH-IgM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的意义.结果 本地区孕前已婚妇女TORCH的IgM阳性率为弓形虫1.16%、风疹病毒3.01%、巨细胞病毒0.87%、单纯胞疹病毒0.85%.结论 准备怀孕前感染TORCH对胎儿有危害,对孕前已婚妇女进行TORCH检测,对优生优育工作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朱旭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抗生素的使用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失调菌群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粪便细菌培养进行分析,同时对相应患者通过查病历了解其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 2010年5月至2011年12月共发现相关患者61例,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婴幼儿以及重症患者.61例相关腹泻患者大便培养,培养出念珠菌24例,肠球菌22例,奇异变形杆菌8例,葡萄球菌5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其中白色念珠菌对各种抗真菌药保持较好的敏感性,而非白色念珠菌耐药性明显高于白色念珠菌.粪肠球菌和类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耐药性较低,通过比较可知粪肠球菌和类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利奈唑胺、利福平、青霉素G、万古霉素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对链霉素2000、莫昔沙星、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特殊患者进行粪便培养检查是实验室诊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较好的方法,可以给临床提供实验依据,防止抗生素的滥用.
作者:崔国辉;梁陶;林湛;袁汉尧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变化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CRP定量分析仪对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清中的CRP浓度进行测定.结果 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的CR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CRP测定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支持诊断、监测病情和指导治疗.
作者:王兰;张丽;江淑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体制改革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检验医学各门专业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占整个教学任务的一半左右
作者:陈晶;芮勇宇;王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感染性肺炎中的意义.方法 296例感染性肺炎患者分成2组,细菌性肺炎156例,病毒性肺炎140例,采用全自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浓度,并分析比较.结果 细菌性肺炎组CRP浓度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P>0.01),细菌感染组在治疗前后CRP阳性率显著降低(P<0.01),而病毒性肺炎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细菌性肺炎血清中CRP浓度随病情的加重而明显升高,随病情的恢复而显著下降,利于临床早期诊断.
作者:黄春晓;王爱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酚磺乙胺对苦味酸法和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肌酐的干扰情况.方法 参照临床化学检验的干扰评价(CLSI EP7-A2)规则,设计配对差异试验和剂量试验,判断酚磺乙胺对苦味酸法和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肌酐是否有干扰及干扰效应与酚磺乙胺浓度的关系.结果 酚磺乙胺对苦味酸法测定肌酐有正干扰,对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肌酐有负干扰,其干扰效应与酚磺乙胺浓度的关系均为二次曲线关系,酚磺乙胺对苦味酸法和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肌酐的小干扰浓度分别为0.070 g/L和0.016 g/L.结论 酚磺乙胺对苦味酸法和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肌酐均有干扰,在临床上必须采取措施避免这种干扰的出现.
作者:程涌江;李丽;陈海鸣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哈夫尼亚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检测哈夫尼亚菌的一般特征、生物化学特性和血清学特性.结果 该研究中的4株哈夫尼亚菌为革兰阴性小杆菌,氧化酶阴性,硝酸盐还原阳性,能够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不分解乳糖、蔗糖等,不产生硫化氢,各菌株能分别与沙门菌或志贺菌多价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在等渗盐水中不发生自凝.结论 哈夫尼亚菌的生物化学特性复杂,主要特征稳定,但没有统一的系统反应模式;抗原结构也非常复杂,部分类似于沙门菌,部分类似于志贺菌,部分类似于大肠埃希菌等等.
作者:陈宗宁;胥琳琳;邵荣标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技术,分析健康人的口腔菌群及其菌种组成的多样性.方法 抽取8名健康人唾液样本,分别提取唾液细菌总DNA,PCR扩增16SrDNA并进行DGGE 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 8名健康人唾液样本的DGGE指纹图谱条带差异性较大,仅有65%相似性,表明采用PCR-DGGE 对口腔微生物多样性的检测是可行的.结论 PCR-DGGE 技术可较灵敏、直观地反映口腔微生物多样性情况.
