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孕妇胎膜早破及其实验室诊断的进展

金慕华;余娟

关键词:胎膜早破, 实验室诊断, 早产
摘要:我国将早产定义为:自末次月经第1天开始计算,妊娠在28周至小于37周终止者[1].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er of membrane,PROM)是指孕妇临产前胎膜破裂,是产科一种常见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婴生命,引起宫内感染、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窒息死亡,是母婴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为10%[2].用快速、准确、简单、有效的方法来诊断PROM,对预防孕妇PROM引起的早产、改善结局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白细胞介素-21及其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21(IL-21)及其受体(IL-21R)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RA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血清IL-21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套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PBMC中IL-21R mRNA水平.结果 RA患者组血清中IL-21含量和PBMC中 IL-21R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活动期IL-21、IL-21R mRNA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经治疗症状改善者IL-21、IL-21R含量明显下调,分别下降21.0%、30.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1和IL-21R 表达水平与RA患者关节功能分级有显著相关性,Ⅲ级以上与Ⅰ级、Ⅱ级相比2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21与IL-21R水平检测对RA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章荣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和IL-12水平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进而研究其在MDS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防治MD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0例MDS患者及40例健康人血清中TNF-α、IL-10和IL-12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DS患者血清TNF-α、IL-10和IL-12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MDS不同分型间血清TNF-α、IL-10和IL-12水平发现,MDS早期组和进展组患者血清TNF-α、IL-10和IL-12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进展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进展组血清TNF-α和IL-12水平低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NF-α、IL-10和IL-12参与MDS发病及病情演变,检测TNF-α、IL-10和IL-12有助于指导MDS分型和判断预后,并为治疗MDS提供新思路.

    作者:季秀成;董金巧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基层医院培养低年资护士的探讨

    在医院中,广大低年资护士成为医院护理队伍中的一支主力军,他们思维活跃、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是医院护理事业的未来和希望.但是,低年资护士也存在着自身的弱点[1],如职业素养不高,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不高,安全意识缺乏等,工作中总存在着一些失误,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因此,如何培养低年资护士,对保证护理质量和促进医疗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评价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50、CA125、CA153、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在肺癌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了80例肺癌患者血清CEA、CA50、CA125、CA153、SCCA、CYFRA21-1、ProGRP、NSE水平,探讨了该8项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组织分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NSE、ProGRP水平分别为(356.7±298.7)pg/mL和(52.03±28.98)μg/L,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22.7±11.9)pg/mL和(37.01±18.01)μg/L,而CEA、CA50、CA125、CA153水平明显高于肺鳞癌,NSCLC患者明显高于SCLC患者.SCCA是肺鳞癌较特异的标志物,在判别SCLC与NSCLC类型中,CYFRA21-1是NSCLC灵敏的肿瘤指标.结论 该8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组织分型方面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作者:张林安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血清胱抑素 C(CysC)是 20世纪 80年代中期由瑞典学者Anastasi等在鸡蛋清中分离纯化得到的高纯度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后被命名为CysC,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的有核细胞和体液中,人体所有有核细胞均可持续产生CysC,产生速率恒定,并分泌至细胞外液中,如血液、脑脊液、精液[1].CysC是含有120个氨基酸残基的低分子量非糖基碱性蛋白,仅经肾小球滤过,虽然能被肾小管上皮重新吸收,但随即被代谢分解,不再进入血液循环.因此,其血中浓度由肾小球滤过率(GFR)决定,不依赖任何外来因素,如性别、年龄、饮食等影响[2].

    作者:肖家强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原发性肝癌血清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HCC)是成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高,治疗预后不佳,每年因肝癌死亡人数仍高居我国恶性肿瘤致死率的第2位.血清甲胎蛋白(AFP)是目前应用广泛的HCC血清标记物,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肝癌相关肿瘤标记物研究近年有较大进展,现将部分结果综述如下.

