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芬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男性中老年体检中的重要性及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健康体检224例男性标本的PSA.按年龄分为两组,I组小于50岁104例;Ⅱ组大于或等于50岁120例.以PSA≤4.0 ng/mL为正常范围,PSA>4.0 ng/mL都进行直肠指检和病理确诊.结果 I组PSA[(1.65±0.65)ng/mL]与Ⅱ组[(2.87±1.08)ng/mL]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4.0 ng/mL 180例;PSA>4.0 ng/mL 44例,50岁以下者3例,≥50岁41例.确诊前列腺增生30例,占总体检人数的13.4%,占PSA>4.0 ng/mL的66.7%;前列腺癌3例,占总体检人数的1.9%,PSA>50.0 ng/mL的2例,前列腺癌都已发生骨转移.结论 50岁以上的男性每年体检都应该查PSA,PSA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意义,PSA>50.0 ng/mL提示有发生骨转移的可能.
作者:杨帆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AX4280全自动尿液干化学法仪(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检测白细胞、红细胞结果的异同.方法 对3 200份尿液标本同时进行干化学法分析和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结果 以尿沉渣镜检法为标准,尿干化学法白细胞假阳性率为2.41%,假阴性率为7.33%,符合率为90.26%;红细胞假阳性率为13.45%,假阴性率为1.05%,符合率为85.50%.两种方法检测尿中红、白细胞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液分析仪不能取代显微镜检查,应做尿沉渣镜检以防漏检.
作者:王琛;李雪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54株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株16S-23S rR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为临床分离株的鉴定提供参考.方法 用16S-23S rRNA ITS序列分析法对54株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株进行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计算相似性百分比.结果 除灰尘与微黄分枝杆菌;田野与千田分枝杆菌;抗热与副偶然分枝杆菌,奥布与母牛结核分枝杆菌;杜氏与猪分枝杆菌;金色与东海分枝杆菌,海与溃疡分枝杆菌、科莫斯分枝杆菌;2株结核分枝杆菌与田鼠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的16S-23S rRNA ITS序列完全相同无法鉴别外,其他各分枝杆菌菌种间16S-23S rRNA ITS序列均不相同,可以得到很好的鉴别.结论 16S-23S rRNA ITS序列分析是一种很好的鉴定分枝杆菌的方法,国际标准株16S-23S rRNA ITS序列的研究弥补了基因数据库的不足.
作者:闫李侠;黄至澄;段达荣;陈保文;王国治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对类风湿关节炎(RA)伴慢性贫血(ACD)患者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RA患者血清IL-1、TNF-α和IFN-γ水平,并检测RA患者血清铁、总铁结合力(TIBC)、铁蛋白(SF)及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对RA伴贫血患者行骨髓涂片铁染色检测.结果 无贫血组、ACD不伴缺铁组、ACD伴缺铁组的血清IL-1、TNF-α和IFN-γ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D不伴缺铁组、ACD伴缺铁组的血清IL-1、TNF-α和IFN-γ水平显著高于无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不伴缺铁组血清铁、TIBC、sTfR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SF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伴缺铁组血清铁、SF显著低于ACD不伴缺铁组,TIBC和sTfR显著高于ACD不伴缺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髓涂片铁染色示ACD不伴缺铁组细胞内、外铁均高于ACD伴缺铁组.结论 RA 患者血清IL-1、TNF-α和IFN-γ水平异常增高是导致ACD的重要原因.
作者:钱超;余建华;汤巧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对539例次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三系细胞变化分析,结合仪器分类异常报警与血涂片瑞吉染色分类情况,探讨对疾病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三分群、五分类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确诊的白血病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外周血三系细胞的变化,并对外周血标本涂片瑞吉染色,查找异常细胞,观察仪器报警与手工分类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539例次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白血病287例次,慢性白血病252例次.急性、慢性白血病患者三系细胞变化,白细胞计数升高明显,分别占64.8%,97.6%;血红蛋白下降占多数,分别占96.5%,90.5%;急性白血病血小板降低占95.1%,慢性白血病血小板升高占66.7%.在有直方图的438例次白血病患者中,仪器警示有异常白细胞患者共401例次(占91.6%);而37例次仪器无警示者,其外周血涂片镜检均有异常细胞.结论 由于白血病标本影响因素较多,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析结果出现偏差在所难免.为避免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白血病患者漏诊,提高检验报告质量,应该对各种提示异常或警戒标记数据的血标本染色镜检,将血液涂片染色镜检列入血常规工作中.
