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082例妊娠妇女TORCH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周先军

关键词:弓形虫, 风疹病毒, 巨细胞, 单纯疱疹痛毒Ⅱ型
摘要:目的 了解目前重庆地区妊娠期妇女感染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CM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的现状.方法 采用抗体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进行孕前或产前检查的1 082倒妇女进行TOX、RV、CMV、HSV-Ⅱ检测.结果 妊娠期妇女感染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的阳性率分别为7.30%、3.33%、2.40%、9.43%.结论 重庆地区妊娠期妇女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弓形虫感染较高,针对目前妊娠期妇女感染TORCH后无特效治疗状况,应加强TORCH知识普及,加强孕前检查.做好优生优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2009年天门市高考体检者HBsAg和ALT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本市高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阳性情况,为学校有效控制肝炎在学生中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对16 517名参加高考的学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sAg、采用连续监测比色法检测ALT.结果 HBsAg阳性率为9.56%,高于社会人群9.09%的携带率,男生阳性率(10.97%)高于女生(7.46%).ALT阳性率为1.36%,男生(1.56%)高于女生(1.13%).结论 应加强高中学生的健康查体,乙型肝炎疫苗的预防接种,肝炎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等工作,降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率和肝炎发生率,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作者:曾涛;刘少平;谭云昌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药物治疗中精神病患者实验室指标的统计分析

    目的 全面了解药物治疗中精神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情况,为临床有效控制不良事件提供客现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5~10月期间药物治疗中精神病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及血、尿常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观察.结果 药物治疗中精神病患者的常规血生化,血常规和尿常规参数都有高于健康人群的阳性比.结论 不排除精神患者在发病期问,精神因素等对血生化指标以及血尿常规指标的影响,精神药物对人体肝、肾功能、脂、糖代谢以及血液细胞的生成,存储和释放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精神病专科医院检验科应该及时科学调整开展检验项目,使所开展的检验项目能客观真实反映精神病患者人体状况,为临床有效控制不良事件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陆军民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AMI患者分为PCI治疗组和非PCI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AMI后治疗前、PCI术后3 d、1、2、4、6、8周时血清eNOS的含量.非PCI治疗组在时应时间点抽血.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病期血清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的变化.结果 PCI治疗组3 d即可见eNOS表达升高,4周时迭高峰,非PCI治疗组仅于4周有少量表达(3 d时OD值为,6.587±0.216对应3.458±0.212;4周时OD值为,7.198±0.211对应3.680±0.2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均于6周开始下降.结论 AMI后早期PCI治疗可促进患者血清eNOS表达升高,通过提高缺血心肌内一氧化氮的含量,起到减轻缺血区心肌组织的损伤,改善心肌供血.

    作者:孙帅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脊髓损伤患者家属配合功能训练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患者家属配合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 80例脊髓损伤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除常规康复治疗外,教会患者家属脊髓损伤患者共性的康复方案,让患者家属在常规康复治疗时间外每天给患者多2 h的训练;出院后定期随访,做好患者家属的功能训练方法指导;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出院后自行进行功能训练.分别于入院时、住院2个月、出院3个月对两组进行评定.评定指标采用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结果 2个月出院时两组的ADL、功能独立性均有改善.出院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功能独立性较出院时明显提高,对照组无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教会患者家属易懂可行且通用的康复技术有利于脊髓损伤患者ADL及功能独立性的改善.

    作者:倪荣福;戢彬;方倩;杨硕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输血前患者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为了解输血前人群梅毒感染状况,提出检测该群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佳方案.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所有ELISA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肢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证试验.ELISA法和TPPA法均阳性者判断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并对其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结果 10 350例输血前患者中,共检出梅毒感染者59例,占待检测人群0.57%.结论 对输血前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应采用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TP-ELISA法进行初筛,再用TPPA进行确证试验,后可用TRUST法检测判断是否为现症患者,以及观察梅毒疗效及判断预后.