    作者:麦爱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不同浓度泥土悬液对百草枯吸附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体外不同浓度泥土悬液在不同时间对百草枯的吸附作用.方法 配制含有600 mg/L百草枯的10%、15%、20%、25%、30%泥土悬液混匀后沉淀,分别于10 min、30 min、1 h、2 h、4 h取上清液离心,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百草枯浓度.结果 (1)10 min、30 min、1 h、2 h、4 h百草枯经泥土悬液吸收后剩余的百草枯含量分别为0.737%±0.138%、0.716%±0.136%、0.737%±0.139%、0.673%±0.121%、0.664%±0.119%.(2)百草枯经10%、15%、20%、25%、30%泥土悬液吸收后剩余的百草枯含量分别为0.906%±0.031%、0.893%±0.035%、0.790%±0.007%、0.738%±0.017%、0.201%±0.002%.结论 本地泥土悬液对百草枯有吸附作用,30%泥土悬液的吸附效果佳,不同浓度泥土悬液对百草枯吸附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大.

    作者:张志;张昊;景莉;白寒松;韩丽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ROCH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见报警分析及处理

    ROCH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由瑞士罗氏公司生产的,它具有快速、简便、灵敏、标准化、故障率低、系统重复性好、准确度高等优点;是中大型医院青睐的产品,特别随着检验溯源的推广,更是首选.本院于2004年购买了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Module ISE及Module P800组合,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仪器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维护和保养,仪器运行状态良好,但也偶尔有一些故障报警,作者对其常见故障排除进行了总结,现总结如下.

    作者:汤希凡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使用及探讨

    目的 探讨尿常规的检验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寻求应对措施,提高检验质量.方法 研究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Urisys 2400尿干化学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用上述两种仪器和显微镜检查法分别对同一份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对三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对.结果 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速度快,但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其检验结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检查.结论 目前尿常规检验的佳组合方式为:尿干化学分析仪筛查+尿沉渣分析仪筛查+显微镜镜检确认.

    作者:韩小磊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

    目的 通过对机采血小板过程中的出现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加以预防与控制,加强献血者的信心,使更多的无偿鲜血者加入到机采血小板的队伍中来,缓解临床对机采血小板输注的需求.方法 对2004~2006年3 185名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中356名发生献血反应的情况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找出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结果 356名发生献血反应者,抗凝剂反应243名,占68.2%;心理因素65名,占18.3%;自身身体因素48名,占13.5%.结论 加强宣传,缓解献血者心理压力,选择体质量重、血小板计数高、多次献血者可减少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

    作者:陆静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结膜炎患儿眼部分离奇异变形杆菌1例

    变形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能引起泌尿系感染、食物中毒等,但从结膜炎患儿眼部分离出此菌,尚属少见.现将本院这一病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分析患儿,男,63d.左眼眼红水肿十余天,分泌物多而稠.于2010年8月来松原市中心医院眼科门诊就诊.当日及次日连续2次取眼分泌物做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均从分泌物中分离出奇异变形杆菌(P.mirabilis),后经左氧氟沙星、氯霉菌等敏感药物抗菌治疗10d后痊愈.

    作者:冯海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梅毒金标用于血液初筛的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梅毒抗体筛查方法对无偿献血者初筛的选择以及其价值.方法 对金坛市2007~2008年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筛查和2009~2010年用梅毒金标筛查后阴性标本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07~2008年用TRUST法筛查阴性的标本用ELISA检出阳性104份,占总不合格率的40.0%,2009~2010年用梅毒金标法筛查阴性的标本ELISA检出阳性59份,占总不合格率的31.3%.结论 梅毒金标法用于无偿献血筛查优于TRUST法.

    作者:史卫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血常规指标综合分析对白血病的诊断意义

    目的 通过对539例次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三系细胞变化分析,结合仪器分类异常报警与血涂片瑞吉染色分类情况,探讨对疾病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三分群、五分类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确诊的白血病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外周血三系细胞的变化,并对外周血标本涂片瑞吉染色,查找异常细胞,观察仪器报警与手工分类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539例次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白血病287例次,慢性白血病252例次.急性、慢性白血病患者三系细胞变化,白细胞计数升高明显,分别占64.8%,97.6%;血红蛋白下降占多数,分别占96.5%,90.5%;急性白血病血小板降低占95.1%,慢性白血病血小板升高占66.7%.在有直方图的438例次白血病患者中,仪器警示有异常白细胞患者共401例次(占91.6%);而37例次仪器无警示者,其外周血涂片镜检均有异常细胞.结论 由于白血病标本影响因素较多,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析结果出现偏差在所难免.为避免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白血病患者漏诊,提高检验报告质量,应该对各种提示异常或警戒标记数据的血标本染色镜检,将血液涂片染色镜检列入血常规工作中.

