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提高临床检验常规质量的体会

杨雪

关键词:临床检验, 常规质量, 医学检验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检验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因为它能够对疾病的全面诊断、治疗决策、病程和疗效的监测及预后判断等提供可靠依据,在临床医学中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尤其是临床检验常规项目是基础性的项目,是临床诊断的基础性指标.因此提高临床检验常规项目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搞好检验工作,实行检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程,现就如何提高临床检验常规项目质量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反跳2例预防体会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内科急性中毒,是基层医院较常见的急症之一,且居农药中毒之首位.众所周知,有机磷具有强烈的毒性,中毒后可致强烈的神经毒作用,引起脑水肿、呼吸衰竭、反跳等并发症,占5%~6%以上.反跳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准确无误的抢救措施.若有延误,患者常常来不及治疗即迅速死亡.因此,临床上应高度警惕,预防是抢救的关键.本文以本科室收治的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反跳患者为例,分析反跳预防的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龚秀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1028例孕前及孕妇4种病原体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来本院就诊的孕前及孕妇弓形体(TOX)、风疹病毒(RU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Ⅰ/Ⅱ)(统称TORCH系列病原体)感染的现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孕妇血清TORCH的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TORCH阳性率为:TOX 1.85%,RUV2.23%,CMV2.04%,HSV 3.31%.结论 TORCH筛查对提高生育质量,防止出生缺陷完全必要.

    作者:李江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医嘱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

    目的 分析医嘱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医嘱书写.方法 依据医嘱书写标准,对759份归档病历进行讨论分析.结果 问题医嘱271份,占抽查病历总数的35.70%.结论 不规范医嘱所占比例较高,给护理人员执行带来难度,给医疗安全带来潜在隐患.

    作者:刘晓云;郑德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家庭功能与心理防御特征研究

    目的 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家庭功能和心理防御方式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防御方式问卷对42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研究组)以及4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检查,分析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家庭功能和心理防御特征.结果 研究组生活事件和负性生活事件的频度及严重度、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高于对照组,而家庭环境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不成熟防御机制和家庭环境与躯体形式障碍的发病密切相关,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家庭支持系统不良,心理防御机制存在不成熟倾向.

    作者:熊贵芬;黄子琼;杜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75例急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妇科急性盆腔炎患者的检测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对照组及盆腔炎治疗前、后组病例各75例,对其血清CRP水平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健康对照组与急性盆腔炎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CRP水平分别为(2.1±1.5)g/L、(35.3±51.0)g/L、(3.2±1.7)g/L;急性盆腔炎治疗前CRP水平比对照组与治疗后CRP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对照组与治疗后的血清CRP水平虽有差异,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CRP水平对急性盆腔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意义,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监测.

    作者:李北坤;陆翠群;黄美琼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临床路径在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6名护校学生(下称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名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观察组28名按照临床带教路径制定带教要求对护生进行临床实习带教.两组均于各个实习阶段末进行考核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各个实习阶段护生对带教的满意率、患者对护生的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带教可使护生尽快掌握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护生对带教的满意率及患者对护生的满意率均明显提高,保证了临床护理实习带教的质量.

    作者:陈涪容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变应性鼻炎与鼻中隔偏曲相关性分析

    目的 从临床的角度探讨鼻中隔偏曲与应变性鼻炎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问卷和前鼻镜检查,对3 856例体检后诊断为鼻中隔偏曲的702例患者,同时在体检人员中随机选择702例非鼻中隔偏曲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变应性鼻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鼻中隔偏曲合并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有309例,占44.0%(309/702),季节性鼻炎35例,占5.0%(35/702);对照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77例,占11%(77/702),季节性变应性鼻炎28例,占4.0%(28/702).两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发生的差异性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鼻中隔偏曲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发生有相关性.

    作者:曾蓉;莫远江;黄伟;向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107例临床分析

    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水平提高,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有明显增高的趋势,临床表现病情进展快、病理改变重、临床表现轻、手术后并发症多,已引起的人们的高度重视.本院1995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胆囊炎107例,其中手术治疗95例.现就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徐中培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南通地区2006~2008年淋球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南通地区淋病奈瑟菌(NG) 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选择147株NG标本进行菌株鉴定和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 NG对青霉素、四环素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2.10%、68.08%和8.85%,NG对菌必治(头孢三嗪)、壮观霉素的敏感率为100.00%、94.56%.结论 菌必治(头孢三嗪)和壮观霉素仍可作为南通地区淋病治疗的首选药物,但淋球菌对壮观霉素已出现耐药株,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警惕;建议临床应在药敏试验的指导下用药.

    作者:孙亚军;袁建芬;喻海忠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30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7年301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肝功能正常组:胎膜早破17.7%,早产3.34%,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下称妊高征)3.82%,产后出血1.91%,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6.22%,新生儿低体质量2.39%,新生儿窒息4.78%;肝功能异常组:胎膜早破27.17%,早产20.65%,妊高征23.91%,产后出血17.39%,ICP13.04%,新生儿低体质量15.22%,新生儿窒息16.30%.结论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容易引起胎膜早破、早产、妊高征、产后出血、 ICP、新生儿低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如肝功能异常影响则更为显著.