    作者:何杜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甲状腺吸碘率在无痛性甲状腺炎诊断中的意义

    甲状腺吸碘率是传统的甲状腺功能测定方法,但随着化学发光方法的出现,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的精确性大大提高,甲状腺吸碘率在甲亢诊断中的作用逐渐被忽视.仅凭临床表现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做出诊断,导致无痛性甲状腺炎的误诊误治.本文回顾分析2001年以来本院收治的25例无痛性甲状腺炎及60例Graves病,进一步明确吸碘率在无痛性甲状腺炎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作者:王雁;谢满红;孙波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机械通气患者中运用舒适护理模式,提高患者舒适度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43例机械通气患者运用舒适护理,提出应加强环境管理、管道护理、卧位管理、保持气道通畅、护患沟通、心理护理以及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等.结果 43例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灵性上均得到改善,出院时问询调查,满意率达95.5%.结论 通过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是降低机械通气患者不适的有效措施.

    作者:姚莉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溶组织内阿米巴致慢性腹痛腹泻1例

    溶组织内阿米巴病呈世界性分布,多为散在病例,但也可以引起局部爆发性流行.因食入的包囊数量、原虫致病力大小以及机体抵抗力强弱不同而出现不同临床症状.尤其是慢性阿米巴结肠炎除表现为肠炎外,常迁延不愈,时好时坏,也无典型临床症状,导致临床上不易诊断,实验室检查也较少能查见滋养体.因此,对慢性阿米巴结肠炎的误诊或漏诊较为多见,现就溶组织内阿米巴致慢性腹痛腹泻1例报道如下.

    作者:辜淑英;邱财丽;李佩贤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患者输血前接受传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本院2 957名患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4项检测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11.36%,抗-HCV阳性率1.76%,抗-HIV阳性率0.03%,梅毒抗体阳性率1.18%.结论 对患者进行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可以了解受血者输血前状况,对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患纠纷,降低院内感染,保护医患双方利益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邹首华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108例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体会.方法 收集2005年以来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08例.用消毒脱脂棉球拭净外耳道脓性分泌物,再用温生理盐水和3%的双氧水冲洗外耳道,尽可能洗净中耳内积脓,然后用0.3%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结果 一次性治愈39例,经多次治疗治愈51例,好转11例.治愈率83.34%;好转率10.19%;无效6例,无效率5.57%,总有效率为94.43%.随访6~12个月.结论 本法是一种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且疗效较为肯定的治疗方法之一,值得在基层推广和应用.

    作者:吕霆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心脏介入术后约束带应用的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心脏介入治疗术后约束带使用情况,提高心导管术后的护理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2008年1月至12月669例心脏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约束带,加压固定止血;对照组仅加压止血,未使用约束带,应用约束带固定24 h后,分别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失眠、皮下血肿、局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应用约束带患者的治疗组中失眠率、皮下血肿发生率、局部感染率较对照组失眠率、皮下血肿发生率、局部感染率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心脏介入治疗术后常规使用约束带,能提高心导管术后的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作者:奚丹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1011株结核分支杆菌耐药趋势研究

    目的 探讨本市结核分支杆菌的耐药趋势.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耐药指南要求,使用WHO推荐的比例法,对本院2005~2008年的经鏊定为结核分支杆菌的菌株做异烟肼(INH)、链霉素(SM)、利福科(RFP)、乙胺丁醇(EMB)4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 共入选涂阳患者1 062例,其中培养阳性1 012例(非结核分支杆菌1例),耐药菌株564例,总耐药率55.8%,初始耐药率为49.5%,耐多药率为21.0%.获得性耐药率为69.3%,耐多药率为38.1%.结论 本市结核病控制工作任务艰巨,耐药和耐多药情况需要密切关注.

    作者:王晓艳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临床检验杂志》《检验医学》1995~2005年间的文献比较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77年创刊,1999年更名<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临床检验杂志>1983年创刊;<检验医学>1986年创刊(原名上海医学检验杂志),三种杂志均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刊物.作为国内检验医学领域的标志性学术刊物,其内容和学术水平对国内该领域的研究起到了引导性的作用.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引文分析法,对<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临床检验杂志><检验医学>1995~2005年刊登的论文进行分析.