    作者:杨瑞宁;王红;王兰;牛雷;陈斌斌;张飞;张丽;江淑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5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析

    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类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50株铜绿假单胞菌,用K-B 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筛选出2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类型.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其中常用的亚胺培南耐药率达96%,2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TEM (40%)、OXA-2群(5%)、OXA-10群(5%)、CARB(30%)4 种β-内酰胺酶基因,未检出质粒型AmpC 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prD2 均为缺失型.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象严重,其原因可能与铜绿假单胞菌多耐药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何敏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标本质量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目的 分析血液标本质量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及对策,确保血液检验质量.方法 通过分析血液标本出现的质量问题影响检验结果的机制,同时对血液标本的采集、运输、保存处理等方面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结果 标本溶血现象占不合格标本的12%,血清混浊占不合格标本的71%.结论 加强血液检验前标本质量控制,可避免检验结果出现误差.

    作者:肖拥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Rh异型输血出现自身抗体及同种抗体1例

    同型输注是输血的基本原则,本院1例患者鉴定血型为A型RhD(-),由于紧急情况下缺乏同型血液,考虑输注A型RhD(+)血液,对该患者的输血相关检查及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严重颅脑外伤、休克入院,申请输注同型悬浮红细胞.鉴定血型为A型RhD(-),抗体筛选试验阴性.由于紧急情况下缺乏同型血液,考虑输注A型RhD(+)血液,交叉配血试验均相合.

    作者:梁金凤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米非司酮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用于异位妊娠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预防效果.方法 对192例异位妊娠保守性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100例)和对照组(92例).米非司酮组于术后6 h开始服用米非司酮50 mg,每天2次,服药5 d,总量500 mg;对照组不给任何杀胚药物.结果 米非司酮组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天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第4、7、12天米非司酮组血β-hCG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米非司酮可以明显降低异位妊娠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率.

    作者:周敏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微创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优势.方法 对2010年以来本科收治的2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微创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连接胸腔闭式引流水封瓶持续排气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自发性气胸有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操作简单、创伤小、痛苦少、并发症少、术后不留瘢痕,且住院时间较短,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优势.结论 微创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兰芳;谭继玲;何代忠;张颖;夏庆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甲状腺激素及自身抗体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诊疗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血清甲状腺素和甲状腺抗体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110例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TG)、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抗-TPO)、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抗-TR)水平,并按TSH浓度分为亚临床甲减Ⅰ组:4.2 mU/L8.0 mU/L,然后分别与健康对照组及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除亚临床甲减Ⅰ组阳性率有显著升高外(P<0.05),亚临床甲减Ⅰ组的抗-TG、抗-TR,亚临床甲减Ⅱ组的抗-TR、抗-TG、抗-TPO阳性率均有极显著的升高(P<0.01);Ⅱ组与Ⅰ组比较,抗-TPO阳性率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TG、抗-TR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抗-TG、抗-TPO、抗-TR、TSH 水平,对患者病程的转归、病因分析、预后判断以及是否需要治疗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吴雪芸;张健倩;胡雪玲;章金春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胆囊炎患者血脂变化及其与中性粒细胞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胆囊炎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中性粒细胞(NEU)的相关性,以鉴别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方法 分别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和健康对照组的NE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胆囊炎患者TG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胆囊炎患者TG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中,TCH、LDL-C均与NEU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528和-0.510,P<0.05.结论 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患者TG下降,急性胆囊炎患者NEU升高;健康对照组的TCH和LDL-C均与NEU呈显著负相关.

    作者:林超群;黎运西;胡允兆;汤红峰;梁瑞珍;何秋贤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