    作者:王昊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快速血糖测定的全面质量管理

    目的 建立快速血糖测定的全面质量管理,保证检测质量.方法 成立医院内快速血糖测定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相应质量管理文件,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结果 使快速血糖测定结果得到了有效保证.结论 建立和实施快速血糖测定全面质量管理是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必浩;王宇;梁天北;杨诚;白锦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Sysmex XE-2100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复检率探讨

    目的 探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的复检率,进一步完善临床检验科的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方法 使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随机检测537例非血液科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同时做显微镜检查(包括细胞形态观察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分类),按照我国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复检标准制定协作组制定的白细胞复检规则和显微镜检查阳性规则进行评估,计算出涂片复检率、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结果 根据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复检标准制定协作组的23条复检规则和涂片阳性规则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复检率为15.27%(82/537),真阳性率8.57%(46/537),假阳性率6.70%(36/537),真阴性率82.86%(445/537),假阴性率1.86%(10/537).结论 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复检规则能有效提高检测效率,防止漏检和误检,可纳入本科室的SOP文件中.

    作者:苏莉斯;郑小玲;冯桂玲;邓小燕;习浩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卡托普利和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卡托普利和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尿清蛋白排泄率(UAE)的效果.方法 4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卡托普利组19例、厄贝沙坦组23例.卡托普利组:开始给予卡托普利25 mg,每天3次;厄贝沙坦组:开始给予厄贝沙坦75 mg,每天1次.血压以控制在130/80 mm Hg以下为目标.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4 h UAE,并于整个过程中反复多次观测血压,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调整卡托普利和厄贝沙坦的剂量,必要时加服利尿剂.结果 UAE用自然对数值表示,卡托普利组治疗前后从(6.71±0.38)In降至(6.12±0.39)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厄贝沙坦组治疗前后从(6.78±0.45)In降至(6.23±0.48)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UAE下降程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厄贝沙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

    作者:徐可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脊髓损伤患者清洁间歇导尿的护理进展

    脊髓损伤(SCI)导致膀胱排空障碍,过度充盈膨胀,使黏膜充血、水肿,防御机制受损[1],造成尿路感染、结石及肾积水,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Lapides 等于1971年提出了清洁间歇导尿术(CIC)的概念,并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取得了引人注目的临床效果.CIC是指在清洁条件下,定时将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内,使膀胱能够有规律地排空尿液的方法[2].许多研究表明,神经性排尿功能障碍者长期应用CIC能免除留置导尿的不便,并能显著降低尿路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生存得更长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2].下面就SCI患者的CIC的护理管理作一综述.

    作者:常赛男;王红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测定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的测定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健康对照组和病毒性肝炎组血清IL-6和TNF-α的浓度,并分别检测其HBV DNA含量.结果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IL-6和TNF-α的浓度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炎后肝硬化组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 DNA阳性组显著高于HBV DN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IL-6和TNF-α的测定对病毒性肝炎患者机体的免疫损伤状况进行有效的反映,对判断患者病情预测和预后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韦美德;赵桓;苏国生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在50例胎膜早破期待疗法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胎膜早破(PROM)期待疗法中的效果.方法 把100例PROM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试验组期待疗法中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传统疗法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在生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率、产后病、新生儿窒息率方面,试验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PROM期待疗法中给予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母婴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立;易定化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交联纤维蛋白二聚体(D-D)含量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发生和发展的关系,为临床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在本院呼吸科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46例、COPD缓解期患者42例及健康体检者45例,抽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浆中D-D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D含量在COPD急性加重期分别与对照组及COPD缓解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中D-D含量高,处于血栓前状态,D-D定量检测对临床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马兴璇;刘春明;张冰松;黄海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影响中职护生学习成绩的相关因素调查

    为探索影响中职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因素,笔者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校在校护理专业学生16个班共789名进行问卷调查,资料经SPSS13.0软件处理,发现学生学习成绩在以下因素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学习动机、课前准备、课堂表现、课后复习巩固、心理因素、教师的态度、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共28个因素.

    作者:赵琼;邓福忠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旋入式自锁髓内针治疗肱骨干骨折32例分析

    目的 评价采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针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肱骨干骨折采用肩峰后外切口穿针固定并随访6~18个月.结果 32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4~6个月.结论 旋入式自锁髓内针治疗肱骨干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对骨折端的血运影响小,完全避免对桡神经的干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云华;王伟;谢文军;陈波;王如彪;张宏斌;谭于健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新时期院外急救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目的 探讨如何在新时期特殊医疗环境下使院外急救护理工作适应医疗改革发展的需求.方法 分析了院外急救患者的来源构成、院外急救患者和家属心理需求表现等资料.结果 市场经济条件下院外急救范畴拓宽;患者和家属需求增加;开放式急诊医疗环境弊多利少;家属参与存在不利因素;患者和家属负性心理状况影响院外急救.结论 培养护士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缩短心理等候时间;加强对出诊人员的法制教育;重视院前急救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均有助于医护人员应对这些问题.

    作者:刘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