作者:杨瑞宁;王红;王兰;牛雷;陈斌斌;张飞;张丽;江淑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罗库溴铵靶控输注(TCI)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84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对患者的病情和体格情况评估标准)(ASA)Ⅱ级,年龄65~83岁,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8例,将A、B、C 3组诱导插管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术中维持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0.6、0.8、1.0 mg/L.观察各组诱导插管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条件、术中骨骼肌松弛条件和术后骨骼肌松弛恢复情况.结果 A、B、C 3组均可顺利完成气管插管,术中A组骨骼肌松弛条件满意率低于B组和C组;与B组比较,C组罗库溴铵用药量大,术中肌肉阻滞程度较深,术后恢复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诱导插管时以罗库溴铵0.6 mg/kg进行骨骼肌松弛维持,术中效应室靶浓度维持在0.8 mg/L,可以实现诱导插管顺利、术中骨骼肌松弛满意和术毕迅速恢复.
作者:牟林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高校的科学研究是教师的基本职能之一,高校科研评价的结果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高校建立制度化、科学性、符合本校实际状况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已成为教师职称评定、岗位津贴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且能激发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促进高校教学、科研的健康发展.
作者:蔡萍;李晓玲;杨竹 刊期: 2011年第23期
ROCH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由瑞士罗氏公司生产的,它具有快速、简便、灵敏、标准化、故障率低、系统重复性好、准确度高等优点;是中大型医院青睐的产品,特别随着检验溯源的推广,更是首选.本院于2004年购买了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Module ISE及Module P800组合,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仪器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维护和保养,仪器运行状态良好,但也偶尔有一些故障报警,作者对其常见故障排除进行了总结,现总结如下.
作者:汤希凡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对化学法检测阴道分泌物中β-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估.方法 在自动化仪器上用化学法检测200例患者阴道分泌物中β-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同时对受检样本进行假丝酵母菌的培养鉴定.结果 β-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阳性110例,阴性90例,培养出白色假丝酵母菌阳性69例.以培养法为标准,化学法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白色假丝酵母菌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示值、阴性预示值分别为:62.3%、48.9%、39.0%、71.1%.结论 化学法还不能作为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白色假丝酵母菌阳性的过筛试验.
作者:刘运双;陈慧玉;李红霞;蒋文强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通过对1例因多根肋骨骨折患者在治疗中出现肺栓塞后的成功救治,从中可以得到一些诊治的经验和教训:有高凝因素的患者要注意止血药物的运用,过度的使用止血药物可以使患者出现下肢栓塞的概率增加;治疗中及时的确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及时有效使用呼吸机、抗凝药物等,可以增加肺栓塞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杨文;陈峰;姚跃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外逃的原因,制订防范措施.方法 对发生外逃行为的4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47例外逃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以年龄在35岁以内及文化素质低的患者多;以精神分裂症居首位;外出辅助检查是外逃常见的借助条件;外逃时间多在入院20 d以内.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外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及早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降低精神病患者外逃的概率.
作者:赵维敏;李明芳;祝鑫瑜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组织液常规抗酸染色与经3种试剂处理后再行抗酸染色的效果及细菌检出情况.方法 分别用低浓度酸碱和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处理12例麻风患者及15例康复患者皮肤破损(皮损)组织液,涂片经抗酸染色观察.结果 3种溶血剂处理后麻风杆菌抗酸染色与常规抗酸染色在细菌形态上无明显差异,菌体被染成红色,组织细胞染成蓝色,但在背景上差异明显.经3.5%HCL处理的涂片抗酸染色后,背景颜色偏浅红色;经5%NaOH处理的涂片抗酸染色后,背景颜色偏浅蓝色;经HiCN处理的涂片抗酸染色后,背景颜色呈蓝色.与菌体呈红色的麻风杆菌对比明显.15例康复患者中4例患者报告发现麻风杆菌,菌量在+~++之间.并经临床医生确认.结论 麻风患者皮损组织液经HiCN处理后抗酸染色可增强细菌与背景间对比效应,查菌效率优于常规染色.