    作者:黄颖;樊希承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居室装修空气污染与防治对策

    居室装修不仅是居住功能和装饰美化的问题,还是关系健康和环保的大事.本文主要介绍居室装修空气污染来源并对污染防治对策提出建议.

    作者:万晓梅;王海江;韩正虎;王伟;徐兵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相关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在感染者不同模式血清标志物(HBV-M)中的阳性表达情况,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86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标本的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HBsAg、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抗-HBe、抗-HBc,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前S1抗原在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和HBsAg阳性、HBeAg阳性组的阳性率显著增高,分别为87.1%和84.6%;在HBsAg阳性、抗-HBc阳性、和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以及HBsAg阳性组前S1抗原的阳性率依次为60.0%、49.8%和33.3%;HBeAg阳性组的前S1抗原阳性率86.7%,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51.0%(P<0.01);38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60.1%,HBeAg阳性率为2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前S1抗原作为HBV感染、复制的指标较HBeAg更敏感,可补充和完善乙肝五项检测的不足,尤其对HBeAg阴性的血清,检测前S1抗原,能更好地反映病毒的复制状态和传染性,同时对病情的预后和疗效的判断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黄静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与乳腺癌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化及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测定研究对象外周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叶酸水平降低(均P<0.01),两组闻维生素B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叶酸水平变化非常显著,其可能与乳腺癌的存在有一定的联系.

    作者:郭满盈;葛丽卫;罗媛烨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阿昔洛韦缓释片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昔洛韦缓释片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2009年3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49倒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分别采用阿昔洛韦、病毒唑分成观察组、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临床应用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后,其退热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病毒唑组,病程明显缩短,总有效率为95.8%,其治疗结果较病毒唑为佳.结论 建议疱疹性咽峡炎在发病3 d后应首选阿昔洛韦.

    作者:马晓凤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婴幼儿肝功能异常2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婴幼儿肝功能异常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方法 对2 487例住院婴幼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216例患儿肝功能异常(8.69%),男115例,女101例,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年龄分为1~6月小婴儿组,6月至1岁大婴儿组,1~3岁幼儿组,小婴儿组肝功能异常率(13.66%)高于大婴儿组(9.05%)和幼儿组(6.23%);幼儿组以轻度异常多见(79.69%).(2)病因分析:病毒感染为主要原因(31.48%),其他原因有细菌感染、药(毒)物损害和遗传代谢痛等,各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婴儿组支原体感染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婴儿组和大婴儿组以TORCH(包括弓形体,单纯疱疹Ⅰ、Ⅱ型、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多见;幼儿纽以EB病毒感染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病毒包括腺病毒、柯萨奇病毒、轮状病毒、流感病毒等.药(毒)物损害有毒鼠强、毒蘑菇、中草药、头孢曲松钠、丙戊酸钠等.(3)临床表现:无明显临床表现惠儿147例(68.06%),黄疸21倒(11.57%),肝脏增大42例(19.44%),出血倾向8例(3.70%),合并有心肌损伤36例(16.67%).结论 婴幼儿肝功能异常的主要病因有感染、药(毒)物损害、遗传代谢病等,应重视肝功能检查,合理用药.

    作者:宋嘉;姚秀俊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高校检验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广大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前提.随着各高等医药院校连年扩招,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实验室安全隐患日益突出.临床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项目多,实验方法多,每门专业课均开设了约2/5的实验课.实验课时比例大,因此必须加强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和安全防护措施,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保证师生的身心健康,保证实验室安全运行[1].

    作者:李广武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门诊检验报告单管理模式探讨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各种辅助检查在疾病的诊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也逐年提高,检验科的业务也不断增多,由此所导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矛盾越来越突出,其中门诊检验报告单的发放存在诸多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大多数医院门诊检验报告单的管理不到位,引发了一系列的医息纠纷.

    作者:张辉亮;严小勖;李美媛 刊期: 2010年第08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