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厚才;张辉亮;马瑞红;严小勖;黄树华;黄苑宜
目的 分析医嘱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医嘱书写.方法 依据医嘱书写标准,对759份归档病历进行讨论分析.结果 问题医嘱271份,占抽查病历总数的35.70%.结论 不规范医嘱所占比例较高,给护理人员执行带来难度,给医疗安全带来潜在隐患.
作者:刘晓云;郑德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静脉血样本在室温下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有无影响.方法 50例体检健康者静脉血经乙二胺四乙酸三钾抗凝,置室温(18~25 ℃)分别于即刻、30 min、2 h、 6 h采用Sysmex K-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测定.结果 2 h内测定血常规各项参数与即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放置6 h后,中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与即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常规测定应在2 h内完成.
作者:何萌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的测定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健康对照组和病毒性肝炎组血清IL-6和TNF-α的浓度,并分别检测其HBV DNA含量.结果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IL-6和TNF-α的浓度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炎后肝硬化组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 DNA阳性组显著高于HBV DN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IL-6和TNF-α的测定对病毒性肝炎患者机体的免疫损伤状况进行有效的反映,对判断患者病情预测和预后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韦美德;赵桓;苏国生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水平提高,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有明显增高的趋势,临床表现病情进展快、病理改变重、临床表现轻、手术后并发症多,已引起的人们的高度重视.本院1995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胆囊炎107例,其中手术治疗95例.现就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徐中培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的复检率,进一步完善临床检验科的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方法 使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随机检测537例非血液科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同时做显微镜检查(包括细胞形态观察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分类),按照我国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复检标准制定协作组制定的白细胞复检规则和显微镜检查阳性规则进行评估,计算出涂片复检率、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结果 根据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复检标准制定协作组的23条复检规则和涂片阳性规则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复检率为15.27%(82/537),真阳性率8.57%(46/537),假阳性率6.70%(36/537),真阴性率82.86%(445/537),假阴性率1.86%(10/537).结论 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复检规则能有效提高检测效率,防止漏检和误检,可纳入本科室的SOP文件中.
作者:苏莉斯;郑小玲;冯桂玲;邓小燕;习浩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建立快速血糖测定的全面质量管理,保证检测质量.方法 成立医院内快速血糖测定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相应质量管理文件,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结果 使快速血糖测定结果得到了有效保证.结论 建立和实施快速血糖测定全面质量管理是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必浩;王宇;梁天北;杨诚;白锦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O139群霍乱弧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按K-B法对2次疫情中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分别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34株O139群霍乱弧菌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等抗菌药物敏感,对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高度耐药.结论 在传染病疫情控制中应及时开展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监测工作,为临床提供针对性的指导用药,对疫情控制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郎中凯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如何在新时期特殊医疗环境下使院外急救护理工作适应医疗改革发展的需求.方法 分析了院外急救患者的来源构成、院外急救患者和家属心理需求表现等资料.结果 市场经济条件下院外急救范畴拓宽;患者和家属需求增加;开放式急诊医疗环境弊多利少;家属参与存在不利因素;患者和家属负性心理状况影响院外急救.结论 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缩短心理等候时间;加强对出诊人员的法制教育;重视院前急救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均有助于医护人员应对这些问题.