作者:吕新民;孙红芳;蔡卫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针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吸痰过程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提高人工气道护理效果.方法 对永川市中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87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在吸痰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症干预措施.结果 吸痰时,并发症发生频次多是低氧血症,依次是气道损伤、心律失常、气管痉挛、误吸、感染.吸痰相关并发症发生原因中,吸痰操作不规范占46.9%,吸痰时间过长占19.7%,吸痰负压过大占15.9%,吸痰管不适占13.3%,其他原因占4.2%.结论 正确规范吸痰操作过程是人工气道护理的关键,同时从患者病情及全身情况综合分析,设定相关吸痰系数,选择合适吸痰管以及吸痰后护理对预防气道损伤、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有重要作用.
作者:胡运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血液标本质量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及对策,确保血液检验质量.方法 通过分析血液标本出现的质量问题影响检验结果的机制,同时对血液标本的采集、运输、保存处理等方面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结果 标本溶血现象占不合格标本的12%,血清混浊占不合格标本的71%.结论 加强血液检验前标本质量控制,可避免检验结果出现误差.
作者:肖拥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胆囊炎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中性粒细胞(NEU)的相关性,以鉴别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方法 分别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和健康对照组的NE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胆囊炎患者TG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胆囊炎患者TG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中,TCH、LDL-C均与NEU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528和-0.510,P<0.05.结论 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患者TG下降,急性胆囊炎患者NEU升高;健康对照组的TCH和LDL-C均与NEU呈显著负相关.
作者:林超群;黎运西;胡允兆;汤红峰;梁瑞珍;何秋贤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对比显微镜检查与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尿液细胞成分的符合情况.方法 采用uritest150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查1 240份尿液,对白细胞和红细胞阳性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以镜检法为标准,干化学分析仪白细胞符合率92.4%,红细胞符合率87.1%.结论 临床尿液检验中应重视镜检,以免造成误诊和漏诊.
作者:张红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索能检测出IgG抗体的敏感的交叉配血方法,保证输血安全.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配血,观察输血后是否发生因红细胞抗原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结果 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交叉配血可发现凝集较弱的配血不合,受血者经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交叉配血相合,输血后均未发生因红细胞抗原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结论 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交叉配血方法可靠、安全.
作者:沈志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血清甲状腺素和甲状腺抗体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110例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TG)、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抗-TPO)、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抗-TR)水平,并按TSH浓度分为亚临床甲减Ⅰ组:4.2 mU/L8.0 mU/L,然后分别与健康对照组及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除亚临床甲减Ⅰ组阳性率有显著升高外(P<0.05),亚临床甲减Ⅰ组的抗-TG、抗-TR,亚临床甲减Ⅱ组的抗-TR、抗-TG、抗-TPO阳性率均有极显著的升高(P<0.01);Ⅱ组与Ⅰ组比较,抗-TPO阳性率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TG、抗-TR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抗-TG、抗-TPO、抗-TR、TSH 水平,对患者病程的转归、病因分析、预后判断以及是否需要治疗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吴雪芸;张健倩;胡雪玲;章金春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对机采血小板过程中的出现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加以预防与控制,加强献血者的信心,使更多的无偿鲜血者加入到机采血小板的队伍中来,缓解临床对机采血小板输注的需求.方法 对2004~2006年3 185名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中356名发生献血反应的情况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找出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结果 356名发生献血反应者,抗凝剂反应243名,占68.2%;心理因素65名,占18.3%;自身身体因素48名,占13.5%.结论 加强宣传,缓解献血者心理压力,选择体质量重、血小板计数高、多次献血者可减少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
作者:陆静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我国将早产定义为:自末次月经第1天开始计算,妊娠在28周至小于37周终止者[1].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er of membrane,PROM)是指孕妇临产前胎膜破裂,是产科一种常见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婴生命,引起宫内感染、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窒息死亡,是母婴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为10%[2].用快速、准确、简单、有效的方法来诊断PROM,对预防孕妇PROM引起的早产、改善结局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金慕华;余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