作者:沈会平;苏健裕;彭帅;朱啸;石磊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将危机管理理念运用到眼科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中.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本院眼科手术室存在的危机因素及防止危机发生的管理对策.结果 有效防止和回避了危机事件的发生.结论 加强各项核心制度的落实,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及加强植入材料的规范管理等措施,能有效防止眼科手术室危机事件的发生,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余时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一种模拟天然除虫菊素,由人工合成的一类高效广谱杀虫剂.虽然早在1949年国外即合成了第一种拟除虫菊酯--丙烯菊酯,但在农业上大量应用则是1973年Elliott等合成苄氯菊酯以后.中国1975年由江苏省农药所合成这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特别是溴氰菊酯,是当前高效的农药和中毒常见的品种之一,在农业杀虫、防病和临床中毒救治中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1-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病死率1.58%左右(12/759),但复合农药中毒率较单一农药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更困难,处理较复杂.
作者:杨健;陈高红;彭颖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对改良电抽搐治疗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了解治疗的目的 、注意事项、禁忌证与适应证等,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由专业护士对实验组进行系统心理护理,对照组仅做一般解释,于治疗结束后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在对治疗配合程度上,对治疗的恐惧程度、治疗信心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护理对改良电抽搐治疗患者有积极有效的作用,是改良电抽搐治疗术患者的重要护理环节.
作者:全夏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改良胺试验和计算线索细胞百分率在细菌性阴道病(BV)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生育期妇女672例进行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同时进行改良胺试验和计算线索细胞百分率检测,计算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与Asmel标准法作对比分析.结果 在妇科门诊就诊的生育期妇女672例中,检出BV 96例,占14.3%;真菌性阴道炎120例,占17.9%;滴虫性阴道炎24例,占3.6%.改良胺试验诊断BV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98.6%,与Asmel标准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索细胞阳性诊断BV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95.0%,与Asmel标准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胺试验联合线索细胞阳性诊断BV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100%,与Asmel标准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V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的一种疾病.改良胺试验可显著提高胺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加上线索细胞阳性,特异性更高,其应用于Asmel标准法中使诊断标准更加科学、客观、敏感和特异.
作者:朱延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被动凝集法、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寻求合理的检测方法以提高病原体的检出率,综合各种检测方法的优势,合理的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选择本院诊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317例,荧光PCR检测咽拭子及深部痰液,被动凝集法检测患儿血清,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CRP.结果 荧光PCR阳性率15.1%(48/317),单份血清被动凝集法30.6%(97/317),双份血清被动凝集法35.6%(113/317),荧光PCR联合被动凝集法41.6%(132/317).荧光PCR与被动凝集法的结果一致性比较差,荧光PCR阳性患者检测平均病程8.2 d,被动凝集法阳性患者检测平均病程12.6 d,t=11.67,P<0.001,两者检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荧光PCR更适用于早期诊断.联合血浆CRP检测,以CRP>6 mg/L为阳性,各种方法检测阳性患儿中CRP阳性率为荧光PCR阳性率的52.1%(25/48);被动凝集法阳性滴度(1∶40)组71.6%(53/74);被动凝集法阳性滴度大于(1∶40)组79.5%(31/39);荧光PCR与CRP的阳性符合率低于被动凝集法.在不同年龄段3种方法的检测,0~3岁组6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单份及双份血清被动凝集法阳性率分别为3.2%(2/62)和4.8%(3/62),与荧光PCR阳性率14.5%(9/62)比较,χ2=6.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荧光PCR更适用于婴幼儿的MP感染检测.结论 荧光PCR更适用于早期诊断及婴幼儿的MP感染检测.被动凝集法与CRP对荧光PCR的检测结果,尤其对带菌人群的临床假阳性结果可提供辅助诊断,合理的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刘俊峰;苏丹;冯素花;黄相翠;邱耿娴;廖志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3种不同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在梅毒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本院2008~2010年6 614份输血前筛查和性病门诊标本同时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检测,对ELISA法和TPPA法阳性的标本再分别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其滴度.结果 ELISA法检测出247份阳性,TPPA法检测出244份阳性,TPPA法阳性标本ELISA法检测均为阳性,符合率为98.78%,两种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ELISA法阳性标本用TRUST法检测出136份阳性,符合率55.06%;TPPA法确证实验阳性的标本TRUST法检测出136份阳性,符合率55.74%;TRUST法与ELISA法和TPPA法检出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于梅毒检测方法众多,且各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不尽相同,通过对3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在进行梅毒的诊断和治疗中,应联合使用不同的梅毒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
作者:陈远平;黎金凤;黄鹂;许庆元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