作者:刘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肝病患者血清肝脏酶谱酶活性的改变情况.方法 测定201例肝病患者血清肝脏酶谱酶活性,并与98例非肝病患者肝脏酶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1例肝病患者血清肝脏酶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4项酶活性均高于非肝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各种酶显著增高,以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显著,高者达2 915 U/L,与非肝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肝炎各种酶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以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增高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项无明显差异;肝癌患者ALP、GGT增高极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升高不明显;酒精性肝炎时,以GGT升高较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AST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P无显著性差异.其他肝病组各酶系升高程度不一,AST、GGT、ALP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ST仅轻度升高.结论 肝病患者定期进行肝脏酶谱的检测和结果分析对肝病的诊疗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世亮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护理病历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探讨质量持续改进的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08年1~12月的567例护理病历进行分析,查找护理病历中存在的缺陷并分类统计.结果 抽查护理病历合格率约93.47%;主要存在10类缺陷,缺陷发生率约21.69%.结论 针对护理病历中的缺陷进行分析,采取相应对策极大地促进护理病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李小贤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在几种疾病中的变化,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循环酶法测定162例4组疾病患者和52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HCY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HCY在冠心病组、脑梗死组、糖尿病肾病组、慢性肾功能不全组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肾脏疾病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马韬;熊大迁;蔡红蓉;许安春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检验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因为它能够对疾病的全面诊断、治疗决策、病程和疗效的监测及预后判断等提供可靠依据,在临床医学中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尤其是临床检验常规项目是基础性的项目,是临床诊断的基础性指标.因此提高临床检验常规项目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搞好检验工作,实行检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程,现就如何提高临床检验常规项目质量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作者:杨雪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对本室Hitachi 7170和Olympus AU1000两种生化检测系统的测定结果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探讨不同生化检测系统间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EP9-A2文件要求,以Hitachi 7170为参比系统,Olympus AU1000为试验系统,检测40例患者血清的16个生化项目,计算相关系数、直线回归方程和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相对偏差(SE%),并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能力验证(CLIA′88)允许总误差的1/2为标准,评价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结果 两种不同生化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各项目的 相关系数大于0.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了清蛋白及尿酸各有一个医学决定水平处的SE%>1/2 CLIA′88,超出临床可接受范围外,其余项目的 SE%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结论 当同一实验室内同一检测项目存在两种以上分析系统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以实现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作者:梁瑞莲;周远青;谢丽明;唐跃华;卓伟;罗建伟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本院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用药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法和频度分析法(DDDs)对本院2007年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院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用药金额排第1位的是磺酰脲类,占52.70%,其次为罗格列酮,占25.47%,第3位是双胍类,占8.93%.3类药物中用药频度占前3位的是盐酸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格列美脲.结论 本院口服降血糖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双胍类DDDs高,其不仅降血糖,而且具有降血脂和血黏度的作用.
作者:罗玉瑶;金梅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本文为艾滋病(AIDS)患者真菌感染诊治提供实验鉴别特征依据,避免漏诊和误诊.综合分析AIDS患者常见真菌感染的类型及其实验室鉴别特征.血液真菌感染是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且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血液寄生真菌病可引起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肝脾淋巴结大,易被误诊为恶性组织细胞病.AIDS患者真菌感染常见的类型有荚膜组织胞浆菌(Hp)、马尔尼菲青霉菌(PM)、隐球菌、念珠菌和曲霉菌.
作者:邱春红;丘春东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检测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初步分析食物不耐受与临床疾病的关系并为临床提供诊治疾病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140例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 在日常食用的14种食物中,不耐受率为 7.5%( 猪肉)~89.9%(鸡蛋),其不耐受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男性):鸡蛋、牛奶、螃蟹、虾、大豆、小麦、鸡肉、西红柿、玉米、蘑菇、牛肉、猪肉、鳕鱼、大米;女性为:鸡蛋、牛奶、螃蟹、大豆、鳕鱼、鸡肉、虾、玉米、西红柿、牛肉、小麦、大米、蘑菇、猪肉.其中男性情况较为严重,在螃蟹、鸡蛋、牛奶、鳕鱼4种食物中高于女性.其他食物不耐受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群普遍存在食物不耐受,不同性别有所不同,根据实验结果调整患者饮食结构,患者的症状多可明显改善.
作者:党迷;陈方媛;李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来本院就诊的孕前及孕妇弓形体(TOX)、风疹病毒(RU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Ⅰ/Ⅱ)(统称TORCH系列病原体)感染的现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孕妇血清TORCH的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TORCH阳性率为:TOX 1.85%,RUV2.23%,CMV2.04%,HSV 3.31%.结论 TORCH筛查对提高生育质量,防止出生缺陷完全必要.
作者:李江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保证患者用血安全,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血库工作人员水平及血型鉴定试剂灵敏度的提高,由A、B、O血型鉴定错误引起的速发性溶血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而患者由于输血或妊娠免疫而产生的免疫抗体引起的迟发性溶血反应时有发生.因此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在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以下笔者就1例县级人民医院血库交叉配血不合送本站检测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楚强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胎膜早破(PROM)期待疗法中的效果.方法 把100例PROM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试验组期待疗法中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传统疗法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在生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率、产后病、新生儿窒息率方面,试验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PROM期待疗法中给予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母婴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立;易定化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家庭功能和心理防御方式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防御方式问卷对42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研究组)以及4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检查,分析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家庭功能和心理防御特征.结果 研究组生活事件和负性生活事件的频度及严重度、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高于对照组,而家庭环境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不成熟防御机制和家庭环境与躯体形式障碍的发病密切相关,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家庭支持系统不良,心理防御机制存在不成熟倾向.
作者:熊贵芬;黄子琼;杜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